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登山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1
●重点生字
渊:(淵)yuān
深水,潭:渊水。渊谷。渊林。渊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渊。临渊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深:渊博。渊源。渊浩。渊玄。渊邈。渊儒。渊识(精深的见识)。姓。
笔画数:11;部首:氵
造句:不要掉进空想的深渊。
蔚:wi
茂盛,荟聚,盛大:蔚然成风。蔚为大观。蔚蓝(晴朗天空的颜色)。文采华丽:云蒸霞蔚。
笔画数:14;部首:艹;
造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重点词语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搜捕:搜索,巡捕。
●学习目标
1、理解头晕目眩、望而生畏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列宁作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难,勇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小路危险的句子和表现列宁勇敢的句子。
3、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4、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重点
《登山》一文,采用多种手法烘托列宁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描写环境烘托精神。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山路又窄又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列宁决定走这条近的险路。特定的环境烘托了列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巧用对比衬托品格。首先,巴果茨基几次走过这条小路。此次,他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看深渊可见他仍然提心吊胆。而列宁面对深渊,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头晕目眩之时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险路。对比突出了列宁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品格。
其次,返回时,列宁仍旧走险路,而且先走。他在最险处没有停,毅然决然地走过去。这说明列宁比第一次走险路更从容,意志更坚定了。此外,巴果茨基两次劝阻列宁不要走险路,中途让列宁往回走等语言描写也反衬了列宁意志的坚定。
人物语言画龙点睛。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列宁的话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他不让害怕压倒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3、培养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4、学生从小受到不怕困难,自觉磨练意志的教育。
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猜一种运动方式。(一条一条说)
提示:
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
②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器械。
③运动主要靠腿部力量,适于穿运动鞋。
求助①“电话”求助
方式②降低难度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质疑:谁登山?登山干什么?登山途中发生了什么?
解疑:齐读全文,自读自找。
设计目的:划分文章的段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直插重点段落第二段。
(1)学习2一l 3自然段
①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条“太窄、太危险”的小路和列宁走小路的原因,为下文真正理解这条路的.“险”和列宁为什么选择“险”路的原因做铺垫。
导读: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小路跟前,巴果茨基说:“你看看,是这样的路。”
②课件演示:(山图片)
总结出:侧面看山:路宽只能容一只脚。(太窄)
仰视山:一边是峭壁(高而陡)。(太危险)
俯视山:一边是深渊(深)。
③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让学生体会出文中描述小路“险”的程度。
④情景假设:如果是你,看到这样险的山,还敢从这儿走过吗?(不)
因此,巴果茨基用肯定的语气对列宁说:“你不能从这儿过。”联系第一段分析巴果茨基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自析)
(2)学习1 4——1 6段自然段。
①列宁是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在表演时注意体会以下字词含义区别。
贴移碎
靠走碎小等……
②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
情景模拟: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吗?
(可找来两条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墙壁,凳下面为深渊)
学生熟悉钻研“剧本”,想想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③重点抓住:列宁停在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大声喊:“往回走!”
教师趁机导入:“他站立了几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怎么才能战胜自己这种害怕的心理?学生自想、自说
再导:哪一个词说明他战胜了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不慌不忙)
学生体出会列宁他那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此时突破重难点,理会人物超人的意志品质。
(3)学习l 8自然段
当列宁战胜了自我,勇敢地走过了峭壁与深渊之间的小路,登上山顶时,他觉得此时看到的日出……。
学生自己品读,用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看到日出美丽和壮观的景象,体会人物无比喜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承接上文:日出已看完,列宁和巴果茨基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大路。列宁又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
(1)扩写:列宁第二次走险路,课文没有作叙述,只用了“毅然决然"一词进行了概括。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
(2)出示表格(笫二次与笫一次走“险”路的不同)对比,领悟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小结:列宁正是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了他所说的话的含义。
三、总结:(结合板书)
1、列宁面临三次选择:
①为了看日出,赶时间,列宁决定走险路。
②列宁走到最险的地方,停下来,……继续走。
③下山时,列宁再次选择仍旧走险路。
2、这三点无一不说明列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
四、巩固练习
1、议一议:你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锻炼过自己的意志?
2、讲一讲:让学生处理好锻炼自己的意志与盲目冒险的关系。
3、实践活动:开展“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3
《登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先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接着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最后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待了他第二走险路的原因。
课文的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是为了赶上看日出,写得比较详细。从“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这句话,可以体会到这条路的小和险,这样的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决定走这条小路。
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走的时候也是有点提心吊胆的。列宁走险路的表现反映了路很“险”,他“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昏目眩”。“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说明他有点害怕。但他只是“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1.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2.列宁先走;3.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为什么还要走险路呢?列宁的话解释了原因。列宁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讲小路令人望而生畏,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第二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第三句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列宁下山时还走那条险路,正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这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教法建议
1.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有一个句子,即:“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个句子画下来,并通过这个句子具体体会到这条小路的险。只有充分理解了“险”,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
2.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对思考.练习1中的第一小题“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要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到列宁是有些害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当时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列宁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走,正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把段意连起来是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处常用的方法。思考.练习2要求给课文分段、最纳段意,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理解词句、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然后把段意连起来。连接段意的时候,帮助学生疏通语言,用通顺连贯的语言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本课最后列宁讲的一段话,是课文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可以先逐句理解,再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情景深入体会,最后再让学生适当联系思想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5.本课的生字“刹”“烁”“释”是翘舌音,“皇”是后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确。“喉”的右半部不是“候”,不要多写一竖。
以下词语解释供教学时参考。
沙皇--俄国过去皇帝的称号。
深渊--很深的水。
头昏目眩--眩,昏花。头发晕,眼发花,课文中的意思是站在高处往下看,发生眩晕的感觉。
毅然决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6.建议本课教2课时。
句段赏析
1.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析这里描写道路窄小难走,非常危险,然而为了赶上看日出,列宁果断地决定走这条近的危险小路,目的是为了烘托列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高尚品质。
2.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欢快地唱了起来。
析这一段话描写日出时的瑰丽画面,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3.“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析这句话讲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强调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下山本没必要走险路而再次要走,正是列宁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个范例。
难句解析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这句话写出这条路的小和险,小到“只能容一只脚”,说明小路很难行走,而且非常危险。“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更加突出了小路之险。就是这样的小路,列宁还决心走过去,可见列宁是临危不惧的。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这是列宁说的两句话。第一句讲革命者对待害怕的正确态度是:不应该被害怕压倒,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第二句是讲一个革命者要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强调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而列宁正是这样,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坚持走那条小而险的路。表现了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弄明白列宁登山所体现的革命者的品质。
文章结构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欢快地唱了起来”):讲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第三段(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结束):讲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交代了他第二次走险路的原因。
写作特点
巧用对比赞颂品格。
首先,巴果茨基与列宁走险路的对比。巴果茨基自己几次走过这条小路,他这次走的时候,“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看深渊。”走过最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可见他也是有点提心吊胆。而列宁“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的时候,“头晕目眩”,但“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步地走过”去了。从对比中进一步赞颂列宁临危不惧的品格。
其次,以第二次与第一次走险路相对比。巴果茨基说“不必走”,而列宁仍旧坚持要走那条小路。第二次是列宁先走,巴果茨基跟在后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过去。说明列宁比第一次走险路更无所畏惧,意志更坚定了。
解释说明画龙点睛。
课文结尾是列宁对巴果茨基问题的解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列宁先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但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进一步突出了革命领袖列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定的革命意志。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危险小路的事,表现了列宁自觉地磨炼自己意志的可贵品质。
教学设计示例
14.登山
教学目标:
一、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我今天要介绍一篇好文章给你们,想了解吗?(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1.指导朗读。注重表扬、激励,激发朗读兴趣。(这一次读,要比初读课文时读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
2.生谈精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3.鼓励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①指名上台表演。
②让表演的学生评价刚才的表演情况。
(学生自主地进入角色,充分品味文章的内涵。)
4.质疑: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列宁下山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他第一次走与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课文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列宁说的那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5.教师归纳学生的疑难问题。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1.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
2.列宁下山时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第二次走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3.“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这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二、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试着解决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组长归纳意见。
3.班上交流汇报。
(1)解决第一问题。可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时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小路之险,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觉的描写反映出来的。(巴果茨基的语言:“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您不能从这儿过。”动作:“贴、扭、不去看、移动”。列宁的感觉:“头昏目眩”。)然后让学生读写景的那段话,抓住“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起来。”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进行交流。感悟到:“鸟儿的歌唱”,不仅仅是为列宁看到自然风光而唱,它仿佛为列宁勇敢地走过小路而庆贺,更使人体验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列宁为自己走过险路,饱览到美丽的景色而欣喜的心情。
(2)解决第二个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读懂列宁说的那段话,从中找出原因。①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走这条路;②作为一个革命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③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①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②列宁先走;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3)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联系实际,谈一谈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延伸拓展
既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在生活中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4
《登山》(六年制第八册)讲的是革命导师列宁登山看出时两次走过临近深渊的那条小路,自觉磨炼意志的故事。如何把课上得情趣盎然而又训练到位呢?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画、演、写、议,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一、画一画,认识小路的险。
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有一个句子,即: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学生只在充分理解了险,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绘制简笔画,帮助学生体会小路的险。
师:列宁在巴果茨基的陪同下登山看日出,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走的是一条窄小的路。
生:走的是一条危险的路。
师:对!请你们当当小画家.根据第10小节的文字描述,把这条又窄又险的小路用简单的几笔画下来,好吗?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笔。教师选派一位学生上台板画。数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师:(指着图)面对这么窄、这么险的小路你相刻了什么?
生:我想,走在这么险、这么高的小路上肯定要心发慌、眼发花。
生:我想,这样的小路很难行走,只要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摔得粉身碎骨。
(有简笔画的形象作直观的支撑,就丰富了学生对险的形象感受。)
二、演一演,体验列宁的临危不惧。
课文的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如何让学生从中感受列宁不是艰险、迎难而上的意思品质?我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
师: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不好?生:(兴奋地)好!
师:我们先来准备一下道具。(指着台前)这里可把什么当小路?
生:(发现墙边两张长凳,脱口而出)我看可把长凳接起来*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峭壁,凳下面当深渊。
师:(依生所言摆好道具)真聪明!那你们是想当巴果茨基呢,还是想当列宁?请先定好角色,然后认真地熟悉剧本,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学生兴致勃勃,纷纷钻研剧本。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
师:刚才大家亲眼目睹了列宁在巴果茨基的带领下走险路的情景,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我从巴果茨基走时的动作、神态中,看出他走的时候也提心吊胆的。列宁第一次走,是何等不易!
生:列宁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可见列宁这时是害怕的,但他没有后退,而是勇敢地走了过去,可见他多么坚强。!
生:列宁头昏目眩时,又定了定神鼓励自己:列宁啊,你是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面对危险、困难一定要坚强地闯过去!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走过了危险的小路。
通过表演这一活动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三、写一写,想象列宁的毅然决然。
列宁第二次走险路,课文没有作用叙述,只用了毅然决然一词进行了概括。文中还配有一幅插图。图意表现了列宁第二次走小路时的坚决小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围绕毅然决然写一段话,为学生创设练笔的机会,提高其表达能力。
师:(指着挂图)请问,这里的毅然决然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师:对!那列宁究竟是怎样毅然决然地走过去的?请你们当当小作家,仔细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话好吗?(提示写作开头: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
学生兴致勃勃,积极投入到写作之中,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踩上了小路。他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走到最险的地方,列宁两手扒得更紧了,他屏住气,小心翼翼地侧着脚步,顺利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拓宽课文情境,寻找写作题材,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让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在运用中得以迁移和内化。
四、议一议,学习列宁的可贵品质。
文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充分认识列宁两次走险路的胆识和毅力。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让学生受到列宁坚强意志品质的强力感染。
师:你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比较胆小,你们有没有注意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生:以前只要有人来听课。我就不敢举手,列宁的言行给了我启示,给了我力量,我一定要战胜恐惧,做个勇敢者!
生:虽说我是四年级学生,但还不敢一个人睡觉。我要以列宁为榜样,不放过每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生:作业中的每道难题也好比是前进路上的险关,我们要冷静、自信,不退让,勇敢地去克服、战胜!
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联系内容,畅谈感想,既深入领会了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又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落到了实处。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5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 、了解本课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自读理解,讨论交流,朗读感受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2、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
3、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列宁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弄清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险路。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字幕投影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倒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预习了关于伟大导师列宁的文章《登山》这一课,这个故事发生在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当时的反动政府逮捕,就改名换姓来到波兰,继续革命工作。这个登山的故事,就是写他在波兰时和波兰的革命者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的情景。现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想知道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1)刹(cha四声)的刹闪烁(shuo四声‵)的烁解释(shi‵四声)的`释
(2)区分多音字。
刹薄似得
2、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总结几个问题。
(屏幕)1、从哪看出路险?
2、列宁第一次是怎样走小路的?
3 、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上看到的美的景色?
4、下山时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险路?这两次走有什么不同?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压倒自己自己,咱们得每时每刻锻炼自己的意志。”这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四个人一组,自读以后,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探究。
2、集体交流。
(1)师:列宁和巴果茨基为了看日出,他们只有走小路才来得及。从哪里看出路的险?
生: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师点评
(2)师:列宁第一次是怎样走小路的?谁来读一读?(生读,评价读的怎么样。)生:列宁动作的词:贴、扭、不去看、移动。列宁的感觉:“头晕目眩”。
师:读这一段你有什么感触,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走完小路列宁的心情怎样?生:高兴、激动。
(3)师:第三个问题明白了吗?大家一起读一读,和列宁一道欣赏美景。(出示幻灯片)(齐读这一段)使我们感悟到:鸟儿的歌唱,不仅是为列宁看到自然风光而唱,它仿佛为列宁勇敢地走过小路而庆贺,更使人体验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列宁为自己走险路,饱览到美丽景色而欣喜的心情。
(4)重点理解列宁的话。
师:请学生读课文,数列宁说的几句话,怎么理解?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
A 、列宁坦率承认自己害怕走这条路;B、作为一个革命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C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不同:A、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B、列宁先走;C、列宁在最先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师: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三、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1 、师:面对困难不要逃避,你在生活中怎么做的,谁给大家说一说?生自由回答(利用课间改错题,想玩没去;帮小同学往楼上提水;双休日作业一股作气写完再玩……)
2 、师:坚强的意志,对与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在生活中我们要像列宁那样时时锻炼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我认为这就是作者选编这一课的目的。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名言共勉: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_
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无事不能为。——海伍德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能终于克服障碍,达到期望的目的。 ——爱迪生
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 ——高尔基
板书设计:
登山
看日出(必须)走险路
列宁回去(不必走)仍走险路锻炼自己的意志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7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的话。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学汇报
(掌握自学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1、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2、汇报朗读情况。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4、汇报自学的词、句。
如:“躲避、隐居、巍峨、深渊、狭窄、头昏目眩、峭壁”等词语。多音字“刹”。
5、从这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初步挖掘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的特点。)
6、质疑。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写列宁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做批注。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列宁的特点。
3、指导朗读“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这一自然段,体会它的作用。
4、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话的含义。
5、鼓励质疑。
(教师讲清在生活中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的道理。)
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高尚品质。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
板书:
14登山
去:出发晚了走近路
回:仍走近路(靠近深渊的小路)
自觉锻炼意志临危不惧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8
一、课时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感受列宁作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难,勇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
一、复习入手,直奔中心
1、写词语:躲避、搜捕、脊背、悬崖、狭窄、毅然等(不直接报出词,而是说词的意思。)
2、这篇课文中有一段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话让我们印象深刻,是哪一段呢?打开书找找看。
生读: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紧扣中心,辐射全文
1.学习第一句话,结合有关段落,感受走险路的惊险和艰难。
(1)这段话共有几句,让我们先看第一句吧,这出示: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样的
(3)理解望而生畏。为什么说它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①生汇报:巴果茨基的脊背、、、、、、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口气。
A、画:要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哪些词语让你感受的这条路的可怕:背贴、扭头不看、碎小、慢慢、移动、舒。(引导推敲品评所画字词的内涵:背贴说明小路狭窄。扭头不看可见山渊之深。碎小、移动着力表现行走的艰难。舒反衬出原先内心的恐惧,从侧面表现小路的险峻,行走的危险。)巴果茨基为什么这么走?
B、演:我们把这情景给演演好吗?怎么演呢?(建议:让黑板当悬崖,在地面画一条线当小路。)
C、读:谁能把这种心惊胆战的感觉读出来?
②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讨论:从列宁说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
2.学习第二句话。联系相关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1)对,就像他说的,出示读: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2)列宁对害伯抱有怎样的态度?
(3)、从哪里可以看出(生汇报后指导读出列宁镇定又小心的样子。)
(4)走过小路他们终于达到目的地,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日出景象呢?
A、生找句子并汇报
B、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这景象?(很美,很壮观)那请一位同学美美的读一读,让
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乐曲来读读这一段吧!
C、现在老师把一些词语去掉你们能填起来吗?出示:他们登上山顶,一股()阳光正好射穿()的薄雾。远处()湖水开始反射出()亮光。山顶上的雪()变成粉红色,()露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鸟儿们放开歌喉,(
)唱了起来。
这些填的词是不是可有可无呢?(所填写的词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的。它们在句子里起了形容、修饰的'作用。使日出的景象生动、形象,显出壮观。不只是看见了阳光、湖水、雪、露珠儿,听到了鸟儿叫,就觉得优美、很壮观,关键是看到了什么样的阳光、什么样的湖水和什么样的雪,鸟儿叫得怎样动听,等等。)
3、学习第三句话。结合学习两次过小路的表现。
(1)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三句话,出示句子: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每时每刻、处处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
(3)找语句。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4)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组织同学们讨论。
小结:去的时候为了看日出,可以走这条危险的小路,否则就看不到美丽的日出,那么回来呢?还有必要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吗?完全可以不走!但列宁所处的时代、环境不一样,他必须事事处处时时锻炼自己的勇气,否则,关键的时候就容易被吓倒。假如老师带着你们秋游,宁愿不看日出,也绝对不会让你们去冒险,因为,在和平年代,生命最珍贵。但,年代不是永远都和平,在不和平的年代,一个人把生命看待越重要,生命就越没有价值。
4、齐读中心段,谈谈对列宁说的三句话的理解。
5、总结: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这是列宁曾说过的一句名言,出示: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三、畅谈感想,延伸课外
l、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的启发?(提示:你今后准备怎样面对困难?)
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日常生活中,搜集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人和事.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9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二段,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段意。
2.感情朗读课文一、二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2.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分段提示:“选择上山的路”。根据提示,还应说清哪些内容?(谁?为什么选择上山的路?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2)带问题读文思考。
(3)根据问题,组织语言练说段意。
(4)朗读第一段。
3.学习第二段。
(1)出示分段提示:“走危险小路上山”。哪些词句说明他们走的是“危险的小路”?自由读文,用“一一一”划出来。读出“危险”的感觉,结合词句比较(“紧紧地贴着”——“靠”;“慢慢地移动”一一一“走”等)。
(2)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的?用“”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①列宁害怕了吗?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列宁也感到胆战心惊?
②列宁停住了,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有没有让害怕征服自己呢?从哪句话看出来?有感情朗读。
(3)列宁和巴果茨基走过危险的小路后,及时看到日出了吗?他们看到了怎样一幅景象?自由读,体会,并用一个词概括日出景象的特点。(“美丽”、“壮观”等,)
(4)练习说段意。
4.朗读第一、二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能用简明的`话说段意。
2.理解重点句,懂得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3.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朗读第一、二段,说说段意。
(2)列宁和巴果茨基勇敢地走过那条危险的小路,看到了日出,回来的时候,不用着急了,也就不必再走那条险路了,列宁又是怎么选择、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文,思考讨论:
①列宁下山时是怎么做的?理解“毅然”。
②列宁为什么仍然选择走这条危险的小路?
(2)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朗读。理解:
①“望而生畏”、“征服”、“锻炼”、“意志”等词。
②为什么列宁害怕这条望而生畏的小路,还坚持要走呢?
③列宁为什么说“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
④这种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坚强意志怎样才能得到呢?列宁做到了吗?为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列宁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指导背诵。
①理解三句话的内在联系。
第一句是因果关系句,前果后因,(板书:“所以......是因为......”)
第二句是从登山引出道理:“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板书:“不应该”)
第三句从正面指出应该如何做?
②根据板书提示自己背诵。
(4)说说段意。
①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讲什么?(列宁下山时怎么做,怎么说?)
②根据分段提示“还是走危险的路下山”及“列宁怎么说”说说这一段段意。
3.作业。
(1)《作业本》第5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列宁的这几句话令我深思......‘为开头,将你所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
21、登山
选险路
不慌不忙面对困难
走险路小心战胜困难锻炼意志
一步一步征服困难
再走险路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10
《登山》记叙的是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文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教学时,可紧抓这一中心段进行序教学,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自学入手,直奔中心
⒈出示自学提要,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本文写列宁在的时候,和巴果茨基次走过的小路。第一次走是因为,第二次走是为了。
(2)按照“隐居走险路再走险路”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找出课文的中心段,画一画,读一读。
⒉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学生的填空内容,全班评价、矫正;
(2)指名回答如何分段,说出段意;(3)读出课文的中心段。
二:紧扣中心,辐射全文
1.出示第一句话,学习有关段落,感受走险路的惊险和艰难。
(1)投影:“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样的?列宁怎样害怕它?以此阅读课文,引出两个语段:
语段1:“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走过了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口气
教学步骤如下:
①画。要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巴果茨基历险情形的字词:背贴、扭转、不看、碎小、慢慢、移动、舒。
②品。引导推敲品评所画字词的内涵:“背贴”说明小路狭窄。“扭头不看”可见山渊之深。“碎小”、“移动”着力表现行走的艰难。“舒”反衬出原先内心的恐惧,从侧面表现小路的险峻,行走的危险,为下文理解列宁的坚强意志作铺垫。
③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对走险路的惊险、艰难和恐惧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语段2:“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
设问: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联系上文,感受到列宁所处的危险境地和内心的极度恐惧。
(3)讨论,从“就是因为我害怕它”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一方面说明小路的确很危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列宁正视现实、承认困难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2.出示二、三两句话。联系相关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1)投影:“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后半部分,看列宁对”害伯”抱有怎样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
①找语句。读中找出能回答以上问题的语句,再读一渎。
②作比较。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课<登山>,来进一步了解列宁。
生:(齐)登山
二、新授、感悟
1、 检测读文情况,读完后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师:列宁和巴国茨基在登山时,不就是过一条小路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合作交流,做好分工,组织好语言准备汇报。
生:这是一条危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6和第10自然段看出来的。请于兴阳来读课文。
生:这是一条惊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14、15、17自然段看出来的。请朱立超来读课文,我们是从这几段描写的动词看出来这条小路是一条惊险的小路。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把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带上了那条小路上了,真令人胆战心惊呀!那面对小路,列宁是怎样表现的呢?(小组合作交流)
师:当列宁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时,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汇报 当列宁和巴果茨基登上山顶时,展现在他们我们眼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欣赏美景,在谈一谈感受。
生:课文第18段,谈感受。
师:你们都感觉这景色这么美,那同学们说说此时的列宁心中会有什么想法?
生:说想法。
师:一个小时过去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也该回去了,他们有选择了来时的小路。他们第二次走这条小路的是怎么走的呢?(小组汇报)
生:小组汇报
师:我们知道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两次走小路的表现,谁来说一说列宁第一次和第二次走险路有哪些不同?
生:汇报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谁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文 师:那么这一段我们怎么理解列宁说的话?
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理解的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列宁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列宁具有临危不惧、遇险不惊、从容镇定的精神品质。
三、扩展
师:我们知道列宁第二次走小路是为了锻炼意志。课前你们也搜集了很多有关锻炼意志的人物的故事和名人名言,谁来说一说。
生:积极说
四、总结
同学们搜集的真不少,学习了列宁的这篇登山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也学会了很多,老师希望各位同学都要学习列宁的这种临危不惧、遇事不惊、随时随地都锻炼意志的品质。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2、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3、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
“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1)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
(2)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
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
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①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
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
②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组织辩论。
(1)自由组成正方反方。
(2)双方各自从课文中找充分的理由。
(3)展开辩论(教师当辩论会主席,适当点拨)。
3、教师小结。
4、再读列宁的话。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请把自己对列宁说的这番话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感悟,浓缩成一两句话。(引导学生学写格言)
2、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从相关的课文、课外书以及网站上去搜寻列宁的故事,两周后召开“感悟列宁”综合学习报告会。(形式自拟)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深渊”、“毅然”、“征服”、“望而生畏”、“意志”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简明的话说说段落大意。
3、懂得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继续练习说段落大意。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按照课后第2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讲述列宁故事的课文我们学过哪些?故事中的列宁是怎样一个人?
(2)今天我们读的课文也是讲列宁的,讲他登山的`故事(出示课题)。在登山的过程究竟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听录音,了解大意。思考:
(1)列宁和谁一起登山?
(2)列宁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上山,又是怎样下山的?
3.自读课文,自学并检查。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新词并自学。
读准字音:皇、刹
认清字形:避、渊、若、脊、悬、黎、锻、炼等字。
理解意思: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躲避环绕深渊狭窄毅然陪伴经历
望而生畏征服锻炼意志
②说说“深渊”、“毅然”等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③读通课文,(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指名朗读课文,互评是否读通。
4、给课文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后第2题,投影提示。
(3)默读课文,尝试分段。
(4)交流、讨论分段的依据。
5.作业:《作业本》2、3题。
【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登山04-10
登山08-18
登山08-31
登山之旅10-23
登山小记08-28
登山的启示09-04
春日登山08-29
登山小记09-06
登山的作文04-16
登山的 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