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时间:2024-03-15 18:35:30 炜玲 四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1

  主备人

  xxx

  班级

  四年级一班

  课题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目标

  阅读能级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39个生字词,识记字形,了解大意,提升归类识字的能力。

  2、初步了解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框架结构,并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

  3、通过限时阅读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默读和速读能力。

  4、能根据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的信息整理。

  习作能级目标:

  1、初步了解写景这类文体的基本特征,了解其基本写法,并能在写作实践中得到运用。

  2、积累好词佳句。

  3、习作指导。

  ①模仿《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方法,从科学的角度向大家介绍钱塘江大潮。②以导游的身份,为鸟的天堂写一份解说词。

  ③运用从本单元习得的写法,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口语交际能级目标:

  1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连贯地复述。

  2在交谈中专注地倾听,并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请教时使用请问、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我想请教一下等交际语言,并配以适当的肢体语。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除了四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3、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策略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石》,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课时分配

  单元导读1课时

  《观潮》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鸟的天堂》2课时

  《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

  3、能够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两种植物在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为仿写做铺垫。

  教学重点: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能够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两种植物在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为仿写做铺垫。

  教学难点:

  1、了解吃虫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自然中的两种植物,大家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板书:茅膏菜猪笼草)

  2、平时我们看到的大都是虫子吃植物,而这两种植物却是?此时你有什么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先来看看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掉虫子。

  二、引导学习“茅膏菜”部分

  理解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到小虫子?

  1.抓住“柔毛、黏液”,联系“马上被它粘住”,体会黏液粘性很强,并联系资料知道黏液还能消化小虫。 (依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

  预设:

  学生能抓住“柔毛、粘液”并联系下文“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知道茅膏菜是靠粘液粘住小虫子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关注“马上”,体会柔毛上的粘液粘性很强,所以粘小虫子的速度很快,让小虫子跑不了。

  2.出示资料,知道黏液还能消化小虫,感受神奇。茅膏菜的叶子上长满了感觉灵敏的、像露珠一样的柔毛,上面布满腺体,能分泌消化酶。当昆虫飞过来来取食时,叶子卷起,最终把小虫消化掉。自己读一读,谁来说说你又体会到什么?

  过渡:你们发现了吗?就是因为这位同学把茅膏菜的外形上有粘液和它粘住小虫子联系起来思考,就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吃虫了。

  (出示表格,提示学生联系思考)

  这样的粘液,让你有什么感受?(神奇)那你们想不想看看这神奇的粘液啊!(出示图片)

  3.抓住“又嫩又绿”,知道茅膏菜还用颜色和新鲜吸引小虫,体会美丽、神奇。过渡:茅膏菜除了有黏液粘住和消化小虫子,还有什么原因能让茅膏菜吃到小虫子?

  预设:学生能关注到“又嫩又绿”,结合生活实际,叶子对吃虫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茅膏菜的叶子除了绿,还很嫩,自己要是小虫子,也肯定想

  飞过去咬一口。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叶子的吸引作用。

  4.播放视频,使学生知道半月形叶片能够紧紧卷住小虫的作用。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让茅膏菜吃到虫子?与后边吃虫哪有联系?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先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如果你就是那个小虫子,你浑身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能通过看视频,发现半月形的叶子能够紧紧地卷住,使小虫难以逃脱,非常神奇。让学生带着观看视频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能够抓住句子中的“紧紧地卷、怎么”读出茅膏菜的叶子把小虫卷得很紧。

  5、总结原因,再次深化神奇的感受

  我们看,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是把茅膏菜的样子和怎么吃虫联系起来想,知道了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你能看着表格把茅膏菜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总结一下吗?

  自己说说,指名说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茅膏菜是捕虫能手,感受吃虫植物的神奇。

  过渡:第一自然段学到这里,你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掉小虫子了吗?如果让你给它起一个名字,你会起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吃虫的能手”,“吃虫的专家”等等

  过渡;一种不能移动的植物,却能成为吃虫的能手,你有什么感觉?(神奇)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比较第一部分中描写吃虫部分的异同,体会举例子对于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

  1.描写吃虫部分比同,引导学生认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渡:通过课文第一自然段,特别是后两句对茅膏菜是怎样吃掉虫子的描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吃虫植物的神奇。那在课文第一部分里,还有没有写茅膏菜吃虫的内容呢?(第2自然段)

  既然都是写吃虫的内容,那么第1自然段的最后两句和第2自然段会不会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两部分内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之处。预设:学生浏览相关部分后,能够抓住“粘、卷”发现,这两部分在写茅膏菜吃虫的经过,特别是主要的吃虫动作时都是相同的。

  2.两部分内容比异,体会举例子能够生动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

  过渡:既然茅膏菜吃虫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课文为什么还要写第2自然段的呢?它们会不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内容,比一比,这两部分内容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两部分内容)

  预设:学生能够发现,在第二自然段里,课文不仅写茅膏菜是怎样捉虫的,还描写了苍蝇被捉时的声音、动作。

  3.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或短语朗读这一段,感受画面的生动。

  有感情的读一读,抓住描写不同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举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预设:学生能在朗读中逐步感受到,有了这些内容,能让自己想象出苍蝇被吃时的画面,更加感到茅膏菜是吃虫的能手,非常神奇。如果学生说出“生动”有困难,教师可在引导的基础上点明。

  总结:这也就是举例子对表现茅膏菜这种事物特点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课文举了

  ●花花绿绿能吸引小虫子

  ●长长的,又宽又大的叶子,这是因为上面挂着捕虫袋。

  ●细毛上有蜜汁能够更好地吸引小虫

  ●袋口和内壁很滑让小虫难以逃脱

  ●袋底有“积水”小虫被腐蚀

  情境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事物特点更真实。

  1.以读代讲,进一步体会猪笼草是吃虫的能手。

  过渡:课文还有哪儿能看出猪笼草是吃虫能手?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把最能表现它是吃虫能手的词语突出出来。

  (出示第4自然段)

  有一次,一位植物学家看见一条蜈蚣跌进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段身体,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评读:我听出来了,你突出“竭力”,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你怎么读?学生抓住“竭力挣扎、已经、不成样子”等词,体会出猪笼草吃虫本领强,真是吃虫的能手。

  小结:这个猪笼草吃蜈蚣的例子与茅高菜的例子一样,具有真实、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很生动。

  四、仿照课文对两种吃虫植物的描写,介绍捕蝇草。

  过渡;在自然界中除了茅膏菜和猪笼草以外还有许多吃虫植物,你还知道其他的吃虫植物吗?

  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吃虫的植物---捕蝇草,请你模仿课文描写两种吃虫的植物的段落,介绍捕蝇草。

  介绍步骤:

  1、看视频,知道捕蝇草是怎样捉虫的。

  边看边思考:捕蝇草怎么捕虫的?把你看到的说说。

  教师告知学生哪里是捕虫夹、刺毛。

  预设:刚才茅膏菜主要是通过“粘、卷”这两个动作写出吃虫子的过程,那捕蝇草是主要通过合上捕虫夹,交叉刺毛吃虫的。

  2、出示文字资料,自己读读,说说选哪个资料?理由是什么?

  预设:通过文中两种植物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要选与吃虫有关的内容进行介绍。

  请你把这几处连起来,说成一小段话。

  自己说说,指名说,其他人听帮忙修改

  作业:

  完成仿写。

  阅读其他吃虫植物的资料,可以试着像课文那样,完整的介绍一种吃虫的植物。

  板书:

  吃虫的植物

  样子

  茅膏菜

  吃虫专家怎样吃虫

  猪笼草

  举例说明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2、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3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六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八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第八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已经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练笔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六、板书设计:

  2、走月亮月盘明亮月光柔和走过:溪岸桥果园(“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景色浓浓亲情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4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三、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四、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颂春为专题,选编了《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练习,一篇习作。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专题安排的。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读、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要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

  1.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2.在古诗的学习上,解字词、明诗意、诵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春景。

  4.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通过不断的阅读,熟记并达到背诵。

  2.在古诗学习上,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3.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理清课文段落,掌握课文大意。

  五、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写会字词,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阅读时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文中不理解的语句。

  3.通过小组读、师生对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的朗读。

  4.通过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扩展视野,掌握大量好词佳句,增加知识量。

  建议本单元教学用14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3、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从而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

  2、体会“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 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导入。

  2、交流阿姆斯特朗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及课文朗读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按要求给课文分段。

  2、结合提示,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继续熟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复习,引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

  奔赴 联络 缘故 悬着 捏成 呈现 棕色 光芒 登月

  耸立 终于 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 巨石嶙峋

  2、你能说说《飞向月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尽量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①板书课题及本文的重点内容。②指名说。

  【设计意图: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上面的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快乐旅行,多味体验。

  1、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用“—”线画出在登月过程中,最使你感到新奇、有趣事情的句子来。

  2、同桌互相读一读刚画出来的句子,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说。(①读找出来的句子。②谈自己的体会。③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出来的?)

  (课件2,出示句子1):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品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品,可以让他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① 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什么?

  ②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吗?

  (课件3,出示句子2):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的。从宇宙飞船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① 这段话描写了什么?

  ②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自由读、师引读)

  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宇航员在飞往月球途中拍下的图片。(课件4,图片)

  ④这么美的景色,你能快速地把这段话背会吗?(师生一起背诵。)

  4、是啊,在登月的途中,宇航员们的工作、吃饭、休息都跟我们地球上不一样,让人感到有趣,可仅仅是有趣吗,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不便、艰辛)

  5、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让再我们一起来看看登月途中的实况,好吗?(课件5,视频录像)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实际生活的了解,并感悟出他们生活上的不便和工作的艰辛。】

  6、看完了录像,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写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工作、吃饭、休息时的句子,读出他们登月时的有趣,读出他们工作的艰辛。

  (多种形式的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引读。)

  【设计理念: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与语言直接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自己感受宇航员在登月的途中,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工作的不便和艰辛。】

  三、再现历史,加深体验。

  1、经过三天多的飞行,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准备着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用你们的心去默读、去体会,看看这段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你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①自由批注②集体交流。(根据回答,出示课件6)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终于”、“心驰神往”等词谈感受。

  ③换位思考: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假如你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④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吗?

  【设计理念:抓住重点理解的内容如课文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升华自己的情感。】

  2、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1969年7月16日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课件7:登月的视频录像。)

  3、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

  四、阅读交流,做客月球。

  1、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放眼四周,他们看到了什么?小声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很有开发价值)

  2、是啊,月球上虽没有人类美丽的传说,但人类最终实现了登月之梦,这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见证,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课件8)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读出阿姆斯特朗的激动与自豪。

  3、1969年7月19日,人类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的梦想。随后,不断有人登陆月球。2003年,我国的杨利伟登上了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下面让我们再来重温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⑴(课件9:视频录像。)⑵看了这个短片,你想说些什么?

  【视频的播放,使学生能切身了解我国航天科技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也使学生有话可说。】

  五、阅读扩展,升华情感。

  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登上月球已不是神话,那么“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也一定会实现。想一想,如果人类居住在月球上,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家园?

  (课件10,引导写作)①自由说一说。②写一写。③指名读。

  【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放飞想像,想像不久的将来,月球成为人类另一个家园的美好情景,从而激发他们对月球的兴趣,树立探索宇宙的远大理想。】

  2、总结: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拓展作业:(课件9)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办一份以“月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开始登月:1969年7月19日

  飞向月球 飞往月球:有趣、艰辛 实现了夙愿

  着陆月球:激动、自豪

  揭秘月球:真实面目、资源丰富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7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借助场景描写体会作者情感,并结合生活续写创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预设: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这是老师拍摄的几张照片,请同学们一同观赏一下。(播放照片)

  同学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照片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秋天,从江上的芦苇猜出来的。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联想到哪些有关诗句呢?

  预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汇总你搜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1)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

  (2)刘大白: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著作有《白屋说诗》《白屋遗诗》《旧梦》《旧诗新话》《白屋文话》等。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感知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提出要求:一板一眼 字正腔圆

  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多音字:

  尽:(jǐn)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jìn)尽力 山穷水尽

  三、朗读品味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带着对秋景的喜爱之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朗读过程中老师有些小建议:边读边想象画面;注意断句。

  (二)品味朗读。

  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凌江飞渡,江边的____________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预设:倦鸟归巢、驮着斜阳、芦苇。

  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鸟儿 斜阳

  (2)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从“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方面进行考虑。

  预设: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

  (3)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这一小节里哪个字写出了鸟儿的状态?

  预设:“倦、驮”突出了鸟的疲倦,劳累的状态。倦鸟驮斜阳,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就能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在夕阳下飞翔的情景写得富有诗意化。

  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朗读时,表现出对鸟儿的怜惜之情。

  自由读第2小节,画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预设:斜阳、芦苇、倦鸟。

  (2)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妆红了芦苇。

  (3)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预设:“掉”形象展现了江中夕阳的倒影好像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这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预设: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夕阳的光辉洒在芦苇丛中的景象。

  (4)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芦苇的变化过程。

  是谁让芦苇由“头白”成了“红颜”?

  预设:夕阳。

  从“头白”到“红颜”,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趣,给图画增加了色彩。“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5)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请你模仿诗歌最后一句写一写。

  朗读提示: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2小节。朗读时要带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后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课文与下面这首诗有什么异同?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现代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理解积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好。

  3、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好。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星空图片)看到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巴金先生也曾多次看见这满天繁星,于是写下了经典散文——“繁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词正音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小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个自然段。

  2、读词正音:

  (1)(课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指名认读词语。

  ①(将“昧”字标红)看这个字,读mèi,是由一个“日”加一个“未”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吗?(出示:金文=“未,没有”+“日,光亮”)

  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种意思: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在这个成语里,你觉得选择哪个意思最合适?你怎么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确“半明半昧”词义: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2)师:我们一起再读词语。(学生齐读)我们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繁星的。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星星的词语呢?(出示成语,齐读积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灿烂、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满天星斗、繁星满天。)

  三、品读课文、想象繁星

  (一)齐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对繁星的“爱”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到这些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

  2、(标红“我爱……我也爱……我最爱”)你能用这个句式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吗?先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互说,全班分享。)

  3、指导朗读,读出文中“我”对繁星的爱。(全班再次齐读第1自然段)

  (二)小组共学第3自然段,深入感受对繁星的“爱”

  1、第1自然段是巴金写在家乡庭院里看到的繁星。课文中还写到他在哪里看到的繁星呢?(家乡庭院——南京住所后门——海上。)

  过渡:这几个地方的繁星,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处呢?那我们就乘上船,跟随巴金一起去欣赏海上的繁星吧!

  2、小组合作,共学第3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共学提示。

  (出示共学提示:①找:找到描写“繁星”的句子。②想:读到这句话,想到了怎样的画面?③读: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小组合作,选择代表上台交流分享。教师相机点拨。)

  3、通过理解关键词“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想象繁星的画面。

  (出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真是摇摇欲坠呢!”)

  师:读到这句话,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分享)是啊,繁星明暗交叠,摇摇欲坠。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读出来?(指名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4、品味比喻,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

  (出示:“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师:读到这句话,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把星星比喻成什么?(学生分享)想象一下,这一颗一颗星星在你周围飞舞,就像萤火虫一般。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再读一读?(生读比喻句)

  5、“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来,我们一起躺在船舱里,去看看这“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的繁星。(配乐,全班朗读。)

  (三)链接童诗,丰富想象,表达对繁星的爱

  导语:在这句话里,巴金觉得星星像——“萤火虫”。其实,每个人看星星,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想法。

  1、(出示两首儿童诗:顾城《星月的由来》、林焕彰《夜晚的天空》)这两首诗中星星是什么呢?(树枝戳的微小窟窿、猫咪的眼睛。)

  2、让学生用诗化的.语言写出自己看到的繁星和想象到的画面,随课练笔。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天上的星星是什么?你也写几句话或几句诗。(学生汇报分享)

  (四)了解背景,升华对“繁星的爱”

  1、这繁星,让我们浮想联翩,巴金继续写到——(引读:“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2、(出示背景,补充介绍:此文写于1927年,巴金23岁时独自一人赴法留学途中。在写给弟弟的信中,他这样说道:“我虽然知道我们的心不会被那无边的海洋所隔断,但是现在我的心确实是寂寞得很!冷得很!”)师:现在你再读他在海上对繁星的感受,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呢?(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朗读。)

  四、延学拓展,巩固提升

  这节课我们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去感受自然之美、繁星之美。巴金还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出示《海上日出》全文),也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自己读一读《海上日出》。

  [教学板书]

  4*繁星

  时间地点景象

  从前—家乡—密密麻麻

  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

  如今—海上—半明半昧

  热爱自由追求光明

  [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本课中如何逐渐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首先,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分享自己看到的星空及星空下的遐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激发阅读兴趣,为理解文本内容、促进情感共鸣奠定基础。其次,在品读课文环节引导学生用“我爱……我也爱……我最爱”介绍喜欢的地方,为习作中的“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提前铺垫。最后,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抓住关键句进行阅读实践,提升学生的表达力和审美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作者用文字表达感情,我们要了解这种感情,往往要通过想象画面来实现。如何想象画面呢?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学习、交流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3.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到的画面。

  4.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5.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指导:说说这些词语的异同。

  预设:

  同: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异:第一行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行词语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

  3.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读“响彻云霄”,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

  4.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

  1.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指导:“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用这几个词语描绘事物一般都是突出事物变化快或者变化多端的。所以在描绘时一定要从事物变化方面着手,想象事物变化的场景。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描述一个事物。

  预设1: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预设2: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就把一根骨头啃完了。

  四、学习“书写提示”。

  1.看提示: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鹿柴》。

  2.作者简介。

  3.借助拼音,读通古诗。提醒学生注意“鹿柴”的读音。(“鹿柴”为地名。其中的“柴”同“寨”,栅栏。)

  4.结合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针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但:只,仅仅。返景:夕阳返照的光。青苔: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5.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6.学生读读背背。

  7.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想象画面

  背诵《鹿柴》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字形、写法、意思、使用方法和范围。

  2、通过朗读词语、课文,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3、通过讲解生词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法让学生掌握词语的读音

  2、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用法、范围。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字形、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的意思和适用范围。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

  教法:朗读法、讲解法、引导法、鼓励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小组竞赛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两句话和现代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还记得么?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学生回答

  二、点名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伸出手在空中写字

  三、读正确,读出节奏

  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老师准备有“曰”的字理知识,“折”的三个读音,在学生需要时教给学生。多名学生读后出示去掉标点的文章,学生读。

  四、读懂,能讲这个故事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师提示: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理解了意思再来读又会不一样了。

  三、写字

  王戎的小伙伴用文言怎么讲?“诸小儿”“诸”是什么意思?先给“诸”组个词吧?出示“汉之星”中“诸”的组词。

  “争抢着跑”文言怎么讲?“竞走”“竞”和哪个字特别像?出示“汉之星”中“竞”和“竟”的字源知识,学生进行分辨,书写记忆。

  四、背诵

  这篇文言文只有49个字,四句话。现在能背下来么?

  五、拓展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老师给出答案: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11

  【教学内容】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

  本次习作与三年级上册习作6有一些联系和承接。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推荐的地方介绍清楚,将推荐理由写充分,条理清晰。能借助总分段落的特点,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表达时能将这个地方的景物和特点写清楚,还能适当根据这些特点作一些联想。

  好地方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旅游景点、风景区,因此需要对“好地方”进行解读。

  本次习作教材,还配了四幅很具有代表性的插图作为例子。这几幅图有古色古香的,有人文社会的,也有自然环境的,用这些图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达训练,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但这些图都没有标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认为图中的画面和他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在交流的时候,首要任务便是想办法让学生在看图时产生联想,让他自己把曾经游览过的类似地方进行代入,从而使习作表达更富真情实感。

  通过对推荐方法的总结提炼,迁移训练,再拓展运用,介绍其他曾经游玩过或看到过的好地方。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曾经去过(熟悉)的地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清楚。

  2.介绍时,要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具体,并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3.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前指导

  课前:搜集自己曾经去过的比较有特点的地方的照片。

  要点提示:有特点的地方,可以是好玩的、好看的、有民族特色的……

  板块一:激趣讨论,归类总结

  问题一:如果有人想给你介绍一个有特色的地方,你首先想知道的是什么?

  1.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1)这个地方在哪?(2)它有什么特别之处?(3)有没有美食?……

  2.引出“好地方”。

  这个地方的特点如果非常突出,就可以称它为“好地方”。

  预设:(1)景色(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2)有好玩的项目的娱乐场所;(3)有休闲、娱乐、学习功能的场馆;(4)很有亲切感的家乡、学校……(5)有民族特色的……

  要点:对好地方和有特色的地方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为下文的训练作铺垫。

  板块二:根据提示,练习说话

  出示图片1:水乡古镇。

  1.问题:这是个什么地方?大概在什么地方?

  预设:你去过或者知道哪个与这幅图类似的地方?

  要点:一定要让学生讲出自己曾经去过的某个具体的地点,再进行代入,会让学生的感受更加准确、真实,有话可讲,有内容可说。

  2.这个小镇哪些方面有特色,值得一去呢?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①古镇的美(环境);②在这里还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③这个古镇有哪些好吃的;④其他方面(民风)。

  反馈引导:

  (1)这个古镇很美。

  画面很美:蓝天,碧水,绿树,红花,青瓦,白墙;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房屋。

  那座古桥美:远处看……近处看……

  小镇的生活有一种宁静、悠闲的美:没有喧闹的汽车喇叭声,人们在这里可以散散步,聊聊天,坐在边上的小亭子里看看风景,可以坐上小船游玩,很惬意。

  (2)在这里还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以前的人们没有洗衣机,白天就在河边洗衣、淘米、洗菜……

  没有汽车,用船运粮、运货……

  小孩子可以在大榕树树下追跑打闹,大人可以沿着河岸散步……

  (3)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糕点、面点,当地的水果,特色食品。

  (4)其他方面:如手工艺品(雕塑、竹制品、丝制品)

  3. 总结:我们要介绍这个地方特色的时候,要分几个方面介绍呢?

  (1)景色;

  (2)在那里可以干什么;

  (3)美食;

  (4)有哪些可供欣赏参观的地方;

  (5)有哪些可供学习的内容;

  (6)其他吸引人们去的点。

  要点:学生在介绍某个地方时,可以从上面的几点中选择两到三个点来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板块三:观察图画,迁移训练

  1.确定图中的名称。

  依次为:让人赏心悦目的水乡小镇;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游乐场;让我们流连忘返的书店;是我们快乐天堂的小树林。

  2.任意选择一幅图,按照之前总结的内容进行分组说话练习。

  3.练习说话。

  板块四:完善想象,预写文章

  1.结合图片,展开想象,并将前面的内容整理清楚。

  2.预写文章。

  提示:(1)拟写一个完善的思维导图,给文章列提纲;

  (2)方便学生练写,降低习作难度,提供一些要点提示。将“反馈引导”板块的内容整理出来,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在黑板(电子课件)上呈现。

  如,这个小镇很美。

  画面很美:蓝天、碧水……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房屋。

  那座古桥美:远处看……近处看……

  小镇的生活有一种宁静、悠闲的美:散散步,聊聊天,小亭子,小船,惬意舒服。

  观察顺序:远——近——

  不同时间的景色美:早—中—晚春—夏—秋—冬(建议用一段话写两个季节)

  (3)文章题目建议:把图片的特点和名称结合起来,如果《美丽的水乡——乌镇》《让人难以忘记的温州游乐场》《知识的海洋——龙港书城》《家乡的小树林》。

  (4)如果可以,就动笔写一篇完整的介绍文章。

  要点:当学生有自己想法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可以参照例图,把自己的经历代入,也可以参照自己课前带过来的景点照片进行练写。

  第二课时:作中指导

  板块一:检查预写,交流修改

  1.对照本次写作要求检查预写情况。

  要点见下表:

  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清单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主修改。

  要点:就预写中遇到的困难提问,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给出参考意见,学生自主修改、完善当初的想法。

  板块二:根据提示,文章练写

  1.教师出示写作提示。

  提示:

  (1)你现在就是这个地方的代言人,开头可以以代言人的身份来介绍,文章结尾可以用邀请的语气总结全文。

  (2)一气呵成,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直接空着。

  (3)写的时候要将自己玩过的或了解到的地方特点代入到文章。图中就是我曾经去过的地方。可以写这些图以外的内容,或是写自己旅游的景点。

  (4)每一个段落建议用总分段结构进行书写。

  要点:此时的关键是保证写作思维的流畅,把斟酌词句留待下一步解决。

  2.学生按照写作任务现场书写此文。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要点: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帮助,如对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忙修改其总起句,以降低该生的习作难度。

  第三课时:修改发表

  板块一:对照清单,自主修改

  学生对照修改清单,自主修改习作。

  1.介绍的特点,是否符合图中景物的要求。

  2.是否运用总起句的方式,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一段的内容。

  3.是否有按照一点一个段落进行书写。

  4.是否从代言人的角度进行书写,结尾有没有对大家进行邀请。

  要点:阅读清单,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解释。然后学生自主对照,检查修改。

  板块二:对照清单,同伴互改

  1.同伴交换,依据清单,给出意见。

  1.我觉得你介绍的主题是:_______ 。

  2.本篇文章最吸引我的段落是:________ 。

  3.读了你的这篇文章,我不明白的地方是:___ 。

  4.我给你的建议是:______。

  要点:阅读清单,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予以解释。然后学生相互检查,给出意见。

  2.根据同伴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3.誊正习作。

  板块三:发表文章,欣赏交流

  1.将学生誊正的习作公布于教室内,如黑板报、拉线悬挂等。

  2.学生推选出“最受欢迎的地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干茶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全体朗读

  (一)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春》《秋》,本文选自《海行杂记》,1923年到上海学习,1927年乘“昂热”号在航行期间撰写了38篇小文章,《繁星》是其中一篇。

  (二)字词

  1、四字短语:半明半昧摇摇欲坠

  2、多音字:和模

  3、形似字:莹萤荧坠堕

  (三)理解课文

  本文短小精干,思路清晰

  写作线索:观察星星

  自读习题:

  1、说出三次看星的时间、地点。

  2、作者三次观星观察到的`星有什么不同?作者每一次观星的感受受否相同?

  3、作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学生独立完成并了出提纲相互讨论: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

  2、见书。依恋――亲密--知心、舒心

  4、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

  (四)揣摩语言:

  学生找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谈谈为什么好?(好在何处)

  教师明确: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

  2、想象和联想

  (五)作业:

  1、字词

  2、造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06-04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优秀12-30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04-06

四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上册01-03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08-26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精选22篇)11-14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07-22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02-21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试卷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