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平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平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平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平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平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平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1.揭题: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庄子等)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3.教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4.导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们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讨论: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小组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2)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1)哪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引向深入:那晏子又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说得有理就予以肯定。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又是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
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练成了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较量:
1.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A.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B.这段话隐含了什么意思?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2.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品味晏子的话,体会语言的艺术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在旁边。
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
2.过渡:我想仅仅读一读是不能完全体会出晏子语言的魅力,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感受,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共同去品味,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所在。
3.交流、品味:
(1)同学们,刚刚大家在小组内体会地非常充分,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体会。
(2)讨论:你们觉得这三次交锋的场面能打乱顺序吗?为什么不能?
那我们就以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分享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吧。
(3)点评:
第一次: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次:欲擒故纵——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三次: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三、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尝试份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我想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一定会给他开一个庆功宴。请你想一想,晏子获胜的法宝究竟是什么?
(1)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晏子的确才智超群,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称它为晏子的原因了吧。
2.拓展:
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个尖刻的评论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
五、作业:
1.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合作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巩固延伸
1、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堂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2.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栽花拔草、铲地摘瓜
“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教学反思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组课文描写的内容不仅有景有物,还包括人物的活动,在描写风情时,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本组精读课文注重朗读和感情的投入1、关注朗读。朗读教学建议(读有要求,读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人文价值目标:欣赏异国风情画卷,陶冶审美情趣。胸怀天下,开阔视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样文化。
2、语文本体追求目标: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怎样把风情景物写具体。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4、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6、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学习,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27.与象共舞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
回顾.拓展八2课时
机动4课时
总计15课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合集5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9-24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合集7篇03-04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合集10篇02-27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08-2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8-16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模板合集八篇03-11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模板合集五篇03-11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模板合集6篇03-10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模板合集7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