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极其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
教学难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原理。
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资料,仿生学资料,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漆黑的夜里走路,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课件展示蝙蝠)板书:蝙蝠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情况?从以上介绍中看出蝙蝠有什么特殊本领?(夜行本领高。)
二、了解蝙蝠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书上哪些语句是介绍蝙蝠这个特殊本领的?(指名读)
2.指导朗读。读出对蝙蝠佩服的语气。
(二)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过渡:针对蝙蝠的这些情况,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 家做了一个试验。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这个试验?
2.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完成这个试验报告。(小黑板出示报告单)
3.小组交流。
4.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课件演示试验过程,验证学生自学情况)
5.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用--在课文中画出。(课件出示结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配合”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过渡:针对以上结论,你有什么疑问吗?(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全班交流,共同释疑。(课件出示蝙蝠探路方法)
3.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经过了怎样的研究?“反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三、了解雷达
1.( 课件出示雷达图)这又是什么事物?板书:雷达
谁来介绍一下雷达?(学生交流资料)针对雷达的这些情况,你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
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课件演示雷达探路过程,请学生看课件叙述雷达探路过程。)
四、弄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1.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2.比较蝙蝠和雷达相似处。(课件出示填空内容,指名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3.编演童话故事、整合课文内容。
(1)创设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飞出来找吃的。突然,它发现了一架飞机在空中飞翔,蝙蝠非常奇怪,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呢?蝙蝠决定去拜访飞机。见面时,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准备)
(2)学生表演。
五、总结、升华
1.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人们的哪些发明来自生物的启发?(课件出示生物引起的发明)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同学们是不是也想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六、我想做:
1.课后阅读有关创造发明的读物。
2.办一份有关创造发明的。
板书设计: 蝙蝠 和 雷达
(启发)
嘴 天线
障碍物
耳朵 荧光屏
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2
教材分析:
这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的学习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举例——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雷达,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地处乡镇,见识少,没见过蝙蝠和雷达,所以需要课前布置他们去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敏锐、揭开、障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保护动物,向动物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雷达。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教师准备蝙蝠和雷达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播放蝙蝠和雷达的`视频。
问:蝙蝠是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是雷达?
生就自己掌握的资料回答。
问: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自由发言。
现在,我们就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在文中圈出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词,不懂的向同桌请教。
3、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学生齐读屏幕上的生字词。学生就不理解的词语提问,教师请同学解答。学生不懂,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难写的生字,如:蝇,荧等。
5、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问题:科学家为了弄明白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辨别方向进行了几次试验?每次分别得出什么结论?最后综合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朗读问题,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3、学生和同桌交流对问题的见解。
4、出示表格,集体交流,填表
次数
过程
每次的结论
最后结论
第一次
把眼睛蒙上
没碰着一个绳子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耳朵塞住
到处乱撞
第三次
把嘴蒙上
到处乱撞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四、小结并拓展
1、这节课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十四个生字词,明白了蝙蝠夜间飞行靠什么辨别方向。
2、联系生活,说说我们科学家对哪些动物进行研究弄明白了什么事情。
五、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课后思考
科学家是怎样发明出雷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