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时间:2022-08-25 15:30:13 四年级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理解积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好。

  3、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好。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星空图片)看到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巴金先生也曾多次看见这满天繁星,于是写下了经典散文——“繁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词正音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小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个自然段。

  2、读词正音:

  (1)(课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指名认读词语。

  ①(将“昧”字标红)看这个字,读mèi,是由一个“日”加一个“未”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吗?(出示:金文=“未,没有”+“日,光亮”)

  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种意思: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在这个成语里,你觉得选择哪个意思最合适?你怎么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确“半明半昧”词义: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2)师:我们一起再读词语。(学生齐读)我们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繁星的。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星星的词语呢?(出示成语,齐读积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灿烂、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满天星斗、繁星满天。)

  三、品读课文、想象繁星

  (一)齐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对繁星的“爱”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到这些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

  2、(标红“我爱……我也爱……我最爱”)你能用这个句式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吗?先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互说,全班分享。)

  3、指导朗读,读出文中“我”对繁星的爱。(全班再次齐读第1自然段)

  (二)小组共学第3自然段,深入感受对繁星的“爱”

  1、第1自然段是巴金写在家乡庭院里看到的繁星。课文中还写到他在哪里看到的繁星呢?(家乡庭院——南京住所后门——海上。)

  过渡:这几个地方的繁星,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处呢?那我们就乘上船,跟随巴金一起去欣赏海上的繁星吧!

  2、小组合作,共学第3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共学提示。

  (出示共学提示:

  ①找:找到描写“繁星”的句子。

  ②想:读到这句话,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读: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小组合作,选择代表上台交流分享。教师相机点拨。)

  3、通过理解关键词“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想象繁星的画面。

  (出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真是摇摇欲坠呢!”)

  师:读到这句话,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分享)是啊,繁星明暗交叠,摇摇欲坠。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读出来?(指名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4、品味比喻,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

  (出示:“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师:读到这句话,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把星星比喻成什么?(学生分享)想象一下,这一颗一颗星星在你周围飞舞,就像萤火虫一般。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再读一读?(生读比喻句)

  5、“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来,我们一起躺在船舱里,去看看这“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的繁星。(配乐,全班朗读。)

  (三)链接童诗,丰富想象,表达对繁星的爱

  导语:在这句话里,巴金觉得星星像——“萤火虫”。其实,每个人看星星,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想法。

  1、(出示两首儿童诗:顾城《星月的由来》、林焕彰《夜晚的天空》)这两首诗中星星是什么呢?(树枝戳的微小窟窿、猫咪的眼睛。)

  2、让学生用诗化的语言写出自己看到的繁星和想象到的画面,随课练笔。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天上的星星是什么?你也写几句话或几句诗。(学生汇报分享)

  (四)了解背景,升华对“繁星的爱”

  1、这繁星,让我们浮想联翩,巴金继续写到——(引读:“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2、(出示背景,补充介绍:此文写于1927年,巴金23岁时独自一人赴法留学途中。在写给弟弟的信中,他这样说道:“我虽然知道我们的心不会被那无边的海洋所隔断,但是现在我的心确实是寂寞得很!冷得很!”)师:现在你再读他在海上对繁星的'感受,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呢?(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朗读。)

  四、延学拓展,巩固提升

  这节课我们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去感受自然之美、繁星之美。巴金还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出示《海上日出》全文),也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自己读一读《海上日出》。

  [教学板书]

  4xx繁星

  时间地点景象

  从前—家乡—密密麻麻

  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

  如今—海上—半明半昧

  热爱自由追求光明

  [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本课中如何逐渐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首先,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分享自己看到的星空及星空下的遐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激发阅读兴趣,为理解文本内容、促进情感共鸣奠定基础。其次,在品读课文环节引导学生用“我爱……我也爱……我最爱”介绍喜欢的地方,为习作中的“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提前铺垫。最后,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抓住关键句进行阅读实践,提升学生的表达力和审美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二)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走月亮的意境,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引入新课。(课件)

  1、同学们好,学习新课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几首和明月有关的诗。(播放课件:《暮江吟》《鸟鸣涧》《月夜忆舍弟》《春江花月夜》)

  读着这些优美的诗句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将月夜的清幽空寂,月色的绚丽多彩,月下的淡淡情愁之中。(播放课件:四张图片)

  2、一轮明月,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明月有关的散文《走月亮》,作者是吴然。(播放课件:吴然)

  吴然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走月亮》、《火把花》、《一碗水》、《天使的花房》《我的小马》等十多部。40余篇作品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我国当代作品入选教科书最多的作家之一。

  3、我们今天要学他的,走月亮,读一读题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是走月亮吗?(播放课件:走月亮)

  (生: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文中写的是谁又是怎么走月亮的呢?

  说得好,我和妈妈手拉着手在洒满月光的田间小路上散步。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了乡村迷人的月色之中。大家是不是非常喜欢呢!那好,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一起和作者去体验《走月亮》的快乐吧。

  (二)自学检查课文。(课件3)

  1.请你读几边课文,一定要把字音读正确,标出你不明白的地方。(播放课件:请你自由读几遍课文)

  2.同学们读完了,请你读一读生字词(播放课件:词语)

  运载泼剌汩汩淘洗柔和风俗香甜浇灌

  蚕豆稻穗银毯月盘牵着低垂气息闪烁

  坑坑洼洼闪闪烁烁月影团团

  注意“运载”的“载”在这里读第四声,运载。(播放课件:词语)

  “泼刺”是象声词,形容是在水里跳跃的声音。(播放课件:词语)

  我们一起读一读词语。

  3、要求认的生字,你再读读,(播放课件:生字)

  淘洼灌蚕穗毯烁

  盘柔牵俗兔银

  生字都不难!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要求写的字中,兔子的“兔”是象形字,最后面的点可不能忘,那是小兔子的尾巴。(播放课件:兔)

  哪个字不好写?“柔”字要注意上面是个矛,我们看笔顺。(播放课件:柔)

  生字一定要记牢。(播放课件:生字)

  4、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大家听清字音。(播放课件:请几位同学读课文)

  有几个句子不好读,跟老师读一读。(播放课件:句子)

  5、在你读课文时,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们来汇报。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播放课件:问题)

  ①“洱海”是个海吗?它在哪?

  ②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是月牙呢?

  ③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播放课件:金钥匙)自读课文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是知识性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如果有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可以放一放,以后再解决。有的是关于理解课文的重要问题,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一般这类问题,应与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同学们提出的第一题,有位同学说他查到河海的资料了。请看:(播放课件:洱海图片)

  (生: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

  通过查资料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播放课件:问题)

  第二题与课文关系不大以后再解决。

  第三题,就是这一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大致顺序。(课件)

  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对,是四次。

  请认真读一读读这四部分,想一想,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走月亮?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吗?(播放课件:四次标题)

  第一次,是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次,是在小溪边。

  第三次,是在田埂上。

  第四次,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四)分部分学习课文(课件)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串连在一起,使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自然。那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播放课件: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什么25)

  1.学习第一部分,小路上走月亮

  (1)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吧。(播放课件: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部分,你能说说“我”在小路上走的感受吗?

  (我感觉夜晚在小路上走非常美。一轮明月渐渐地从河海那边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柔和地照在点苍山,大青树,还有村头大道和小路上)

  多美的乡村月夜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吧。

  读的时候是不是要很大声音呢?不能啊,为什么呢?山村的夜晚很安静,应该用低缓、柔和的语气来读。好,听老师读一读,自己练一遍。

  (2)小结:第一部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一起融入了着宁静而柔美的夜色中。

  2.学习第二部分小溪边

  (1)走啊走着,我们来到小溪边,请读读第二部分。(播放课件:三四自然段)

  (2)在溪边我又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小溪水的景象,想起白天在这里玩耍的情景。)

  (3)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句子?(播放课件:细细的溪水)

  (我最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从你的读中我们感觉到小溪很美,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么?(播放课件:小溪图)

  (我想到溪水很清,山草和野花的香味飘荡在空中,月光倒映在水中,水流,他们也在流。)

  是啊,水在流,香味在流,月光也在流,此情此景,令人沉醉。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为什么说“抱”呢,看图想一想。(播放课件:每个小水塘)

  (是因为许多鹅卵石中间,有一些水,是个圆圆的小水塘,水面上映着月亮倒影,就像环抱着月亮一样。)

  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对,拟人。无数的小水塘,像妈妈一样紧紧地抱着无数的小月亮,多温馨,多可爱。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

  (4)大家想不想也到小溪边看看呀?请欣赏。(播放课件:画面)

  看了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啊,潺潺流淌的小溪,美丽迷人的野花,在这样的小溪边漫步,多快乐呀。(播放课件:三四自然段)

  这么美的句子,你能读一读,并且背下来么?

  让我们随着音乐背诵这部分吧。

  3.学习第三部分

  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田埂上,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请自己读读第三部分。(播放课件:听到看到闻到)

  谁来说说?

  听到:秋早唱歌,夜鸟拍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

  看到:沉旬旬的稻穗,像很毯的稻田。

  闻到:果子的甜香。

  这鱼儿的欢跃,果子的甜香,沉甸甸的稻穗,都向我们在报告着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丰收,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啊,我们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对,读出丰收的高兴,喜悦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读读这部分。

  4.学习第四部分

  走过了田埂,走过了溪边,走过了许多地方。读一读最后一部分。(播放课件:最后两段)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还会走过哪呢?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说么?(播放课件:走过月光闪闪的)

  (走过月色浓浓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

  (走过凉风习习的小河边,走过石拱桥。)

  我和阿妈静静地走着,拉妈妈温暖的手,闻着妈妈身上的气息,此时此刻我有什么感觉呢?(播放课件:做后两段)

  是啊,多么温馨甜蜜,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我们来读一读(配乐)

  这是多美的夜晚,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同学们课文读完了,请你们想一想课文为什么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播放课件:为什么多次写)

  (因为我和妈妈每到一个地方,感觉那里的景色太美了,感觉很愉快,所以反复的说,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句话表达了我和阿妈很幸福与快乐。)

  对,每一次都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每一次都是因为他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同学们,这就是反复,体会到反复句的精妙了吗?反复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了。

  这篇课文写的这么美还因为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方法。

  有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多种句式的变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是一篇佳作呀。

  (五)总结全文(播放课件:课文板书)

  读着《走月亮》,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温馨与快乐,感受到了的浓浓亲情,不知不觉步入了月夜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

  (六)练习成语(播放课件)

  同学们你们喜欢走月亮吗?你们爱天上的明月吗?

  噢,那就要多积累有关月亮的好词好句呀。下面让我们就来欣赏一些有关明月的成语吧。

  1.有关月的成语,第一个字是月。(播放课件:月字成语)

  2.考考你,填成语。同学们记得真快。(播放课件:月字成语填空)

  3.有关明的成语。(播放课件:明字成语)

  4.再来试试,填成语。你们真聪明,完全正确。(播放课件:明字成语59)

  (七)作业(播放课件:作业)

  1.选择文中喜欢的段落背诵。

  2.做摘录笔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3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究海底世界的历程,介绍了丰富美丽的海底世界。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与欲望。

  3.认识生字、自选积累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具:课件。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海洋世界。

  (2) 、抓住重点词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进行探索感知课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中认识生字

  3.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三.潜水工具。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想象海洋的美

  四、通过课件,紧扣探索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3.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文中的语词和句子

  4.探究活动

  开展一次探究海底世界的活动

  5.作业:书写认字

  板书:

  探究海底世界

  1.探究历程

  2.海底生物丰富,景色美丽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依然、普通、免费”等;理解“窃窃私语、依然”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3、了解海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范读课文,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文,纠正字音。

  “波涛”应读bō,不要读成“pō”。

  “澎湃”应读“péng pài”,不要读成“pēng bài”

  “闪烁”应读“shuò”,不要读成“yào”。

  “啾啾”应读“jiū”,不要读成“qiū”。

  “海参”应读“shēn”不要读成“sēn”。

  2、分析字形,规范书写。

  “否”上边的最后一笔是“丶”,不要写成“ ”

  “窃”左下解是“ ”,不要写成“土”。

  “普”不要把上边的“丷”丢掉。

  “类”“米”字最后一笔是“丶”。

  “免”不要在“ ”处多加一点。

  “途”右上角最后一笔是“丶”。

  “属”下边“ ”,不要写成“厶”。

  “异”上“巳”,不要写成“已”。

  3、难以确定的部首

  “否”应查“口”

  “异”应查“巳”或“廾”。

  “类”应查“米”。

  “免”应查“ ”

  “普”应查“丷”或“日”。

  4、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私( )免( )肌( )异( )

  和( )兔( )饥( )导( )

  5、轻声读文,找出不懂的词语。

  波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波涛澎湃形容波浪很大。

  依然:依旧。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是否:表是“是不是”的意思。

  伸缩:伸展和收缩。

  末燃气:一种埋藏在地下可以燃烧的气体。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文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轻微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五、读课文,巩固字词。

  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质奖励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1、教师一边点击神奇的海底世界的录相,一边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瞪大了双眼,盯着画面,寻找着自己知道和不知道名的,见过和没见过的景物,好奇心油然而生,求知欲在这种引发的过程中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2、看完录相,听完朗读,你能说说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吗?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侧重写海底景色奇异,哪几个自然段侧重写海底物产丰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课文最后一句。)

  (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景色奇异?(2、3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物产丰富?(4-6自然段。)

  (3)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采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出了下文,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投影:(采用复盖片,由海面向海底逐步演示。)着意表现海洋的光线,显现出深海里有许许多多闪烁着有光点的深水鱼在游动。(如果能配有各种动物声音更好。)

  (2)默读2、3小节,边读边结合投影概括一下海底有什么特点?(画批)

  板书: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3)谁能把这一特点读出来?

  (一人读,大家评。)

  (4)“依然”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仍旧、照旧)

  你还可以把这两个自然段中的哪个词换一换,使得意思不变?

  (波涛澎湃——波涛汹涌——是否——是不是)

  (5)为什么海面上波涛澎湃而海底却依然很宁静呢?

  (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7)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能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8)小组交流,班上汇报。

  (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老鼠一样吱吱;有的像小鸡一样叽叽;有的像喜鹊一样喳喳;有的像绵着一样咩咩;有的像老牛一样哞哞;……)

  (9)谁能补充“……的时候……”

  (鸭子或大雁玩耍的时候发出嘎嘎的声音;小猪休息的时候发出哼哼的.声音;鸽子消谴的时候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10)练习朗读或试着背诵。

  三、自读课文,迁移运用。

  1、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海底物产丰富?(采用画批的方式学习。)

  2、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概括得准不准。

  3、班上汇报交流。

  板书:动物植物矿物

  4、描写动物的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围绕一、二句话写的。)

  (1)出示投影

  ①出现动物的群像,体现“多”和“各式各样的方式”,从整体上给学生以总的表象;

  ②接着依次出现“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等,给学生以个体有表象。

  (2)总结方法: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数字举例、拟人、比喻、对比、修辞手法;总分段式。)

  (3)你可以用上述方法或其它方法介绍投影中或你自己知道的动物活动情况。

  (……)

  5、出示投影:主要表现海底地形与矿藏。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合理地添画景物,为画配词。

  “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是本文的虚处或者说是空白处,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有助于他们研读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课文,激励拓展。

  1、指名对照板书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说明了海底景色奇异,哪些地名说明了海底物产丰富。

  2、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

  3、鼓励学生看书,查资料,了解探究海底更多深入的知识。

  五、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查资料丰富海洋知识;

  4、预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干茶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全体朗读

  (一)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春》《秋》,本文选自《海行杂记》,1923年到上海学习,1927年乘“昂热”号在航行期间撰写了38篇小文章,《繁星》是其中一篇。

  (二)字词

  1、四字短语:半明半昧摇摇欲坠

  2、多音字:和模

  3、形似字:莹萤荧坠堕

  (三)理解课文

  本文短小精干,思路清晰

  写作线索:观察星星

  自读习题:

  1、说出三次看星的时间、地点。

  2、作者三次观星观察到的星有什么不同?作者每一次观星的感受受否相同?

  3、作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学生独立完成并了出提纲相互讨论: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

  2、见书。依恋――亲密--知心、舒心

  4、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

  (四)揣摩语言:

  学生找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谈谈为什么好?(好在何处)

  教师明确: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

  2、想象和联想

  (五)作业:

  1、字词

  2、造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竭力"造句。

  3、朗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4、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

  教学重点: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用"竭力"造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难点:

  用"竭力"造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世界上的生物千奇百怪,会吃虫的植物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来见一见会吃虫的植物。板书:

  二、初读课文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成果,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认读词语,相机理解:

  (1)茅膏菜,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吃虫的植物?

  (2)黏液,想一想黏液的样子。

  (3)粘住,读准字音,粘住谁了认读苍蝇。

  (4)跌进,半截,腐烂。

  (5)本课还有两个多音字,出示"扎","盛",说说这两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语。

  (6)竭力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一条蜈蚣跌进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蜈蚣竭力往外爬的情景,进一步理解"竭力"。

  (7)你能用"竭力"说句子吗?

  自学生字,反馈练习。

  (1)加偏旁成本课生字并组词。

  矛,高,夜,占,失

  (2)比一比,组词语。

  蝇( )截( )竭( )

  绳( )裁( )喝( )

  三、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写了茅膏菜和猪笼草的样子,以及它们是怎样吃虫的

  四、理清层次

  根据刚才我们归纳的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学生分段,订正结果。(1—2自然段是第一段,3—4自然段是第二段)

  自己默读第一段,想一想在介绍茅膏菜是先介绍什么,再说什么,

  又是怎样介绍猪笼草的?

  了解课文在介绍这两种吃虫的植物时,都是先介绍它们的样子和怎样吃虫的,再举例说明。

  五、小结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吃虫的植物,茅膏菜和猪笼草,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吃虫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了解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3、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思考:茅膏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吃虫的?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可以用不同的符号画一画。

  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填表:

  植物名称

  外形特点

  怎样吃虫

  能吃到虫子的原因

  茅膏菜

  (师生共填)

  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柔毛,还带着黏液。

  粘住小虫,叶子紧紧地卷起来。

  半月形的叶子更容易卷起,嫩绿的颜色吸引小虫,柔毛和黏液可以粘住小虫。

  猪笼草

  (小组合作)

  全身红红绿绿,叶子长,宽大,挂着一个袋子,细毛上有蜜汁袋口和内壁很滑,袋底有“积水”,虫子掉进袋子后被“积水”腐蚀。

  颜色和蜜汁吸引虫子,袋口和内壁很滑使虫子容易掉进袋子不能逃脱,消化液的腐蚀作用很强。

  (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只用简单的词语即可)

  (1)说茅膏菜的样子时,播放课件,直观了解茅膏菜的样子。知道“积水”是什么(消化液)

  (2)边读文边说茅膏菜这样的外形特点对捉虫有怎样的作用。

  (3)完成表格。

  (4)茅膏菜的叶片紧紧卷起,小虫怎么也逃脱不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给我们讲的事例。

  (5)补充资料,茅膏菜并不大,直径长约1厘米,最后把苍蝇消化得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真是吃虫的能手。

  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第二段"猪笼草".

  小组学习第二段内容,按要求填表。

  投影学生自学成果,规范语言。

  课件出示,直观了解猪笼草的外形。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截身体,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了。"说说感受,感受猪笼草真是吃虫的能手。

  小结:正因为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使它们成了自然界的吃虫能手。

  课外阅读:

  1、在世界上的众多植物中还有许多像茅膏菜和猪笼草这样的吃虫高手,你还知道有谁吗

  2、结合课外阅读说一说:例如"捕蝇草""瓶子草""毛毡苔"

  3、除了这些吃虫的奇特植物,你还知道哪些神奇植物和它们的奇特本领,可以仿照书上的方法,先说说它们的样子,能举个例子。

  小结:在我们的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植物,动物和事情,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有一种吃虫的植物叫猪笼草。它的枝条上有一个“瓶子”。猪笼草上面有蜜,虫子飞来吃蜜就马上掉进“瓶子”里,一会儿就化了。我自从知道了猪笼草,我就不尽地赞叹:大自然真神奇!

  思维拓展:

  通过课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吃虫的植物是怎样吃虫的,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有趣又奇妙的植物呢?

  总结:

  今天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吃虫的植物

  茅膏菜猪笼草先画一画句子

  再找一找联系

  最后想一想作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xx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三、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四、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体会月色下的美景。

  4、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出示月夜图。

  师:同学们,你们和亲人一起在月下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亲人在一起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一起交流分享下吧!

  2、生自由发言,说自己和亲人在月夜下散步发生的'事情。

  1、师简单总结学生发言,引入新课。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看看他们去了哪儿散步,有什么感受吧。(板书课题)

  二、检测预习

  1、师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师订正读音。

  鹅卵俗跃穗镀埂烁

  2、师出示字词拼写音频,生观察笔顺、掌握结构,生再次齐读。

  3、多音字:载(zǎi zài)

  三、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量词及词语搭配,课后摘抄积累。(如:一块银毯,一塘新谷,明亮的月盘,古老的传说,月光闪闪的溪岸……)

  2、师出示本课词语并解释:坑坑洼洼、汩汩、月影团团、月光闪闪、闪闪烁烁……

  3、师指导生对四字词语进行归类,并扩展积累。

  AABB式:坑坑洼洼、闪闪烁烁、郁郁苍苍、急急忙忙、蹦蹦跳跳

  ABCC式:月影团团、月光闪闪、风尘仆仆、仪表堂堂、千里迢迢

  【教学设计】随堂积累,提高学习效率。

  四、整体感知

  1、生细读课文,想一想:

  (1)“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在月光下散步)

  (2)他们都去哪儿走月亮了?(村边小路、溪边、田埂)

  (3)他们走月亮时都看到哪些景色?(点仓山、溪水、鹅卵石、庄稼、果园……)

  2、生汇报,师指导订正。

  3、出示课件,生填空并齐读: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村边小道),走过(溪边),走过(田埂),走过(果园)……多么奇妙的夜晚啊!

  4、生自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3):交代事情背景。

  第二部分(4~5):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秋天的夜晚,明月朗照,一个小孩和他妈妈一起走月亮,欣赏着鹅卵石,闻着果香,这一切是多么美好的画面。下节课我们再具体去感知走月亮的美,感知作者的情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

  3、能够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两种植物在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为仿写做铺垫。

  教学重点: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能够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两种植物在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为仿写做铺垫。

  教学难点:

  1、了解吃虫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自然中的两种植物,大家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板书:茅膏菜猪笼草)

  2、平时我们看到的大都是虫子吃植物,而这两种植物却是?此时你有什么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先来看看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掉虫子。

  二、引导学习“茅膏菜”部分

  理解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到小虫子?

  1.抓住“柔毛、黏液”,联系“马上被它粘住”,体会黏液粘性很强,并联系资料知道黏液还能消化小虫。 (依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

  预设:

  学生能抓住“柔毛、粘液”并联系下文“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知道茅膏菜是靠粘液粘住小虫子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关注“马上”,体会柔毛上的粘液粘性很强,所以粘小虫子的速度很快,让小虫子跑不了。

  2.出示资料,知道黏液还能消化小虫,感受神奇。茅膏菜的叶子上长满了感觉灵敏的、像露珠一样的柔毛,上面布满腺体,能分泌消化酶。当昆虫飞过来来取食时,叶子卷起,最终把小虫消化掉。自己读一读,谁来说说你又体会到什么?

  过渡:你们发现了吗?就是因为这位同学把茅膏菜的外形上有粘液和它粘住小虫子联系起来思考,就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吃虫了。

  (出示表格,提示学生联系思考)

  这样的粘液,让你有什么感受?(神奇)那你们想不想看看这神奇的粘液啊!(出示图片)

  3.抓住“又嫩又绿”,知道茅膏菜还用颜色和新鲜吸引小虫,体会美丽、神奇。过渡:茅膏菜除了有黏液粘住和消化小虫子,还有什么原因能让茅膏菜吃到小虫子?

  预设:学生能关注到“又嫩又绿”,结合生活实际,叶子对吃虫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茅膏菜的叶子除了绿,还很嫩,自己要是小虫子,也肯定想

  飞过去咬一口。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叶子的吸引作用。

  4.播放视频,使学生知道半月形叶片能够紧紧卷住小虫的作用。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让茅膏菜吃到虫子?与后边吃虫哪有联系?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先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如果你就是那个小虫子,你浑身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能通过看视频,发现半月形的叶子能够紧紧地卷住,使小虫难以逃脱,非常神奇。让学生带着观看视频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能够抓住句子中的“紧紧地卷、怎么”读出茅膏菜的叶子把小虫卷得很紧。

  5、总结原因,再次深化神奇的感受

  我们看,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是把茅膏菜的样子和怎么吃虫联系起来想,知道了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你能看着表格把茅膏菜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总结一下吗?

  自己说说,指名说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茅膏菜是捕虫能手,感受吃虫植物的神奇。

  过渡:第一自然段学到这里,你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掉小虫子了吗?如果让你给它起一个名字,你会起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吃虫的能手”,“吃虫的专家”等等

  过渡;一种不能移动的植物,却能成为吃虫的能手,你有什么感觉?(神奇)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比较第一部分中描写吃虫部分的异同,体会举例子对于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

  1.描写吃虫部分比同,引导学生认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渡:通过课文第一自然段,特别是后两句对茅膏菜是怎样吃掉虫子的描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吃虫植物的神奇。那在课文第一部分里,还有没有写茅膏菜吃虫的内容呢?(第2自然段)

  既然都是写吃虫的内容,那么第1自然段的最后两句和第2自然段会不会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两部分内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之处。预设:学生浏览相关部分后,能够抓住“粘、卷”发现,这两部分在写茅膏菜吃虫的经过,特别是主要的吃虫动作时都是相同的。

  2.两部分内容比异,体会举例子能够生动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

  过渡:既然茅膏菜吃虫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课文为什么还要写第2自然段的呢?它们会不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内容,比一比,这两部分内容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两部分内容)

  预设:学生能够发现,在第二自然段里,课文不仅写茅膏菜是怎样捉虫的,还描写了苍蝇被捉时的声音、动作。

  3.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或短语朗读这一段,感受画面的生动。

  有感情的读一读,抓住描写不同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举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预设:学生能在朗读中逐步感受到,有了这些内容,能让自己想象出苍蝇被吃时的画面,更加感到茅膏菜是吃虫的能手,非常神奇。如果学生说出“生动”有困难,教师可在引导的基础上点明。

  总结:这也就是举例子对表现茅膏菜这种事物特点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课文举了

  ●花花绿绿能吸引小虫子

  ●长长的,又宽又大的叶子,这是因为上面挂着捕虫袋。

  ●细毛上有蜜汁能够更好地吸引小虫

  ●袋口和内壁很滑让小虫难以逃脱

  ●袋底有“积水”小虫被腐蚀

  情境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事物特点更真实。

  1.以读代讲,进一步体会猪笼草是吃虫的能手。

  过渡:课文还有哪儿能看出猪笼草是吃虫能手?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把最能表现它是吃虫能手的词语突出出来。

  (出示第4自然段)

  有一次,一位植物学家看见一条蜈蚣跌进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段身体,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评读:我听出来了,你突出“竭力”,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你怎么读?学生抓住“竭力挣扎、已经、不成样子”等词,体会出猪笼草吃虫本领强,真是吃虫的能手。

  小结:这个猪笼草吃蜈蚣的例子与茅高菜的例子一样,具有真实、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很生动。

  四、仿照课文对两种吃虫植物的描写,介绍捕蝇草。

  过渡;在自然界中除了茅膏菜和猪笼草以外还有许多吃虫植物,你还知道其他的吃虫植物吗?

  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吃虫的植物---捕蝇草,请你模仿课文描写两种吃虫的植物的段落,介绍捕蝇草。

  介绍步骤:

  1、看视频,知道捕蝇草是怎样捉虫的。

  边看边思考:捕蝇草怎么捕虫的?把你看到的说说。

  教师告知学生哪里是捕虫夹、刺毛。

  预设:刚才茅膏菜主要是通过“粘、卷”这两个动作写出吃虫子的过程,那捕蝇草是主要通过合上捕虫夹,交叉刺毛吃虫的。

  2、出示文字资料,

  自己读读,说说选哪个资料?理由是什么?

  预设:通过文中两种植物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要选与吃虫有关的内容进行介绍。

  请你把这几处连起来,说成一小段话。

  自己说说,指名说,其他人听帮忙修改

  作业:

  完成仿写。

  阅读其他吃虫植物的资料,可以试着像课文那样,完整的介绍一种吃虫的植物。

  板书:

  吃虫的植物

  样子

  茅膏菜

  吃虫专家怎样吃虫

  猪笼草

  举例说明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0

  一、课题

  8、海底世界

  二、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能按照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给课文分成两段。

  (三)理解课文的第一段,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说话,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准备:

  朗读磁带,小黑板

  四、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分段;理解第一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观点:

  分段中的过渡段;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六、关键:

  关于过渡段的划分,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关于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会体会。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悬念:这篇课文写了海底世界的哪两方面内容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讲授“

  1、听录音读课文,用“﹋﹋”划出能概括全文意思的一句话。

  2、指名说说:哪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3、出示小黑板,齐读: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4、师述: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课文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你能按照这两个方面给课文分在两段吗?请在书上用“‖”标出。

  5、交流分段:课文哪几节写了景色奇异?哪几节写了物产丰富?其中第三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划到哪里好?为什么?

  6、理解第一段:

  ①师述:为什么说海底的景色奇异的呢?有人曾经这样说过:闹中有静,静中有声;亮中有暗,暗中有光。(出示小黑板)这话究竟说得对不对呢?请自由朗读1、2自然段,去细细体会一下。

  ②谈读后感:你能体会到“闹中有静,静中有声。”这句话吗?请找出有关语句来。那么,你对“亮中有暗,暗中有光。”这句话又是怎么体会的呢?也请找出有关语句来,说一说。

  ③小结:从这两节课文中,我们体会到,海底世界的景色真的好奇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它的奇异。(男、女对读,各读一句完整句。)

  7、欣赏其写作特色:这两节课文在写法上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8、指导背诵:这两节课文你最喜欢哪一节?想把它背下来吗?出示下面的提示小黑板,让学生自背后,再抽背,齐背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还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句式训练:在这段语的背诵中,你学到了哪个句式?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一段话吗?出示小黑板,自由说后抽讲、互讲等:(任选一题讲)

  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白云: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春天到了,公园百花盛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像……

  10、巩固字词:(出示小黑板)

  ①抽读后,齐读。

  ②提醒最容易写错的几个字:湃、窃、贼、藏、梭、藻。

  ③哪个词意思不懂提出来,开展互相帮助。

  (三)、小结。(略)

  (四)、作业:《作业本》1、2、3、4(2)题。

  八、板书:(采用挂小黑板)

  (一)出示过渡句小黑板。

  (二)出示景色奇异的小黑板。

  (三)出示背诵提示的小黑板。

  (四)出示句式训练的小黑板。

  (五)出示巩固词语的小黑板。

  (六)出示课题的小黑板。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1

  一、周学习内容:

  本单元以《师生》为主题,编排了《师恩难忘》《孔子和学生》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二、 周学习重难点:

  1、 生字:一类字19个,二类字3个。

  2、 积累:▲ 品读课文,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

  ▲ 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 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名句格言。

  ▲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初现身手”等环节的学习,再次体会师生间真挚情感。

  作文:题目:《老师,我想对您说》。

  训练目的: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请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在日记里或贺卡上。

  写作要求:▲内容形式不限

  ▲试着加入心理描写。

  三、周学科融合:

  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四、周学情分析:

  在本周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

  师恩难忘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个 性 设 计教材

  分析课文记叙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学法教师导法激趣导入 启发式教学

  学生学法以小组合作,自学为主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

  ▲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

  ▲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积累目标:

  ▲记忆文中的名句。

  ▲积累词语: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十年树木 百年育人。

  3、生字目标:兄 描 娓 姥 叨 恍 窍 畔 杖 恭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通过什么描写,表现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我又是怎么做的?

  2、细读感悟点:

  ▲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可划分几个部分?

  ▲ 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在教学上颇费心思?

  ▲ 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如何感恩老师?

  3、能力训练点:

  ▲熟读课文

  ▲生字:

  兄 描 娓 姥 叨 恍 窍 畔 杖 恭

  ▲说出理解 私塾 桃李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等词的意思 。

  4、拓展延伸点: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板书设计师恩难忘

  我 田老师

  描红↓ 编故事 讲故事

  爱好文学 培养兴趣

  课后反思

  孔子和学生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 课文在概括叙述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后,叙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夏的对话,表明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学法教师导法激趣引入,感悟文理

  学生学法①细读感悟 ②小组学习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

  ▲在心目中树立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2、积累目标

  ▲词语目标:严谨 驰名 和颜悦色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生字目标:裕 愚 择 罗 施 嘛 谨 谦 慎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2、细读感悟点:

  ▲孔子是怎样收学生的?

  ▲文中“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能力训练点:

  ▲表演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体悟起人物的思想。

  ▲学习生字:裕 愚 择 罗 施 嘛 谨 谦

  4、拓展延伸点:

  读《论语》,感知孔子的思想精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作者用文字表达感情,我们要了解这种感情,往往要通过想象画面来实现。如何想象画面呢?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学习、交流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3.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到的画面。

  4.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5.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指导:说说这些词语的异同。

  预设:

  同: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异:第一行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行词语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

  3.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读“响彻云霄”,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

  4.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

  1.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指导:“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用这几个词语描绘事物一般都是突出事物变化快或者变化多端的。所以在描绘时一定要从事物变化方面着手,想象事物变化的场景。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描述一个事物。

  预设1: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预设2: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就把一根骨头啃完了。

  四、学习“书写提示”。

  1.看提示: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鹿柴》。

  2.作者简介。

  3.借助拼音,读通古诗。提醒学生注意“鹿柴”的读音。(“鹿柴”为地名。其中的“柴”同“寨”,栅栏。)

  4.结合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针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但:只,仅仅。返景:夕阳返照的光。青苔: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5.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6.学生读读背背。

  7.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想象画面

  背诵《鹿柴》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3、能掌握写人物和写一次比赛方法,能做到重点突出,描写细致,注意生动。

  4、掌握加标点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书名号,冒号及引号。

  5、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掌握基本的技能。

  教学课时:总计四教时

  第1-2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3、能掌握写人物和写一次比赛方法,能做到重点突出,描写细致,注意生动。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①大自然中有哪些景物呢?边读边想,用书上的语言回答老师。

  ②男女对着背,背出情感来。

  ③边背边想文字是怎样写的。

  2、《师恩难忘》

  ①品读重点部分读出感情。

  ②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并能理解用其造句。

  ③感知这课的写作方法和描写老师的词语。

  3、《古诗两首》

  ①知识作者与朝代。

  ②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

  ③能感知诗的主题思想。

  ④理解“若等闲”、“满乾坤”。

  ⑤边背边想着字的写法。

  4、《我也是普通一兵》

  ①自由读课文感知:你感觉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②读好描写情况危急的语句。

  ③复述文章重点的内容,感知人物的精神。

  5、《嫦娥奔月》

  ①读课文分别说说文中的人物各有什么性格。

  ②能复述奔月的部分。

  6、《成语故事三则》

  ①说说这三个成语各是什么意思。(大致感受即可)

  ②能用这三个成语进行造句。

  7、《天鹅的故事》

  ①复述天鹅破冰的'三小节。

  ②感知课文第四题。

  ③说说天鹅的精神。

  二、标点知识

  1、明确不同符号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书名号,学生往往分不清哪些名称。

  2、典型分析: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分析:在读了后面防止学生加上逗号。

  我很喜欢读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

  ●分析:中间是没有停顿的。

  3、练习加深感知

  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注意引号的使用方法。

  ②小明上课要专心千万不能开小差爸爸再三叮嘱

  ●这与常规的说话是不一样的,最后不能加冒号。

  三、关联词语

  1、例题分析:森林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大多数学生能知道用“不但......而且......”进行联接,但往往找不准位置。

  2、学习方法。做完之后要多读,多感知体会,再试一试其它的关联词是否合适,位置是否能换一换。

  四、作文提示

  1、要以真实的事为前提,把主要的内容细致写好。

  2、要生动具体些,写老师帮助自己的一件事,是怎样帮助的部分要注意多写些,多加点情感在里面,如“老师的教诲之恩如春雨点点......”之类。要写比赛,要写出比赛的激烈场面,突出其中的曲折性,同时还要注意其他人物的反映,这样才能有趣而生动。

  五、默写生字词(略)

  第3-4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习题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词语部分

  1、填写成语

  ()()无私()()在前()()充数()()口呆

  波()浪()斩钉()()()()动听身()其()

  翻箱()()()不()待()()贪婪

  ●要联系成语的意思去解释,如“波峰浪谷”中的“峰”学生易写成“风”,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

  2、写出几个反映寓言故事的成语

  ●要注意所写的成语是讲一个小故事,并且是告诫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用关联词语填空

  1、在演出时,小玲()唱歌()跳舞。

  2、小刚和小学军是好朋友,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3、一个人()骄傲自满了,()会落后。

  4、()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还要注意节约。

  5、这支笔()我的,()刘江的。

  6、()天下雨,()运动会不开了。

  ●让学生先做,然后再读检查,确认无误时老师再加以讲解,培养学生养成注意检查的好习惯。

  三、找出用错的字,并加以修改。

  1、开学头一天,我们排对近入教室。()

  2、田老师先把诗念一篇,又联起来讲一篇。()

  3、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幸勤的圆丁。()

  4、小丽每天放学回家后,终是先作完功课,然后在玩。()

  ●同时引导注意检查自己的题目,注意找全错别字,正确地修改错别字。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习了课文后,我知道了嫦娥是(),而后羿则是()。

  2、田老师的教学特点是

  3、嫦娥是怎样与逢蒙斗争的。

  4、只所以说老天鹅是破冰勇士是因为它

  ●注意字不要写错了。

  五、默写部分

  1、自选一首诗默写,并写出作者。

  2、让明亮的眼睛用绚丽的色彩

  青山说:绿水说:

  ●字的书写与标点的用法,注意准确性。

  六、作文练习

  1、题目:写一个寓言成语小故事。

  2、要求:要讲清楚,并把道理说好。

  3、视学生的作文加以指导。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重点句体会寓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头饰。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顺势导入

  1、你对自己的长相哪里最满意?为什么?

  看看老师的左右手,哪只漂亮些?(左手)对,所以老师把漂亮的戒指也带在左手上。可左手右手各能做些什么事呢?(对比右手虽不好看,但比左手更有用处)

  2、有只漂亮的梅花鹿也跟我们一样,对自己的模样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一起去书中认识认识这只梅花鹿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新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等形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1~10段

  1、文中的梅花鹿对自己的模样满意吗?它最喜欢自己的哪些部分,对自己的哪一部分最不满意?(自读、勾画、汇报)随机理解赞叹匀称赞不绝口欣赏陶醉等词。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巩固赞叹赞不绝口欣赏陶醉等词的理解。

  四、学习11~13段

  1、出示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自读第11~13段,说说是指的什么?随机理解抱怨没精打采等词。

  2、指导感情朗读。随机体会逼近犹豫挣脱拼命等词。

  五、表演、复述

  小组内完成,班内展示。

  六、揭示寓意

  1、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对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课外阅读

  介绍《伊索寓言》,请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干茶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全体朗读

  (一)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春》《秋》,本文选自《海行杂记》,1923年到上海学习,1927年乘“昂热”号在航行期间撰写了38篇小文章,《繁星》是其中一篇。

  (二)字词

  1、四字短语:半明半昧摇摇欲坠

  2、多音字:和模

  3、形似字:莹萤荧坠堕

  (三)理解课文

  本文短小精干,思路清晰

  写作线索:观察星星

  自读习题:

  1、说出三次看星的时间、地点。

  2、作者三次观星观察到的.星有什么不同?作者每一次观星的感受受否相同?

  3、作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学生独立完成并了出提纲相互讨论: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

  2、见书。依恋――亲密--知心、舒心

  4、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

  (四)揣摩语言:

  学生找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谈谈为什么好?(好在何处)

  教师明确: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

  2、想象和联想

  (五)作业:

  1、字词

  2、造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04-0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设计04-27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精选10篇)05-16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04-22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3-19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02-25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04-01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试卷10-15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