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揭开雷电之谜》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的是科学家的小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一开头就告诉读者,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并介绍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然后课文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再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内容中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主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摄取、勇士、揭开”等词语的意思。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目标三: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的制作的风筝及简单原理。
目标四:通过阅读,感受科学家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学生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已掌握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字典、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结合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不同的理解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是这个单元的训练点。虽然这一训练在三年级下半学期已经有过,但许多学生掌握地并不牢固,因此在这个单元中,还应加强训练。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找关键的字、词、句、标点,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更应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本课中着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提问题,边读边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的'能力。
复述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在这课的教学中,结合课后“说写双通道”,让学生介绍富兰克林制作的风筝及简单的原理。这个练习让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将故事中的情节转化为说明性的文字,促使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练习时还要进行简单的原理说明,这加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更显出趣味性。
“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通过学生的阅读,在语言文字的体味、感悟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
三、教学设计: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还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训练中,听、说、读、写能力整合发展。根据教学策略,分以下几个步骤落实:
(一)揭示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谈谈对雷电的认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告诉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才揭开了雷电之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学习第一小节,通过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罗列自己觉得读懂这一小节的障碍点,后面的学习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二)深入研读,释疑解疑:
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学习第2小节,解决“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时,采用通过理解关键词,然后理解句子的方法来解疑。学习第3、4节,解决“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这些疑问时,通过再针对关键句质疑问难,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释疑。
在整个研读的过程中,都将读作为手段,引导学生品读句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
在解疑时,设计了让学生“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学生在质疑、解疑后,对富兰克林制作风筝的方法、原理有了了解,依托文本,能找到适当的语言加以表述。不同的是,在复述时,需加入简单的原理,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要求,让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让学生想象:当他实验成功后,谁会说什么,引导学生从看他做实验的儿子、曾经嘲笑过他的人、别的科学家等不同的角度说话,让学生既能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让学生从文章中找表明他是“勇士”的句子,能引读学生不仅从字面理解“勇士”,更能从动作、精神深层次去关注,从而理解“勇士”的真正含义。
(三)总结课文:
通过朗读板书,让学生再一次了解富兰克林的精神,产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揭开雷电之谜》教案】相关文章:
揭开泥浆之谜作文03-15
五年级语文下册《天火之谜》教案05-06
八年级下册语文《旅鼠之谜》教案03-27
八年级语文下册《旅鼠之谜》教案11-09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04-30
四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案05-09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优质教案05-2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05-12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