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

时间:2024-08-01 12:34:45 飞宇 五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通用8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 1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第一单元我们学到了三首古诗,分别是什么呢?(生答)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种和平宁静生活的背后,有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战。(我们把表现这些内容的诗,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齐读三首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音。

  (2)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

  3.分小组再次齐读三首古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三首古诗,再与前面我们所学的三首关于童年的古诗相比较,你感受到了什么?(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语言比较严肃,注重环境描写。)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从军行》,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吧!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王昌龄。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题“从军行”,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3)(齐读古诗第一、二句)我们知道,这是一首边塞诗,诗的第一、二句,集中写了边塞之景,诗中描写了哪些边塞的景物呢?(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奇丽壮阔,苍凉雄浑)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讨论探究:抓住重点词“暗”“孤”)这两句诗突出了什么呢?(环境恶劣;战争惨烈;戍边将士的孤立无援)现在我们已经抓住了这两句的主要情感,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

  (4)如果你是戍边将士,此刻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些什么?(快点回家)那么,诗中的将士又在想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齐读第三、四句)第三句主要写了什么?(战士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然而,即使战争如此惨烈,他们还是在心中暗暗发誓——(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打败敌人,誓不返回家乡。突出了戍边将士为了保家卫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大敌当前时决心奋战到底的豪情壮志。

  四、小结。

  诗人在描写战争时,先描绘边塞风光以渲染战争气氛,再集中概括戍边战士长期战斗的艰苦生活及誓死破敌的豪情。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将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从军行壮志豪情

  誓死破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军行》,在那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中,感受到了戍边将士誓死破敌的决心和爱国热情。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背诵这首诗,体会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另外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出示资料)了解诗人陆游。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内容。

  3.这首诗的诗题很长,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时间:秋夜将晓。地点:篱门外。事情:迎凉有感——一阵凉风吹来,心中产生一阵伤感。)所以简单来说,题目交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漫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华山直上云天。)从句式上看,你发现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句式一致。)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对偶)。除此之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2.这两句诗写了奇伟壮丽的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然而,如此大好河山,却沦于敌手,于是诗人笔锋一转,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宋朝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满怀希望地望着南方,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如此一年又一年。)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人民的伤心欲绝?(泪尽)大好河山,沃土千里,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然而,他们的愿望却一次次落空,这是多么令人心碎啊!

  4.自由读诗,体会其中的情感,并背诵全诗。

  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诗,一首写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另一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看这首诗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吧。(板书课题)

  2.(出示资料)了解诗人杜甫。

  3.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出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春天。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叛,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安史之乱”结束。流落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消息,想到终于可以返回日思夜想的家乡,不禁满怀欣喜。于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4.反复诵读,感悟诗情。

  (1)感悟“悲喜交集”。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被迫流落他乡,艰苦备尝。而这时突然传来捷报,诗人回想自己漂泊辛苦和黎民疾苦,不禁“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让我们试着体会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2)探寻“喜欲狂”。

  师: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生1:他“漫卷诗书”,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师:杜甫是一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读书人,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啊。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中,能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

  生2:从“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师: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又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

  师:诗人是为何事、何人而“喜”呢?

  生1:他为战争结束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喜。

  生2:他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师:他为战乱平息、国家安定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中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之情。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看到了古代边关的烽烟四起,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到了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忧国忧民

  失望悲愤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悲喜交集

  爱国之情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容,在学最后一首诗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并体会情感,做到读思结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 2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连接,使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连贯。全文共11节,分四段。第一段(第1节)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段(第2节)用详实的数据、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第三段(第3——10节)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第四段(第11节)写了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 3

  教材简析

  这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潜水工具,介绍了海底美景和海底生物。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海底世界的美,让读者认识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海洋生物繁多的世界。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想象,勇于创新,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从中学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索海底世界凭借的工具,了解奇异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鲸、猾、伺”等7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大海的画面,学生仔细观赏。

  2.同学们,浩瀚的大海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你们想知道神秘的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就让我们去探索美丽奇异的海底世界!(板书课题)

  [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明确任务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求认识的字。

  2.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自由读文前提示,读后交流,提示告诉了我们学习本文要了解哪些内容?

  3.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看文章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4.读后交流。

  (1)人们潜海用的'工具;

  (2)海底的生物;

  (3)海底的美丽景色。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人类是借助哪些工具探索海底世界的?

  大海是美丽而神秘的,它深不可测,可自古以来,人们对探海就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人类是怎样来探索海底世界的呢?

  1.小组内自学第一部分(1、2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最初、后来、近代的潜水工具都有哪些?(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从这些潜水工具的研究过程中,你能看出什么?(看出人们渴望探究海底世界。)

  (二)学习第二部分(3自然段)。

  走进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我们会看见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海洋生物。

  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了解海洋生物。(板书:海洋生物)

  2.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观赏海洋生物。

  3.深入认识海洋生物。

  (1)抓住生物特点,认识海洋生物。

  ①通过阅读和观察,你们喜欢这些海洋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②作者在描写这些海洋生物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再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纤细、庞大、高贵、婆娑、伺机、狡猾、笨重、慢条斯理”等词语,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

  (3)老师引导学生读好排比句。

  (4)排比句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生物的丰富,这么多的海洋生物能用什么样的词来概括?(各种各样)

  (5)作者先告诉我们海底生物的品种多之后,举例说明有哪些,这样写就是总分的写法。下面老师读总起的句子,同学们读分述的句子,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海洋生物的特点。

  [抓住描写海洋生物特点的词语,可将各种海洋生物的形状特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在读出形的同时也能读出情来。]

  (三)学习第三部分(4自然段)。

  丰富的海洋生物给海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海底的迷人景色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出示课件:海底世界美景,板书:海底美景)

  1.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海底世界的五彩缤纷和绮丽神奇的?

  2.学生汇报交流。(珊瑚和鱼群)

  3.再读课文,填空。

  珊瑚的颜色(),形状(),把海底点缀得像();鱼群穿梭(),上下(),变幻(),蔚为壮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说一说你还见过海底哪些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自主学习,分层次阅读。通过读一读,赏一赏;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填一填等方式加深对海底景色的印象,让学生品尝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我们饱览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欣赏了美丽的珊瑚和鱼群,让我们带着探索海底世界的热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2.课文用两个问句总结全文,会给我们留下怎么样的思考?

  四、合作识字,自主积累

  1.组内交流、合作识字。

  2.认读生字卡。

  3.摘记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五、总结延伸,鼓励读书

  海底世界是神秘的、诱人的,这节课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你们有了渊博的知识就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底世界,大家课后可以找《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两本书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探索海底世界

  探索 潜水 工具 面罩、氧气袋等

  水肺

  潜水器

  海底世界   海洋生物

  海底景色   ()的世界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成语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让我们在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己认读生字词语,相互纠正字音。

  三、自主学习,感悟内容。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3、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非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拓展实践

  (1)二十年后,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假如你是成功人士,在同学聚会上,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七、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八、作业:小练笔。

  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

  板书设计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希望

  努力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顽强意志落花生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 5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

  2)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小结: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

  双方是怎样信任?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一起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

  学习2——6节

  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

  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板书:让客人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我们”一到桃园就感受到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偌大一个果园不见主人踪影,是热情好客的`小狗代替主人招呼客人。板书:小狗热情好客

  板书:等待到来

  撒腿领路

  带回原地

  热情道别

  读读2——6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第2节第3句句子)

  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a.把“我们”当作朋友;

  b.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c.信任“我们”

  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快速默读读2——7节,划出小狗招呼客人的句子

  用词组概括小狗是怎样招呼客人的。

  借助词组连起来说说小狗是怎样代主人招呼客人的。

  通过复述,进一步体会“桃园主人信任客人”。

  以读代讲

  当我们来到屋前看到主人的纸条,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愉悦,在被信任的同时,我们也给予了对方信任,我们跟着小狗

  正因为有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

  当我们摘完桃子,不忘纸条上的托付,尽管一旁没人,钱箱旁只躺着——

  板书:“我们”如数付钱

  小结: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信任的愉悦

  钻进果林,只见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随机理解“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一只大花猫,我们却守信地如数付钱。看着大花猫,我对丈夫开玩笑说——“你认为它会数钱吗?”丈夫也淘气地回答——“也许会学会的。”这种无人在一旁看管的摘桃、付钱方式,让人感到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心情轻松愉悦,连话语中也多了几分幽默。

  创设情境

  复述事情

  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借助板书复述事情。

  学习

  第8节

  出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

  齐读

  “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 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朗读诗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想象绿色的'大自然充满奇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具准备:

  音乐磁带图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9月20日(总16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对课文语言品味的过程中,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 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儿童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点难点】

  认识注释,并能够借助注释帮助了解《儿童和平条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诗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注释,知道注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谈话导入

  近年来,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我们随着画面到那里去看看。(出示课件)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二、揭示课题,认识注释

  1、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题和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课题右上方有符号)

  3、教师引导:这是什么意思呢?那位同学在预习中弄明白了?打开课本55页,看“金钥匙”,自己读读看这是什么意思。

  4、读读《儿童和平条约》的注释,看看它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我国石家庄市的`刘玲同学代表我们中国儿童在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举行的《儿童和平条约》签字仪式上签了字。这个和平条约到底说了什么呢?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想想“宣告”是什么意思?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2、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评价,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3、各组代表发言、同学评价。

  (总结:这首诗主要内容是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4、学生集体读全文。

  四、自学生字,交流释疑

  1、和同桌交流一下,预习中你发现的这些生字的注意要点,提出问题,两人探讨。

  2、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根据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和书写的再强调。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 8

  学问目标:

  1、生疏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孩子们好!我叫周涛,原名周小涛,生于1946年,1965年毕业于新疆高校中文系。今日,我们就学习我的一篇散文———《巩乃斯的马》。

  二、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知道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狠,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从哪儿看出暴雨来势凶狠?(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狠的暴雨。)

  4、谁能把暴雨凶狠的样子读出来?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指导朗读时,留意读出击落、瞬间的感觉。

  (二)学习二、三段

  师:读了《巩乃斯的马》之后,作者笔下的马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群马奔腾时很有气概。

  生2:群马奔腾时的场面很壮阔。

  生3:我觉得格外壮丽。

  师:马群在怎样的天气中奔腾?

  生:在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的冲打下……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马群的壮阔、气概磅礴的? 就让我们细细地、投入地、来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感受深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为什么在这里感受深呢? 生:(默读,找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马群的壮阔?

  生1:我从“马,这不愿安分的生灵从很多的谷口、山坡涌出来,出洪奔泄似的在这原野上汇合了”这句话感受到了马群的气概磅礴。

  师:为什么?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马,一匹又一匹从谷口往出跑,那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就像奔泄的潮水一般,作者不是用了一个“涌”字吗?可见,不是一般地奔驰,而是淋漓尽致地去享受奔驰的欢快,去追赶自由。

  生2:我也想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涌”字用的好。

  师:好在哪?

  生2:这里没有用“奔”,没有用“跑”,而是用了一个“涌”,就说明那么多的马儿在飞奔,而不是一匹马儿在跑,而且“涌”’一般是用来写水无法阻挡时的样子的,这里却用来写奔跑的马群,就说明马群是在奔驰,速度很快,而且队伍很壮大。

  生3:我也想谈。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比方句,来写马群奔驰的场面,气概很壮大,好像马儿听到了召唤,都不约而同地往原野上冲,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都想在同一时间冲出山谷,就像决了堤的水一样,一发不行整理,这里太壮阔了。

  生4:老师,我想读一读,可以吗?

  师:当然,你读。

  生读这一句,读完,同学们都鼓掌。

  师:为什么鼓掌?

  生:他把马群奔驰的壮丽读出来了,好像我们都看到了一样。

  师:是呀,他读得很投入,用声音的凹凸变化把我们带入了那壮丽的情景之中。

  师:接着来谈!

  生5:老师,文中第一句话“仿佛分散在全部山谷进而的马都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就让人感觉到了马群奔跑时很壮大的气概,你看看,文中说仿佛全部的马儿都赶到这里来了,他们被自然鞭策着勇往直前,好像要去追赶那很快就要消逝的闪电一般。

  生:……

  同学在朗读之中受到了感染,课文结尾处有一句话:“它所赐予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读了这句话,我让同学来提问。同学说到:“它所赐予我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将使我受用不尽?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受,让同学生疏到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的憧憬是全都的。从而体会诗人在压抑的环境中看到自由的欢快、这也是作者情感的宣泄,作者感受到了自由的亲切和能驾驭自己命运的痛快舒适……总之,我觉得这一节课孩子们不仅仅学到了巩乃斯草原上马群的壮丽,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的魅力,人们对于生活的热忱、对于自由的憧憬以及生命界真正的崇高壮烈,让人心潮澎湃。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长

  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发扬“马的精神”吧!学习它尽情施展自己的野性、本能;学习它不受羁绊、追求自由的性格;学习它在恶劣的环境下,不畏惧困难、进取不息的精神。假如你今后有坎坷的生活,又该任何面对呢?

  四、作业

  小练笔:我想成为巩乃斯的马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2-16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02-11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07-10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10篇)03-04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04-28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04-05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通用05-31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精选12篇)03-30

2017小学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09-10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试题和答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