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写本课生字。
2、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想象“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感受发射场面的壮观,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收集相关资料,完成课堂练笔。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自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引导、阅读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时空背景,了解主要内容。
1、走进背景:同学们,浩瀚的宇宙神秘而美丽,人类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昨天我们查了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万户飞天,前苏联、美国?)
2、引入课题:是啊,没有什么比飞天更让我们激动的了!进入新千年,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还记得那是哪一天吗?(2003年10月15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画出文中表示时间段的词语,想一想各时间段作者都写了什么。
三、反馈,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教师强调要求。
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准确、读通顺的情况。
3、指名反馈,文中表示时间段的词语。
4、学生再读,用自己的话归纳各个时间段所写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收集有关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飞天过程”,引导读悟交流。
出示自学指导
自读勾画:默读课文,用括号把你感到激动的地方标出来。标好之后,大声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体会。
了解概况:告诉大家,哪些地方让你激动?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板书)
是啊,千年的等待,千年的梦想今朝就要实现,我们多么希望看到飞船升空的那一刻啊。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最让人激动人心的场面!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1、10秒倒计时。
(出示)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来读?此刻,看着高高耸立的神舟五号,人们会想些什么?
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此时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激动、有紧张、有担忧、还有期待。各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那,在你看来,这是怎样的10秒呢?
☆这是怎样的10秒呢?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
科学家们的呕心沥血凝结成的10秒!
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
(出示)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沉静,“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1、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是那样壮观,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体会着读读。
2、抽读评价:腾空而起—气势之壮;震耳欲聋—声音之大;稳稳地——升空之稳。
3、自读——齐读。
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
(出示)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天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1、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体会体会,再大声地读一读。
2、动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注意表现出你想象出的画面。
3、谁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专心听,看你的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交流汇报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自读——齐读)
二、朗读抒发情感,给孩子一个梦。
(出示)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因为那颗星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1、感情朗读
2、结束语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2
一、习作要求:
1.本次习作,安排了写“我敬佩的一个人”的内容,要求我们进行习作指导。
2.可以写的人物的范围没有限定
3.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人物的精神品质。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深刻体会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突出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
2.学会在描写时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加入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学会评改写人的作文。
三、习作备课准备
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
·描写人物的方法·生活细节描写·什么是人物特点
2.关于口语交际课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他可能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选择其中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如果你觉得他的其他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一说。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3.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习作做好准备。
2.搜集相关的作文,阅读体会写作方法
4、本次习作指导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把事情说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第二,分组,每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并进行组内评比;第三,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就所写的人物的品质和事例是否具体进行评价。通过具体事例,把自己所敬佩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写出来。
让学生明确:
第一要通过具体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第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第三,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一、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个大千世界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些人中有你的亲人、老师、同学,有默默奉献的清洁工……你认为谁最值得尊敬、佩服,为什么让你敬佩?这次,咱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同学心目中佩服的人最了不起,他的事迹是不是也能让其他同学们都佩服呢?
2.同学们交流自己敬佩的人是谁。他有什么特点值得敬佩。
3.同学们敬佩的人真多,我相信大家经过学习和练习,一定能完整今天的写作人物。写的好的同学将获得小作家奖。同学们想不想当小作家?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习作欲望,让学生产生“我要写”的思想,这就是学生习作的快乐之本。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老师请大家读一读下面的诗句,帮助大家搜集了一些写人的成语,读一读,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注意说出为什么喜欢。
亭亭玉立风华正茂文质彬彬仪表堂堂格外健壮外貌丑陋举止文雅汗流浃背前俯后仰昂首挺立攥拳击掌揎拳撸袖卷袖摩拳扬手拍掌搓手呵气拍手打拳攥紧拳头挥手致意招手示意握手言欢低头沉吟点头微笑摇头晃脑埋头苦干垂头丧气浑身颤粟浑身乱颤体如筛糠战战兢兢瑟瑟发抖轻移脚步大步匆匆大步流星大步飞奔大步腾腾欢天喜地赏心悦目心神振奋春风满面心旷神怡谈笑风声开怀畅笑心花怒放大快人心欢欣鼓舞兴趣盎然乐不可支放声大笑嫣然一笑热情洋溢心满意足欢欣鼓舞春风得意
4.师:同学们,“敬佩”一个人,说明这个人有很多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的文章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地去写,写你最敬佩的那一方面,并且要用一二件事突出表现他(她)的好品质。比如,你要赞美的人物的特点是拾金不昧,你要钻则意见拾金不昧的事例来写。这种方法就是:人物特点→具体事例(先概括后具体写人)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5.师:对于一个人来说,在他身上还有许多许多是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看,更应用心去体会。比如我们要写人是一个同学,你佩服他能歌善舞,你应该通过具体的事儿,让别人读了特别感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具体事例呢?或者说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述呢?请大家联系学过的课文说一说。
6.学生交流,老师总结: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来细致地描述,突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以及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总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记叙,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来展示和表现出来的。只有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才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品质,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7.具体事例指导。教师表演(一母亲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孩子放学,她走来走去,时常看表,孩子出来后,妈妈把自己的衣服给孩子穿上。)
师: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妈妈很焦急,而且她很爱自己的孩子。)
师:那你能把刚才看到的一幕细致生动的描述出来吗?平时你注意过这样的动作举止吗?注意好词佳句的运用来表现出这种焦急和爱。
8.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从具体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方面来具体描写一个人。
9.组织学生讨论,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作文,要重点写好几部分,怎样突出人物的品质等,互相启发。在心里想好写作提纲,小组内交流体会。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根据特点选生活素材,指导选材,要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避免千篇一律,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引导学生择取最能反映这个人让人敬佩的事例来叙述,形成生命的律动和个性的张扬。
(三)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为了写好这篇作文,老师特意写了一篇下水作文,请大家欣赏。请大家读一读下面的一段文章,说一说您的理解。展示下水作文:
可爱的小虎子
我的邻居家有一个孙孙,名叫小虎子。听,多帅的名字呀!小虎子不但名字帅,长相也帅。圆圆的脸庞上嵌着一对虎里虎气的大眼睛,看上去是那样有神,他那乌黑的眼珠在眼眶里骨碌碌地转着,是那样的机灵。高高的鼻梁下面长着一张肉嘟嘟的小嘴,两个深深的小酒窝,印在那活泼可爱的小面孔上。
我佩服小虎子的顽皮。每当见了我,他总要搂着我的腰,大声说:“好爷爷,亲爷爷,还有那个老爷爷。”惹得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别人说他有多动症,“不会走路,只会跑”,我觉得也是。
我还佩服小虎子很爱好画画。每次我到他家,他总缠着我,要我教他画画。他备好颜料,拿起毛笔,挥笔作画,还真有小画家的气派呀!小虎子一笔一画地画完一只小鹿,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哈哈,这哪儿像鹿,简直是一头驴。”被我这一取笑,小虎子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我本以为他会扔掉毛笔,跑到一边去。可是没想到小虎子又换了一张纸,重新作画,我赶忙凑过去,像老师一样指导他,看他那酷爱学习的样子,真像个小学生。
我更佩服小虎子会作打油诗。自从小虎子上学以后,每学一首古诗,他总改成自己写的诗。就拿《春晓》这首诗来说吧,学了《春晓》这首诗,他就在家里左思右想,最后终于想出来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听,多有趣呀,调皮的虎子又增添了几分幽默色彩!
小虎子实在太天真了,太活泼可爱了,虎头虎脑的,怪不得小名叫虎子呢!
2.学生读后讨论。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和内容(特点和事例)两方面探讨。
设计意图:老师的“下水作文”自然算不上“典范”,却给了学生很大的鼓励。“下水作文”的设计和写作,首先能增强老师作文教学的信心,增加老师的写作体验,在指导、批改、讲评作文时,就可能避免“公式化”、“雷同化”。其次,能锻炼和培养老师具有稳定的创新品格。最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能够获得感性启发,并受到老师的人格鼓舞。另外,这样的教学过程始终能贯穿民主活跃的气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想象“神舟”五号发射过程的
2、感受壮观的发射场面的壮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2、多媒体辅助教学,引领学生,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自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感知“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体会现场气氛。
2、阅读感悟法:通过深入阅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任务情感,体会写作方法。
3、自主学习法:阅读中展开讨论,研讨探究,拓展练习法。感,体会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参与,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1、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9个。
2、理清课文条理,把握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参与,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走进时空背景,了解主要内容。
1、走进背景:同学们,浩瀚的宇宙神秘而美丽,人类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昨天我们查了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万户飞天,前苏联、美国?)
2、引入课题:是啊,没有什么比飞天更让我们激动的了!进入新千年,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还记得那是哪一天吗?(2003年10月15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3、板书课题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9个。
2、理清课文条理,把握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指导一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条理,概括段意。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6分钟后展示。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指名认读遨游凌晨沸腾戈壁喷薄而出气宇轩昂涌出寄托浩瀚逃逸天穹晶莹夺目震耳欲聋大漠
2、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意思遨游:漫游、游历。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气宇轩昂:形容精神昂扬,气度不凡的样子。
3、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4、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5、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条理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发射前发射时发射后
五、拓展延伸交流资料
六、总结巩固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
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书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
三、细读理解,激发情感
(一)自由读课文前6个自然段。
1.边读边想:发生撞船事件的原因,为何后果如此严重。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1)第3自然段:“雾愈来愈浓,……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因为当时雾大,又是凌晨最黑暗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撞船;凌晨又是人们睡得最熟的时候,意外发生,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是惊恐万分,一片混乱。
(2)第5自然段:“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玛丽”号是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速度快,负载又特别大,所以撞上“诺曼底”号,发生了严重后果。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哈尔威船长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语句(投影出示),体会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
①明确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
②启发学生理解“吼道”一词。
(预设:联系前文两船相撞以后极其混乱的情景,只有用船长的威严才能让大家不再混乱,从而听命令有秩序地逃生。)
③理解以后感情朗读,读出“吼道”的味道。
(2)“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①又一处语言描写,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一系列对话,读一读,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了解这样情况?
②再读出示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这样说?
感受当时环境的混乱与危急,体会人物的果断与坚决,从中也能看出哈尔威船长关心弱小。
③引读:“正因为哈尔威船长的果断与威严,所以……”学生接读(投影出示):“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3)“把克莱芒救出去!”
人物语言,表现他关心弱小。(“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2.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品质。
(1)齐读“20分钟到了……海水把船尾浸没了。”所有人都得救了,那哈尔威船长怎样了?
(2)(投影出示)“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物的神态描写,读好这句,读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3)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语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屹立、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鼓励学生结合词语含义进行个性朗读,从中深入体会人物品质,使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再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第2课时
一、朗读课文,回顾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默读课文,展开想象
默读课文,想象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此时正在随着轮船下沉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
假如你是被救旅客当中的一员,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三、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指名朗读重点段落。
四、识字、写字
1.检查字词读音情况,注意“弥(mí)、呛(qiàng)”的读音。
2.指导写字。
“弥”的左半部是拉弓射箭的“弓”;“呛”的右半部不要与“论”的右半部相混淆;
“德”字左窄右宽,左侧是双立人旁,右半部要写得紧凑,强调右半部心字底的上面有一横。
“志”字的上半部是“士”,上横长下横短,不要写成“土”。
五、积累内化
1.分类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镇定自若……屹立在舰桥上……
描写景物的: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
运用修辞方法的: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2.背诵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六、扩展练习(灵活安排)
仿照课文的写人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表现同学的优秀品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断尺》是由一名学生的习作改写的。作者回忆了一把断尺的来历,以及由这把断尺引出的故事,表达了少年儿童之间纯真的友谊和作者对这种友谊的珍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3.了解并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
4.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师出示一把断尺,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围绕这把断尺,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同桌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主要围绕以下3点引导学生读书。
1.断尺的来历。
(1)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断尺对“我”的重要性?
(“完了!”我心里急得发慌,“没带尺子怎么做题呀!”我紧张地望了望周围的同学……我简直急得不知所措,头上渗出了汗珠,嘴里不住地念叨……)
(2)这时的“我”还像刚开始答卷时那么胸有成竹、毫不在乎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我”的心情?
(紧张、慌乱、不知所措……)
(3)“不知所措”是什么意思?
(4)你能体会“我”的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心理吗?读一读这几句话。
2.王瑶有哪些优秀品质?
(1)在第2自然段中有几句对话描写,读一读,你认为王瑶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大方、助人为乐、乐于助人、会关心人等)
(2)同桌配合朗读对话。
3.“我”对这段友谊是如何珍惜的?
(1)从“我”的哪些动作中能看出作者特别珍惜这把断尺?动笔画一画。
(“不!妈妈!”我冲妈妈大声说完,马上跑到厨房,从簸箕中的垃圾里翻出那把断尺,像宝贝似的捧着、看着。)
(2)为什么非要把断尺捡回来呢?
(断尺象征着友谊,“我”特别珍惜这段友谊。)
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了解倒叙的写法
1.交代倒叙的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先写了事情的结果———铅笔盒里的一把断尺,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断尺的来历。这种写法就是倒叙的写作方法。
2.齐读第1段。读了这个开头你最想知道什么?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倒叙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
3.你还读过这样的文章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倒叙的写法。
五、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2.提示学生“簸箕”的“箕”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它的本音是第2声。
六、扩展阅读
学生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第35课《梨花老师》,并回答课后问题。
七、拓展练笔
你们知道吗,《断尺》这篇课文是一位学生的作文。那么你的人生中有值得纪念的事情吗?请你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写一写。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2、 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默写《赠汪伦》;理解古诗句,了解诗句所描写的朋友之间离别的情景和诗人还乡时的所见、所感。
3、 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诗句,体会诗句的含义;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赠汪伦》。
难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赠汪伦》
1、 解题:题目中的“赠”是什么意思?赠了什么给汪伦?
2、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看后面的注释。
3、 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诗句的意思。
4、 在全班发言,(老师贴出诗句,请同学讲解)
5、 练习背诵这首诗。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导入新课
2、 解题:题目中的“之”是去,往的意思;“广陵”是今江苏扬州,在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3、 学习生字。
4、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5、 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
6、 同学发言(老师贴出诗句,同学讲解)
7、 背诵这首诗。
三、作业练习:
1、 背诵两诗古诗。
2、 写出下面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回乡偶书》
1、 解题:这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辞官回家后,感概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的感触。
2、 学习生字。
3、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注释或查字典。
4、 在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5、 在全班发言。
6、 朗读、背诵这首诗。
7、 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参考下面的图,练习表演。
二、背诵本课的三首诗(个人背、小组背、全班背)
三、练习默写《赠汪伦》,互相批改
四、作业
1、 背诵《回乡偶书》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3、 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3、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 想像课文描写怕情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
有关桂花的挂图
一、引出新课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词语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的?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发言。
2、 学习第1、2自然段:读了这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第3—6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习第7、8自然段。
你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上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5、 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自学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
2、 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布置自学
1、读读文中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自己不理解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同学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1)默读课文,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2)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3)哪几个自然段写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4)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2、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请同学读这部分课文。
(2)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吵后双方表现各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请同学读这部分课文。
(2)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3)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4)老师引导,弄清下面两个问题。
A、“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
B、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一样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读这部分课文,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2)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5、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造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2)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小烦恼——某位同学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1)“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2)“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3)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
作业设计:
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钮扣的房子》这组课文体裁各异,以古喻今,从不同角度阐述大与小的相对性,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语文天地围绕主体从积累、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是主体课文的内容更加开阔。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34个生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3、在阅读实践中有选择的运用略读与精读。
4、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成语典故。
重点难点
1、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薛喧蜘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3、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从而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
2、体会“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 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导入。
2、交流阿姆斯特朗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及课文朗读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按要求给课文分段。
2、结合提示,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继续熟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复习,引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
奔赴 联络 缘故 悬着 捏成 呈现 棕色 光芒 登月
耸立 终于 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 巨石嶙峋
2、你能说说《飞向月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尽量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①板书课题及本文的重点内容。
②指名说。
【设计意图: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上面的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快乐旅行,多味体验。
1、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用“—”线画出在登月过程中,最使你感到新奇、有趣事情的句子来。
2、同桌互相读一读刚画出来的句子,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说。(①读找出来的句子。②谈自己的体会。③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出来的?)
(课件2,出示句子1):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品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品,可以让他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① 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什么?
②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吗?
(课件3,出示句子2):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的。从宇宙飞船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① 这段话描写了什么?
②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自由读、师引读)
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宇航员在飞往月球途中拍下的图片。(课件4,图片)
④这么美的景色,你能快速地把这段话背会吗?(师生一起背诵。)
4、是啊,在登月的途中,宇航员们的工作、吃饭、休息都跟我们地球上不一样,让人感到有趣,可仅仅是有趣吗,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不便、艰辛)
5、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让再我们一起来看看登月途中的实况,好吗?(课件5,视频录像)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实际生活的了解,并感悟出他们生活上的不便和工作的艰辛。】
6、看完了录像,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写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工作、吃饭、休息时的句子,读出他们登月时的有趣,读出他们工作的艰辛。
(多种形式的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引读。)
【设计理念: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与语言直接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自己感受宇航员在登月的途中,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工作的不便和艰辛。】
三、再现历史,加深体验。
1、经过三天多的飞行,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准备着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用你们的心去默读、去体会,看看这段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你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①自由批注
②集体交流。(根据回答,出示课件6)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终于”、“心驰神往”等词谈感受。
③换位思考: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假如你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④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吗?
【设计理念:抓住重点理解的内容如课文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升华自己的情感。】
2、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1969年7月16日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课件7:登月的视频录像。)
3、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
四、阅读交流,做客月球。
1、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放眼四周,他们看到了什么?小声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很有开发价值)
2、是啊,月球上虽没有人类美丽的传说,但人类最终实现了登月之梦,这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见证,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课件8)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读出阿姆斯特朗的激动与自豪。
3、1969年7月19日,人类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的梦想。随后,不断有人登陆月球。2003年,我国的杨利伟登上了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下面让我们再来重温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⑴(课件9:视频录像。)
⑵看了这个短片,你想说些什么?
【视频的播放,使学生能切身了解我国航天科技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也使学生有话可说。】
五、阅读扩展,升华情感。
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登上月球已不是神话,那么“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也一定会实现。想一想,如果人类居住在月球上,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家园?
(课件10,引导写作)
①自由说一说。
②写一写。
③指名读。
【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放飞想像,想像不久的将来,月球成为人类另一个家园的美好情景,从而激发他们对月球的兴趣,树立探索宇宙的远大理想。】
2、总结: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拓展作业:(课件9)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办一份以“月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开始登月:1969年7月19日
飞向月球 飞往月球:有趣、艰辛 实现了夙愿
着陆月球:激动、自豪
揭秘月球:真实面目、资源丰富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融情于景。
2.初步学习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做到内容具体,并有一定顺序。
一、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而又随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所见景物
若有条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拍下录像,制成课件。若有困难,可拍下照片。
2.准备一幅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有条件或者将它制成课件。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寻找秋天,暗示要抓住特点
(1)图中寻秋。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随着四季的更迭,不断变幻着她美丽的容颜,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眼下,秋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认得秋天的模样吗?(出示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或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找秋天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从中找出秋天的身影来。
反馈,并让学生说己是依据什么找到秋天的。
(2)文中寻秋。出示以下三段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话,让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那一段,并说说理由,以此暗示学生,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①瞧!树皮上隐隐约约还有另一种颜色,这就是生命之色——绿色。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微微鼓出了绿茸茸米粒大的小嫩芽,它团着身躯,像是熟睡在梦乡中。其实,它早已苏醒,正在成长,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②瞧,田地里那饱满的玉米穗,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杆红缨枪。果园里,一个个苹果逗人喜爱,有的青中带红,有的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坡上,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仿佛是燃烧的火炬;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第变成金黃,就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
③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独具一格,宽厚的绿叶中顶出几朵红中带黄的花,亭亭玉立。荷花更是花中一绝,娇艳,妩媚,在苍绿的大叶与澄清如镜的池水的衬托下,简直像一团火。
2.谈话激情,唤醒表象
同学们,几天前,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郊游,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丽风光。(播放课件或录像。若没有录像或课件,可让学生欣赏照片。)
同学们,秋天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选择一处景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3.小组交流,叙说秋景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出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
(1)要具体地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或者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
(3)说出来的景物,要让人听出来是秋天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进行。
4.独立表达,叙写秋景
根据三点要求和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把说的写下来。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习作,组内根据习作要求互评。
2.展示优秀习作,组织。
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把优秀的习作投影于大屏幕,没有条件,让学生宣读习作,组织学生以欣赏的方式开展积极的,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
3.展示中等水平习作,组织。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对是否写具体、有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对比性例子,进行启发和点拨,指导改进。比如,就如何写具体,可以下例: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微风吹过,它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还传来阵阵清香。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在对人招手致意,又好像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竟长出了双胞胎,一个棒子足有一尺长,剥开一看,那金黃的玉米粒一排排整整齐齐,看样子,一个棒子至少能打半斤粮。”
第一例,只是写看到。第二例不仅写看到的,还写听到的“响声”,闻到的“清香”,还写想到或者感受到的,比如,“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就看到的,有景物的色彩、姿态。这样,从多角度叙写,就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4.自改成文。从评议中获得启发,修改自己的,抄正上交。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次体验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能按照活动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活动的经过,并能写清楚别人的动作、语言和自己的真实体验。
2、感悟认真听讲、仔细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于细微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点:
把活动的经过和自己的体验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
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写出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诧异、紧张、惊奇、兴奋等独特体验,写出老师和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四个纸杯、一枚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营造气氛
师:(师生问好)你们应该改一下称呼,称呼我为“魔术大师”。实话告诉你们吧,我自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谁来说说听到老师是魔术大师,班级里是什么情景?你心里想什么?周围同学什么反应?这就是整个场面,在作文中就叫场面描写。
不信?今天,就为大家表演一下我的绝招。(出示纸杯及硬币)请大家听魔术的规则和要求。(板书:规则听)你们把手贴在耳朵上,我每说一条内容你们就拍一下耳朵,把我说的话灌到耳朵里去。
1、需要准备四个标有序号的纸杯和一枚硬币。
2、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我变魔术的助手。助手把硬币随意放在任何一个倒扣的杯子里,我都能一眼看穿。
3、在魔术没有揭秘前,知晓者不能泄密,否则就被罚出场。
听清楚了吗?既然都听清楚了,就把你耳朵里的话掏出来吧!谁先把要求说明白,就能做我的助手了。
二、师生合作,细致观察
1、第一次魔术。
(1)小小热身。
师:这个魔术需要大家仔细地听,认真地看,谁观察到细微之处,谁才能发现周大师的绝招。(板书:看)我们先来个小小热身,看谁最会观察?
(教师请小助手上讲台,贴着他的耳朵小语)说一说你仔细观察到了什么?
我的动作观察到了吗?(板书:做捂贴)这就叫做细微之处都观察到。
(2)教师取杯中硬币。
师:精彩瞬间马上开始!我能看到怎么办?再请一位来蒙住我的眼睛,以防止我偷看,先看着他放,他放好后全体同学倒计数从10到0,我就来找硬币了。
(学生藏好硬币后,教师故作研究状,点一点,敲一敲,听一听,眯起眼画圈,祈祷,然后指出硬币藏在哪一个杯子下面)
(3)学生表达观察现象。
师:好,你们刚才看到什么了,请说一说。(学生说观察情况时,教师适时进行板书:眯眼眼珠骨碌碌转敲打开扣……)
听了吗?XX同学说了什么?(板书)你们说了什么?
(4)猜测原因。
师:不假吧,我的确有火眼金睛。你们猜我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板书:也许是……可能是……兴许是……)
2、第二次魔术。
(1)继续变魔术。
师:你们猜测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我跟第一位助手串通好了;二是第二位助手蒙眼睛不严实,让我从他的手指缝里看到了秘密;三是老师的确有神奇的本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下文?
“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二、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我”认识 了解 敬佩
教后记: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04-01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04-0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试题04-0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册试题03-3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题的总结04-03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册试题(人教版)03-3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题03-3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教案03-14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