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1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着无比幸福的童年。然而,在一百年前,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却是灰暗的。有的为别人擦皮鞋,有的给被人卖火柴,他们大部分都是孤儿,小珊迪就是其中一个。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珊迪的童年,来了解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板书课题:小珊迪)
2.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梳理课文(抓关键词语)
生说师板书关键词语:卖火柴、换零钱、轧断腿
3.请学生对照关键词语说,说得即简略又清楚
4.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受感动吗?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引读这段话)
师:读了这段话,你觉得为什么学这个会深受感动呢?引出:
饱受饥寒
美好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受“饱受饥寒”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是怎么生活的,那些地方能突出“饱受饥寒”呢?你是怎么感觉到的。(找关键词)
2.生答。出示“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师:这些关键词如果去掉会变成怎样呢?你们再读一读,对比一下有什么感觉?
(更加形象、具体;更加突出小珊迪饥寒交迫)
师:是呀,如果主要到这些关键词语,我们的阅读会更加深入。
师:我们刚刚是从(外貌)上来体会小珊迪的饥寒交迫的,还可以从(语言)上体会到。
3.用划出小珊迪语言的句子。
4.出示小珊迪语言的四句话。自己读,关键词语能让我们体会到更多,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一些什么呢?
请——请求(追问)其中还有一个词语是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乞求”(板书“乞”,像乞丐一样请求)
师:哪个语气更强烈?(乞求)
师:你能读出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语气吗?
(师生互读,师读请求,生读乞求)
5.除了从外貌、语言上可以感觉到小珊迪的饥寒交迫,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生回答。(动作上,“跑”)
从这个“跑”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跑出了他的饥饿
跑出了他的寒冷
师:是啊!我们现在可以的的确确感受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可怜的小珊迪令我们深深同情,但他那美好的品质更令我们感动。(回到最后一段,出示。)
四、精读课文,感受“美好品质”
1.师:自己默读课文11——16段,其中哪一个画面最打动你,把他划出来。
生找到小珊迪临死前说的那段话。课件出示:“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2.师:谁来当当这个小珊迪,来读读他说的话。(2人读)
3.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发现了吗?这段感人至深的话中就包含了小珊迪他的美好品质。
生说(善良、关心亲人、诚实守信)
师:当时小珊迪他需要钱吗?那他为什么要急着跑回来?
(更加突出他的诚实、守信)
师:这里又出来一个跑,这一跑又跑出了什么?(诚实守信)
师:同学们,你看,小珊迪临终前的这段话竟包含着这么多美好的品质,让我们一起配合音乐读一读。(播放音乐)读出虚弱、担心的语气(引导学生理解)
五、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这么一个感动的故事打动了你们,也打动了老师,更打动了文中的“我”,学生读14--16段
2.返回到最后一段,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我们的心。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饥寒交迫的孩子死了;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个拥有美好品质的孩子死了。
3.总结
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孩子们大都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都拥有了快乐的生活。可是这个故事依然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们,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对小珊迪说几句心里话吧?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2
设计意图:
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学习需要有信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在: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请求”、“乞求”、“纠缠”)。
2、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演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教学过程:
1、做数学题,激趣。
师:我们来做几道数学题,1元=()角1角=()分,这些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像英镑、先令、便士是英国钱币的单位,1
先令=()便士。
生:1先令等于12便士。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书上说,那位先生给小珊迪1先令,买火柴需1便士+丢了7便士+归还的4便士,等于12便士。
师:你真会读书,读得真仔细。请大家猜猜,1便士大概等于多少分?
生:10分左右吧。
师:1便士还比我们人民币1角少一点,大概只有七八分。现在,我们有些人对于1
角钱不屑一顾,如果地上有一角钱,也不去捡起它,认为太少了,没用。但小珊迪为了1
便士在寒冷的冬天里苦苦哀求,后来还被马车轧断了双腿。(板书:小珊迪)
【意图】一堂语文课前做数学题,让学生有一种新鲜、奇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弄清了先令和便士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读演中感悟、体验小珊迪的品质。
师:小珊迪是怎样苦苦哀求?请大家从1—8节中找出有关句子,想尽办法读好它。
(生读)
师:谁来读读小珊迪第一次哀求。
(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他又冷又饿,希望能有一便士买吃的',很可怜。
师:读得很好,特别是你那表情。
(指名读、齐读)
师:只哀求了一次吗?
生:不是,老师,我来读第二次。(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看到提示语里的“可怜的请求”,既要读出可怜的语气,又要读出请求的语气。
师:你真了不起,能抓住提示语来读懂课文。
【意图】不同方式的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自豪感,帮助树立信心。
(指名读、齐读)
生:老师,我来读第三次。(生读)我这样读是因为,当“我”不要火柴的时候,小珊迪心里很急,也越来越可怜。
(指名读、齐读)
师:“小男孩想了一会儿”,他会怎么想呢?
生1:可能会想,他们不买我的火柴,大概是贵了吧?那就便宜些,赶快卖出去几盒,去买点东西吃。
生2:天气这么冷,弟弟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如果不卖掉火柴给弟弟买吃的,他会饿死的。再便宜些,也许他会买的。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真棒!(师竖起大拇指)
【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师:当“我”决定买一盒时,去发现没有零钱,于说……
生:(读)“我明天再买吧……”
师: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我们先来读读小珊迪的第四次哀求。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乞求”。生多读几次,读出更加急、可怜的语气)
生:老师,我知道了,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被小珊迪打断了。)
(出示四句话)
师:读这四句话时,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吗?
生1:小珊迪一次比一次急。
生2:小珊迪要求一次比一次低,一次比一次可怜。
生3:小珊迪一次比一次诚恳,从“请求”和“乞求”可以看出来。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小珊迪一次又一次的哀求,请你找出课文中一个词去概括它。
生:纠缠。
师:对了,像小珊迪这样的要求我买火柴就是“纠缠”。
【意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个词语。
师:可见,小珊迪是多么的(可怜)
【意图】紧紧抓住四次对话,运用各种朗读形式,把朗读推向高潮,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
师:课文第1自然段,哪些句子也可以看出他很可怜呢?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瘦瘦的小脸,冻得发紫……)
(齐读)
师:如果小珊迪现在有1便士,他会去买什么?
生1:他会买一个面包。
生2:他会一个盐菜饼。
【意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珊迪的可怜。
师:小珊迪为了得到1便士苦苦哀求,而面对4个便士却要弟弟小利比送还给那位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生自由读9—11节)
师:课文中有写小珊迪叫弟弟小利比还钱的内容吗?
生:没有。
师:现在就请大家自己找伙伴,帮助作者补出他们之间的对话?
【意图】利用课文的空白补充对话,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物品质的感受。
(配乐,出示: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了两条腿,被人抬回了家,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小利比看到了……)
(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交流中去)
【意图】情由境出,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为下面的表演作好铺垫。
师:刚才大家演得很投入,请同学来表演表演,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哟。
(生演,2组)
师:刚才这2组同学演得很不错,老师心里也痒痒的,也想演演,请大家选出一位同学演小珊迪,老师演小利比,好吗?
生:好。(情绪高涨)
师(小利比):哥哥,你的腿怎么了?
生(小珊迪):弟弟呀,我刚才替买火柴的先生换零钱往回跑时,不小心被马车轧断了腿。
师:那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哥哥,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吧。
生:利比,哥哥快不行了,又没钱,怎么看呢?
师:哥哥,那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生:利比,请把这四个便士送还给那位先生吧。
师:你的腿不正需要钱吗?不用还了,那位先生不会计较的。
生:不行!这是人家的,我们不能要,一定要还给他。
师:哥哥,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可见,小珊迪多么的(诚实、守信)
【意图】表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体会人物情感。这里,又进行师生表演,既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总结:小珊迪这种精神多么的难得呀!我们作为一个小学,应该要像小珊迪那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可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出示图片,包括课文插图)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书课题:小珊迪)
二、整体感知:
1、师述: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好吗?读完后,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自由读全文,要求:努力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读后反馈:将自己最想读的那个部分读给大家听。相机提示字音。评价。
4、默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
5、反馈:一句话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依学生发言板书:可怜、诚实、善良等)
三、研读悟情:
1、师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诚实、善良的呢?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呢?请你再读课文,将最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训练小组长)
3、全班反馈研读情况。(以下教学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组织,注意师生评价及生生评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友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的孩子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激发情感。
师述: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小珊迪,他的遭遇是那样的不幸;他的死去是那样的痛苦。然而,在他去世之前,他首先想到是要找还那四个便士;他首先想到是那个可怜的小弟弟。这样的一个孩子,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便士,就这么走了,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人世。咱们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女同学一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女生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读最后一段)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男同学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
2、写好后,请大家自己站起来,用你的感情、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吧。
3、同学们,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是的,同学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诚实的面容;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牵挂着他的弟弟;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想到找还那四个便士的先生。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一个多么可敬的孩子。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多一点守信。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板书设计:小珊迪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可怜
诚实
守信
善良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介绍时代背景:
《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读最后一段,设疑激趣:
1.齐读。
2.“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读了这段你会有什么问题要问?
1)“这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
2)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是什么品质?
3)“饱受饥寒”是什么意思?
4.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解决这些问题。
三、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故事发生后怎样一步步发展的.,结局又是怎样?
四、自学检查:
1.出示生字词,着重提示:“薄”和“轧”是多音字。“又薄又破”一词中的“薄”读báo,“单薄”一词中的“薄”读bó。“轧过去”中的“轧”读作yà,而“轧钢”一词中的“轧”则读作zhá。“乞”要与“气”相区别,前者比后者少一横,最后一笔的写法也有不同。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3.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请填写下表:
(1)
地点人物事情
白天旅馆前小男孩、“我”、同事买火柴
晚上旅馆里弟弟、“我”找便士
告诉情况
晚上珊迪住处珊迪、弟弟、“我”珊迪死去
(2)根据表上填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讲白天发生的事情:小男孩乞求“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男孩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接着讲晚上发生的事情:小珊迪的弟弟来送找回的零钱,告诉“我”小珊迪被马车轧伤,“我”去看小珊迪,快要死的小珊迪最牵挂的是弟弟;最后,他悲惨死去。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地学习课文,一起来看看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范读。
2.讨论: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饱受饥寒)板书
3.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饱受饥寒?
板书:
身:单衣
外貌:脸:发青寒冷
脚:通红饱受饥寒
请买请求
语言:一个便士一盒↓饥饿
一个便士两盒
现在就买吧乞求
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买他的火柴?四次请求先生买火柴的态度和说的话有什么变化?(请求的口气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
这说明了什么?(饥饿)
指导朗读:
(1)用一次比一次迫切的迫切的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的四次对话。
(2)分角色朗读。
4.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开始作者以为自己上当了,后来却改变了看法,断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讨论课后练习3(1)
你们说作者这时候会怎么想?
5.小结:饱受饥寒的小珊迪为了挣钱糊口,大冷天在街上卖火柴。现在换零钱去了。他到底是不是那种人呢?我们接着看课文的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小珊迪为什么迟迟不来?他的伤势怎样呢?
3.小珊迪被轧伤了,快要死了,可他还叫他的弟弟送回了四个便士。从这送回的四个便士你们体会到什么?(诚实)
板书:送零钱诚实
4.指导朗读:弟弟伤心的语气。
四、学习第三段:
小珊迪临死前除了挂念着要还作者钱之外,还牵挂着什么呢?
1.指名读。
2.小珊迪临死前挂念着什么?板书:挂念弟弟
3.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地方怎样?说明什么?图上有谁?他们的神情怎样?
4.小珊迪已经奄奄一息了,还担心弟弟无人照顾,说明什么?(善良)
板书:善良
5.“我为什么握住小珊迪的手并愿意照顾小利比?(被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感动了)板书:美好品质
6.指导朗读。(同情的语调读叙述部分、悲伤的语气读小珊迪临死前说的话。)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课文:
1.读完这个故事,你的心被打动了吗?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2.小结:小珊迪是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非常需要钱,但是在他被马车压成重伤后,想的是让弟弟把零钱给先生送去,这是多么诚实的一个孩子呀!小珊迪虽然年龄不大,生活又那么困难,却担负着照顾弟弟的重任,临死前,他最挂念弟弟无人照顾,当先生答应照顾他弟弟时,他又是那样感激,小珊迪多么善良,他的心灵多么美好呀!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展开个性化地想象。
2、借助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不幸遭遇,感受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人物语言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个性化想象中,学习人物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对比提问,简洁入题
同学们,我们都拥有着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儿,他饱受饥寒之苦,最后又悲惨地死去。然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大家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儿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吗?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去认识这位与你们年龄相仿却十分不幸的男孩儿——小珊迪吧!下面请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感知形象
1、请几名同学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从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三、深入研读,理解形象
1、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感觉到的那样,小珊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更是一个诚信、善良的孩子。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珊迪的品质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1——8自然段,读一读,找一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1)用横线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语句。
(2)用波浪线画出小珊迪,作者和同事的语言对话。
(3)用双横线画出作者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2、研读交流
(1)外貌描写: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如:“又薄又破、瘦瘦的、冻得发青、赤脚、冻得通红”。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2)语言描写:
研读三次“求”:你怎样理解“请——请求——乞求”三个表示语气的词语?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四句话,进一步感悟小珊迪的可怜。
(3)换位想象:小珊迪为什么要降价卖火柴呢?他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4)分角色朗读。
3、师:我们从小珊迪的外貌描写看到了小珊迪的可怜,又从他的语言描写中进一步看到了他的可怜。而此时的'作者也很同情可怜的小珊迪,拿出了一先令,小珊迪主动帮作者换零钱,可是作者等了很久,也没看见小珊迪回来,此时作者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体会作者的心理描写)
四、展开联想,感受品质。
1、师:正在作者猜测时,旅馆里来了个小男孩,他是谁?他来干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研读9——13自然段,思考小利比来给作者还钱,让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小珊迪(板书:诚实守信)
2、师: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他换完零钱往回跑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到小珊迪被撞的路上看一看,看他到底遭遇了什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思考,我来叙述,你来补充。
3、小珊迪遭遇了不幸,却用奄奄一息的声音说着什么?由此,你还看到了怎样的小珊迪呢?
4、面对这样一个可怜、可敬的孩子,此时你要跟他说什么?
师: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啊,此时我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让我们握着他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5、当小珊迪听到作者的承诺,他又什么样的反应?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神态的?请轻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抓住“目不转睛”,“感激”两个词)
6、小珊迪放心地走了,让我们不要吵醒他,再轻声的齐读最后一段。
五、由读促说,升华情感
可怜而又可敬的小珊迪虽然死了,但是他善良的品质,诚信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听吧!好让小珊迪的故事永远得以流传,让他的精神永远照亮人间!齐读:善良和诚信,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语境,理解“诚恳”、“乞求”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感知他饱受饥寒的原因。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课文
二、形象透析,感悟“可怜”
小珊迪需要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⑴指导朗读请求→可怜地请求→乞求……
⑵被马车轧断腿时……
⑶有关小珊迪的.身世……
三、深读课文,感悟“可敬”
1、引入:小珊迪为什么不要这些钱?
2、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交流,教师引导点拨。(以下依学定教,课堂生成)
⑴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⑵深入想象小兄俩的对话
4、感受小珊迪的善良。
⑴指导朗读临死前的对话
⑵从朗读中你读出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感,教育学生学习珊迪诚实、善良、守信的品质。
2、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范读课文
小珊迪最后怎么样了?听完了这个故事后,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小珊迪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查带点的字,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赤脚纠缠乞求轧了过去
2、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解决。
4、划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想一想从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讨论课后题1。
2、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语入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小珊迪”的命运,要通过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起我们的同情感,学习珊迪的美好品质。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站在“我”面前的小男孩什么样?
2、读句子,谈体会;(插图)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只”什么意思?小珊迪的生活处境如何?)
3、带着对小男孩的同情读读这一段。轻声读,指名读。
4、这个穷苦的孩子卖火柴时说了些什么?指名读2--7自然段。
再读小珊迪的四次话,体会“请求”、“乞求”时孤苦无援,可怜辛酸的困境。
5、“我”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读第8自然段。
6、读句子,谈体会。
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表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猜想”、“断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7、小组分角色读一读。
8、这一段写了什么?
(“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男孩没有把找的零钱送回来。)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小珊迪到底是哪种人呢?指名读,
思考:“我”从小利比的话中知道了什么?“我”接过那四便士时,心里会怎样想?
2、带着对小珊迪的敬意和担心读读这一段。自己读。
3、这几个自然段哪些内容是主要的?指名分段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小珊迪的命运究竟怎样呢?默读课文,思考:小珊迪要死了,他最担心的是什么?“我”怎样做的?
2、指名读小珊迪的话,体会他善良、诚实的本性。再读,读出伤势很重的珊迪内心的极端痛苦。
3、读句子想问题。(投影3)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主动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
4、小结;一个多么可怜的小珊迪!一个多么善良诚实的小珊迪!他为了守信用还零钱,被马车轧成重伤,他为了可怜的小弟弟而死不瞑目,谁看到这一切,会无动于衷呢?谁能不为他虽然贫穷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感动呢?
让我们读出对他的同情,对他的肃然起敬。自己轻声读,指名读。
5、这一段写了:可怜的小珊迪死了,“我”愿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五、总结:
1、这一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六、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感想。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9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新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支点
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
1、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2.在小珊迪临死时,从他的目光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空白点:在文章的结尾处,提供练笔机会,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留下空白。
四、教学过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同学们,今天,教师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和大家回顾一段历史,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当时,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共同的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感觉和心情的变化,同时,请你把让自己心情产生变化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处自由读全文)
2、请把你标记的地方在读两遍,感受一下,为什么产生了变化呢?
初步认识(可怜)――知道真相(同情)――悲惨死去(感动)
3、把你心情产生变化的地方读人大家,我们用"心"去听,去感受。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指名分段朗读
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同学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小组交流,画出课文中有关语句仔细体会,全班交流汇报
2、教师: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那些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腿,需要钱去照顾自己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教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五、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又怎能忘记他给了我们无数的启示。现在,面对我们大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现在你以做为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儿童的身分给小珊迪写一封信,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相互交流思想,受到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1.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3.检测卡辅助教学,学生依卡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表现。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通过自读、评读、感悟读品味语言文字,认识小珊迪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教学难点:
抓住小珊迪再三求我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被马车撞伤后还把零钱还给我的过程,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大胆引导学生和小珊迪融合在一起。
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体会、交流、表达,以“发展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贯穿始终。
设计思路:
一、激情导入,感染学生情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三、设疑探究,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1.抓住小珊迪的外貌、语言,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小珊迪的处境,从而产生同情之心。
2.通过展开想象和朗读,对小珊迪产生敬佩之情。
3.通过体会小珊迪临死前的语言,被小珊迪的品质所感染。
4.总结升华,激发学生情感。
四、作业:落实德育,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
听了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对她悲惨的命运深表同情。19世纪末,这样的孩子是很多的,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命运是非常悲惨的。今天我们再去结识一位有着同样悲惨命运的卖火柴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小珊迪。
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
1、思考:课文讲了小珊迪的一件什么事?(口答完成题卡)
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
先讲这是在发生的事;接着讲这是在发生的事;最后讲这是在里发生的事。
你总结的真好。老师把你的意思浓缩了7个字,你看行吗?
贴板书:
三、设疑探究,理解课文
1.请3名同学分段读课文
思考:小珊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学习提示:
思考:小珊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自学:
默读课文,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批注,再有语气地读一读。
小组讨论:
读、说、补充、有感情朗读。
小组汇报:
3.理解课文:
要求:1.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一)外貌:
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1.读一读,小珊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分析)
2.此时你对他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读一读
(二)语言:
过渡: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生活境遇是何等凄惨!何等艰难!此刻他多么需要钱买一块面包充饥、买一件棉衣御寒、买一双棉鞋保暖……可是这一切离他是多么遥远呀!因为他手里的火柴一盒也没有卖出去,他太需要钱了。所以小珊迪请求我买火柴。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完成检测卡第二题,自学后找同学交流。
1.检测卡:
找出小珊迪请求“我”买火柴的语言填空并读一读,体会情感。
投影: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请)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孩子可怜地请求着。
(请求)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降低价钱)
“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乞求说:“我可以去给您换零钱。”
(乞求)
请—请求—降价请求—乞求
1.有语气朗读。
听他读,你听懂了什
2.明白了什么?
3.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盒火柴上,多么可怜的孩子,想象卖火柴的情景再读这几句话。
4.请同学们不读提示语,只读语言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展示对话。两个同学练一练。
(1)选择伙伴。
(2)伙伴之间想象小珊迪卖卖火柴时的语气、神态、动作,进行再造想象。
(三)还钱:
过渡:是啊!此时我对小珊迪产生了同情之心,答应买火柴了,珊迪拿着钱,可是好长时间也不回来,但是我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请你们继续谈一谈还有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让弟弟还钱
1.自己朗读课文。想象小珊迪轧断双腿后的情景,完成检测卡第三题。
(四)挂念弟弟:
过渡:饥寒交迫的小珊迪病得这么厉害多么需要这笔钱,可是他全然不顾自己的死活,硬是让弟弟去送钱,他是一个多么诚实守信的孩子呀!
还有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临死前还挂念自己的弟弟。
1.请同学们读12——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小珊迪的话。
2.我们再来读一读小珊迪的话。
指导读小珊迪说的话:
有气无力,声音极其微弱。
3.小珊迪的善良与诚实打动了我,虽然我们素不相识,却愿意帮助他照顾弟弟,我是怎么说的?
听到这里小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请你想象他在想什么?
此时,你想对小珊迪说些什么?
(五)总结:
学完课文你觉得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是啊!生活那么穷苦,命运那么悲惨的孩子,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他的诚实与善良。
(指板书):
四、作业:诚实、善良。
必做:1.让我们饱含着对小珊迪的思念之情,把他的故事讲给父母、朋友听。愿同学们不仅讲小珊迪的故事,更要学习他的诚实、善良发品质!
2.就一点写感受。
选做:
1.希望没有读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学读一读。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11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的学习过程。
设计特色:
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探究,使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学生交流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揭示目标:抓住最能表现小珊迪可怜、诚实和善良的词句进一步探究。
1.快速默读第1节,划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并用语言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默读第一大段,边读边思。提出主问题①:从“我”不买火柴到买火柴这一过程中,小珊迪神情和语言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想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交流要点:
(1)小珊迪神情变化的词语:“请→请求→乞求”。体会小珊迪想卖掉火柴的急切心情。
(2)小珊迪语言的变化:“买一盒只要一个便士呀!”→“我可以一个便士卖给你们两盒。”→“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去给您找零钱。”感受小珊迪深受着饥饿和寒冷的煎熬。
(3)注意人物内心变化,全面解人物内心世界。
引读第8节:当“我”动情买下火柴后,久久地站着,没见小珊迪把零钱送来时,“我”猜想什么?……但是“我”又想到些什么?于是“我”怎样?以读代答,承上启下,导入下一个主问题。
3.继续边读边思,学习课文第2-3段。提出主问题②:找出最能表现小珊迪诚实、善良的词句,圈划出来,想想为什么。
学生交流重点:
(1)小珊迪伤势很重,已危及他的小生命,但他念念不忘给“我”找零钱,可见他多么诚实。
(2)小珊迪临死前不为自己小小年纪快要离开人世而难过,只为弟弟从此没人照顾而放不下心,他心地善良。
引导学生就“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这一神情,想象小珊迪的`心理活动。并在想象的基础上,揭示学法:展开想象,深入了解人物心理活动。
4.同桌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三、鼓励学生对例文质疑,解疑。
学生提了不少问题,教师快速梳理出以下三个问题:
(1)小珊迪被轧伤后是怎样回家的?文中为什么不写?
(2)“我”与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要答应永远照顾他弟弟?
(3)既然他家那么穷,需要钱,小利比什么不上街去卖火柴?
评点:
“问题教学法”在本案中有更倾向于“探究”的优化应用。教师把例文解读集中落实于两个“主问题”设计上,突破了“烦琐提问”的积弊,同时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以“交流”的操作策略替代传统的学生应答,使设计所具有的弹性特点,适应了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客观规律。
【《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11-11
小珊迪教学设计06-21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珊迪》课文12-17
读《小珊迪》有感04-28
小珊迪读后感范文01-02
“迪士”小蚯蚓12-22
人教版高一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08-21
四年级语文下《小英雄雨来》教案11-25
小学语文《小麻雀》表格式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