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媒体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有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二、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1、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一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3、学生提问让其他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逐渐学生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4、读一读: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1、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昏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的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2、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倦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四、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1、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2、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读对联,辨字音,意在引导学生根据句子表达的不同意思,区别多音字“好”的读音。
2、让学生认识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式,学会用“既、、 又……”造句
3、读背五个科学名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明白,只有平时爱科学、学科学、才能在关键时刻用科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困难
5、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搜集资料以及整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对联、名言”的兴趣,并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搜集资料以及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认识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式,学会用“既、、 又……”造句; 如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确定有意义的主题,个别生的练笔辅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中国的“汉字”有着特殊的价值,从古至今汉字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仔细研究起来还很有意思,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汉字的读音和它的词语之间有哪有趣的关系。
二、出示对联,探究问题
1、出示:读对联、辨字音
“好读书 不好读书、好读书 不好读书”
2、这是明-徐渭写的对联,谁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四个“好”的读音不同)
“好”在不同的读音时,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读hǎ时:意思是条件优越,词性:形容词;读hà时:意思是喜欢,词性:动词)
3、再读对联,感受(个别生读)
4、你还想到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特点?
多音字:“舍”读shě的意思是:舍去,舍得;读shè时意思是:宿舍,茅舍。一个是动词,另一个是名词。
5、我们会知道,一个字在表示不同的意思时,会有相应不同的读音。
三、教学关联词语
1、生活中我们说话或写作时,会时常用到一些关联词语,你知道哪些关联词语?用它们造一两个句子好吗?
常见的有“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但 而且 ”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关联词语:“既……又……”
3、读一读下列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个别生读句子)
4、例句中的关联词语“既……又……”可以换成“不但 而且 ”吗?为什么?
5、交流讨论中知道:“既……又……”这个关联词语前后两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是一种并列关系,无轻重、先后之分。
6、用“既……又……”这个关联词语试着造几个句子。
四、教学“科学名言”
1、出示例句,个别生读,齐读,多种方式读句子。
2、教学第一个名言:“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还可以把生活的什么比喻成科学的钥匙?
3、小组合作学习其它名言。
4、背诵这些科学名言。
5、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名言?和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一、读对联、辨字音“好读书 不好读书、好读书 不好读书”
二、关联词语“既……又……”(并列关系)
三、科学名言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水”与“火”是不相容的。但是,有一个人却能用冰取火,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课题:用冰取火)
二、质疑课题,明确重点
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为什么用冰可以取火?这里面有什么奥秘?)
2、带着你的问题,认真读课文,看看你会知道什么?
三、交流探讨,深化理解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2、这个探险队员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这个办法的?(生命受到威胁,大家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时。)
3、这个年轻的队员能想出“用冰取火”这个挽救大家生命的宝贵办法,关键在于什么?为什么他能想出办法? (平时积累的丰富知识、他坚强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面对危险时镇定自若等等)并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4、当大家从死神手中逃出后,在高兴,激动之余,会想些什么?
5、如果这个年轻队员也和其他人一样,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的话,结果又会是怎样?
四、扩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发?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什么?怎样解决的?”
3、利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发明,我能行”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用冰取火
本来是“水火不容”,却能“用冰取火”
探险队队员 丰富知识 顽强不屈 镇定自若
第三课时
一、话题导入
读了《小树的死因调查报告》一文,我们都深受感动。不仅知道了有关环保和节能的知识,也学会了写调查报告的方法。让我们也组成小组,到社区。学校、村镇进行社会调查,然后也写一篇调查报告。好吗?
二、活动准备的教学
(一)确定调查主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主题,例如:居住区环境状况、社会用字情况、校园午餐情况、花园里的花草长的怎样等。
(二)根据主题,划分小组
1、板书几个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共同关切的主题选择分组(教师应调节人数合理、组员能力均衡的作用,以利用开展调查活动。)
2、确定小组组长,组名,人员任务等方面。
(三)选择调查方法。
1、复习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方法。如问卷、走访、测量等)。
2、根据调查的主题让学生选择可行的方法、同时,安排组员的不同任务。
三、实地调查:
1、成立调查小组,落实调查任务。小组长根据小组每位同学的特点分配任务,尽量做到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圆满完成任务
2、约定好时间,制定好方案,强调安全问题等。
3、要求学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的出结论,提出建议,而且将自己的调查、分析、结论和建议整理一下,准备在小组内汇报。
四、课堂交流:
1、小组交流:
把自己的调查情况讲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互相讨论,大家评一评谁的调查最全面,谁的分析和结论最准确,谁的建议最合理,最有可行性。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投影展示调查结果,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评议优点查找不足、积累经验。(引导学生说出调查时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等。)
3、指南针
我们收集了这些宝贵的资料,真的很棒,但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我们如何使用搜集到的资料呢?
(1)、请同学们读读对话框中学习小伙伴说的话,说说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提示学生:一是要对资料进行整理。整理前阅读这些资料,再按一定的顺序归类整理。二是引用资料要注意准确,包括时间、地点、人物、
4、写调查报告:
(1)复习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方法、
(2)写的时候,注意用事实说话,还要注意格式。
(3)调查报告写成后,可以送交或寄给有关部门,让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合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我的调查报告
一、确定调查主题。
二、根据主题划分小组
三、选择调查方法。
四、实地调查:
五、课堂交流:
六、指南针: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百花园的知识兴趣深厚,不但能读准对联中的读音,理解这副对联的意思,对于阅读内容能独立完成,理解"用冰取火"的内容,还积极地准备调查报告的内容,小组合作效率高.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按课后作业中有关鲸的几个方面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能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3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刁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这3方面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三,教学准备:
鲸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按课后问题的分段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
3学习第一段,体会鲸的庞大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读题(注意正音),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体裁,揣测)
出示鲸的挂图通过看图,你知道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形体像鱼,很庞大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
2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引逐段默读,划出每个自然段中概括鲸的特点的句子
3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特别注意:"鲸,斤"的区别,哺,寿(翘舌音)
(3)板书"肺",强调右半部分笔顺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上胯,鳍,须板等词可利用挂图或简笔画帮助理解)
(5)说说鲸有哪些特点交流中相机引导朗读有关段落,明确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注意正音)
4,根据课后习题2,给课文分段
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1)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地说鲸是哺乳动物,第3,4自然段介绍鲸的胎生,用肺呼吸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应归并为一一段
(2)第5,6自然段分别讲鲸在吃,睡两方面的特点,均属鲸的生活习性,应归并为一段
5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课后习题1
(1),圈划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词句
(2)讨论:课文怎样生动地写出鲸的庞大
①出示课后习题3
(1),比较两个句子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后者采用举例,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引发读者想象,更深切地感受到其嘴巴的宽大)
②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到鲸的庞大引导边想象边朗读
(3)小结:课文抓住鲸庞大这一特点,采用了对比,列数据,举例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鲸的庞大
网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继续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2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读读,画画,写写,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课后习题1(2),(3),自学第二,三段
2围绕课后习题,四人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
3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其中一,二项作业
(1)读短文,然后联系课文第二段内容展开想象,补写虾将军的说话内容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一个指定的海峡,并顺利地通过虾将军把守的赛场大门一条小鲸得到消息,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觉得莫名其妙,便问:"我为什么不能进去"虾将军说:"因为你不属于鱼类,所以不能人内参赛"鲸既委屈又生气,振振有辞地说:"我的名字是’鱼’字旁,人们也常叫我’鲸鱼’,我怎么会不属鱼类呢"虾将军很有耐心地解释说:"()"鲸听后想了想,觉得有理,便乖乖地游走了。
填表,并说它们是怎样吃食的
种类
吃什么
怎么吃(动词)
(3)把鲸呼吸,睡觉的特点,用简笔画形式画下来,配以文字说明
4交流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5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特点最感兴趣,重点读那一自然段
6总结全文
(1)学习课文,你对鲸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到课外查找资料释疑)
(2)纵观四篇常识性课文,你认为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7作业(任选一题)
(1)分类摘录采用举例,对比,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课外观察一种熟悉的生物的某方面特点,用上常用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重量
体形很大长度
胎生说明方法
鲸哺乳动物举例
用肺呼吸列数字
吃什么打比方
生活习性
怎样睡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 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
提示:古怪、可爱
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母鸡
生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出示要求: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
出示词语: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
疙瘩可恶毒手聋子鸡雏啼叫一撮儿毛
齐读,抽读。
三、初识母鸡特点
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 今天,我们同样采取个人读加齐读的方式,请几个同学读1~6自然段,全班齐读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简单评价)
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⑶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提名学生回答。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
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这是一只()的母鸡。
学生读课文,概括母鸡让人讨厌的几方面:
提示:
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提示:第9自然段
齐读第9自然段。
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板书:这是一只()的母鸡。
预设:⑴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提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带着你对母爱点点滴滴的感受,再读9自然段。
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提示: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回顾学过的《猫》这篇课文,和今天学习的《母鸡》这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提示: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呢?
提示: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注:以上特点,由学生比较、归纳,顺学而导,不必强求答完整。
六、拓展延伸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反馈交流。
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板书
母鸡 讨厌 敬佩
无病呻吟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辛苦
拼命炫耀 伟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1
教学过程
一、初识白桦
1、导入音频。
(1)音频播放加拿大儿童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出示歌词。
①师:侧耳倾听这首歌,你听出了什么?再看看歌词,你又明白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示例1:听到了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欢腾和喜悦。
示例2:听到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欢声笑语。
(2)师小结:听着这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儿童歌曲,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山、森林、湖泊,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中。欢快活泼的旋律似乎是一队郊游的孩子们踏着鼓声走向白桦林,走进美妙的自然……
(3)课件出示白桦图片。
①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树吗?看看图片,这种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②生交流。
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
(4)师小结:白桦很美,有一个国家,就以它为国树。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白桦生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高雅。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苏联诗人叶赛宁,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他的诗歌语言朴实动人,多赞美家乡的风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叶赛宁一起仰望他家乡的那棵高洁的白桦。
(2)板书课题:白桦。(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简介。
(2)生自由读。
2、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桦”读第四声;“穗”读“suì”,不要读成了“shuì”或“huì”。
(3)指导识记。
①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②生交流。
示例1:利用形声字特点记住“桦、穗、绣、霞、潇、朦、胧”。
示例2:说文解字记“茸”,理解字义。
课件出示:
茸,现多形容动植物细毛丛生的样子。(艹,指嫩芽)+(耳,聪的简写,表示机灵),茸字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机灵的嫩芽,机灵的鹿头上的芽状柔嫩器官。
示例3:
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一组字:
绣(绣花)霞(霞光)
锈(铁锈)假(假日)
透(透过)暇(目不暇接)
遐(遐想)
③书写“潇”字。
a、视频出示“潇”字的书写笔顺。
b、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三、初触白桦
1、释题。
(1)师指名读诗题,引导:读了诗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棵茂盛的白桦;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桦;一片白桦林,碧绿的叶,洁白的干……
(3)生齐读诗题,师引导生读出对白桦的感受。
2、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4节)
(3)同桌互读;小组分节比赛读,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4)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描绘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示例:《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3、练习朗读。生分成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解读明义
1、导入新课。
(1)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白桦》。(板书课题:白桦)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引导:诗歌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请大家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
2、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3、学习全诗。
(1)学习第1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1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导:诗的开篇,就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
③师指名读。
④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⑤生交流。
示例1:枝条挂满白霜的白桦树,是那么圣洁!
示例2:我仿佛看见一个沉思的诗人,伫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桦,眼里满是怜爱。
⑥师指导朗读。
a、师:娓娓道来的诗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句诗藏着作者对白桦的深情;如见其貌的诗句——“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字里行间藏着对高洁的白桦的爱。
b、师指名朗读。
⑦概括本小节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b、生交流。(预设:窗前的白桦;涂银霜;披雪花……)
c、师小结:“披雪花”更具体地概括了本小节白桦的特点。(板书:披雪花)
⑧师引导想象画面,生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2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范读后引导:在听的过程中,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预设:白桦在雪中傲然挺立;白桦树的枝头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边;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像花穗绽放,像是流苏舞动……
④生自由读:师指名读,并评价。
⑤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b、生交流。(预设: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
c、师小结:“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雪花”对称,显得更和谐。(板书:绽流苏)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3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3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名读,并评价。
③预设: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准确;读的时候注意了“灿灿”“晶亮”这样的形容词。
④想象画面。
a、师引导: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看到诗人眼中的白桦。
b、生自由练习朗读;师指名朗读。
⑤引导理解。
a、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生交流)
b、师讲解:白桦静中有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的挺拔,写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静挺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⑥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根据上两节的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定结构对称的小标题,谁来说一说?
b、生交流。(相机板书:立金晖)
⑦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4)学习第4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4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你又读出怎样的白桦?(预设:朝霞中的白桦,身上披着彩霞,煞是好看!)
③指导朗读。
a、师指名读,引导评价:他读出白桦的美了吗?你会怎样读?
b、师指导:读的时候注意“白、银色”这样表示色彩的字词。(生自由读)
④引导理解。
师述: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⑤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诗写了朝霞中的白桦。谁能从下列短语中选择合适的小标题?(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朝霞中的白桦;白雪皑皑的树枝;沐朝霞;抹光华
b、相机板书:沐朝霞。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二、品读悟情
1、师述:叶赛宁的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r自由读一读整首诗。
r找出能表达作者对白桦不一样的情感的地方。
3、生自由朗读全诗。
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全诗。
(1)师指名交流。(相机将课件中的重点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示例1:“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的洁白;“涂”准确描绘出白桦树干上的一层洁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字里行间藏着对一身洁白的、高洁的白桦的爱。
示例2: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落的叶子上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如流苏一样好看。
(2)师小结:这些美丽的诗句中藏着诗人对白桦的爱!
5、体会意象,悟出真谛。
(1)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
(2)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
(3)师范读后指名读。
(4)小组读;全班齐读。师指导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
三、研读赏韵
1、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1)师:《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情感流露;白桦,是诗人叶赛宁情感流露的寄托。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
(2)课件出示《悬崖边的树》。
(3)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读。
(4)生交流读后感受。
示例1:作者抓住了悬崖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树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示例2:诗中写了悬崖边的树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强。
师小结:诗人选取生活中独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品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悬崖边的树的赞美,对不屈的精神、高远的理想的赞美。
(5)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①课件出示《白桦》和《悬崖边的树》。
②师引导:这两首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③示例:两首诗都借助事物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虚假。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如果说,诗歌是一盏灯,那么诗中美好的情感就是这盏灯的光。生活就是一首诗,只要我们有有趣的心灵,有友善的眼神,有倾听的耳朵,有真挚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四、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孙悟空、脑血栓、血浆、编故事、慑子、恭恭敬敬"等词语。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儿童歌曲《孙悟空},配以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画面。
教师导语: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孙悟空吧!那么,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一一《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
(板书课题: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
2.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扫清生字、生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1)出示生宇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正音。
(2)指导书写。
"栓"是左右结构,左边"木"的最后一画是"..",不是"~"。
"慑"是左右结构,右上边是"耳",右下边是"双"。
"液"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恭"的下面是"以”不要写成"小"。
(3)学生交流自己对生词的理解。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3.再指名开火车头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通顺。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这个"小孙悟空"神通广大?
(因为它治好了爷爷的病)
3.指名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爷爷得的是什么病?(脑血栓)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脑血栓的资料)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好病的?(及时清理了堵塞脑血管的隶奇主桨
.教师小结。
"小孙悟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谁能为大家背诵几句?(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4、桂林山水甲天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现在让我们荡舟漓江,仔细观赏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
二、 品读感悟 畅游山水
师:在上节课的阅读中,很多同学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谁能说说课文的哪部分写得最精彩?(山、水)老师赞成你的想法。
(一) 观赏漓江的水
师:我们先来观赏漓江的水(板书:漓江水)。播放漓江水的风光片。谈谈漓江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来讲。
师:同学们眼中的漓江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漓江水更是独具丰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板书:静、清、绿)播放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风光片。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关联词,就可以组成一句话?(同桌交流)(1、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2、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师:其实这句话就是这段的主要意思。这样概括地写,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
师: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
师: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该怎样组织排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一读?
师:在感叹句的后面补充说明,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受。同学们,你能读出那种美吗?出示漓江的水图。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我们眯着眼,看着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你们看见漓江的水在流动吗?(看不到,好静啊!)师读生跟读。
师: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江面,漓江的水该有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瑕指玉石上的斑点。)看得出同学们特别想用声音再现漓江水的风姿。师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师:欣赏了你们的朗读,我觉得漓江水美得生动,美得具体,美得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吗?(表达方法上:作者恰当运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辞方法。)老师为你竖大拇指。的确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恰当的排比读起来语气更加强烈。请女同学读第一分句,男同学读第二分句,齐读第三分句。
师:读了这段话,我觉得作者已经把漓江的水勾画得淋漓尽致了,为什么还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大海的雄伟壮丽,西湖的宁静柔和。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这样写更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谁能读一读这句话?作者先说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然后抓住特点具体介绍,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布局谋篇,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
师:学了这段我不禁赞叹: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板书:三个真)
(二) 观赏桂林的山
师:桂林的`水美,山更美,请同学们默读第3段,思考: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疑问?(板书:桂林山)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板书:奇、秀、险)
师: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样写的?(运用排比句和一连串的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山的奇)还会像什么?随着你们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事物。
师:你们看桂林的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这就叫形态万千。播放桂林山奇图。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各不相同,好像从地上拔起来,就叫拔地而起。作者从山形实现了奇。请女同学看图片,男生齐读这一分句。
师:可爱的男同学啊!你们太了不起,都把文字读活了,一个个文字仿佛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课文是怎么写秀这个特点的?读出秀美的感觉。女生读。作者体现山的 秀是从山色入手的。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里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恰当?1、不安全;2、损害;3、高的,陡的。
师: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这就叫怪石嶙峋。面对这样险峻的山峰,不用说零距离接触,就是老远望着它也会叫人心惊肉跳。你能读出那份险吗?
师:关于山这段还有哪句话没有谈到?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用这句话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我们用声音再现这甲天下的桂林的山吧!师读第三段的第一句,男生读奇、险句子,女生读秀句子。
师:这真是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哪!(板书三个好)
三)山水合一 景色宜人
师:游览了桂林的山,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你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同时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齐读第4段,用心体会作者那强烈的感受。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诵,一边板画山、水、云雾、竹筏。(师随手为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和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勾出框)这是什么?(对联)缺什么?(横批),横批一般几个字(四个)展示你的文采的机会到了,添横批。
师:现在什么都在改革,咱们对横批也进行一次改革,几个字都可以。
师: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老师准备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领略它的独特风韵。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就一句话,发自肺俯的!( 1、桂林山水,真是人间仙境啊! 2、桂林山水,风景如画。 3、啊!风景秀丽的桂林,我爱你! 4、的确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5、桂林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我多想永远与你想伴哪! 6、桂林的美景,令我陶醉,令我痴迷,令我心旷神怡! 7、我爱你桂林,我赞美你桂林! 8、桂林太美了,我做梦都想去。 9、桂林山水要多美有多美! 10、桂林山水真是美不胜收! 11、桂林山水你是祖国锦绣河山的典范。我为你骄傲。)
师:让我们牢记这副对联,把桂林山水的美永远留在心中(齐读对联)。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
天下第一
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叶欣身先士卒、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3、随文练笔与诗歌渗透相结合,拓展文本资源,增强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感悟护士长叶欣的崇高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蕴涵的对叶欣的无限痛悼和怀念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段: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反复读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47岁的叶欣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可是她在与非典昼夜搏斗的战场上,却成为了一名英勇的白衣战士,谁来读课题?
二、走进“非典”,认识“战争”
1、过渡:20xx年春节前后,“非典”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让我们时光倒流,回望一下当时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吧——(课件出示)
2、看完这一组图片,“非典”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当时的形势,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课件出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请看这句话,连同一个感叹号才区区12个字符,却独立成一个自然段。读一读,从中你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吗?(学生交流)谁能读好这句话?(朗读指导)
3、诗歌小结。
三、品词析句,感受形象
(一)理解中心句:“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夺了回来”。
1、过渡:于是,叶欣开始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殊死的较量!那课文是怎样概括叶欣的工作状态的呢?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快速找出那个中心句吗?课件出示:
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2.要想读懂这句话,我们先来理解这三个词。(突出显示)
把这三个词语送进句子中再读一读。生齐读。
3、在这句话中把叶欣比作什么?什么样的机器?(突显:永不疲倦)
4、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呢?轻声读课文4—6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体会或感想。
(二)交流感受
◎ 出示片段A:随着医院的“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1、什么叫“身先士卒”?(突出显示)在这句话中指谁走在谁前面?是啊,叶欣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面。(板书:身先士卒)谁能读出她的身先士卒?生读。
2、师引读:叶欣身先士卒,她太忙了,忙的时候甚至......生接读。
3、“非典”爆发了,家中丈夫、儿子时刻牵挂着她,担忧着她,可她却拒绝一个个关爱的电话。她不爱自己的家人吗?说说你的感受。生再读。
4、此刻,老师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叶欣在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画面来,她真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出示:中心句,生齐读。
5、诗歌小结:那么,接下来叶欣做了哪些抢救工作呢?
◎出示片段B: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
1、这段中有很多描写叶欣动作的词语,你能依次圈出来吗?指名回答。
2、仅仅只有这些吗?(突出显示)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突出显示),想一想:可能还有哪些动作?
3、虽然是一连串的动作,但叶欣做起来却如此娴熟(课件划出娴熟),这说明什么?(叶欣经常做这些事情。)
4、经常做这些事并不难,难的是在这样一个和死神赛跑的危急关头,她还能如此从容淡定啊。此刻,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救死扶伤、舍已为人、舍生忘死、临危不惧......)板书:临危不惧
5、是的,叶欣临危不惧,就是这样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谁愿意展示自己最动情的朗读。生读,并感情指导。
◎出示片段C: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1、哪些字词告诉我们叶欣累极了?
2、读到“拖着”这个词,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个词,再将词语带入句子中读读。
3、一个人过度疲劳,就比健康的人更容易受感染。此时此刻,你想对她说什么?
4、而叶欣却仍旧不顾休息,完全将自己的健康与安全抛在了脑后,她全力抢救着一个又一个非典患者。这一幕,不正是对这一句最有力的诠释吗?出示:中心句,齐读。
5、诗歌小结:
过渡:(指板书)我们被叶欣的身先士卒感动着,被她的临危不惧(指板书)感动着。还有哪些语句打动了你?
◎出示片段D: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必须将堵塞期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
1、说说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是的,一个“必须”意味着叶欣在工作中随时可能被感染。(突出显示)一个“极具危险性”意味着叶欣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危险与死亡。
2、出示课件:请看这段文字:抗非典前期,平均每抢救1个非典患者将有3名医护人员倒下。20xx年1月31日,广东中山医院收治第1例非典病人,20多名医护人员直接、间接被感染了。非典时期,感染的5327名患者中,医护人员占了近四分之一。
3、引读,并出示:然而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斩钉截铁”什么意思?你能替叶欣阿姨说出这句话吗?
4、创设情境朗读:这就是叶欣——
每当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准备抢救患者时,她总是这样说:——(学生读);
每当年纪稍大的护士想进入隔离区时,她还是这样说:——(学生读);
为了防止同事们被感染,我们总能听见叶欣对身边的每个人说:——(学生读)
尽管抢救一个非典患者往往伴随着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但我们仍能听到她坚定果断地说:——(齐读)
5、好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好一个心甘情愿的叶欣!是什么促使你英雄般的行为?原来,她深知——(出示并引读)。这是一句内心的独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多么高洁的思想啊!板书:舍己为人
6、思想决定着行动,难怪叶欣——出示:中心句,齐读。
7、诗歌小结:
◎教学第7自然段
1、师引读:就这样,从2月8日开始,叶欣就在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中奋斗了将近一个月,体力严重透支。3月4日清晨……生接读。
2、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什么?这就是叶欣,用博大的胸怀接纳每一位病人,用忙碌的双手拯救每一个生命,而她自己却倒在了自己熟悉的岗位上。
3、诗歌小结。
(三)感情升华
1、师引读: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然而……(生接)。
2、这就是我们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白衣战士!多么感人的场面!面对这么一位让我们动容的白衣战士,大家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她说吧。(出示课件小练笔:我想对您说……)
3、学生交流,教师诗歌对白。
4、课后,大家可以百度搜索:叶欣纪念馆,然后登录网站把这些心里话都发上去吧!
5、护士长叶欣永远地走了,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是我们心中——(深情地读课题)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其实,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像叶欣这样勇于献出生命的白衣战士还有很多,请看这份名单——(出示课件)。他们救死扶伤、舍已为人,用爱心传递着爱心,用生命点燃着希望。最后,让我们在诗歌诵读中结束今天的语文课吧,让我们一起铭记这些英雄,铭记这些——永远的白衣战士!
四、布置作业
将你想对叶欣阿姨说的话写完整,发到叶欣纪念网上。
五、板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身先士卒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深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和阅读练习《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3、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质疑。
2、交流反馈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XXXXXX,因为XXXXXXXX;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草时,感到XXX,因为XXXXXXXX;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XXXXX,因为XXXX;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XXX,因为XXXX;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XXXXX,因为XXXXXX。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傍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自见。
五、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4.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小麦,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面包、饼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吗?(了解麦子的用途)
2.出示课件,认识麦子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以及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以麦浪为背景出示片段,学生自由朗读。
在平原的深处行走,你看到最多的庄稼肯定是麦子,它从中国的北方大地漫向南方,从黄土地步入黑土地,从广袤的平原迈入曲折的丘陵,凡是有土地的地方,有人烟的地方,总能见到麦子在风中摇曳的身影,没有娇妍,不露媚俗,那是农民的杰作。所以,很多时候我把麦子当成了农民,他们朴素地融为了一体。麦子的辞典里只有两个字成熟,它最懂得农民的目光。为了承诺这两个字,麦子目睹过落叶,经历过飞雪,沐浴过春雨,倾听过夏日滚过的第一声雷,独自穿越了春夏秋冬,走过了一条冰与火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中,它在天地间不疾不徐地前行,不曲不折地生长,麦子的静谧与悠然,是积蓄,是酝酿。太阳越来越毒,火辣辣地拥抱着大地。接着,东南风从远方吹来,轻轻地抚摸着每一株麦子,每一寸土地。日益变黄的麦穗在麦茎上翻飞。我看见我家、邻居家以及整个村庄都在这金色的光芒中颤抖,打开的窗户飘进浓浓的麦香。年少的我这时总喜欢站在窗前屏住气息,猛吸一口空气,那成熟的收获的喜悦飘然而至。
江南《成熟的麦子》
4.谈阅读感受,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旁画一个小问号。
(3)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重点是字音准确,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洋溢田埂镰刀挎着赤脚脚趾咧开嘴巴乏
(3)写字指导:翼字是上中下结构,注意要写得紧凑,上下不要出格;禁是上下结构,上面写紧凑,下面的示字要写宽;锅字里面的人字不要写到口字里面了。
(4)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乐、麦子丰收带来的喜悦、文章语言美等。)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说,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在小黑板上板书不懂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备下节课继续讨论。
例如词语:娴静诱惑冷不丁蹒跚
句子:
(1)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会有泥土从脚趾缝儿里冒出来,真舒服。
(2)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问题:
3.反复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四、细读课文,尝试解决。
带着以上问题细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小组互议、寻求帮助,尝试解决问题。
五、作业。
1.朗读自学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继续思考探讨小黑板上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空旷的田野、暖暖的和风、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温馨的田野风光画啊!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这群快乐的农家少年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麦子黄了带来的丰收喜悦。
二、品读课文,体会自然美与语言美。
本课时采用随机学段,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学汇报,同时出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随机解决。
(一)以第一段为例。(假定学生汇报的是第一段)
1.学生汇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学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引导:你认为他读得好吗?好在哪儿?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觉得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请你试一试。(读出自然的美、语言的美,读出自己的感受。)
3.老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解决小黑板上的问题)。
和风:和煦的风,和暖的风。
空旷:四周宽阔敞亮,没有遮拦物。
娴静:文静、稳重。这里指谁文静稳重?是什么写法?为什么这样写?(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麦子和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快乐成长,也代表丰收的喜悦,实际是人们心情愉快。)
4.出示课件,感受田野风光的美。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怎样?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读第一段。
(二)总结学习方法。
1.学生汇报;
2.其他学生评价,再读;
3.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共同解决问题;
4.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自然段。
其他各段引导的重点
1.第二段。
田埂:田间的小路。(为什么是湿湿的、长长的?)
诱惑:吸引的意思。麦子和豆荚为什么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干什么?(割麦子、拾麦子)从本段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握、挎)
(还可能是吸引我们去玩、去扯草、去放羊等,让学生自由想象。)
出示: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蚱蜢,不停地蹦着跳着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唱着、笑着、玩着、闹着等)为什么说我们像青蚱蜢?(顽皮可爱、蹦蹦跳跳的样子,写出了丰收的喜悦、高兴的心情。)
想象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蹦蹦跳跳走在田埂上的情景,再读体会。
2.第三段。
(1)出示填空:
五月的风(),赤脚走在()、()的泥土上,()会有泥土从脚趾缝儿里(),()。
先读括号里的词语,再连起来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换成其他词语再读一读。(如依次填入:柔柔的,松软的,湿润的,突然,钻出来,真有趣)谈谈感受。(体会用词的生动,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语言美与意境美)
想象情景,口头描述:五月到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柳条()竹笛()竹管()鞭子
读一读这些词,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蹒跚: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撒着欢儿:形容十分高兴。
如果你是小伙伴之一,看到蹒跚开步的鸭子,撒着欢儿的羊儿,你会怎样?把高兴的心情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齐读)
3.第四段。
师读:不知是谁真欢喜!可以看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顽皮的孩子,引导读出顽皮的语气)
那最后一句呢?指名读。这里又说明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放鸭放羊很有经验的孩子,勤劳的孩子)想象:平时他们都做了什么?
体会人物想法再读本段。
4.第五段。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小心翼翼?用小心翼翼说话。
想象剪羊毛的情景,说一说。
禁不住:忍不住。说明什么?(想到兔子有了鲜嫩的青草吃,想到剪兔毛的快乐情景,发自内心的高兴)
体会丰收的喜悦读一读。
5.第六段。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读一读,想象劳动的情景,体会劳动的快乐。
想象野炊的情景,再说一说。
6.第七段。
出示: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乏:累。
从随意、躺、闭上、伸开体会孩子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再次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怎么画?画出了什么图案?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1)填空。
()的田野()的泥土()的青草
韧韧的()直直的()黄黄的()
娴静地()蹒跚地()小心翼翼地()
(2)用小心翼翼禁不住造句。
(3)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以难忘的野炊为题,把课文的有关内容改写成一篇小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读准字音。
2、品读有关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3、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
3、解决思考问题。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看回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学生。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流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
(三)感悟聋哑青年的恒心与专心。
1、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
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
请全班齐读第12段。(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
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生: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恒心
2、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生:第4段)
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生读第4段)
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
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生答。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专心)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答)
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四)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生: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下课。
四、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心里
鱼——纸上
恒心、专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课后反思:
省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教学重点: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教学难点: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出示自制课件
一、读"万花筒",了解内容,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万花筒"部分,了解有哪些内容,明确要求。
2.学生交流"万花筒"内容及要求。
(1)写字:辨字形,读准字音,辨别字义,写规范汉字。
(2)"我发现":理解、辨析两组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3)"我能说":理解一词多义或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灵活运用词语。
3."写字"。
(1)教师出示田宇格卡片,学生认读汉字。
(2)学生比较汉字读音、字形、字义,并组词。
(3)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汉字。
4."我发现"。
(1)学生熟读"我发现"中的词语。
(2)学生理解体会两组词语。两组词语各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表达什么样的情境?由此联想到什么?
(3)学生交流感悟。
①"幸运""欢呼""和睦""安乐""风调雨顺""喜气洋洋"这一组词让人
联想到幸福的时刻联想到和平的时刻
联想到富强的情境联想到
②"悲伤""流泪""荒凉""惊慌""不堪设想""一筹莫展"这一组词让人
联想到危险的时刻联想到贫穷的时刻
联想到战争与炮火联想到
(4)补充两组词语。
例:第一组:愉快、安宁......
第二组:凄凉、不知所措......
5."我能说"。
(1)学生读两组句子,理解加点的词。
(2)交流。
停车坐爱枫林晚。(引进动作的原因,相当于"因")
他那个小伙伴坐在地窖里。(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撑身体)
我的房子是坐北朝南的。(多指房屋背对着某一方向)
喝水有什么好笑?新鲜!你说说他们怎么喝法。(稀罕)
叶子绿得那么新世界鲜。(没有枯萎)
噢,空气竟造出了这么一大片天地,真够新鲜!(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二、"百宝箱"
1.读写词语。
2.明确这几组词语的'结构特点。
3.背诵这几组词语。
4.自己还能说出与这几组词语结构类似的词吗?请举一例。
三、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小吧!把它写下来,作为自己学习的经验,积累起来,运用到以后语文学习中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
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减、喊、感、涡、锅、窝)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
{丑(小丑)扭(别扭){雏(雏鹰)准(准备)
三、学习"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1)投影出示:()老师穿着一条()裙子。
(2)学生试填。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如:(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
(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
四、学习"百宝箱"——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学生读背古诗。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09
语文园地一四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3-07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7-2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03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将心比心》11-14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02-18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02-18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03-05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07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