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4-05-24 11:47:43 四年级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经典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经典1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结合课文理解“扫兴、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孙膑制定计策的根据是什么?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6张点数不同的扑克牌(三张红桃,三张黑桃)。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数学智力题导入课文。

  1.设题激趣:我们先来做一道有趣的数学智力题,看谁最聪明,谁最会想办法。

  出示题目:1+2+3+4+5+6+……100=?

  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善于开动脑筋,找规律想办法,方能以智取胜。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需要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取胜。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有一位很喜欢赛马的齐国大将,他的名字叫田忌。(板书:田忌)

  3.(把课题板书完整)课题中哪个字是贯穿全文的关键字?(“赛”字)

  4.围绕“赛”字,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

  过渡语: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提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从文中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理。

  1.自由读文,要求:大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时字字入目,在不理解的词语旁打“?”。

  2.交流识记方法,理解部分词语。

  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显得很颓丧。(做动作帮助理解词义。)

  讥讽:指用尖刻含蓄的语言嘲笑、刺激别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有:讽刺,讥笑,嘲讽等。

  “赢”字较复杂,可用部件拆分法记:亡,口,月,贝,凡,用字谜帮助记忆:月亮宝贝非凡人,乐得嘴巴都没了(亡),你说有趣不有趣?“赢”字笔画多,书写时注意不要写出格子。

  另外,注意:“丧”字不要写成“”,“慌”字右边不要写成“”。

  3.解决部分问题: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田忌齐威王

  败第一次胜

  胜第二次败

  4.快速默读课文,标出两次赛马的起止段。

  5.除了写田忌和齐威王,文中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板书:孙膑献计)

  6.找出孙膑献计的起止段作为文章的第二段。

  三、从兴趣点入手,学习“两次赛马”的经过。

  1.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

  学习“赛马”部分。

  2.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3.全班交流评议。

  (1)请学生读写第一次赛马的自然段,老师画出赛马对阵图。

  田忌 齐威王

  上 上

  中 中

  下 下

  (2)请一学生上台画第二次赛马对阵图,并用语言描述。

  田忌 齐威王

  下 上

  上 中

  中 下

  (3)交流相同点和不同点。

  主要有三处相同:

  ①二人的马没换。

  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赛结果不同——田忌转败为胜。

  ③人物心情不同:

  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洋洋田忌败,扫兴

  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田忌胜,高兴

  4.教师相机指导:

  (1)理解“扫兴”和“垂头丧气”的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2)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输?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3)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赢?

  (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5.概括第一、三段的段意。

  第二课时

  一、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

  2.齐读这句话。

  设疑:真的只要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转败为胜吗?

  3.游戏中探究: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点数不同的6张扑克牌(三张红桃,三张黑桃),分别代表齐威王和田忌等级不同的马,摆出“下等对上等,上等对中等,中等对下等”的第二次比赛情况。

  4.通过刚才的`摆弄,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吗?

  (因为每个同学手中扑克牌的点数不相同,所以扑克点数相近的同学也许能摆弄成功,而点数相差较大的同学无论怎么调换,弱方总是输。)

  5.再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齐读一遍。

  6.带疑读文:刚才有的同学调换成功,而有的同学无论怎样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并不能使田忌转败为胜,难道课文中的结论有误吗?鼓励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难研读“孙膑献计”部分,从文中探求答案。

  7.学生自学,标画批注。

  8.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关键句:

  (1)原因:“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哇……”(观察到的情况,制定计策的依据)

  结果:“我有办法让你取胜”——分析后的断言。

  师小结明确: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依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抓住“得意洋洋”“讥讽”体会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从而使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

  (3)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①理解“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已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②让学生说成语的来历,教师补充:宋朝时有位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诗人晁补之写诗称赞他:“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苏轼也曾说过:“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③孙膑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

  9.有感情地朗读。

  ①请四人为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3至12节,可以相互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②指名4人读(先说说你给同学出了什么主意)。

  ③评读。

  二、“投石”激趣,拓展延伸。

  1.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哪里?(发挥优势,合理安排,扬长避短)

  2.这么好的办法,田忌想不出,齐威王想不到,孙膑为什么会想到?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仔细观察,善于分析,巧妙安排)

  3.拓展:你们还有没有其他调换的办法?

  4.学生画对阵图,你们可以找到几种调换方法?输赢如何?

  5.从中你悟出什么?(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2.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

  备课参考资料: 孙膑简介 孙膑(?-前316年),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他是孙武的后人。战国时期曾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帮助齐国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

  孙膑受刑 相传孙膑曾与庞涓一起拜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在未学成时便下山出使魏国。庞涓自知才能不如孙膑,于是假意向魏王推荐孙膑,并请他出山相助。之后庞涓就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并割去孙膑的膝盖骨,及在其面上黥字,但却对孙膑假慈悲,帮孙膑包扎伤口,要他把孙子兵法写出来,然后再杀了他。孙膑的仆人告之孙膑此事,孙膑于是装疯藉以瞒骗庞涓,并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至齐国。

  桂陵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这场战争甚为著名,孙膑不直接引兵救援赵国,而攻打魏国以解赵国围的这个策略,更留传后世,即围魏救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认识生字词,初读课文,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

  教学难点: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段兰国鼎立的时期吗?老师知道你们特别爱读书,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崇拜的三国人物?

  (学生自由发言:周瑜、张飞、曹操、诸葛亮……)

  2、.的确,东汉末年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期。智慧、胆识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表现人物超常胆识、智慧的课文,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

  (板书课题:空城计)

  3、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练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4.试一试,这些生词你能读准确吗?(学生轮读)

  课件出示生词:魏国诸葛亮抵抗兵卒扫帚吩咐疑惑撤退丞相埋伏心惊胆战尘士飞扬轻松自得迷惑

  二、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1.同桌每人→自然段轮读,互相检查二F朗读情况。

  2.同学们能够把课文读通顺了。

  下面,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学生自主阅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组交流)

  4.下面我们就请各小组汇报→下,你们读懂了什么?

  汇报要点:

  (1)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的叙述顺序。(起因一一经过一一结果一一揭秘)

  (3)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疑惑、心惊胆战、尘土飞扬……)

  (4)对人物的初步评价。(诸葛亮遇事冷静,有胆有谋;司马豁谨慎等)

  5.提出不懂的问题,在深人学习中解决。

  6.小结: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老师相信,这些问题在你们深入读书中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三、深入读书,讨论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想到用计的?

  (2)"空城计"具体是怎么回事?

  (3)结果如何?

  (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

  2.围绕"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找到相关段落和重点语句,组内交流,准备下节课,在全班交流。

  四、识记生字,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24空城计

  诸葛亮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时:13课时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读写“纪昌学射、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事、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左半部分是“ ”不是“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教后记: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后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NextPage]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较强的整体意识,在教学中展示一个思维放飞的过程,一个情感激荡的过程,一个言语转换的过程。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普罗米修斯对众神之王宙斯的态度。普罗米修斯对火神大力神等众神的态度,人类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并以此为路径,去阅读发现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决不动摇、决不妥协、决不改变”的态度的一致性,以及人们对为人类带来“火种”的英雄的敬佩之情和感激之恩的一致性。

  教学目标

  1.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在浏览、复读和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记住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构建“为人类造福,誓死不变”的英雄形象。

  3.理解“气急败坏”、“饶恕”、“惩罚”、“驱寒取暖”等新词,积累“忍受、遭受、承受”、“决不会-更不会”、既不能——也不能“”尽管-就是“等词语和句式。

  教学重难点: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家自由的、放声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读出一幅一幅的画面来。

  二、读着这一个感人的故事,想象着这一幅一幅感人的画面,你的心有没有被打动。仔细读读课文6、7、8三个段落。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直到能把这“最严厉的惩罚”一点一点地说清楚了,你就停下来。(提醒:把能够反映这是最“严厉的惩罚”的句子用浪线画下来。)

  1.谁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受?

  2.这些句子让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3.哪些词语让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受更加真切?

  (有四个层次,特别要体会3、4两个层次。A“锁”;B“啄”;C“不是一次,而是天天啄”;D、“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许多年”。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联想,具体说说这“最严厉的惩罚”。)

  4.面对最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的态度?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读;理解“屈服”、“决不屈服”、“尽管――就是”,“如此”。

  师生轮读“最严厉的惩罚”和“宙斯的态度”。

  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的表现吗?面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你有什么想法?

  三、普罗米修斯决不屈服的态度,我们还可以从课文的其他地方感受到。

  1.课文第5段

  2.课文第一节“冒着生命危险————”。

  四、互文阅读

  1.(补充情节资料1)假如你是一位演员,你会如何朗读普罗米修斯的话?用“决不——”来说说他的态度。

  2.(补充情节资料2)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会要求演员如何来朗读普罗米修斯的话?用“决不——”来说说他的态度。

  3.读课文最后一段。假如你是一位编剧,你会让普罗米修斯怎样对大力神说?

  小结:(看板书)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火种,在宙斯最严厉的惩罚面前,决不屈服,当火神劝他归还火种的时候,他表示决不——————,当他的好朋友河神要去向宙斯求情的时候,他还是——————,即是宙斯的心腹前来劝他的时候,他仍然是决不————。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英雄,现在人们习惯叫他“取火英雄”。

  五、在咱们中国的神话中,也有一位取火英雄,他的名字叫“燧人氏”。比较读读,这两个故事有哪些相同的东西在里面?

  1.学生练习

  2.交流:都是讲取火的事;都是讲取火艰难的事;都是讲人们怀念取火英雄的事。

  3.为什么人们都如此怀念取火的英雄,而且5000多年来,一直传颂?(宜联系课文1、2段,理解火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和光明,火让人类远离了悲惨和黑暗)。

  4.小结: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带来了希望和理想。现在,当我们读到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的时候,不仅仅觉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觉得他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当我们叫着普罗米修斯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人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理想。

  六、总结:

  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记住的故事。当然,我们今天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给我们列举了几个故事,大家都去读一读。

  教后记: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2.3

  教学难点:2.3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故事画面或挂图及阅读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生:《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撒sā 撒网 塞sāi 塞车

  sǎ 撒种 sài 塞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1.自读课文,分意义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给一定时间读书。教师巡视与生探讨。)

  第一意义段(1-4自然段)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

  第二意义段(5-15自然段)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

  第三意义段(16-25自然段)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

  2.生小声简述故事。

  3.抽生讲述,其余认真听,等会补充,修正。(多媒体展示故事或挂图,图书结合看,并板书。)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多媒体阅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渔夫用什么救了自己?

  2.默读思考(给一定读书时间,教师与生探讨)。

  3.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组长管理,从参与,教师参与。)

  4.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渔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将仇报反而要杀渔夫。渔夫对魔鬼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魔鬼要让渔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钻进瓶里,渔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渔夫战胜了魔鬼,救了自己。

  渔夫设计引诱魔鬼进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说:“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相信。”激将魔鬼,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钻入了瓶里。

  渔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战胜了魔鬼。(板书)

  5.读第三意义段。

  六、读《东郭先生和狼》,认识魔鬼的本性

  七、拓展

  1.读资料表。

  2.读《一千零一夜》。

  板书设计

  32* 渔夫的故事

  渔夫 捕鱼捞到黄铜胆瓶 放出魔鬼

  魔鬼 要杀渔夫 恩将仇报

  渔夫 引诱魔鬼入瓶 用智慧战胜魔鬼

  教后记: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自主习作

  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4.背歇后语。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第五课时 趣味语文

  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

  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3、杨梅色鲜、味美,难怪有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其中有一位作家,名字叫王鲁彦,他也和我们一样喜爱杨梅,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随机正音)

  (3)学生举例说(金柑、杨梅、桑果……)

  (4)学生齐读课题。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

  (6)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7)边读边做记号。

  (8)个别读。

  三、再读课文

  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四、三读课文

  梳理文脉、指导写作。

  1、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学生自读感悟)

  2、反馈交流: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第三自然段)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的杨梅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第六自然段)

  3、感情朗读:品读了课文,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读一读整篇课文。

  4、重回课题:学完课文我们发现课文写的是杨梅,那么课题该叫《我爱杨梅》,而课文却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题,再读读课题你有新的体会吗?

  (1)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水果吗?想不想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他喜爱的杨梅的?(再读课文理文脉)

  (2)根据回答形成板书,理清文章思路。

  (3)作者按一定的顺序,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4)学生体会作者爱故乡的感情。

  (5)回顾全文。

  五、作业超市

  学生自主作业。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 教材分析

  《我们爱祖国》这首诗一共有8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4节,围绕“什么是祖国”这个问题,诗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展现了祖国各个方面的 风貌,视野开阔,一气呵成;第二部分为5~8节,围绕“什么是对祖国的爱”这个问题,引导我们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细节中去捕捉、实现自己对祖国的爱。全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极富感染力,易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仿写诗句。

  2. 通过感情朗读诗歌,激发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蓬勃的发展,激发 孩子们爱祖国,为祖国骄傲、自豪之情。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理清诗歌的结构;通过诵读,体会诗歌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学着仿写诗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词句,体会词句的美、诗歌的美。

  ◆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查找、搜集有关爱国的资料。

  教师: 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起爱国之情。

  1. 板书:祖国。说说我们的祖国吧!

  2. 生自由畅谈。

  3.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的资料。

  4.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深情地爱着她。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金波写的小诗(完成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5.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初读 诗歌,检查预习。

  1. 生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 预习情况,读词语。

  3.重点理解生词“巍峨”“涓涓细流”。

  4.提醒书写要点,板写“巍峨”。

  三、再读诗歌,理清脉络 。

  1. 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诗歌。

  2. 引导学生评价。

  3. 默读诗歌,找出这首诗歌是围绕哪两句诗句展开的,画出相关诗句。

  4. 交流汇报。这首诗歌就可以根据这两句诗分成两个部分。想想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5. 理清层次:第一部分(1-4节)什么是祖国?

  第二部分(5-8节)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四、精读诗歌,感悟祖国。

  过渡:我们都深爱着我们的祖国,金波爷爷也不例外,请大家默读1-4小节,看看作者心中的祖国是什么,读一读,画一画你喜欢的诗句。

  1. 生自由默读1-4节。

  2. 你最喜欢哪几句诗?在读这几句诗时你想到了些什么?和自己的同伴一起读一读。

  3. 生自由交流自己喜欢的诗句。

  预设一:她是巍峨的烈士纪念塔 ,她是蓝天里飞翔的白鸽。

  (1)你想到了些什么?

  (2)生说,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祖国有着千千万万的 英雄儿女。我们祖国的儿女有着和平幸福的生活。你,作为中华儿女中的一员,读到这里,心里感觉怎样?

  (4)那请你带着你的体会去读吧!互相评议。

  预设二:她是钢水奔流、钻塔林立,她是熊熊燃烧额奥运圣火。

  (1)指名生朗读。

  (2)你的 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4.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诗句。

  5. 在金波爷爷的心里,祖国是什么?(老师领读,学生回答)

  6. 在你心中祖国是什么呢?

  屏幕出示:读一读,仿写句子。

  (1)祖国是新建的高楼大厦。

  (2)祖国是古老的神话传说。

  (3)祖国是( )。

  (4)祖国是( )。

  过渡:既然祖国已深深地烙 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那该用什么行动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爱呢?齐读诗歌的5-8小节。

  五、品读5-8节,领略爱的赞歌。

  1. 第5节(师范读)

  (1)教师范读,学生品味。

  (2)让学生谈体会。

  (3)喜欢这小节的学生再齐读。

  2. 第6节(个别读)

  (1)抽学生朗读。

  (2)抓住喜欢的诗句谈感受。

  (3)教师相机补充相关的.知识点 ,帮助理解诗句。

  (4)引导朗读或背诵这小节。

  3. 第7节(评价读)

  (1)抽学生朗读。

  (2)让读这小节的学生说说喜欢这小节的原因,教师及时补充总结。

  (3)理解后,学生再读这小节,并试着自我评价前后两次朗读,再谈体会。

  (4)想读这小节的学生再读,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读中去。

  4. 第8节(比赛读)

  (1)请学生比赛朗读。

  (2)评一评谁读得更好?为什么?

  (3)你觉得该怎样朗读?。

  (4)引 导背诵这小节。

  六、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 配乐朗诵全诗。

  2. 课件出示国歌、国旗、国徽。

  3.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爱国的诗歌、名言、故事。

  4.总结。什么是祖国?什么又是对祖国的爱?这将是我们用生命去努力诠释的一首不灭的爱之歌!此时,就将我们对祖国的爱融入读课题的声音中。(大声齐读课题)

  七、布置作业:

  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爱”。

  1. 深情地朗读或背诵诗歌中喜欢的小节。

  2. 表演歌唱赞美祖国的歌曲,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爱;

  3. 提起手中的笔,写下对祖国的 爱,画出祖国的明天。

  板书设计:

  18 我们爱祖国

  祖国 热爱

  ◆ 教学反思

  略。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37个词语的意思,理解重点句子与难句的意思,会用“既……又……”写句子。

  3、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用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内容。

  4、知道茶叶的种类、饮茶的好处,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具质地好、造型优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的方法。理解用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

  教学难点:

  学生对我国的“茶文化”可能了解的不多,因此对我国是“茶的故乡”的含义,对茶的价值,品茶的乐趣等较难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茶叶的种类、饮茶的好处,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具质地好、造型优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37个词语的意思,理解重点句子与难句的意思,会用“既……又……”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说说有关茶的.话题——说茶,教师让每位学生用少许茶叶泡一杯茶,说说喝茶的感受,看看玩具茶壶。

  2、谈谈收集到关于茶的资料。

  让学生畅谈,根据学生的汇报以茶的历史、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喝茶艺术、茶具等方面进行归类。

  几天这堂课作者就从这几方面说茶,让我们来学学。

  二、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

  1、给学生学习五分钟,要求:读熟,自学生字词,提出不懂之处。

  2、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及时纠正读出的字词。

  (2)朗读完一节允许学生提出词方面的疑问。

  重点词理解为:悠久:年代久远。

  呷:方言,是“喝”的意思。

  享受: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课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什么是享受)

  飘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

  能工巧匠:在工艺上有高超技术的人。(也可结合生活经验谈谈)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重点研读:

  1、品茶的时候,别急于喝。先观茶姿,清水绿叶

  教师出示新茶一杯,请学生作示范。

  2、饮茶还能增进人们的友谊。……与国际友人一边品茶,一边亲切交谈。

  想想一下国际友人会说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熟读课文。

  2、摘录好的词句及段,注意标点符号。

  3、完成作业。

  4、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哪些还给你留下深刻的影响。

  2、课文你读熟了吗?(同桌互查)

  二、继续研读上节课留下的部分。

  三、摘录你认为好的句子,注意标点的用法,不懂及时提问。

  四、教师小结后给课文分段。

  五、作业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

  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听新闻,带入情境

  ①同学们,我们首光来听一则新闻。(电脑播放显示关于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从动物身上受到启示研发出新式武器的报道。如能选择近期“新闻联播”中的相关新闻更好)

  ②听了这则新闻,你最想说什么?

  ③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充分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

  ②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殃、壤、鲸”读准后鼻音。

  ③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

  依托课件,自主探究

  ①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

  A、“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B、“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C、“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请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课文,点击并阅读电脑中“课文链接”“仿生学资料”,读懂上面的语句,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②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各小组成员把阅读网络信息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不要完全脱离课本。自己的启示和重要的信息资料还可在书旁批注。

  全班交流,畅叙感受

  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网络中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举实例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②即兴演讲:(下面两个内容任选一个,自主上台与按座位顺序依次上台相结合)

  《“打扫”森林》给我的启示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开放网络,延伸拓展

  ①同学们,大自然不愧是人类的老师,它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条件。我想,大家一定还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还有更多的感受想对伙伴们说吧,那么就请在网上浏览,在讨论平台交流吧。

  ②开放校园网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讨论平台”或BBS论坛交流,查阅教师网页中的“动植物天地”,做一做“阅读测试”,善于操作电脑的同学还可登录因特网尝试查阅资料。

  ③学生小结学习收获与感受;教师布置学生课外继续进行“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的自然清新的画面。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诗句,结合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2.展开同学之间的交流,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或者动手画一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采用同学互助的方法自主学习。

  在阅读课文时领悟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理解诗歌内容,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清新的画面,激发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雨后天晴的美文与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播放与介绍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课件展示)

  (二)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同学们,在雨过天晴了的时候你们都想做些什么?

  (三)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过渡:我国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课文,捕捉直觉

  (一)初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展示课件)

  (二)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1.读课文,解决文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同学互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

  2.同桌互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一)默读课文,思考: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展示课件学习提示)

  (二)班内交流,把关键的词语划出来。板书。

  (三)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一)朗读全诗。说一说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师过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吧。

  二、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一)指名读第一节。思考:通过诗人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展示课件)

  (二)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指导朗读)

  (三)品读第三节。思考:在这一节中我们还看到了些什么?读一读,议一议。

  (四)教师指导: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么明朗,溪中波光荡漾,天空云儿闲游,多么美。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五)你留心过雨后天晴的景色吗?说一说。

  (六)教师点拨:是呀,雨后景色多美!所以作者不断地提议我们在雨后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美好。读一读第二节。

  三、品味诗句,丰富积累

  (一)自由诵读,思考: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文?

  (二)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美文来读一读,积累在采蜜集上。(出示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 、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的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一、直接导入,感受黄河的气势

  板书课题,读生朗读。

  黄河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引读第一节。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体会黄河的气势磅礴以及内心的害怕

  二、认识羊皮筏子

  师:当“我”在岸边看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的时候,我不禁感到胆战心惊。其实,使作者胆战心惊的原因还很多,下面请学生自由朗读第2~5小节,思考:羊皮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生读)

  交流:出示文中描写羊皮筏子轻、小、危险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羊皮筏子轻、小和危险。

  出示:

  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出示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像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指导学生读出惊讶之情。

  指导读“啊”,指导读“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指导由轻到重,语速由慢到快。)

  从“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再读感悟。

  师:你看他们若隐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有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多惊险哪!这时,你看了心里——(提心吊胆等)

  师: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多惊险哪!让我们再来体会。一起读课文二三两小节。

  三、走近艄公

  1、这样的羊皮筏子,你敢坐吗?(自由回答)

  2、而这六个人正坐在羊皮筏子上,在黄河的风浪里颠簸哪!他们的表现怎样?请大家用心默读6~8小节,边读边把文中描写乘客的语句划下来。

  3、交流描写乘客的语句,指导学生理解“谈笑风生”一词的意思。你们见过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谈笑风生的呢?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4、如果老师去替代艄公,乘客还会这么从容吗?为什么?

  师:与黄河的滔天巨浪相比,本已很小的羊皮筏子则显得更渺小,更微不足道了,如一片树叶漂在黄河上,而且上面居然还有6个人,外加两大麻袋的东西。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上面的人,居然谈笑风生,丝毫不在意脚下滔滔的黄河水。除了自身的勇气外,是什么使他们如此轻松?

  5、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的艄公才能让乘客完全放心呢?并说说你的理由。(勇敢、技术高、细心、经验丰富、智慧。)

  6、相机出示描写艄公的语句,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体会艄公的品质。

  出示: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如履平地”是什么意思?

  艄公为什么能“如履平地”?

  通过引导学生对两个句子的比较和对“小心”与“大胆”两个词的比较,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艄公的沉着勇敢、镇静机敏。

  “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他撑着篙,注视着水势,破浪前行。”

  讨论交流:“小心”和“勇敢地”矛盾吗?

  有感情朗读描写作者赞颂艄公的语句,感受艄公之所以被称为“黄河的主人”的原因。

  引读,深化认识

  师:同学们,皮筏子之所以能破浪前行,是因为――

  生读。

  师:之所以可以谈笑风生,是因为――

  生读。

  师:是啊,这样的艄公,怎么不令人肃然起敬,怎么不令我们由衷地敬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了――

  生:黄河的主人。

  四、倾诉心声。

  师:艄公是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赞美与敬仰。拿出笔和你们的'纸来,“羊皮筏子的艄公呀,我敬仰你……”可以选用书上的词句,更可以写你自己此时的感受。

  交流。

  小结:同学们,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是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精神与智慧。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以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流不息。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第一课时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难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突破措施:

  1.留给学生充足背诵时间,通过多种方式检查。

  2.小组通过读课文,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

  四、导学准备:《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故事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通过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回忆其中的有名人物性格:

  如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_____、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说一说:本剧都介绍过哪些故事?(可列举五例)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课件: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吗?生答。谁还能列举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生答。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名叫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一看三顾茅庐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示课题:三顾茅庐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故事主要涉及到哪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刘备用“鱼”和“水”来比喻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反映了什么?

  通过本文,你知道刘备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吗?

  ③师生交流

  张飞与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相同吗?这样写表现了什么?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含义?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一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恭恭敬敬”这些词语表现了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快步”一词突出了刘备怎样的心情?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课文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5)理解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六、课堂检测:

  1.读一读,画出汉字的正确读音。

  时辰(chen chéng) 晌(shǎng xiǎng)午 策(cè chè)略

  没有见着 (zhe zháo zhuó) 山冈 (gāng gǎng)

  茅塞(sāi sài sè)顿开

  2.我会填

  三( )茅庐 青翠欲( ) ( )( )起伏

  秀丽( )人 群雄( )争 茅塞( )开

  3.想想《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 )得( )——如鱼得水 ( )进曹营——一言不发

  ( )之心——路人皆知 ( )穿针——大眼瞪小眼

  ( )借荆州——想借不想还 ( )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 )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七、课外拓展:

  认真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按原文填空

  诸葛亮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策略。刘备听了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

  文中直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携情走千古》之“三国群英荟”中的《桃园三结义》、《张飞认输》、《过五关,斩六将》。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读下面的话,说说每句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四、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尊重人才 诸葛亮

  (生气 下马步行 轻轻地 恭敬)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展示预习。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展示汇报交流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绿

  根:垂伸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五.反馈检测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第二课时

  一、练习导入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板书:树鸟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鸟的天堂去参观参观,看看生机勃勃的大榕树,认识认识伶俐可爱的小鸟。好!现在让我们划着小船,一起走进鸟的天堂。

  二、展示汇报交流

  师:呀!前边的河面渐渐地变窄了,我们看到什么?

  生:榕树

  1、浏览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

  远-----近。远看(56)近看(79)分别在哪节?

  2、远看大榕树是怎么样?朋友们都争起来了,你听!

  注意:教师将先由学生录好的磁带播放一次!

  学生甲:哇,好多的榕树哦!

  学生乙:什么好多榕树呀,这是一棵!

  学生丙:不对不对,明明就是两棵嘛!

  3、到底是几棵呢?我们来看看榕树的真面目(出示图片)

  生:是一棵大树

  4、对呀,这棵榕树真是非同一般呀,这个朋友说是一棵,而那个朋友说是两棵,其实它的真面目:是_______一棵大树_______(生齐答)板书:大

  5、是,下面自由读7、8自然段,作者近看大榕树写了那些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生:丫枝叶

  追问:枝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句子,有数不清的丫枝……)

  老师用一个字来概括枝的特点板书:奇

  6、近看大榕树从枝写到叶,看看树叶有什么特点?____出示第8自然段幻灯(读句子)

  这段课文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请你用“------”将联想的句子划出来。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有了这些联想,把静物写活了,写出了它的生机勃勃)

  谁能像老师一样用一个字概括这段话?(茂)

  7、生读:那你也可以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读读这两句,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师:如果你站在这样的大树下你想怎么说?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句话包含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叹惊喜)板书:赞美

  8、有感情朗读第8自然段。

  9、船在树下泊了片刻(…………)生接读。

  10、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主要写了大通书静静的美,为什么没看到一只鸟?(栖息)

  11、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怎么样的场面呢?这次是在早晨,阳光明媚,我们又到了鸟的天堂。

  学习第三大段。

  1、听课文12自然段录音,找出课文中的一对反义词。(清静——热闹)

  2、为什么热闹呢?你从哪些句子看到热闹?幻灯出示:到处都是……

  A齐读——B分析:那些词说明鸟多?——C女同学和男同学分读)板书:叫飞扑

  3、在13自然段中哪个词也能写出鸟多?指名朗读(应接不暇)

  4、“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不过来。课文指鸟太多,作者眼睛都来不及看。

  请你找出课文的句子读一读(生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生说)

  作者写了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后,又特写了一只?(画眉鸟)

  5、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先总写后分写,从面到点,抓住事物的特点,就写得更具体了,也更加表现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6、齐读这一句。

  四、反馈检测

  练习(联想):结合图片幻灯出示

  这儿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五、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展示了它的静态美(板书:静)。第儿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候,展示了小鸟的动态美。(板书:动)所以作者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齐答)

  大自然中,像这样的奇观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新的知识,现在让同学们自己去寻找大自然的奥秘,并仿照《鸟的天堂》用一段话把这处景物描述下来。

  板书设计:

  大榕树大

  (静态)美

  鸟的天堂喜爱、留恋、赞美

  鸟多

  (动态)欢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

  2、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认识“憔、悴、愚”等3个生字,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和“总——分——总”的叙述特点。

  教学重点

  从母亲简单的呼唤、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赞美母爱的名言、诗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二、展示交流

  (一)创设情景,激趣寻读

  1、出示课件(摇篮、学走路),激发学生对母亲呼唤时的甜蜜体验的回忆,寻入新课。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互指导。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

  讨论: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总的.感受是怎样的?画出有关句子仔细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细读课文,读出感悟母亲的呼唤。

  (1)“我”从母亲的呼唤中了解到母亲的爱和关怀,这主要体现在哪几件事情上?默读课文第1至第5自然段。

  (2)三件事中哪件事令你最感动?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事自主学习。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4)自选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5)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通读课文,想想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进一步体会“我”对母亲的那种深深地眷念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谈谈读了课文你想到什么,对大家说说自己听到妈妈呼唤时的甜蜜体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巩固生字

  三、检测反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母亲的爱。

  2.展示搜集对母爱赞美的名言、诗句,相互交流。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是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对母爱的深刻感受和甜蜜体验的。在教学中,可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在教学三个具体事例时,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学习的自主权,打破教学常规和顺序,让学生自己选择先学习哪一个事例。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冷不丁”“小心翼翼”两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运用拟人、比喻描写事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Kōng kuàng tiě guō jīn bú zhù xiǎo xīn yì yì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旷()扯()禁()乏()

  矿()趾()森()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

  二、预习展示

  1、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字词,口头讲解。

  2、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说说原因。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月的田野。

  品读句子。

  ①从这段中的第______句,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段中的“__________”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检测反馈

  照样子写词语

  黄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绵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不丁、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一、预习导学

  1、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冷不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有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二、合作探究

  说说文中的孩子们是从哪些地方收获了快乐?

  我从第________自然段中感受到文中孩子们的快乐,他们自己_______________(做了什么),在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快乐。

  三、检测反馈

  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好处。

  1、麦子黄黄的,豆荚青青的',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蚱蜢,不停地蹦着跳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以“难忘的地、野炊”为题,将文中的有关内容改成一篇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正音。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丢失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曰”要注意与“日”区别,“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情境导入,认识诗人。

  1.回顾学习过的描写田园的诗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板书诗题,初步理解诗题,认识诗人。

  (二)自学探究

  1.看光盘听范读,画出节奏。

  2.学生自由练读诗,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它,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二、合作交流

  1.指名朗读古诗,正音。

  着重指导读准“了、兴、昼、塞、绩、箬、蓑、供”等字的读音。

  2.齐读全诗。

  3小组内学生进行轮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学生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4同学们,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读了这三首古诗词,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三、品读体验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起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一)品读《乡村四月》

  1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2.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评价。

  3.小组学习:借助工具书,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由组长记录。

  4.全班交流:

  (1)交流各组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解决理解障碍。

  (2)在初夏时节的江南农村,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谁想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美景怡人,此时的农民却无暇欣赏,这是因为什么。

  配乐读,此时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情景吗。(学生可能会用:勤劳、忙碌、繁忙、紧张等词语)

  引导学生用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5自由诵读全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二)品读《四时田园杂兴》

  离开四月的江南乡村,让我们随着宋代诗人范大成的诗句,再一次走近田园,感受热烈的劳动场面。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诗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4.朗读古诗,想象画面。

  5.指名读诗,并说说感受。

  (三)品读《渔歌子》

  1.复习旧知:你对“词”有哪些了解。除了《忆江南》还会背哪些词。

  2.配乐朗读《渔歌子》,营造气氛。

  3.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初步感受到景色美。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6.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四、巩固延伸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课下收集一些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09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5-23

语文园地一四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3-07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将心比心》11-14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7-21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02-18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02-18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03-0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03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