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时间:2023-08-28 15:35:14 晓怡 四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1

  教学目标:认读4个字,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朗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难点: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具准备:投影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柳帘缭绕的三潭印月,俘漾在西湖外湖中央。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三潭印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查字典或者问同学、老师,努力读正确、力争达到流利。

  2、学生练习初读。

  3、检查学生读书。

  4、交流;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朋友?学生交流。

  5、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一下三潭印月的美丽。

  6、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三、细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第二自然段:苏东坡多蓄水深挖湖)

  三潭印月什么样?(第四自然段:中秋节的晚上,天上的月亮照在湖面,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蒙上透明的白纸,灯光映在湖水里,就象一个个圆圆的月亮。此时,月亮、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三潭印月的美丽?

  (学生自由汇报)

  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四、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2、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注意教、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2、注重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文章的介绍,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景,进行朗读训练。

  2、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演示文稿。

  3、小实验。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杭州西湖的景观之一——三潭印月,一直被誉为像人间仙境一样。回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远远望去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荫中隐约露出亭台楼阁)

  现在我们就去感受一下仙境的美妙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打开课本,看看课文,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三潭印月”这处景观的?

  2、指名说(湖心小岛的来历、三个石塔的样子、“三潭印月”的来历、中秋夜美景)

  3、师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很快地抓住了主要内容,现在咱们就一起去探索美妙景观的究竟吧!

  三、品读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A、小岛的来历(指名说)

  板书:挖、堆、立

  “杰作”是指不平凡的作品,这个湖心小岛怎么会被称之为“杰作”呢?

  ppt图片,边看老师边介绍。

  这个小岛美吗?(美)

  体会这么美的小岛是由900多年前宋朝苏东坡发动民众创造出来的不容易。你想对创造出这个“杰作”的古代劳动人民说点什么呢?

  指名说。

  师:你们说的可真好,我们不由得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

  预设:B、石塔的样子

  板书:优美、别致

  这石塔有什么别致之处?

  ppt图片师介绍: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就是采用了水中的三座石塔的图案

  我们欣赏了石塔的样子,发现了石塔——优美、别致,同学们,你们真棒!找出了这段的关键词,自己体会并把体会读出来了,这就是学习语文的方法,抓住了重点词理解课文。

  C、学习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作者一下子勾起了我们了解“三潭印月”的兴趣,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Ppt出示第二段

  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读后面的部分,看看有什么联系?说说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这样问答式的构段方式很快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好奇地想一探究竟,多巧妙呀!这么好的方法,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呢?让读到我们习作的人对我的'习作爱不释手,你们说好吗?

  3、学习4自然段

  A、找找看还有哪段也是这种结构?(第四自然段)

  师:是呀,第四自然段也是采用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1)Ppt学法指导

  那我们能按这个的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吗?(能)

  读后小组合作交流交流。那我们就来试试吧!

  B、全班交流。

  C、教师演示小实验:三潭印月

  师:边演示边介绍三潭印月的来历,为后文复述作铺垫。

  D、皓月中天,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那是一幅怎样的的图景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视频

  E、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坐在西湖的游船上,沐浴在溶溶的月光中,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你们可真陶醉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

  (指导朗读,读出陶醉、赞美之情)

  5、真是人间天堂呀!这么美的景观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

  假如你是“三潭印月”景点的导游,你能向游客说说“三潭印月”的来历吗?

  提要求:1)注意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如:“游客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杭州西湖这个著名的景点——‘三潭印月’……”

  2)说普通话,介绍时可以用书中的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3)能像文章第2、4自然段那样,用先提问再回答的方式介绍会更好!

  四、拓展

  1、美丽的西湖不仅仅只有“三潭印月”这一处景观,它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课前老师搜集有关的资料,我们来看看吧!ppt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和资料,与同学交流交流。要像文章第2、4自然段那样,用先提问再回?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2、介绍网址。

  板书设计:

  21三潭印月

  小岛的来历挖、堆、立

  石塔的造型优美、别致

  “三潭印月”的来历中秋月圆、点灯、蒙纸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注意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3、注重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

  2、制作教师演示文稿。

  3、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2、学生举手发言,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

  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杭州西湖美景之一——“三潭印月”。(板书“西湖”和课题)

  4、有去过西湖的同学没有请游览过西湖或对西湖有兴趣的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阅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1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1)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小岛。(2)相传是苏轼带领百姓挖湖堆泥筑成的,并在湖中立了三个石塔。(3)石塔的别致造型,成了西湖的标志。(4)“三潭印月”的来历。)

  3、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绍这些景物。(教师相机板书)

  4、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西湖景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物。

  三、尝试运用设问、反问介绍景物:

  1、师:大家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下面谁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或者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注意找出描绘景物样子的词语,突出景物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讲述自己喜欢的景物或故事。(要求:尽量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如“月色融融”“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等,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或者故事。)

  3、比较问句的不同和各自的作用。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4、尝试运用设问、反问的表达方式再次介绍景物。

  四、课堂练习:

  1、记写生字。注意“繁”字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系”字少一撇。“浇灌”的“灌”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

  2、自由朗读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1、从下面的几个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认真研读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做好跟大家汇报交流的准备: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尝试配乐朗读);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注意口语,尝试使用“设问句”的表达方式);

  (3)假设自己是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用自己的口吻介绍“三潭印月”的经典);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初到杭州为官,来到西湖,看到了什么,有了怎样的`想法,西湖疏浚以后,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介绍自己设计的三塔河这样设计的好处,最好自己画一张石塔的示意图或制作一个简单的石塔模型)。

  2、熟读课文。

  3、抄写生字新词,并听写。

  第二课时

  一、交代任务,明确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这节课让我们换换角色,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

  2、下面,请同学从给出的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做好准备跟大家汇报,汇报时注意尝试使用课文中生动地词汇,如“月色溶溶”“波光闪闪”“亭台楼阁”“欢歌笑语”等。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

  (3)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

  3、学生在课上再进行选择,小组交流。

  二、汇报交流:

  1、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尽量选不同身份的扮演者)。

  2、引导大家客观欣赏评议,以促进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共同提高。

  3、活动提示:

  (1)配乐朗诵时应注意语调舒缓。

  (2)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时,要注意口语化,注意使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注意调动游客的兴趣。

  (3)以设计者的身份介绍时,注意交代以下几点:第一,交代出石塔的位置、建造的意义;第二,说明石塔的样子。

  (4)以游客的身份介绍时,要说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5)无论以哪种方式介绍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课本为依托,注意参考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2 美丽的“三潭印月”

  小岛 人间仙境

  挖湖筑岛

  西湖 造型别致

  人间天堂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4

  一、 说教材:

  《美丽的三潭印月》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的第2课课文,作者首先从杭州的西湖讲起,告诉人们在西湖的中央有一个引入注目的、人间仙境般的小岛,传说是苏轼发动百姓挖湖蓄水、筑堤筑岛而成。湖水深的地方还立塔做了标记。接着介绍三个石塔的别致造型。最后说明三潭印月名字的由来,并描绘了三潭印月天堂般的美景。文章很简短,但作者充分挖掘与三潭印月"有关的如画的美景、如诗的意境、久远的历史、精巧的设计,使文章短而不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情感,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作者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像,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三潭印月风光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西湖的景

  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三潭印月风光的美。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本文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去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美丽的三潭印月》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像,体会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最后,画面定格在三潭印月的一张图片上……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愉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配乐朗读,感知美景。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潭印月

  的。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品读词句,感受景美。

  作者充分挖掘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传说,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在刚才的配乐朗读中,学生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于是,我又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三潭印月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带入那美丽、令人神往的西湖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月色溶溶波光闪闪欢歌笑语绿树依依繁花似锦亭台楼阁隐隐约约人间仙境等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4、总结全文,感悟文法。

  在语言表达上,作者两处运用设问——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起到了制造悬念、引起下文的作用,这也是介绍说明常用的表现手法。于是,我引导说:三潭印月景色优美,作者的笔触也很优美,文中除了运用了大量的优美词汇外,我还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请大家默读第二、第四自然段。由此引出两个设问句,以及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一环节,在学生发现问题并畅所欲言后,得出结论:

  设问句是自问自答,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设问句能引起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那请同学们再读读下面这个句子:

  每当此时,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你们能从句子中感受到作者那份强烈的情感吗?是呀,这就是反问句,问中有答,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更强烈地表达感情。

  这一环节的延伸训练,引导学生感悟文法,掌握设问和反问这两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并懂得迁移运用。

  5、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讲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臵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课的教学: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下节课,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再一次走进西湖,走进风景,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吧。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再现了课文的画面,展示的作者的写作思路,突出了重点难点,是本节课的精华所在。

  美丽的“三潭印月”

  人间仙境 挖湖筑岛 造型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