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24 07:28:40 四年级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优]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优]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资料简介

  1 2。走月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2、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3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六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八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第八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已经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练笔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六、板书设计:

  2、走月亮月盘明亮月光柔和走过:溪岸桥果园(“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景色浓浓亲情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记一次游戏习作,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激发习作兴趣。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把活动的过程写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清楚。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把游戏过程写清楚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都做过什么游戏?你怎样介绍这个游戏?(指学生回答)

  师:看来丰富多彩的游戏都是大家最喜欢的活动,有一位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喜欢游戏,他不仅在游戏中享受着快乐,还把游戏写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屏幕出示)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做,写一写这个游戏。(板书:记一次游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的材料。】

  新课教学()分钟

  二、学习范文,提炼写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

  2.交流:

  师:你认为这个游戏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

  (1)游戏前你做哪些准备。

  (2)在游戏中,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3)游戏结束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板书: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感受)

  三、做游戏,提炼素材。

  1.同学们现在你们想不想做游戏?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盲人敲锣”。听老师这么一说你心情怎么样?

  2.明确游戏规则。(站在起点先后,用布蒙住双眼,手握锣锤原地做左三圈,右转三圈,然后向前直走去敲锣,落发出声响为胜,每人有两次机会。)

  3.谁愿意第一个做游戏?(准备好后提出要求: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要用心观察参加者和同学们的表现。)

  4.做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游戏特点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四、根据写法,说游戏:

  师:游戏进行到这里,刚才两位同学做游戏,你认为谁做的有意思?回忆一下他当时是怎么做的,游戏过程中他有哪些表现?你自己的感受如何?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同学边听边根据你的观察给他补充,一会儿老师要看看谁说的最有意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4.交流提纲。

  五、根据写法,写游戏:

  1.再次强调写法:刚才你们不但在游戏中感受着快乐,还把游戏中人物的表现观察的那么细,那你们想不想把游戏写下来,让没玩过的人分享一下,那就要向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既要把游戏过程写完整,又要把游戏过程中人物的表现写进去,既要写做游戏的人的表现,又要写同学们的表现。

  2.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3.分享草稿。

  (1)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能保证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不会有错别字,不会有不通顺的地方?

  (2)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那么现在拿起你的大作大声地给我们朗读一下吧。如果在朗读过程当中发现什么有问题的`地方,那就改吧,直到你读起来觉得很顺畅,听起来很舒服为止。还可以请同伴提提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六、分析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游戏,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板书设计

  记一次游戏

  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感受

  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1.在导入环节,我便以谈学生平时喜欢的游戏为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游戏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所以上课时大家积极发言,兴趣很浓,为以下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尤其是在指导说游戏这一环节上,虽然这方面的意识很强,但还是不但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两点,还占用了大部分时间,造成了后面写作时间的不充足,我想,这除了与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关外,重要的还是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差。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用多种方法识字。

  3、通过读文及情境对话理解,感受其中的幽默。

  教学重点

  学习5个生字、感悟文章的幽默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的幽默。从爱因斯坦父女之间的对话,体会幽默之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教师范读

  1、请学生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2、学生多种方式读文,能将文章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

  1、体会文中动词作用:掉、弯、捡、找、递

  2、初步感受文章大意。

  五、自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用心思考回答问题:

  1、事情发生的地点在哪里?

  2、文中的两个角色分别是谁?爱因斯坦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了什么麻烦?

  3、用笔画出事情的起因,找出第一自然段中的动词,说一说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4、朗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注意不同语气的读法。

  5、眼镜找到了,又发生了什么趣事呢?

  七、表达交流

  你感受到文章的幽默了吗?说一说,好吗?

  八、1、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两幅幽默画。

  九、板书设计:

  不用谢,爸爸

  爱因斯坦

  幽默

  “小姑娘”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动物为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和“语文园地”。既有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又有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全组共编排了《白鹅》《猫》两篇精读课文,《白公鹅》《母鸡》两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初步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相应作了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爱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深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目标

  1、学认生字35个,学写35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45个;学习摘录笔记,结合单元主题理解和积累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进行感悟,提高阅读的能力;通过读书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3、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特点的。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建议

  《猫》猫是常见的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学本文时,要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将读、说、悟、写融为一体,将学生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松鼠》学习第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从哪几方面体会到松鼠的美丽、讨人喜欢?然后,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朗读课文,感受松鼠的美丽,同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白鹅》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读的主旋律是鹅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厌,而是引人发笑、饶有风趣,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趣味性,要读的妙趣横生才好。

  《白公鹅》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的特点,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白公鹅》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中内容相似的部分,让学生领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方式表达的奇妙。

  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按排。将“我的发现”——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穿插在课文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寻找规律。“日积月累”中的内容重在诵读,不必过于在理解上下功夫。

  六、课时安排

  《白鹅》2课时《白公鹅》1课时《猫》1课时《母鸡》1课时《语文园地》3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画线的工具,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教学重点:

  曲线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鼠标器进行熟练地画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引入画线的常用工具如果要画线,可以用使用工具箱中的(铅笔)、(直线)(曲线)等绘图工具。

  二、新课教学

  1、教学画直线和任意曲线

  (1) 教学画直线

  下图是一条直线,若要在屏幕上画出来。我们可以单击工具。这时指针变成“+”形状。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按下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起始点,再拖动至另一点。放开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终点。于是一条直线就画出来了。

  用画直线

  (2)教学画曲线

  下图是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是用工具箱中的画出来的。这种画曲线的方法是:单击工具箱中的,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并按下左键,作为曲线的起点再拖动到一点,放开左键,一条曲线就画出来了。由于用画出来的是用意曲线,再加上拖动时又不易控制曲线的形状,因此,画图时较少使用它。

  用画任意曲线。

  (3)、教学画曲线

  单击后先在画图区内按下照画直线的方法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将指针指向直线的某一位置,再拖动直线,使直线弯曲,调整曲线的形状,直到满意为上止。

  2、教师示范画线,利用工具箱中的画线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1)在选用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时,工具箱底部的工具状态选择器中出现了如上图所示的几条粗细不同的线条,供我们选择。

  (2)请你分别选择工具箱状态选择器中粗细不同的线条,在计算机上画出直线或曲线。并想一想,这些线条有什么作用?

  3、练一练,用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什么?

  教后小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真童趣。

  3.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内容。

  4,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一只风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课件:高鼎的《村居》,学生齐读。这首诗中有一样非常好玩的东西是什么?

  2,没错,纸鸢就是风筝。出示课件资料袋,介绍风筝。

  3,同学们,你们谁放过风筝,那位同学来谈谈放风筝的情景及心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筝》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古诗《村居》引入课文,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既有知识,又自然引入到新授课文,一举两得。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在有的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形式多样,或文字介绍,或图片介绍,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显然,“资料袋”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轻视,甚至忽略了“资料袋”,致使“资料袋”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资料袋让孩子学会在较短时间内提取与文本相关的重要信息,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二,复习巩固

  生字词的复习

  1,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读,其余学生评价。

  2,学生齐读。

  3,将生字词上面的词语去掉,再让学生读

  ,课文内容的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课件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填,并伺机板书。

  2,我们一起感受了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也写在上面”……

  设计意图: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经常得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升记忆和总结能力。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风筝做好了,此时孩子们最想干什么?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的画面。

  2,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你想象一下,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

  3,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是写放风筝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并且找一找哪些句子、词语反映了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话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请你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句话,你读出孩子们的快乐了吗?

  同学们注意“翩翩飞舞”这个词,左边一个“扁”字,右边一个“羽”字,同学们想象一下,又扁又轻的羽毛飞起来是什么样的?你们通常用翩翩飞舞这个词来形容什么?

  在作者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一样翩翩起舞,请你再来读一读,感受风筝的飘逸和作者的情怀。

  5,是啊,风筝飞得高高的,那是最快乐的事了!请大家找一找这群快乐的孩子是怎样放风筝的?哪些词语体现了放风筝时的'动作?课件出示填空,指名学生回答。

  找两位同学谈一谈他们放风筝时的动作,并且请同学上讲台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风筝演示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品读及表演,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动作和心情,比单纯的说教好得多。

  6,孩子们放风筝的时候有没有人看到呢?课件出示: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他们究竟是带着怎样地语气或表情说的呢?你能想像得到吗?

  惊奇、羡慕,村里人在羡慕什么呢?仅仅是因为我们把风筝放得高吗?你能否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它背后的意思。

  是呀,村里人羡慕孩子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句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插入放风筝的图片,可以激发起学生们曾经放风筝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们的情感与课文中的小伙伴们产生共鸣,真切地感受到放风筝带给伙伴的快乐。

  四,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孩子们快乐地放着风筝,接下里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用心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1,正当我们欢呼雀跃时,忽然来了一阵风,线断了,风筝怎么样了?

  2,风筝不见了,孩子们是怎样的心情呢?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一起读读,读过之后,你体会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

  那你们是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

  “千呼万唤”是什么意思?

  3,同学们,不过就是一只风筝不见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呢?

  预设:因为这只风筝是我们精心做的,

  风筝上有我们的名字。

  风筝上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这只风筝是我们的“幸福鸟”。

  4,是的,它是我们的“幸福鸟”啊,它飞走了,就意味着我们的幸福也,所以,我们刚才还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欢呼声也,什么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有。

  谁能读出孩子们的这份着急和伤心。

  5,看着风筝越飞越远,越来越小,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千呼万唤,那我们会呼唤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孩子在通过对重点句的研读过程中深深感悟到了风筝给作者带来的快乐,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孩子们在朗读中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孩子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建构着心目中的美丽风筝。此时此刻,孩子们完全走进了文本,完全融入了课堂,他们在学习,更是在放飞着最美丽最圣洁的风筝——这风筝,是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任凭孩子们怎么千呼万唤,风筝还是没有停下它的脚步,依旧随风飞翔,直至不见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五至八自然段,找出表现“我们”心情的句子和词语,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怎样的心情?

  1,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明白了什么?

  这段话中还有那个词也表现了我们很伤心?,那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谁能读出孩子们的沮丧和难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一遍遍品读,可以对学生读书情况加以鼓励评价,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升华感情。

  ,风筝不见了,难道他们仅仅只是哭,只是垂头丧气地坐着吗?

  “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这说明了什么?

  。

  ,是啊,精心做的风筝不见了,我们能不伤心吗?所以——我们到处寻找;

  我们的“幸福鸟”飞走了,我们能不着急吗?所以——我们到处寻找。

  2,我们边哭变找,穿过田野,走过小桥,找遍了各个角落,还是不见风筝的踪影,最后看到了什么?看到水磨坊之后,孩子们怎么说的?这说明了我们的孩子们对于寻找风筝怀着一种怎样的决心?

  3,可是他们也不知道风筝在不在水磨坊,为什么还要苦苦寻找呢?想一想,他们无法舍弃这只风筝,是因为这只风筝上寄托着什么啊?

  预设:风筝上寄托着我们的快乐,憧憬和希望;

  风筝上有写着我们的名字,有着我们的希望;

  风筝是我们精心做的,是我们的“幸福鸟“。

  4,是的,对于孩子们来说,风筝就是快乐就是希望就是憧憬,所以孩子们在课文的最后一起想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幸福鸟”。请同学们齐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那最后这只风筝找到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孩子们一定可以找到的是——希望、幸福、理想、快乐、童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六,作者介绍:

  这么美丽的风筝是谁做的呢?同学们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吗?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七,课堂练习:

  小小的一只风筝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不管是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孩子们的心情也随之波动,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练习本写一写描写心情的词语。写好之后,相互可以交流一下。

  指名学生读一读各自写的内容。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平时积累,训练学生的思维。

  八,拓展升华:

  同学们,不光是高鼎,贾平凹写过风筝,还有很多的艺术作品都是跟风筝有关的,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首歌,歌名叫做《三月三》,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接近,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歌曲《三月三》。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秋天放风筝的情景,而《三月三》是一首描写回忆童年放风筝的歌曲。通过歌曲播放,可以开阔眼界,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艺术不同的表达形式。

  九,作业:

  后来,孩子们找到风筝没有,课文没有写出来,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接着写下去。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拓展训练。这种有意识的写作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书面表达力。

  十,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也像课文里的孩子们一样喜欢风筝吧。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的心,在风筝身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吧!

  板书设计:

  16.风筝

  做风筝  快活  放风筝  快活

  找风筝  伤心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准确把握赵州桥的有关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赵州桥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启发学生理解“世界闻名”。

  (在世界上都有名气)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并画出能概括这些意思的句子。再引导同学们分组讲座,理解以下句子。

  (1)“赵州桥非常雄伟。”“雄伟”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描写赵州桥雄伟的?

  (雄伟:雄壮而伟大,本课指赵州桥十分壮观。)

  (通过具体的数字,如:一千四百多年,五十多米,九米多宽,三十七米多宽)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样的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美观”表现在哪里?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具体、生动的?

  (承上启下)(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有的…还有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但它的建造年代这么久远,为什么当时能建造出来呢?读第四自然段。

  2、反复读,读出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语气为止。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过去、现在人类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建造了无数的桥梁,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怎么样,想好后简单地画下来。

  2、利用准备的有关桥的资料和图片,在班上办一个小小展览会。让学生通过参观,进一步了解有关桥梁方面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一、教材解读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创意着眼点:

  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释题导入: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跟随课文先去了泉城济南,见识了那天下闻名的泉水,又去了人间仙境九寨沟,领略了那儿神奇的美景。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呢?

  2、板书课题:田园诗情

  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 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质疑过渡:这田园诗情的地方是哪儿呢?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荷兰。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积累好词,在好词下面做记号。

  2、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画好词。

  3、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正音,学生评议。

  交流圈画到的好词,多读几遍。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后交流,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提出有难度的生字,共同讨论识记方法。

  3、完成习字册上描红。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荷兰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揭题:田园诗情

  2、回顾: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等美称的荷兰,究竟是怎样的呢?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看到了哪些有着浓郁的荷兰风情的图画呢?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草原奶牛图 郁金香

  低地骏马图

  动物王国

  傍晚图

  夜晚图

  3、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二、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 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4、 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三、 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 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 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教材解读: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脉络非常清晰,处处充满神话的想象,语言优美,分四部分把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的过程描写了出来:在说明“天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通过这篇课文,要使学生了解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明白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斧”和“肤”读音的区别以及“崩、顷、丈、拢”后鼻音的读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经验理解“冉冉上升、巍峨、混沌一团”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伟大的献身精神。

  3、结合练习3的成语教学,理清课文顺序,概括文章的段意。背诵课文六、七、八自然段,初步认识对仗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在朗读中体会其韵律美。

  4、结合课文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举行一个神话故事会。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语,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

  难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神勇、无私伟大的形象。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并读通课文。

  2、理清文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勇。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前置性学习:

  1、认真读课题,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划出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查字典、词典,弄懂不理解字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3、从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神?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2、同学们读的书可真多呀。那么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的确,神话故事以它丰富的想象力,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着我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最古老、最经典的神话故事,那就是—开天辟地,揭示课题。(板书:开天辟地,写到“辟”的时候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着一起写)

  【在轻松的师生谈话中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3、齐读课题

  4、“开天辟地”的 “辟”就是开的意思,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是开辟天地。

  5、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了这个神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盘古,那么围绕题目,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这篇课文的课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感知

  1、在课文中同样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找一找这句话在哪里,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那么这些中出现的难读的词语你会读吗?

  (1)出示 混沌 凿子 崩裂 合拢 滋润 流淌 巍峨 雷霆

  冉冉上升 精疲力竭 纵横交错 万顷良田

  (2)指名读。相机理解“凿子”

  (3)齐读

  3、看来同学们能把词语读准确了,那句能概括全文的话你找到了吗?(最后一节: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就找到了。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

  如果让你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两个四字词语,概括盘古作出的贡献,你会提炼哪两个词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4、提炼得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讲的是开天辟地,哪些自然段讲的是化生万物。指导学生分段

  【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重点词和长文读短这两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是教给学生一根学习的拐杖。】

  三、昏天黑地

  1、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呢?指名读,思考:天地开辟前的宇宙是怎样的呢?

  2、你知道 “混沌一团”是什么意思吗?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当时的情况吗?

  3、当时的宇宙就像个大鸡蛋,黏糊在一起,浑然一体的,周围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没有一丝光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呢?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4、指读

  【通过理解“混沌一团”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体会出天地没有分开之前宇宙的黑暗。】

  四、开天辟地

  1、就在宇宙混沌一团的时候,一个叫盘古的大神出现了,他开辟了天地,使光明出现在了眼前。盘古究竟是怎样开辟天地的呢?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想一想:盘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

  ▲一阵猛劈猛凿:狠狠地劈狠狠地凿,用尽全力。

  (1)请你来做做“猛劈猛凿”的动作 评价:手势对了吗?该怎样凿?怎样劈?做得怎么样?仅仅是几下吗?评价:大鸡蛋的裂缝打了点。还不够,坚持! 裂缝越来越大了! 马上要裂开了!

  (2)该怎么读好这个词?(指读词语)

  (3)这可不是一般的神啊,一次不行再来,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并没有退缩,此时你看到一位怎样的大神?板书:神勇无比

  3、随着盘古接二连三的猛劈猛凿,我们仿佛真的'听到了巨石崩裂的声音,你听,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响起了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整个宇宙都在剧烈地震动着。你能读出盘古的神勇来吗?

  4、同学们,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是如此艰难,而盘古毫不退缩,下定决心,在盘古这样艰辛的努力下,大鸡蛋终于破碎了,天和地终于出现了。这里的“大鸡蛋”指什么?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

  【表演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紧扣盘古“猛劈猛凿”这个动作动作,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在表演中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呈现画面,从而认识到盘古的力大无穷和勇敢。】

  5、这时:引读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男女生分读,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发现?

  (讲解“对偶”的修辞手法,像这样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表达的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就叫对偶句,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对偶。)

  6、同样是在第二自然段里,你能不能再找到一处使用到了对偶这种修辞手法?

  让我们再把这两句句子读一读,感受一下用了对偶句有什么妙处。(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着运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为自己的作文增色添彩。

  【了解对仗的写法,是本课的训练重点。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对仗句式工整,意思相对的基本特点,再让学生从文中寻找对仗句子,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7、经过千难万阻,天地终于初步形成了,盘古面对眼前的光明,他会怎么想,怎么说?

  8、让我们带着对盘古这位大神的敬佩之情再来回顾一下开天辟地的经过。(齐读)

  9、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通过盘古的一系列动作认识了他的神勇无比,盘古的贡献还不止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指导书写生字

  课文中出现的这些生字,你觉得我们在写时要注意点什么呢?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13课。

  2、找找书中还有哪些对偶句,做相关整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第七小节,能抓住其中的排比句,感受盘古临时死所化生的美好世间。

  2、学生能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生能准确流利的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小节。

  前置性学习:

  课前思考:盘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在书上写批注。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还记得故事的情节吗?

  2、看这些成语,你能用上它们讲一段话,说说这个神话的内容吗?

  出示: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3、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的过程,认识了一位神勇无比的大英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味感悟。

  【结合练习3的成语教学,帮学生复习课文内容。】

  二、顶天立地

  1、经过盘古的一阵猛劈猛凿,天地终于分开了,当天和地分开后,盘古的任务是不是就完成了呢?默读课文三—五自然段,思考:当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

  2、交流

  头顶天,脚踏地,就叫做顶天立地,为了不让天地重新合拢,盘古撑在天地之间多少年?

  3、一万八千年,多么庞大的数字,多么惊人的数字,他是怎么撑的呢?盘古难道就没有困的时候?没有累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的内心,来采访一下他。出示说话练习:

  盘古,你撑在了天地间一万八千年,你就不能伸个懒腰休息片刻吗?

  盘古说:“ 。”

  在这一万八千年里,盘古你就不能坐下来打个盹吗?

  盘古说:“ 。”

  盘古,虽然你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是毕竟是血肉之躯呀!都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不如放弃吧?

  盘古说:“ 。”

  4、这么长的时间里,盘古日夜头顶天,脚踏地,撑着天地,此时你又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盘古?(板书:意志坚强)

  5、你能读出盘古的坚持不懈、意志坚强吗?指导朗读

  【抓住“一万八千年”这个数字,发挥学生的想象,创设情境,通过与盘古的三次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他的意志坚定。】

  三、改天换地

  1、几千万年又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盘古的精神和力气都以用完,他知道天地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精神和力气都已用完,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精疲力竭),换个词可以说是(筋疲力尽)

  2、盘古微笑着倒下了,同学们,在他的笑容中,你仿佛听到他在说什么吗?

  3、这不是普通的微笑,他为胜利而笑,不要再为天地合拢而担忧,这不是普通的微笑,这微笑中写满了他的血汗和生命,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读)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读好这句话。

  4、就在他倒下后,盘古还用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让这新天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七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1)交流

  (2)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出示填空)

  (3)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还会看到什么呢?

  5、此时,我们不得不说,盘古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因为他口中呼出的气?(引读第七节):

  6、变成了,变成了,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呀,想像多丰富啊,盘古把自己身上的所有一切都化成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此时,你又觉得盘古是个怎么样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7、盘古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说吧!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交流。

  请大家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最后。(图片下方显示:盘古,我想对你会说____。)

  8、同学们说的真好,这篇充满神奇的神话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私奉献、神勇无比的大神,更向我们揭示了生活中需要爱,需要奉献,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再读六、七两段,体会他的无私奉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让学生带着各自的感悟与体验与文本对话,在相互启发、补充中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感受盘古的伟大。再让学生凭借句式“盘古,我想对你会说____”进行大胆创造的想象,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更深切地感悟到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诵读,达到语言的内化。】

  9、师引读: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1)盘古是这样的无私,让我们一起去赞美他。

  (2)让我们永远怀念为宇宙献身的盘古吧。

  (3)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神话故事中的盘古吧。

  四、拓展延伸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天地的来历,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所在吗?

  2、“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 想一想现实中还有哪些人物可以用上开天辟地?如:毛泽东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

  3、再读课题,祝愿同学们也学习盘古的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成人以后也能开天辟地,干一番大事业。

  【让学生与文本再次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内核,挖掘隐藏于教材中的潜在信息。】

  五、作业

  1.把《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2.收集并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神勇无比 意志坚定

  盘古

  化生万物 无私奉献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本年级八单元习作重点 :

  1、按一定的顺序写,突出一点奇特之处(第一单元,写一处自然景观);

  2、写观察日记(第二单元,观察感兴趣的人和物);

  3、写童话(第三单元,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

  4、写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第四单元,写喜欢的动物)

  5、写导游词(第五单元,介绍一处“世界遗产”);

  6、写具体,写通顺,写出自己的感受(第六单元,看图作文)

  7、写清楚、具体,注意书信的格式(第七单元,写事,写读后感,写信)

  8、想象丰富,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第八单元,想象作文)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能把一处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按顺序写具体,突出景物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观察、乡乡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文题

  同学们刚刚进行了景观的口语交际,看得出你们不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同时还涌动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你们愿意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吗?这次作文要求大家写一处自然景观。 板书:写一处自然景观二. 读书,明要求

  请同学们读第18页的第二自然段,看这次习作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1. 写一处自然景观(旅游景点,身边景物)2. 突出一处奇特之处 3. 按一定的顺序写 4. 具体生动 三. 习作指导

  1. 请同学们思考对这次习作有什么看法

  (说话与写文章应该一致。我们以联系说出了一处景物,那么就可以按照说的顺序和重点来写)

  谁能回忆一下顺序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2. 应该注意什么?

  (1) 选择的景观要熟悉,有特点,给你印象深刻,令你喜欢。

  (2) 突出奇特,可以从几个方面写

  (如《雅鲁藏布大峡谷》从大、植物、动物等几个方面介绍;《火烧云》从地面景物、颜色、形状三方面写出他的奇特之处)

  3. 具体指导重点部分

  (1) 想想你写什么景物,重点从那几个方面写

  (2) 学生思考,指名说说

  (如写庭院的'大树生命力强,可从树干、树枝、树叶三方面写;写雨,重点应该写雨中的情景,可一些雨点的变化,地下积水的变化,雨中景物的变化等)

  4. 写中指导

  学生自行写文章,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随即点拨

  5. 写后指导

  请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大家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 板书设计

  习作:一处自然景观

  要求:

  1.突出奇特

  2.按顺序

  3.具体生动

  顺序:

  1.是什么

  2.什么样(重点)

  3.形成

  4.感受

  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的所见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

  2. 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写

  3. 能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惊奇的发现,观察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乐趣。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慧眼,都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观察、探索。如果我们都能把自己的观察体验和大家分享,让自己的快乐成为大家的快乐,这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二. 自主准备

  1. 为了把你的快乐传递的更好,大家先准备一下

  2. 要求

  (1) 观察了什么(动物、植物;家里、家外;吃的、用的、玩的)

  (2) 怎样观察的(什么时间、地点、情况)

  (3) 有什么的新的发现

  (4)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 从中获得快乐三. 交流评价

  1. 请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全班同学共同评议,看看哪好,哪还应该改进

  3. 同桌进行交流

  四. 进行习作

  1. 题目:根据内容而定。如果重点写观察的过程,以观察事物的名称为题即可,如《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如果重点写新的发现,可用《我的发现》《由 引出的发现》为题。只要题目简练,能统领全篇内容既可)

  2. 形式:可以是观察日记的形式,也可以是记叙文的形式3. 内容: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4. 写法:你认为那些写作方法能加强表达效果,就用那些方法(拟人、比喻、对比、数字、做比较等)

  5. 重点:事物的特点,还有怎样发现的,发现什么,也应该是文章的重点,应写详细五.学生写草稿。教师巡视

  六.学生就重点段落进行交流评议

  七.自己读、改

  八.板书设计

  题目:简练,概括全文

  形式:观察日记、记叙文等内容:有序、抓住特点

  写法:拟人、比喻、对比、数字等 重点:事物的特点(色、形、味等),发现的内容

  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从中受到某一方面的启迪

  2.能把童话内容按一定的条理,生动具体的写出来。 教学目标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我们在课外阅读了一些童话故事,感受到了童话的语言魅力,从中受到了启迪,童话其实离我们很近,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就能用童话来表达我们美好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创作童话

  二.回顾课文,明确特点

  1. 回忆学过的《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这些童话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 教师小结:童话故事的情节神奇有趣,非常吸引人,里面的主人公都具有梦幻色彩,神秘莫测。或是神仙精灵,或是山蘑水怪,或是鸟兽虫鱼,他们都具有超常的魔力。童话的语言非常优美,令人回味无穷,童话在向你叙述股市的同时,也一定使你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三.明确要求,指导习作

  1.读课本59页“写童话“的段落,看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

  (1) 选择人物(几种动物或是几种物品,又魔力,能说话)

  (2) 想象(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

  (3) 编写(情节神奇,语言优美,给人启迪)

  2.习作指导

  (1) 选择

  选择几种动物或几种事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选择的动物或事物必须是相关的,自己熟悉的,喜欢的)

  (2) 确定中心

  在欣赏美妙的童话故事的同时,给人以心灵的启迪,这是童话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因此,写要要明确你想说明什么道理,表达什么情感。(可以从生活中尼认为最需要说明的方面去思考,比如珍惜友情、学会宽容、无私奉献、互相欣赏等等)

  (3) 展开想象围绕中心想象,这几种动物或事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会说什么?会做什么?(要大胆、神奇、充满变幻)

  (4) 同桌互讲童话

  (5) 指导修改

  四.学生自己编写童话五.板书设计特点 写作

  情节神奇 选择事物:相关、熟悉、喜欢人物魔力 确定中心:有益的、道理或情感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等。

  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捕捉内容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越来越发觉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自由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都观察了哪些景物?

  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1、观察过什么事物?怎么观察的?;

  2、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3、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

  听的同学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⑴其他同学根据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取一个题目。

  ⑵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何使内容写得具体、准确。

  ⑶可以建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2、若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把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清楚。

  ⑵不拘形式地写,可自己拟题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日记形式选几则满意的日记,进行修改加工写《观察日记几则》。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1、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检查。也可选典型的某一片断进行作中交流,共同评议修改。

  2、学生边起草,边修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深度解教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和小伙伴们在家乡的竖河边叠芦叶船和放芦叶船的事。作者通过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眷恋。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继续感受童年的快乐,体会童年的乐趣,会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芦叶和水乡孩子的生活方式或许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性地感受,了解芦叶的形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课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动词来感受和体会。

  知识与能力:

  1、会认“蜘、蛛、桅、窄、浩、荡”6个生字,会写“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10个生字。掌握“桅杆、浩浩荡荡”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积累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联想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叶船给水乡孩子带来的乐趣,体会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童年生活的感情。

  突破重难点:

  重点:说说“我们”产生了哪些联想以及产生联想的原因。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抓住“芦叶船”这一线索,联系实际,找到产生联想的原因。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找到重点部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意思,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水乡生活的乐趣,用指导朗读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法:通过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联想学习法感受作者对芦叶船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师生齐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水乡图片、芦叶船图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船的相关资料和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吋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水乡的图片和各式各样芦叶船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芦叶船,感受水乡的乐趣。

  2、导入课题:在这芦苇丛生的水乡,孩子们利用现有的材料——芦苇,制作出了芦叶船。芦叶船漂在了竖河里,也漂在了作者快乐的童年中。(板书课题:芦叶船)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利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字形。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字音。

  3、指名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

  如:“横”在课文中不能读作“hèng”;“喇叭”的“叭”读轻声;“桅”读作“wéi”,不要读成“wěi”。

  4、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出易错部分,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如:“竖”的下边是“立”不是“土”;“窄”的上面是“穴”不是“山”;“喇”的右边不是“刺”,中间是“束”字;“荡”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6、多媒体出示词语,指导学生理解新词的意思。

  桅杆:船上挂帆和信号、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杆。

  吹奏:吹某种乐器,泛指奏各种乐器。

  远航:远距离航海。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7、教师指名认读生字词,检查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重点讲解和自学,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想一想:课文中介绍了作者童年时期的几件事情?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兴趣的内容,多读两遍。

  2、小组合作交流,划分段落,教师归纳。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介绍“我”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写“我”和小伙伴们叠芦叶船、放芦叶船。

  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写“我”和表哥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以及“我”的遐想。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小小的芦叶船让作者和小伙伴们感受到了动手的乐趣。这些芦叶船游到长江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看一看芦叶船都给作者带来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芦叶船》”,一起来闯关吧!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ī zhū lǎ ba hào dàng háng xíng

  ()()()()

  二、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又惊又喜

  答案:一、蜘蛛喇叭浩荡航行

  二、风风火火稀稀拉拉又香又脆又好又快(答案不唯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作者放芦叶船时的联想,并说说产生联想的原因。

  3、体会芦叶船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及作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听写本课生字、新词,同桌互评。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归纳导入:小小的芦叶船带我们一同来到了水乡,来到了作者的童年。这小小的芦叶船会漂向哪里,又会给谁带来更多的快乐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心,进而轻松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熟读课文,品读语句。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找出作者描述的芦叶船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

  (2)找出“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联想的句子。

  2、全班齐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水乡的孩子,你会看到哪些景象?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

  (3)教师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①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明确:这个句子说明了崇明岛的特殊环境,河道多,纵横交错,也说明了这如同迷宫一样的环境更受孩子们偏爱。

  ②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明确:“冒”字说明芦苇长得非常快。“像小船上的桅杆”“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描写出了芦苇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芦苇的生长和勃勃生机。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水乡的'美。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要求:找出课文中描写叠芦叶船、放芦叶船的句子。

  (2)学生讨论交流,体会“我们”叠芦叶船时的快乐。

  (3)指导:“大篷船”“小舢板”“三桅帆、五桅帆”说明船的多种多样,手艺高超;“吐上一口唾沫”“轻轻地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说明“我们”很聪明;“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说明玩得有声有色。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给自己造出了最独特的玩具,并且收获了不一般的快乐。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引导概括段落大意:“我们”放了芦叶船依然牵挂它,第二天还会来找寻。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①从“几乎天天能见到”“谁做的都能认出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灵手巧,对芦叶船非常喜爱。)

  ②作者为什么把“找不到”说成“远航”,把“靠在岸边”说成“进港”了?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句话是“我们”的想象,更显得童真童趣,充满了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6、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1)要求:

  ①找出描写表哥语言和动作的语句;

  ②说一说你觉得表哥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对表哥的描写与芦叶船有什么关系。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的问题。

  (3)教师归纳:表哥是一个活泼、聪明和充满自信的人。表哥叠芦叶船的技巧让“我”佩服,不禁产生与他一较高下的欲望,这也是芦叶船带来的乐趣之一。

  7、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思考:芦叶船会漂到什么地方去?

  (2)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出本段的写作特点:联想。追问: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归纳小结:芦叶船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希望,让水乡孩子产生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

  8、全班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芦叶船带给“我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品析课文所表达的感情,通过画重点语句以及讨论交流的方法,读懂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比较语句,学习手法。

  1、教师出示两组句子。

  ①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②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①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②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引导学生思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学生读句子,发现句子的特点;教师总结,概括出写作方法。

  (1)分析: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第二组句子的第二句不仅写出了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2)小结:将内容写具体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了解将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初步掌握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小小的芦叶船不仅给作者带来了快乐的童年生活,也带来了希望和梦想,是一艘希望之船、快乐之船,希望大家都能走进大自然,用双手创造具有个性的童年生活。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芦叶船》”,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按要求写句子。

  1、将句子写生动。

  那里的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的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线的字写句子。

  例: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一读,想一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

  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能不翻呢?

  答案:一、

  1、像蜘蛛网一样

  2、示例:各色的落叶满天飞美丽的蝴蝶

  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会翻。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②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③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全班交流。

  ⑤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②蛀③拄

  (1)战士们日夜()守着祖国的边疆。

  (2)()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牙了。

  ①娟②捐③绢④涓

  (4)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5)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6)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钱。

  (7)老师的板书,字迹()秀,我很喜欢。

  3、我拓展,我积累。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成语,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落。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

  他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问题。

  总结:这些词都是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含义。

  (板书:成语典故)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我不敢说是对他特别熟悉,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妈妈三下五除二就把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含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

  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

  一步一个脚印、三句话不离本行、一发不可收拾、三过家门而不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样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2)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2、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3、我拓展,我积累。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名言警句。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①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②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③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④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⑤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积累、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不足之处:

  在讲授“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分钟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新课教学( )分钟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设计意图:总结段意,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课文。】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

  “煞、奈”是上下结构; “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扎煞(shā sā)    搏斗 (bó bé)

  嗅到(xiù xòu)  拯救(zhěnɡ zěnɡ)

  二、读拼音写汉字。

  身(qū)______  (bó)________斗  牙________(chǐ)

  (pánɡ)____大  (yòu)________儿 无可(nài)_______何

  三、选词填空,组成词语。

  撕 嘶 搏 博

  (   )咬 (   )开 拼( )( )士

  四、回答问题。

  1.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把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经过写具体的?

  2.“小”麻雀战胜了“大”猎狗一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一、shā bó xiù zhěnɡ

  二、躯 搏 齿 庞 幼 奈

  三、嘶 撕 搏 博

  四、

  1.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尖叫,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

  2.母爱,这是存在于小生灵老麻雀身上的令人钦佩的伟大情感,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它驱使老麻雀放弃自己安全的环境,铤而走险飞落在凶恶的猎狗面前,誓与猎狗进行殊死的较量,掩护和拯救自己的幼儿。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啊!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

  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起导入

  小朋友,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我们会看到高山,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种种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你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远古的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血”“宗”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三、写字教学

  1、“肢、肌、肤”: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新课学习

  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谁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2、天和地倒底是怎样分开的呢?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读。找一找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词语。大家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3、读一读你找出来的词语。

  4、天地分开了,世上的万物又是怎么来的?齐读课文3、4自然段。

  5、说一说,盘古的身体是如何化作世界万物的?指名说,同桌说。

  6、仔细读一读文章中写盘古变化时的句子。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查字典,学一学这个多音字。

  8、文章最后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6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4-25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08-26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03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7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6-09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07

四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上册01-0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09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