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说明教科书的珍贵及当时学习环境的.艰苦,体现了革命先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全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坚持”“必须”造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构想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课文的叙述顺序还不是很了解。教学中要以“教科书”为线索,按照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这个思路,结合有关词句理解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革命战争年代学习艰苦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时代背景,检查预习课文情况,通过范读、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学习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解放战争从此开始。战争给解放区孩子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今天学习的《珍贵的教科书》这个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个别字给予正音、分析字形。
3、结合实际和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三、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主要讲了延安小学的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默读,提出要求: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后交流,并引导学生概括为小标题:盼书、取书、护书、激励我前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关于球王贝利的哪些事,体会从这些事中反映出来的人物精神。
3、关注生活中有关体育方面的信息,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谈你对球王贝利的了解。
2、引导学生阅读题目上面的“阅读提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四、感悟理解
1、阅读理解:从故事的内容中你发现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2、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五、以“我喜欢的体育明星”为题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把你知道的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六、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七、拓展阅读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两篇文章《十一支康乃馨》和《小象奴奴》。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在麦子成熟的季节里,金色的麦子,碧绿的豆荚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知道吗?在这么美的地方,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可以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麦子黄了》这篇文章,去感受一下农家孩子的快乐。
二、 新课
1、学生自学,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也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将字音读准确,词意弄明白。
(大屏幕出示:
1、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提醒学生边读边圈画边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解字、词,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通过刚才的初读,大家能把课文通顺地读下来吗?那好,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A、 指名读第1自然段,如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如没有错误的地方给 予表扬。
B、 在这一段中,有些词用的特别好,比如“娴静”这个词,谁能说说它 是什么意思?(文雅、安祥的意思)
(说时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文中指麦子和豆荚文雅、安祥的样子)
C、 是啊,在五月的和风中,麦子和豆荚就像文静的少女一样,静静地微 笑着,多美啊,谁能美美地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找同学读一句话,指导读)
D、 在这一自然段中,像这样描绘田野的景像的词还有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出示:( )的田野 洋溢着( ))
适时提问,空旷的田野什么样啊?(出示图片)洋溢着清香是什么意 思?(到处充满的意思)
谁能把这一句话来读一读。
E、 田野中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 这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孩子们来到田野里,谁知道诱惑是什么意 思? (吸引的意思)
B、 该是多有趣的事才能把孩子吸引到麦田里来啊!
(大屏幕出示:“五月的风……真舒服。”)
①谁来读读这个字“赤”(注意指出翘舌音)谁能说说“赤脚”是什么意思?
②再来看这个字“趾”,它的读音是什么?这个字是个形声字,谁能说说我 们可以怎么来记它?
C、 同桌之间,把这一句话读一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舒 服、好玩)
D、 好,谁试着带着这种感觉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E、 光着脚踩着泥,孩子们的手里也有好玩儿的东西。
(大屏幕出示:“折一 根韧韧的.柳条……向前跑去”)
①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②老师指着“削”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它有哪两个读音?在本文中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
③孩子们的手可真巧,普普通通的竹管很快就变成了笛子,吹着曲子,多高兴啊,谁来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F、 这些句子大家读的真好,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快乐)
G、 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再来完整地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3) 学习四、五自然段
A、 小伙伴们在田野中还要帮家人做许多事情,大家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 四、五自然段,看看孩子们都要做什么事?
B、 (大屏幕出示:翻)在这一部分中的这个“翻”字非常不好写,也容易错,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字的左边是一撇下面加个米字,千万不要写成采字,好,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书空)
C、 这个翻字可以组什么词?课文中的词是什么?(翻过的地里)老师告诉大 家成熟的麦子收割后,农民们就会用工具把田里的土松一松,就叫翻地。课文中说的刚翻过的地里,就是指刚刚翻松的土地。
D、 (大屏幕出示:扯)这个字怎么读?大家想一想这个字和我们刚刚学过的 哪个字特别像,(出示:趾)谁能说说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它们?
(趾是脚的一部分,所以是足字旁,扯是用手来完成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扯是什么意思?(用力地拉)
E、 是啊,虽然扯青草时并不轻松,可孩子们想到日后剪羊毛的情景,还是会 禁不住咧开嘴巴笑了,(出示:禁不住)谁来读读这个词,这个字是个多音字还读什么?可以组什么词?
F、 好,现在让我们把四、五自然段合起来读一读。
G、 谁能说说孩子们在田里要做什么? (赶鸭、放羊、扯青草)
(4) 学习第六自然段 A、 孩子们赶好了鸭子,放好了羊,也为家里的兔子准备了嫩嫩的青草,他们 为自己准备了什么美味呢?谁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B、 孩子们自己动手在田边开始了野炊,他们分工合作很快便做出了香气扑鼻 的米饭,小组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好,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咱们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5) 学习第七自然段 孩子们吃饱了,随意地躺在地上,让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真是舒服啊,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吗?
3、 整体记忆会认、会写的字
(大屏幕出示所有的会认、会写字)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不仅感受了农家孩子的快乐,还认识了很多字,大家看看这些字你们都学会了吗?
在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有两个字比较易错,下面把写字本翻开,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书写“翻”和“锅”边写边强调书写位置和要注意的地方)
4、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好,现在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都写了孩子们在麦田里都做了什 么?老师告诉大家把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试着来说一说?(注意提醒学生要说清时间、地点)
三、 总结
这节课我们只是初步地感受了孩子们在麦田里的快乐情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基于此认识,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小组合作,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观,展现钱江潮的壮观,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进行朗读训练。
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观。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师生交互,让学生感知文本。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任务驱动:编写导游词)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浏览图片。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朝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文本。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解说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解说词。
交流反馈。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超越文本。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观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举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口语交际──"未来的…。"
⑵习作──想象作文。
⑶学习"我的发现"。
⑷积累名言。
⑸了解科技新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⑴在交际写作中训练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⑵在积累、了解中扩大语言能力,了解有关科技方面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口语交际与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范文、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科幻课件
1、仔细看,讲讲哪些产品十分先进。
2、师:这就是未来的产品,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想象训练:口语交际──"未来的…"。
二、交流
大家畅所欲言:讲讲自己对未来的什么最感兴趣?
1、学生自由讲:
A生说:我想设计一套衣服,人们穿在身上感觉到冬暖夏凉。
B生说:在21世纪我想研制一种药品使病人吃后起死回生。
C生说:我想设计一种无人架驶汽车在遇到危险时能自动避开。
2、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给予归纳: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神奇,很好!下面还有很多奇思妙想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究、去讨论,教案《《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三、分组进行交流,补充
四、各小组选派一人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1、台上表达:
可以边画边讲,也可以边讲边演示。
2、台下提问:
以交通为例:
汽车:
⑴如何能让汽车在水里行走?
⑵如何肥让汽车自动避开危险?
⑶如何变小?
…
3、台上回答:
台下可以补充说明。
五、讨论
六、评一评谁最讲的最好
七、作业
请你设计未来的食品拥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展开了想象,讲述了未来的先进衣服、药品、汽车、食品…
2、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科幻习作,未来的…
二、回忆口语交际内容
目标锁定一种产品进行具体指导:
1、未来的衣服有什么特点?
⑴四季服特点:
四季皆穿,冬暖夏凉。
⑵环保服特点:
具有自洁能。
⑶治疗服特点:
拥有按摩功能,防治疾病。
2、未来服有什么结构?
3、未来服给人们带来什么便利?
三、根据内容各自命题
抽1~4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文题目,并指出作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准备按什么顺序进行习作?
四、分小组进行交流
互相启发。
五、学生分头写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你们的作文写完了吗?谁能说一说自己习作的'题目及习作的内容?
二、出示范文
学生对照范文自评自改。
三、分小组交流,每组推选一个最佳作品在台上交流产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
2、每组推选一名在台上念。
3、评比:
抽学生说一说所念的文章中,你认为好的地方与不足地方,对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修改。
4、对照佳品习作再一次自我修改。
四、作业
抄写作文
第四课时
一、导入
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幻灯片:
百衣百顺、默默无蚊、有杯无患、骑乐无穷。
2、想一想以上是什么广告?
服装蚊香磁化杯摩托车。
3、找一找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故意用错):
衣──依蚊──闻杯──备骑──其
4、再从生活中找几例进行练习。
二、积累名言
1、出示名言:
指导朗读。
2、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
3、讲一讲这些名言都应用在什么方面?
三、了解科学知识
1、自由读一读"宽带网"。
2、说一说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互相交流:
讲一讲面对科技腾飞的日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作业
记背名言。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反思: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
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
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
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这是目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3、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题目后面可以加什么标点符号?读一读是个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你知道哪些规则?
师:是啊,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事事都有规则,正是有了这些规则,才保证了我们井然有序的生活。可是和谐之中,总有一些人不遵守规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初读诗歌,解决疑问
1、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哪几种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随便投喂动物食品、翻越栏杆横穿马路、随便乱扔垃圾、插队抢座)
2、小组合作解决读书中遇到的疑问。
3、集体解决:界栏、满不在乎、快捷。
4、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听写词语,互相评改。
三、精读诗歌,领悟诗意。
1、师: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许多规则“明明白白”写着,可为什么有人不遵守?
2、同桌两人结成学习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个小节读读,再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心里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①随便投喂动物食品:怎么想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说说你了解到的关于随意喂养动物造成的可怕后果。介绍自己朗读的经验,读读这个小节。
②翻越栏杆横穿马路:后果如何?
③随便乱扔垃圾:破环环境,不利于资源回收。
④插队抢座: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
4、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那么,对照文中的规则,坦诚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确,哪些还需要改正? 生自由交流。
四、仿写诗歌,检测学习结
1、师:正如《钓鱼的启示》中曾讲: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生活中,还有许多发生在你自己或你身边人身上的不守规则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作品展示)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必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遵守规则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让我们从遵守身边的一个个小规则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将会前进一大步。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设计了让孩子小组合作解决难词,听写词语这一环节。课文的教学主要采用让孩子逐节分析人物内心来进行教学,最后,在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的基础上来仿写续编。
这节课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改变,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体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语言引导十分精炼,也富有启迪。
存在的问题:
1、没有很好的设计教学环节,整个课堂不流畅,孩子的思维不是连贯的,因此课堂的气氛并不热烈。
2、教师的引没有把握恰当,点拨不适时,总想代替孩子来思考、总结。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过多,课前合作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
4、孩子的自主、交流、汇报能力需要加强培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能够按照书信的格式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确定写给谁,介绍家乡的什么方面。祝贺语的格式。
教学准备:
扬中的风光片
教法学法设计:
本次习作要求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对于家乡学生并不陌生,家乡的景色、物产等风土人情,特别是家乡最近的变化还是比较熟悉的,教师只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想向别人介绍的就可以了。问题是,此次习作要求是写给远方的亲朋好友,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有问题了。因为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平时并不太了解自己家究竟有哪些远方的亲戚,自己也很少有远方的好友。因为地域的限制,学生们的亲戚绝大多数都在家乡生活、工作,所以,一时之间他们根本想不起来或找到自己写作的对象。对象不明,又怎么可能会针对性地介绍呢?因此,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前向父母打听自己家的远方亲友的情况,多长时间不回来了等等。对于那些确实没有远方亲友的.学生,可以写给其他的人;班上的外地学生可以变通一下,请他们向家乡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现在生活的第二故乡——扬中。书信的格式可以在阅读例文时加以指导,还可以在写完文章后再次点拨。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书信,并且要自己学会写书信,兴致颇高。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难不倒他们,但确定写作对象很犯难。班上十多个外地学生尤其如此。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
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板书:独特的地理位置江岛四季风光丰富的物产
四通八达的交通——一岛两座长江大桥扬中大道扬中大堤
4、播放《美丽的扬中,可爱的家乡》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6、动笔写,教师巡视。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4、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1)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讲“熟能生巧”的道理)
(2)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2、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故事的形式来说明道理的。)
②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2)同桌讨论思考题①、②。
(3)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①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①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读wēng,不读wōng),嗖(读sōu,不读shōu),沾(读zhān,不读zàn),啧(读zé,不读zhé)
②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③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
4、讲读第1、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表格要事先印好。)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2)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3)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①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第3自然段)
②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5、作业。
(1)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2)(作业本)第4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作业本)第4题。
(2)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2、默读第4、5自然段。
(1)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2)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见第1课时)后半部分。
(2)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见第1课时)说说可填的内容。
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1)自读自划。
(2)小组交流。
(3)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4)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4、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1)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长期的练习)
(2)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教师点撮: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这样的例子吗?我们班级里、学校里有许多小能手,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我们自己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表演一个动作过程(如穿针引线的一系列动作,开始写毛笔字前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②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③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全班交流。
⑤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②蛀③拄
(1)战士们日夜( )守着祖国的边疆。
(2)( )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 )牙了。
①娟②捐③绢④涓
(4)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
(5)一股( )( )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6)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 )钱。
(7)老师的板书,字迹( )秀,我很喜欢。
3、我拓展,我积累。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成语,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落。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
他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问题。
总结:这些词都是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含义。
(板书:成语典故)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我不敢说是对他特别熟悉,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妈妈三下五除二就把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含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
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
一步一个脚印、三句话不离本行、一发不可收拾、三过家门而不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样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2)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2、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3、我拓展,我积累。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名言警句。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①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②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③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④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⑤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 )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
(3)( )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积累、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不足之处:
在讲授“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请同学上台听写
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3)检查汇报情况,请几个小组代表谈谈
板书:古怪
淘气可爱
(4)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自由组合读书,把“古怪”“淘气”“可爱”的味道读出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认识“撼、盈、玷”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会写“避、撼、喧、嚷、盈、玷”6个生字。
2、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课前准备:
蝴蝶课件。
敎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生说。
2、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此时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好,先来看第一组词语:
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3、第二组(出示:轻盈、素洁、柔弱)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
读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蝴蝶怎么样?
4、第三组(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
“也未可知”:就是说也不知道、也不能确定。
“家雀”的雀还读什么?que,组词。读qiao是口语。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理解完了,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同桌同学试着说一说。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一说各段写了什么?再用比较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
二、全班交流,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三、预设: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②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1】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1)理解素洁、玷污。(指导本段朗读:)
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弄脏。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2】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板书:猜想
(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3】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关爱生命心系自然
四、小诗作结,总结升华。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都拥有着纯真、善良的心灵,老师也有很深的感触,找来一首小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请看。(出示诗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4.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
本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所以在生字的学习中应进一步培养其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识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预习中自学生字的习惯。指导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读拼音、区别字形、辨析字义、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2)加强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课中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交流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达到进一步巩固字音、辨析字形、理解字义的目的,如:猜谜语、编顺口溜、与熟字比较、加偏旁、换偏旁、形声字、字理识字等识字方法。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理解记忆,如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洋溢”“空旷”“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
(4)写字时,“翻”字书写时不要写得太宽。要继续强调执笔、写字姿势,注意书写规则,培养写钢笔字的.好习惯。
2.朗读感悟。
尽管麦子是一种很普通的农作物,但对于有些地方的学生来说,却是很陌生的。在学习课文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通过资料交流、课件展示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小麦的外形特点,了解其播种与收获季节、生长过程、用途等。让学生知道麦子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而了解它的成长过程,又为感受文中丰收的喜悦作了铺垫。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本文内容浅显、文境皆美的特点,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的环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自学能力。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小组合作,都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及明确的要求。如认识了麦子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等。
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小组合作:
(1)你读我听,互相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2)互相听读课文并评价;
(3)交流自学收获,讨论解决个人不懂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要进行梳理, 向老师汇报。
要求明确、方法具体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思考,有收获。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思维广度、合作效果等,不能使小组合作有形式无内容。
本文在描写麦子黄了带来田野自然美的同时,字里行间渗透着语言文字的美、意境的美。老师要发挥挂图或课件的作用,引导观察,激发想象,通过各种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会人物心情,感悟课文内容。如出示五月的田野麦浪翻滚、豆荚飘香的情景,联系麦子成熟后的广泛用途,体会丰收的喜悦。在刻画几个农家少年时,作者进行了许多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握着镰刀、挎着竹篮,折柳条、削竹管,赶鸭子、牵羊儿,扯青草、做午饭,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等等,可以通过读、找、画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些词语,通过换词语、补充填空等练习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性,还可以结合语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想象剪羊毛的情景、想象野炊的场面、想象赶鸭放羊的生活等,让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童年的快乐、丰收的喜悦和大自然的美好。
文中有几处意境很美的句子,如:
⑴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有软泥从脚趾缝儿里冒出来,真舒服。
⑵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这些句子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抒写了童年的快乐,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一些形象的词语进行赏
3.实践活动。
(1)推荐阅读作品:宋祥贵《又是一年麦黄时》。
(2)以“难忘的野炊”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6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认识课后11个生字,会写“岭、旋”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都不太了解长城是吗?听老师说,长城始建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明两代又大规模修筑。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们谈的万里长城,主要指的是明代长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师:大家再看,这就是长城。你能看出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吗?对,第一幅图是远看长城,第二幅图是走近长城。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板书:远、近)。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长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师:打开书,轻轻地翻到90页。自由地朗读13课长城,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要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开始。(生自由读课文)
2、解词。
师:刚才教室里书声琅琅,分外醉人。这课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有一些还不太好读呢,都读准了吗?谁愿意接受挑战?
(1)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形容词,像蛇一般弯来扭去。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气魄雄伟——气魄指魄力有气势,形容雄壮而伟大。
(2)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是长城最西边的关口。
八达岭——是北京西北方向的山峰名字。
瞭望口 修筑 垛子 屯兵 堡垒 陡峭 凝结 智慧 供
3、有了这些词语的理解,我们再去读课文,就容易多了。快略读一边课文,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精读课文
(一)、远观长城
1、师:这么短的时间就知道了这么多,真不简单。但同学们知道吗?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丽,不深入到字里行间,就无法理解到长城的内在精神。所以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有没有哪个句子读起来栩栩如生,就像眼前浮现出了长城的壮丽景象一样?开始——找到了举手告诉老师。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说的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2)、师:这句话中,把长城比作了什么?(长龙)咱们来找一找,长城跟长龙之间,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长度、姿势、气度)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相似,你从姿势方面找到了相似......
(3)师:刚刚你们说长城和长龙都很长。长城有多长?用书中的话告诉老师。
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六千多千米。
师:你们看!这是一幅中国地图。这是长江,这是黄河,这——是长城。它东从山海关经辽宁、河北,西至宁夏、甘肃到嘉峪关,横跨11个省及直辖市。长不长?称之为万里长城,真是——名副其实。但是同学们请注意,在现实生活中真有长龙吗?长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的长城呢?他确是真真切切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上,他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壮丽。所以当你体会到这一点,再读这个句子,是不是会有别样的感觉?
生1:不错,听得出每个字你都在用心读。
生2:好样的,巾帼不让须眉。
生3:一条巨龙在你的朗读声中腾空而起,让我们一起——(齐读)
3、师: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看起来真——板书:长、壮观、雄伟)
(二)、近看长城
1、师:这就是壮观的长城,这就是雄伟的长城。你绝对不会甘于远远观望,让我们走近他,观察他,触摸它,体会他。细看长城,你又会有另一种感觉。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告诉老师,你都从文字当中,看到了长城的什么?(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你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
预设(1)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师:巨大的条石和城砖,这是修筑长城的材料。你愿意用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脚下的长城?
——高大坚固。(板书)你还能从文字当中,看到长城的什么?(引入预设2)
预设(2)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师:好!你从城墙顶上了解了长城。还有吗?(出示长城图片)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师:你看到了城墙外沿的构造,有垛子,能告诉老师,哪里是垛子吗?瞭望口和射口呢?还有?
生: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师:好,你发现了长城的城台。(点击)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词语,你是否知道了,长城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呢?是啊,这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用来防御外族侵略。所以他必须建造得——坚固。(哪句话说出了他的坚固?引入预设1)
3、师:现在的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各个兄弟民族之间也早已化千年干戈为玉帛。而这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却历经千百年风雨,依然耸立。透过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长城?拿起笔,写下来。
(这长城建造得真——坚固、高大、精巧)
(三)展开想象
1、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的感叹是发自内心的。是的,面对这样雄伟坚固的万里长城,谁见了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近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哪些文字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疑问、让你浮想联翩?
(学生读文)
2、师:谁能来说一说,那句话打动了你,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预设(1)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哪些文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哪些又让你体会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呢?(引入预设3、4)
预设(2)
生: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师:因为这长城就是劳动人民一点一点修筑的!还有那句话让你惊讶,让你敬佩,让你浮想联翩?
(引入预设3、4)
预设(3)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一吨多重。
师:多少块条石?有多重?
a:那么重,用塔吊车应该会轻松不少吧?那他们是怎样把石头抬上去的?
b:那得多少人啊!你看————(引读)
预设(4)
生: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为什么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年代久远)对啊!六百多年前,那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是一个科技十分落后的年代,那还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更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条件落后,这山更——险峻。任务却—重!(引入预设3)看————(引读)
在烈日炎炎下,是这些平凡普通的人——
在冰天雪地中,是这些衣衫褴褛的人——
在饥肠辘辘中,是这些思乡心切的人——
3、师:好沉好沉的血汗和生命啊!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城砖条石组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可他们做到了!所以我们才会感叹: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这里面有多少献血,这里面又充满着多少智慧,所以我们才会感叹:
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带着你所有的联想所有的赞美,再读这句话,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齐——(齐读3段)。
4、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字透漏出的画面,是作者亲眼所见吗?对,这是联想。是踏着方砖,扶着条石不由自主地与历史重逢。所以现在,你还认为长城仅仅是雄伟壮丽、高大坚固吗?此时此刻,长城不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把你的想法写下来。长城它让你感觉————?
(长城,我为你——骄傲、自豪)
(四)赞美长城
1、师:是谁最初设计了长城,是谁一步步建筑了长城,是谁一次次守护了长城,又是谁在千百年后赞美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用书中的那句话来评价长城?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不仅你,连作者也这样说——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不仅作者,全世界去过长城的人都想说——
师:是你们的朗读提醒了我,这句话不应该是读出来的,应该是喊出来的——
生: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同学们,想再看看长城吗?(视频)同学们,这就是长城。这是雄伟壮丽的长城,这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长城。山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同学们,巨龙已经腾飞,必将在你们的欢呼声中飞得更高更远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齐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蕴含的父子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份礼物,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情简析:
文章文字浅显、易懂。相信学生只要用心读就一定能感受到父子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礼物”导入新课
1、课前我让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份礼物,准备了吗?
(学生拿出礼物)
你准备把礼物送给谁?为什么送给他?
2、“新年快到了,小麦克为自己的父亲送上了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新年礼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准确、通顺、读流利感受父子真情。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攒、挪”的读音。
(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①借助词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字音。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
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
3、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作业
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并能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感受父子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新年礼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看一看麦克送给父亲的是一份怎样的新年礼物?
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麦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注意抓住麦克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
2、在小组内交流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
(1)2、3段麦克的心理描写——麦克是一个善良、懂事、爱父亲的孩子。
(2)4段,麦克的心理和动作,抓住“二十次醒来”划火柴看表,激动、摸索着下楼,悄悄打开“来体会麦克当时的激动、紧张的心情。
(3)第5段挤奶的过程看出麦克的动作麻利、熟练,平时经常帮父亲干活。
(4)6、7段等待父亲时心理描写:用手按着,怦怦直跳的胸脯。“竖起耳朵听”急切的.期待着——内心充满幸福。
4、作者在刻画麦克这个人物时非常注重他的心理描写。
课件出示
(1)或许是第二十次醒来了,每一次他都划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钟,一点半、两点半……
(2)时间一分一秒地挪动着——五分钟、十分钟……他急切的期待着。
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麦克当事的心情怎样了?
你能把他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怎样读更好?
练习朗读,体会麦克的激动、紧张、急切、兴奋的心情。
5、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麦克在送给父亲礼物时的心情,那么父亲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住
(1)第一段,对麦克的心理描写“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苦的工作,他是多么爱我呀!……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节俭、爱孩子。
(2)第八段“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的笑”。父亲会想些什么?
(3)最后一段,父亲的手臂紧紧的搂着他。麦克又会想些什么?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体会麦克的心情。
2、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人与人之间送礼物是友爱的表现,礼轻情意重,礼物的意义不在于价钱的多少,而在于付出了真情,传递了爱和友谊。现在,你决定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给你父母、长辈或是朋友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2、在生活中,你有过像麦克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自己当时的心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点】
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都喜欢看历史精典故事吗?说说你看过哪些历史精典故事?
师:本单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历史精典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个历史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吧!(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这里由故事导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戎马一生诸子百家竞赛唯一
(重点指导生字:
戎:“戎”和“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shù”;
诸: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zhě”;
竞:“竞”和“竟”是形近字,都读“jìng”。)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诸(zhū)竞(jìng)。
注意韵母易读错:戎(róng)。
(2)学习多音字:折(zhéshézhē)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读一读: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尝的确如此。
竞走曾经。
唯争着跑过去。
信然只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
四、学习“会写字”
戎、尝、诸、竞、唯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诸、唯”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结构;“尝、竞”是上下结构的字,“尝”上宽下窄;“竞”上小下大;“戎”是右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微、缓”和上下结构的字“茂”,学生练写。
戎:戈字左边没有撇、斜钩要长,下边一横稍往上拉、中间是一撇不是一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师:王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王戎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其他孩子“竞走取之”,只有王戎“巍然不动”)
三、精读古文,深入理解。
过渡: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的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个,练习下文就知道当时其他孩子求取摘李子了,从侧面表现出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思考:其他孩子的表现与司马光的举动有什么关系?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戎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推理判断的正确。)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为什么?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板书:起因:路边李树多子)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方法指导:
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
注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不是腿。用好注释,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独立思考。
运用: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的注释是:李子很多,树枝快压断了。需要根据注释补充意思为:(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下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小古文是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采光了。)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板书:结果:果为苦李)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仔细观察善于动脑推理判断)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六、当堂检测(选做)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课后寻找其他的人物故事,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路边李子多仔细观察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善于动脑
结果:果为苦李推理判断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0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五副对联。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好学问。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背诵文中对联。
教学难点:
理解对联的意思,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感受对联的对仗、音律美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教学目标:
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春佳节,万象更新,人人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同学们说一说,人们都用哪些举动来迎接这欢乐祥和的节日呢?
……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想想大意。
3、理解词语,不理解地方作好记号。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及时正音“卷”
2、讨论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祥和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听录音读课文,想想课文大意。
三、梳理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大意。
2、出示长句子,指名读好停顿。
3、梳理课文大意:哪里是写春联内容的?哪里是写春联的形式?
相互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读生字,想想怎样写这些字?
2、指名说一说
3、师重点指导“祥”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
搜集两三副对联,准备在班级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背诵文中五副对联,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及时评议
2、读课文中你喜欢的对联。
二、精读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
2、细读“春联内容”
(1)默读第一自然段,标上句序,想想每句讲什么意思
(2)指名读,齐读第一局,注意读出“欢乐祥和:的气氛
(3)指名读,指导读出“漫游“的喜悦心情。
(4)指名读第三句,投影出示这副对联,引导思考:这副对联是怎样描绘美丽风光的?
(5)学生讨论、交流
(6)反复读这副对联,体会意境
(7)指名背诵这副对联
(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三句对联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师引导。
(9)指名读第七句,引导说出本段的结构段式
(10)小结:这一部分举例了春联的主要内容。
3、学习“春联的形式特点”
(1)字读,画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2)投影出示:
绿柳梳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学生说一说这副春联的意思。
(3)齐读,背诵
(4)以此联为例,讨论春联的特点。
讲究对仗,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声律优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5)复诵前面四副春联,体会春联特点。
(6)引导讨论:为什么作者说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7)齐读。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四、朗读课文
五、迁移练习
1、四人一小组,交流搜集的春联。
2、按组进行班级交流,让学生记录自己喜欢的春联。
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五副对联
2、用“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