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时间:2023-07-11 23:10:46 王娟 三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精选11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巩固生字新词,学习相关句式,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了解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拓展语文,让语文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卢沟桥的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教具准备】

  PPT课件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卢沟桥》,跟老师板书课题。

  2、翻开语文书,上节课你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3、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导书写“燕”;直接读,强调读准调值,读出感情色彩,适当复习词义

  由“闻名于世”引出“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

  二、理解感悟,探究交流

  1、指名读或齐读,马可波罗是怎样称赞它的?

  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理解:最好的,独一无二,美的奇观

  2、这些赞叹可以说是对卢沟桥最大的肯定,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放声朗读第二段,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座桥?

  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归纳板书: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设计”预先订出的工作方案或计划。如桥的长度等。

  3、理解“设计科学”

  在文中找一找卢沟桥是怎样设计的,指名读。

  出示课件图,理解专业术语。这里为了清楚地介绍桥的设计意图,用了很多的数字,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列数字”,同学们在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这样设计的科学,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是什么?

  板书:“完好无损”,理解感受设计科学,讲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再读设计科学的语句,再次引出马可波罗的评价。

  4、理解“造型美观”

  先出示图,我们到桥上走一走,说一说你觉得造型美观吗?学生自由说,教师提示可用书上规范的语句。

  借助课件理解,由桥宽引到狮子,注重朗读和拓展训练。

  美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读,感悟。注意语气,母子相抱(幸福地)相互戏耍(开心地)倾听流水声(静静地)检阅车马(威武地)

  指导朗读:指导后学生先自己练习,再指名读,知道点拨。再齐读,共同感悟。

  板书: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5、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很多中不同的姿态?)会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呢?

  有的小狮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有的翘首望着远方,有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小狮子淘气地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狮子脚踩绣球……学生自由说。

  6、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对这里的狮子做了生动地刻画。

  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

  造型如此美观,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美的奇观

  7、卢沟桥还有一种特殊的美,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清代乾隆皇帝提笔写下卢沟晓月,并赋诗一首: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入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8、再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读出卢沟桥的设计科学,读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读出你看到这独一无二的卢沟桥时的心情。

  9、看课件试背。

  10、感受到了桥的科学和美观,看到了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狮,你想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11、就是这座设计科学的桥,这座造型美观的桥,这座美的奇观,却记载着一段令国人难忘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对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我过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卢沟桥记载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人们是在这里开展了怎样的纪念活动。

  (修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开展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卢沟桥以它的科学的设计和美观的造型闻名于世,同时,又因为“卢沟桥事变”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历史意义。其实关于卢沟桥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卢沟桥和卢沟桥事变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卢沟桥和它的历史,相信你们一定有更大的发现。同时希望你们能运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建筑物,注意要抓住建筑的特点。

  板书设计:

  卢沟桥

  设计科学完好无损

  千姿百态

  闻名世界造型美观

  栩栩如生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

  郊()坦()攻()设()检()记()

  效()担()功()没()俭()纪()

  五、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找出评价卢沟桥的词句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卢沟桥的特点来。

  (3)解释词语:独一无二、奇观你知道这是谁的评价吗§、全班一起来朗读本段,读出卢沟桥的闻名世界的豪迈来。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余思考:卢沟桥有什么历史象征意义?

  (2)为什么称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里程碑呢?

  (3)解释词语:缅怀、悼念

  5、总结全文。

  (1)学到这儿,谁能说一说卢沟桥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两点?

  (2)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二的写法你有什么感受?(总分)

  今后在写作上的写法运用。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举世瞩目的2008奥运会还有85天就要开幕了,到时候,北京将迎来成千上万的宾朋,他们不仅要参加奥运会,还会借此机会到各处名胜古迹游览一番,北京城外的卢沟桥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让你向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介绍一下卢沟桥,你会怎样介绍

  如果这样介绍,哪些前来参观的朋友会了解卢沟桥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卢沟桥,了解它,为更好的介绍它做更充足的`准备,好吗?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卢沟桥。

  2、从哪能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哪能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读相关语句。

  比较: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石拱桥。

  它很长,由几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这几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石拱桥。

  那种说法好,好在哪?理解列数字说明法的好处。鼓励学生在描写物体时,可以使用列数字说明法把物体描写的更形象,具体。

  (2)找能表现卢沟桥造型美观的语句(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文中具体讲了石狮子的几种姿态?卢沟桥的狮子就这几种形态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形态的狮子?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图片)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试着用“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说一说你看到和你想到的狮子的样子。

  用一个词概括卢沟桥的狮子的姿态: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等(板书)

  过渡:在这美丽祥和的环境里,在这美丽的桥上,小狮子们无忧无虑,真是如诗如画,也正是它们的可爱为卢沟桥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难怪从古至今,有无数人来到卢沟桥,他们当中有九五至尊的皇帝,有布衣白丁的平民,都曾漫步桥上,尤其是清代乾隆皇帝来到卢沟桥,看到这番美景,情不自禁写下“卢沟晓月”四个大字,这块乾隆皇帝御笔亲提的石碑至今立于卢沟桥头。(出示相关图片),是燕京八景之一。

  3、了解历史、渲染气氛,想象战争年代里的狮子的饱受沧桑

  过渡语:就是这么一座美丽的桥,却遭受了帝国主义炮火的轰击,蹂躏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枪林弹雨,饱受了战争的沧桑。

  (1)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查找的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

  (2)老师播放相关信息

  (3)你最气愤的是什么?你最感到欣慰的又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升华延伸

  1、回顾课文,思考:卢沟桥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里程碑)

  2、出示马可波罗的话,什么叫“独一无二”?为什么说卢沟桥是独一无二的桥?

  3、小结:是呀,这卢沟桥的狮子,那栩栩如生的造型正说明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卢沟桥的狮子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录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气概,这更是独一无二的。如今,东方的雄狮苏醒了,他已站在世界的东方长吼。尤其是今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中国正在受世人瞩目,卢沟桥将再次见证历史,只不过这次,他将看到中国的伟大,富强,如果现在你是卢沟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如果你现在已站在卢沟桥头,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造型美观的建筑物,他们也记载了我们家乡的历史,你能搜集一些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吗?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第一课时

  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预习:1、熟读生字。

  2、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准备:小黑板——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

  教学过程:

  1、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在哪见过石狮子?那些石狮子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生回答。

  3、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卢沟桥看一看,那里有众多的石狮子,非常有意思。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生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的读音。

  3、用小黑板上的生字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检查下面的字音:

  甚、柱、筑:声母都是卷舌音;

  厘、卢、联:声母都是边音“l”

  概:读“ɡài”,不要读成“kài”

  4、读词语: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

  5、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的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6、读后指句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从这段的介绍中你对卢沟桥有什么了解?

  2、指名生回答。

  3、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卢沟桥的狮子多得难以数清?

  4、指句回答。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有意思?作者是怎么描写出来的?

  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想读一读、想一想,再想象一下。

  3、集体交流。

  (1)议一议:这段描写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

  可抓住下列词语引导:长吼、专心听、偎依、熟睡、做游戏,说说你想象到什么情景?

  (2)比较“有的……有的……”这一组句子前后半句有什么异同。

  (3)教师相机引导:这段文字先讲所看到的样子,再讲所想象到的。

  (4)当你看到狮子的样子时,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是怎样的?

  师:正因为作者给不动的石狮注入了动作与情感,使它活起来了。由此可知,写作时,我们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的写成动的,把无生命的写成有生命的,这样文章才生动形象。

  4、演一演: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活泼、威武,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来演一演。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思考:这段话总结出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3、指名回答,结合第2自然段理解“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2、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3、课内拓展。

  教学准备:小黑板

  预习:收集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或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指名说说: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狮子“大小不一”,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狮子“形态各异”?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2、卢沟桥的出名不仅是因为石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谁能把它讲出来?

  (1)收集资料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

  师相机补充“七七事变”的历史,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是我国人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三)总结课文,课内拓展

  1、读了课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2、课内拓展: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些形态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中的省略号。)卢沟桥的狮子确实是姿态万千,各不相同。如果你是卢沟桥的设计者,你还会设计出怎样的石狮子?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

  四、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字形。

  (1)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2)集中指导:

  “拱、柱、淘、忘”都可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字形;

  “卢、异、建”可以分别与熟字“户、导、律”区别字形来识记。

  2、指导书写。

  (1)生各自观察这些字在书写时哪些部件、哪些笔画容易写错,怎样写这些字才美观?

  (2)集中指导。

  有大有小

  卢沟桥的狮子有的……有的……大小不一

  有的……有的……形态各异

  还有的……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故事。

  2、训练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引导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1)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

  (2)按“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敌军我军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狼狈举、冒出示:“震耳欲聋”、“吼叫”、“疯狂”。指名读,体会出日寇的残暴。

  问:面对着如此残暴的敌人,我军“同仇敌忾”“冒着炮火”,你仿佛感受到我守军怎样的气概呢?(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之举、英雄之气)指名理解“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分角色朗读敌我双方举动的句子。

  ③当天晚上

  敌军我军抱头鼠窜悄悄可耻下场英勇顽强

  填空:()的'日寇侵略者()的中国守军指导朗读。

  (4)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①看视频,加深印象。

  通过【百度搜索】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zMzIxNTg0.html

  ②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③指名复述。

  (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三、继续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自由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序幕”在本问指什么事情的开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端)

  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所看的抗日影片或图书来理解)

  四、指导复述。

  1、明确复述要求:

  第一,要有顺序,做到条理清楚;

  第二,要内容具体,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加上自己根据课文所想像的内容;

  第三,要有感情,复述时表情要丰富,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2、各自根据复述提纲,练说。

  3、同桌对说。全班交流,评议。

  五、总结全文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初步感受列数字与举例子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2、学习课文,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

  3、结合语言坏境,明白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感受列数字,举例子的写作手法,会用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2、感受“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教具准备

  1、搜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卢沟桥有了哪些了解呢?(它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它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世界闻名,每年的7月7日,人们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等等)

  过渡:真棒,早在13世纪,有位旅行家就给予了卢沟桥高度的'称赞,有谁知道,这位旅行家是谁吗?他又是怎样称赞卢沟桥的呢?(生答)

  2、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嗯,他称赞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那同学们,他为什么这么称赞呢?是什么让他又有这样的感叹呢?

  二、自主探究

  课件:

  1、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2、你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上汇报自主探究结果

  汇报预设:

  1、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桥长、桥宽等等

  2、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有的…有的…

  师:是的,真能干,也就是我们书上第几自然段介绍了卢沟桥?(生答: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的数一数,这段话中一共有几句话?(生答:共9句话)

  (三)请九位同学一人读一句。

  (四)边读边说说那一句讲了什么?

  (五)读完后,生评。

  (六)全班在带上感情,齐读

  (六)详细分析卢沟桥的建筑特点

  师:那读完了,你能说说每一句话都分别讲了什么呢?

  ①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②全长多少

  ③石拱

  ④石桥墩

  ⑤发水,连拱桥完好无损

  ⑥桥宽

  ⑦桥面

  ⑧石狮子

  师:那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中第一句写了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后面就分别写了桥长,桥宽等等,第一句和后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呢?

  (总分的关系)

  师:从完好无损可以说明了什么呢?

  师:从描写石狮子的语句中,你们发现他一共讲了狮子的几种姿态?省略号说明了什么?你还能想象一下它还有哪些姿态,说说看。

  (引出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师:真棒,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修辞手法。这就叫做排比。

  排比句的作用: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举排比句的例子,赏析。

  师:同学们,排比句的用法,你们会了吗?那你们现在读懂了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

  过渡:同学们,文中除了排比句,还用了大量的具体的数字,请你们快速的找出。把数字去掉,试着比较两种方法,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七)总结列数字写法的好处

  过渡:现在,你们想给卢沟桥一个怎样的称号呢?或者有什么词来形容它呢?师:是的,多么雄伟壮观的建筑啊,我们对它真是叹为观止,真不愧是赋予了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称号的卢沟桥,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人们记住的仅仅是它雄伟壮观的外形吗?它的身上还具有一个怎样让人难忘的故事呢?

  三、小组合作讨论

  课件:

  1、快速的读一读第4—5自然段

  2、再在组内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把搜集到的有关卢沟桥的历史资料,在小组内总结

  4、由小组代表说说,介绍卢沟桥的故事,并说说为什么人们要去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一)小组交流、讨论

  (二)小组汇报展示

  四、观看“七七事变”的相关资料或视频

  五、总结

  (一)说说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如果你是卢沟桥的解说员,你会怎样介绍卢沟桥呢?

  七、课外拓展

  请仔细观察家乡造型美观的建筑物,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把它介绍给全班同学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7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

  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我们今天学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2卢沟桥的狮子

  二、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挂图或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座桥的。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看看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句: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第二句:这座桥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第三句:讲桥的长度、结构,并通过柱子多说明雕的狮子多。

  第四句:借很难数得清,进一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

  (二)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卢沟桥这座有八百年历史的石桥,上面雕刻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得难以数清楚,还有什么特点,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一)观察挂图、投影或观看录像(最好是石狮子的特写),逐一说出石狮子的大小、形状、神态。

  (二)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狮子的。

  大小:大的小的'甚至理解甚至

  形状: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四个好像。好像后面的文字,是作者由看到的而想到的,加进想象,使石狮的形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二要引导学生注意上述句式,并列整齐,读着上口,并要认识到课文中仅是举了几个例子,实际上石狮子千姿百态,不可能一一写出。三要引导学生注意段末的省略号,意思是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很多,一个省略号,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三)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四)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卢沟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狮子,总共有485只。)

  (五)带着对石狮子喜爱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五、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生字:歇雕厘甚至蹲概异

  甚、至是翘舌音;雕是三拼音,读时不要丢掉介音i。书写时厘上不要加点;蹲的右半部不要少横;概是木字旁,中间最后一笔是点;异上半部是巳。

  生词:歇后语雕着厘米甚至大概形态各异淘气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大多在民间流传。

  甚至:在课文中有进一层的意思,说小狮子小到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了。

  形态各异: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六、作业

  读课文,其中第二自然段要多读几遍。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二、卢沟桥的出名不光是因为桥上的狮子多,各具情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想想每句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概述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因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而得名。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回事。挑衅,借端生事,企图挑起战争。侵华的日军以听到宛平城枪声,致使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城内搜查,遭到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的拒绝。正交涉间,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继而炮轰卢沟桥。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奋起抵抗。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宛平县城在卢沟桥东。

  第三句:指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这也是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第四句:强调卢沟桥的历史价值。

  (二)这一自然段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这是抗战的起点,又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

  (三)归纳自然段段意。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四)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憎恨侵华的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生字:侵衅驻具

  侵、衅是前鼻音,驻是翘舌音,具的ü上省略两点。书写时,侵注意右半部的写法,衅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具的里边是三横。

  生词:侵华挑衅驻守具有建筑

  四、朗读全文。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书写生字词。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七七事变》。

  3、预习《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8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5、卢沟桥烽火

  1、生字生词

  2、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

  教学反思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2、指名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学习第二段: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4、品味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懂得了什么?

  (1)交流:“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你知道了什么?(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

  (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

  (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可见日本侵略者怎么样?(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

  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誓死卫国)

  (5)同学们能从敌我双方的举动中体会得这么深刻,真不错!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同学们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判断的呢?(板书:蓄谋挑衅)“显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军的足智多谋)

  (6)有感情朗读。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从哪儿看出?(发动进攻)

  三、学习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

  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句子,用“~”划出写我军英勇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怎么样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

  师:事实证明: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冒着”“冲出”“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大刀: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四、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中国共产党敏锐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浪子野心。侵占平津就必然侵占华北,控制了华北就必然妄想吞灭整个中国。)

  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4、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序幕”是什么意思?

  (3)“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4)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五、升华认识:(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板书

  1:卢沟桥烽火

  时间

  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蓄意挑衅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发动进攻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两面夹击

  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通过资料的交流,然后借助于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介绍当时的形势,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的重要性,理解“咽喉要道”。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画出描述敌人和我国守军举动的关键词句,诵读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发现本课词汇量丰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我

  还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感受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让这可感的形象,历历在目。

  另外,我还采取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先让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抓住关键词语复述,这样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

  课堂教学总是一种带有遗憾的职业,虽然在课前设计得挺好,但学生却永远是变量,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不是你想达成什么目标就能达成什么目标。而我在这堂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还是少,不达标。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品悟的权利。我不断告诫自己: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加油!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抗日歌曲。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找“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时,让学生圈划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并注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有助于理解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下列词语: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课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那就先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教师提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按照这些词语的提示,学生试着划分划分,有助于判断。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难点]

  一、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时抓住了敌我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进行描写,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写出了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而“人仰马翻”“呀呀吼叫着”“疯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等词则写出了日军的可耻下场。先让学生朗读,然后学习从中感受我军的形象。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作卢沟桥。图中都有些什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桥上而得名。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交流。

  (1)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ài”,不读“kài”。

  (2)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底。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那见过联拱时桥。

  望柱:桥栏板之间的柱子。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为什么?

  4、通过全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相机解决: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

  6、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小结。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2.完成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

  3、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理清层次。

  2、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引导学生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写话。

  3、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师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卢沟桥烽火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3

卢沟桥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2篇)05-27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06-24

语文下册教师教学计划03-30

语文下册三年级的教案02-03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23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3-13

三年级语文教师下册个人教学计划02-28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