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时间:2024-11-14 07:22:03 三年级 我要投稿

[荐]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

  原文

  我家离县城十几里地,虽说有公路相通,但在进城读中学以前,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山里孩子,却从来没有坐过车。

  那年我十岁。暑假,石榴花火红火红,正是梅子、桃、李子上市的时候。一天,我们几个要好的伙伴,忽然想进城去玩儿。但是我们两手空空,连吃顿午饭的钱都没有。可进城的欲望又那么强烈。大家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早晨,太阳还没露脸,我们四五个孩子就早早起了床,各自偷偷地从家里拿了一只竹篮,悄悄地溜出了村。我们追着,跑着,愉快的笑声洒满村外的小路。渐渐地,太阳出来了。我们早已钻进豆棚,钻进菜垄,埋着头去采那一蓬蓬、一丛丛鲜嫩的马齿苋。我们装满篮子,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泉水把采来的野菜洗净,再一把一把用稻草扎紧。我们虽然忙得满头大汗,但望着篮子里翠生生的马齿苋,心里涌出一股甜甜的滋味。

  太阳几丈高的时候,我们拎着野菜进了城,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早已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我们赶紧选了个地方,把篮子一放,卖起了马齿苋。

  “买马齿苋喽,买马齿苋喽,能当菜,又能治病啊!”一个伙伴刚一吆喝,马上就围过来一群人,大概是想尝尝马齿苋的野味。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婶一下子挑了好几把,其他人也跟着买。只一顿饭的工夫,伙伴们的菜篮都见了底。

  这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挣了好几块钱。于是,大家到饭馆吃了午饭,到照相馆照了相,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又逛了一趟公园。直到太阳落山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赶回了家。

  马齿苋,这并不起眼的野菜,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的.小伙伴们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体会小伙伴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有关资料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识“苋”字,简介马齿苋的样子、味道。

  你吃过马齿苋吗?

  2、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围绕着“马齿苋”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将生字词语放入课文中,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边读课文边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实现进城愿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记,读一读。

  2、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读给同桌听一听。

  3、他们卖了“马齿苋”以后在城里做了什么?心情又怎样?读有关段落。

  4、你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的事例吗?谈谈自己的事例,再体会一下小伙伴们的心情。

  5、小组内比赛读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2、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认真观察并识记。

  2、自己记生字,组词,说句子。

  3、练习写字,注意写字的姿势。

  4、学生写完后,评价学生的书写。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说说自己学完这一课后有什么感受。

  2、自由组合,把文章内容表演出来。

  3、推荐上台表演,下面认真观看,看后评价。

  四、小结。

  五、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苋菜的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2、找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教学反思

  昨天的课堂上,让孩子们自学了生字,这节课,因为嗓子还没有完全好,还是不能过多的讲话,多少有些着急。课前再次钻研教材,看着备课本上的教案,发现有很多提问比较浅、散,赶紧做了些调整。

  进入新课学习,我直接提问学生:“同学们,这些孩子们的愿望是什么?”(想进城玩)“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孩子,从来没有坐过车)“默读课文,说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请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这里,我采用了一个倒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了解,小作者和小伙伴们有愿望,并实现了愿望。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出了“他们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呢?”这样一个教学重点。

  我让学生直接找出分别写小作者他们“采、洗、卖”马齿苋的句子,同时,随机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小心翼翼、恋恋不舍”等几个重点词,然后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进行朗读,在读中,使学生明白了“他们是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这样,教学思路非常清晰,通过教学反馈,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忌赛马》.齐读课题。

  (二)新授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田忌赛马的事)

  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具体写赛马过程的段落。(2——17)

  3、自由阅读2—17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哪三件事(①第一次赛马;②孙膑出主意;③第二次赛马。)

  4、田忌两次赛马的结果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转败为胜)

  5、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6、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叙述两次比赛马出场顺序的句子,用" "勾出来,再读读这些句子。用手中的卡片摆一摆马的出场顺序,连线完成黑板上的对阵图。

  7、谁能根据示意图讲一讲两次赛马的对阵形式和比赛结果

  8、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连败三场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原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强)

  9、第二次比赛孙膑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就能胜两场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要角色朗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找出原因。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齐威王的马比田忌快不了多少)

  10、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调换顺序可能获胜两场的结论)

  11、孙膑和我们一样通过分析,得出调换顺序可能获胜两场的结论,但调换出场顺序就一定能获胜吗(齐威王调换顺序就不一定)

  12、既然有不确定的因素,孙膑怎么会胸有成竹呢他是怎么知道齐威王一定不会调换出场顺序的呢请用"﹏"画出齐威王获胜后表现的句子。

  13、自由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什么请在书上写下来。(轻敌,骄傲)

  14、怎样读出齐威王的得意与轻敌呢(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0和12自然段)

  15、教师小结:孙膑看到齐威王如此得意与轻敌,自然就能分析判断出齐威王不会调整马的出场顺序,所以就胸有成竹,这也是田忌转败为胜的一个条件。

  16、学到这里,你认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7、田忌赛马这件事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从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的身上看)

  18、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你想不想成为足智多谋的人呢请你做齐威王的谋士,在齐威王先胜一场的情况之下,帮他设计马的出场顺序,打败田忌。

  (三)作业

  这篇文章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两次赛马的经过,而且突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适合于我们表演课本剧,请大家分组试着演一演。

  附:板书设计

  第一次赛马(失败)

  田忌赛马孙膑出主意(善于思考,观察,足智多谋……)

  第二次赛马(胜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课前进行了周密的教学设计,问题与问题环环相扣,因而在上课时教学思路清晰,行课流畅,完成任务轻松。

  本课的成功之处是:

  1、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较好。

  2、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3、课外拓展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成功地让学生从不同的人物身上受到启发。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

  1、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段落讲解过多,例两次赛马过程分析稍显多。

  2、板书设计较繁。

  3、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的思考的时间较少,课堂节奏太快。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习《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学生追求光明的勇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3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传说故事。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明白道理,体会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投影片、生字词卡或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出外旅游好处多多,可以锻炼身体,增长见识。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来个“秀才不出门,照样游天下”。老师带你们去日月潭看看。

  二、出示课件,介绍日月潭。

  配乐展示日月潭美丽的景色,相机介绍:湖中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部分,北部像太阳,南部像上弦月,所以叫日月潭。

  三、学习课文。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做了哪些努力?

  (3)结果怎样?

  (4)你从这个传说中明白了什么?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文。

  3.遇到生字新词,先自己拼读识记,有难度的同桌相互交流或标记疑难,以便求教。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1)学习3个会认字。

  社,示字旁,注意与“衤”区别。

  顿,组词“顿时”,形容时间短。

  斧,形声字,上声下形。

  (2)学写6个字:摇、顿、恶、阿、斧、剪。

  2.学习1至4自然段,解决自学提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3.指名朗读1至4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太阳月亮不见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个什么样?

  五、存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太阳月亮到底去了哪里?

  2.如果我们发现太阳月亮不见了会怎么做?

  六、作业。

  朗读课文,继续思考自学提示。上网或是从课外书报上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月潭的传说》。

  二、回顾旧知。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学生带感情齐读课文1至4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世界不能没有光明,人类不能没有太阳和月亮。勇敢的孩子们,我们跟随大尖和水社一起去寻找丢失的太阳和月亮吧。

  三、按自学提示继续学习课文。

  1.小黑板出示:

  (1)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做了哪些努力?

  (2)结果怎样?

  2.师生交流自学所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加以发挥):

  首先,他们点起火把,翻山越岭,历尽艰险,来到一座大山前;然后,他们一口气跑到阿里山,挖出山底下的.金斧子,金剪子,又回到水潭边;接下来,大尖用金斧子劈开公龙的脑袋,水社用金剪子剪下母龙的脑袋,让太阳和月亮从它们口中滚出来;最后,大尖拔了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拔了棵棕榈树把月亮也顶上了天。

  3.在学生的朗读中相机进行字词教学:重点指导读音:棕榈树;理解并示范动作:抛。

  4.品读重点段落或词句,体会情感。同时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删去表示动作的词语后,句子内容就很空洞,读起来就不生动、不具体,没有生气。(投影片出示。)

  ①大尖把太阳抛向空中,又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把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把月亮送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水潭叫日月潭了。

  ②大尖抱起太阳,抛向空中,又拔起一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抱起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拔起一棵棕榈树,把月亮顶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水潭叫日月潭了。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这个传说说给别人听。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

  2. 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材简析

  秋是一首歌,秋是一幅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歌咏秋天,赞叹秋景,描绘秋色。唐代诗人杜牧漫步山间,写下了入目之秋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山林秋色图。品读诗歌,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山路、人家、白云、枫叶构成的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诗人紧扣诗题,先写山行途中远望所见、仰望所见: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出了山行途中所见的远景图,意境高远,幽深寂静的景色之中露出一派勃勃生机。接着写了山行途中停车的原因:夕阳晚照下的枫林让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那霜染的枫叶红艳艳的,简直胜过二月的春花,集中笔力写出了这幅图画的静景。诗人以细致的观察、绚丽的`色彩、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了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秋色,突出了秋色中的春意,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建议1课时完成。

  * 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斜: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曲而上。这里的“斜”,为了押韵,可读作。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过深秋寒霜之后变成红色。

  * 诗句的意思:一条石板小路蜿蜒伸向山头,在生出白云的地方有人家居住。行路的人被傍晚枫林吸引而停下车来。那经霜打的枫叶在夕阳的晚照下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艳。

  * 可以看图说出景物,抓住“白”、“红”让学生感受颜色的对比美。

  图文结合、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秋天枫林的迷人之美。诵读时要注意诗的韵律。

  * 课后第1题:“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是积累语言的练习,应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在读的时候尽情倾诉自己对诗的感受,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做动作表演。在背诵的基础上默写。

  *课后第2题:首先,理解带点词的意思,然后,借助课文插图(或投影、课件)引起学生的想象,教师应适当描述诗中的情景。指导朗读时,再次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揣摩此时诗人的内心情感。学完诗歌后,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果你来到这里,除了做诗,你还会做些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 “课文链接”提供的是描写秋天枫叶的句子。可让学生阅读想象,既扩展了对枫林的感受,又欣赏了关于秋的描写。

  教学设计参考

  一、看图引入,整体感知

  1. (出示挂图)图上都有些什么景物?你能看出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 板书课题,读题。

  3. 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杜牧在山中行走,途中所看到的景色。

  4. 范读全诗,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二、自读自悟,了解大意

  1. 自己试读课文,读通诗句。

  2. 抽读,检查。

  3.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边读边想: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4. 同桌互相读读,讲讲。

  5. 讨论不明白的地方,疏通大致意思。

  6. 再读全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熟读成诵,想象意境

  1. 让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导读好节奏。

  3. 教师配乐,学生随音乐朗诵诗歌。

  4.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5. 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朗诵。

  6. 练习背诵。

  四、探究学习,扩展知识

  1. 如果你来到这个地方,你想做些什么?

  2. 你了解作者杜牧吗?你还知道他哪些诗?请推荐给同学们背一背。

  (李娟)

  参考资料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有《樊川集》传世。他的《清明》、《江南春》都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诵读的诗。

  《清明》主要写了清明节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而且还要急着赶路,加之又遇上细雨连绵,到处迷迷蒙蒙,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伤感悲愁。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主要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并借景凭吊了历史,发出了无限感慨。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重点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学习尊重事实、坚守信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如此悲伤的原因,理解“坚贞”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板书课题。和氏指的是谁?(板书和氏)板卞和他献的是什么呢?生:璧

  璧指的是什么啊?生:美玉

  他献了几次呢?分别献给谁的呢?(板书:厉王、武王、文王)

  3、三次献璧的情况怎样呢?为什么不献一次,要献三次呢?

  二、学习第一次献璧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献璧的情况,请同学们找出这部分读一读。看这次献璧的结果如何?

  生自由读第一次献璧的部分。

  师:当卞和献给厉王时,他怎么做的?

  生:命令玉匠去鉴别

  师:鉴别你怎么理解的?

  师:玉匠是怎么鉴别的?怎么说的`?

  师:仔细端详是什么意思?

  师:从仔细端详一词说明玉匠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而是经过断定后认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作为热心献璧的卞和,听玉匠这样说他的美玉,他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急切

  师:你能读出他急切地解释吗?

  指名读

  师:怎样读出急切?

  师生分角色读。

  师:从卞和的急切的解释中我们知道他不能容忍玉被贬为石,他可以对玉这样说,可他不能对厉王这样说,这是可是对厉王的顶撞(板:顶撞),最终引得厉王大怒,他被砍去了左脚。(板书)

  师:被砍去了左脚,此时卞和是怎样的感受呢?

  师:是啊,被砍左脚的身体之痛,仅仅是身体上的痛吗。

  师:最为痛心的是稀世珍宝无人认可。

  三、学习第二次献璧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卞和还会去献璧吗?

  请同学们找到二次献璧的段落,读一读。思考:这一次玉匠的反应如何呢?结果又怎样呢?

  生:不屑

  师:不屑是什么样子?

  生:轻视

  师:为什么玉匠不屑呢?

  师:那武王呢?他相信谁的?

  生:欺君之罪(板)

  师:欺君之罪让卞和受到什么惩罚?

  生:砍去右脚(板)

  师:先失左脚,又失右脚,两次献璧失败,他心里现在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师:除了失去双脚的的身体更痛了,他更为委屈和痛苦的是美玉永远难见天日,甚至为国君的不明智而痛苦。

  师: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出示)

  师:这是个什么句子?

  师:它的意思是什么?

  师:怎样改成陈述句呢?

  (出示改后的句子)

  师:我们来读读这两个句子,男同学读反问句,女同学读陈述句。

  师:时间流转,武王死去,文王登位,这是的卞和在做什么?

  师引: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出示)

  师: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句中既描写了卞和的动作,又有他的神态描写,请从中勾画出来。

  生勾画

  生:捧

  师:捧可以换成那些词语呢?

  师:你觉得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生:(我们换成“”读一读)

  师:从这个捧字让我们不难看出这石头被他小心翼翼地放在手上,奉为至宝。

  师:但却得不到认可,所以她在楚山一连哭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说明哭的时间(师引)很长,而且伤心至极。

  师:他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悲痛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出示):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在古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出示)

  师:跟老师读一读。(师教读)

  师:现在我们对照理解古文的意思,从何上面这段中找一找“题”是什么意思?

  师:贞士怎么理解?

  师:诳的意思呢?

  男女赛读。

  师:本来是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本来是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让卞和捧着那块是石头,一连痛苦了三天三夜,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真是悲痛欲绝。

  四、学习最后一段

  师: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怎么做的?

  生:派人前去查询(板:查询)

  师:不仅查询了,还叫玉匠干什么?

  生:整治那块石头

  师:经过打磨后,这块美玉呈现上来了。(出示图片)

  师:我们怎么来形容这块玉石?

  师:书中用到那些词语。

  师:看到这块温润澄净,价值连城的美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于是,文王下令将这价值连城的美玉命名为和氏璧,这就是和氏璧的来历。(板)

  师:如果没有卞和执着地献璧,有这价值连城的美玉吗?

  如果没有卞和尊重事实的恒心,这温润澄清的美玉能重见天日吗?

  如果没有卞和的那份忠贞,那份忠诚,有这稀世珍宝和氏璧吗?

  师:读到这里我们要为卞和喝彩。因为他献的不仅仅是宝玉,而是他这个坚贞之士那颗忠诚之心(板:忠)他的忠贞,忠诚比这美玉更加价值连城,更是一个无价之宝。

  五、总结,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卞和,现在厉王和武王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我想对厉王和武王说:

  2、补充关于和氏璧的故事。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到做人要谦让。

  5、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

  3、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作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要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再读课文,

  4、用笔画出不

  5、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

  6、然后反复

  7、练读,

  8、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9、指

  10、名

  11、读课文,

  12、互相评价。

  13、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14、老师板书: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15、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

  2、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3、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4、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

  3、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左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4、学生写字,

  5、教师巡回指

  6、导,

  7、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已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3人物不同的语气。

  2、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3、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二、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提高: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懂得奉献。

  教学重点: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现在老师想带领大家看一幅美丽的画面。

  一条蜿蜒的小河向前流淌着,瞧,他穿越高山、平原;它浇灌田野、森林。花开了,草绿了,庄稼丰收了,树木更加茂盛了。

  师:小河哗哗的流淌,他在唱着自己的歌。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小河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你们小声自由朗读诗歌,在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多读几遍,老师会走到你的身边,听一听你读得是否准确。另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师:谁相当校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指名读)

  师:这个小老师当的怎样?(读的准确,声音响亮)

  师:现在,我们开火车读生词,“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我这儿来”

  师:“寂寞”是什么意思?“寂寞---孤单”

  师评:用同义词解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干涩---干燥”“崇高---高尚”(指名答)

  师评:你真聪明,会及时运用。

  师:谁想来读诗歌?其余同学仔细倾听,认真听就等于自己读了一遍。(4人读)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板书:明亮、快乐、绿色、奔跑)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是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总结,这一句话就是每一小节的总起句。这是一种概括意思的好方法。

  师:刚才,我们大体的了解诗的意思,让我们细细品读,你会发现更美的意境。

  三、精读课文,领悟。

  师:请看大屏幕(指读题目要求)

  要求:读读每一小节,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边读边想:你喜欢的原因。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老师会走到你们身边,成为你们的参与者。

  师:现在我们全班进行交流。谁想来谈。

  (一)生谈第一小节:

  师:是呀,小河长年累月的奔腾不息,真是不知疲倦。

  师:一条蜿蜒、明亮的小河永远又走不完的路,唱不完歌的歌,听,他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出示流水的轻音乐声,填空它唱着。唱着。身边伴着 它山谷里在,不管不管)

  师:让我们再自由读一读,感受小河优美、动听的声音。(学生听着音乐朗读)

  师:谁想来读?

  师:(生互评)你觉得他哪里读的好?

  让我们一起唱歌(齐读)

  导:再谈谈你喜欢的内容

  (二)生谈第二小节:

  师评:你的词汇非常的丰富,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你的理解非常深刻,使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不要紧张,想好了再说。

  师:现在让我们看看画面,听一听小河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我是一条小河,我会独自经过险峻的大山,荒芜的`沙漠,时常感到寂寞难忍。有时我要忍受着炎热的天气,骄阳的炙烤,常常感到干渴。

  但是,令我惊喜的是我会使黄土重新滋润,草儿因我的到来绿了,花儿因我的到来开了,因而我又感到无比的快乐。

  师:看完画面,你想对小河说些什么?

  师:一条小河,宁愿自己忍受着寂寞,忍耐着干渴,却给黄屠沙石送上清水,给他们带来绿色的生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跨跨小河吧。

  师:你觉得她朗读的怎样?(我从它的朗读中听出了这是一条快乐的小河)

  师:让我们一起夸夸小河。

  导:小河听了同学们的夸奖,高兴极了。他说呀,同学们赶快读读后面诗歌,我还想听听你们的夸奖呢。

  (三)生谈第三小节:

  师:小河流入大海,小河浇灌禾苗,小河分享丰收,这是的小河心情怎样?(快乐、愉快、)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师:同桌读。

  “寂寞”“干涩”“崇高”师什么意思?师:想读的我们一起来读。

  导:小河是明亮的,不知疲倦的;小河是快乐、幸福的,它给大自然披上五彩衣,个个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因此,小河要对同学们说,“我师一条奔跑的小河”

  师:让我们齐诵最后一段。

  四、课后拓展。

  小河还会诉说哪些故事呢?

  五、课堂检测。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进行背诵。(基础性)

  仿照《小河的歌》自编一首。(选择性)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8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四、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正音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图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自由读

  3、指名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最好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坐讨论,全班交流。

  3、看课件,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2、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板书

  荷花

  姿势美 陶醉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0

  【解构课程】

  黄叶“刷刷”

  有声的声音蟋蟀“口瞿口瞿”音乐厅

  大雁“叮咛”声音美妙

  12听听,秋的声音秋风“歌吟”秋天美好

  无声的声音叶子里小花上万物中

  汗水里谷粒里

  【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

  (1)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独立学习阅读课文的能力,教学时可先让把握自读提示的阅读要求,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2)本文语言生动,意境开阔优美,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优美,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诗歌的意境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课文诗歌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秋天的诗文。

  3、重点难点

  (1)边读边想象,从诗歌的意境中感悟秋的美好。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

  4、课时安排:一课时

  【确定学法】

  1、直观感受法,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及音乐,让学生对秋天有直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兴趣。

  2、想象法,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将图片幻化成脑海中的声音,立体地感受课文。

  3、朗读法,通过朗读,将身心融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中,结合课文内容与个人阅读体会,将情感投入到朗读中。

  【明确教程】

  【推敲细节】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学进程【反馈成效】教学活动一

  展示秋的.图片

  引出秋的

  声音

  一、展示秋的图片,引出秋的声音

  1、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的图片,秋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出示秋天的图片,说一说,这是“的秋天”。)

  2、秋天不仅仅是丰收的季节,还是一个汇集了无数美妙声音的音乐盒,让我们打开秋天这个音乐盒,一起去聆听秋天的声音吧。

  3、板书课题,引入课文。

  【设计说明:从视觉渲染入手,让学生感受秋的图片,再引导学生感悟秋天,聆听秋天的声音,视觉与听觉共同交汇,创设如诗如画般的阅读环境。】从秋天的图片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与景色,从而感受秋天的声音,创设阅读环境。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

  私塾读书像唱歌

  唯有一人壮胆问边学边问

  27不懂就要问学生惊呆静无声

  戒尺拿起厉声道收获多

  先生细讲学生听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三、教学难点

  1、感受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o)沙绒毛假装钓(dio)鱼

  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本课我会写的字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拓展延伸

  1、查找资料想一想还有什么植物充满了神奇。

  (可以讲含羞草、猪笼草)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开金色

  2、金色的草地

  合绿色

  3、爬天都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四、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我会写的生字和词语各两行。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勇气

  (高、陡)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美国宇航员登月的记录片。

  2、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图片、传说、故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月球,去探索探索它的奥秘吧!(板书:月球之谜)

  二、激发想象,练习说话(遐想引入第1段)。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配乐欣赏图片,完成句式“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总会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

  2、不仅是你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这颗神秘的星球都充满了美好的遐想,人们会遐想些什么呢?和我们想的一样吗?齐读第一段。

  三、,感受奇异,指导朗读。(学习第2段)

  1、引入

  是啊,千万年来,这些美好的遐想促使人们不断地探索月球的奥秘。1969年7月20日这一天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座“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视频录像)

  2、看后说说自己的感想。(结合资料袋说说自己的所知的内容)

  3、引出学习第2段,感受景色奇异。

  (1)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请大家找一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哪个地方在介绍?

  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抽读)你具体地说出了月球上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2)刚才你汇报的时候说到月球上的景色十分奇异。

  (3)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说——你为什么觉得奇异吗?

  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4)月球上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

  说——怎么就觉得奇异了呢?

  月球与地球上的景色截然不同,真是奇特呀!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出示照片)

  (6)月球上的景色太不可思议了,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给地球上的人吧!(齐读)

  4、比较朗读,体会句子。

  (1)老师给句子瘦瘦身来读,大家比较有什么不同?(去掉“首次、十分、却、满、任何”比较读,体会句子。)

  (2)把你刚才比较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去读。

  四、研读探究,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宇航员们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他们把月球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这些实验又让我们对月球产生了新的疑问。

  你们想了解科学家做的什么实验吗?

  1、自己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1)全班交流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呢?

  (2)科学家把尘土带回地球,做了第一个实验,是什么呢?接着科学家又用植物做了什么实验呢?最后科学家又对月球上的岩石作了研究,他们有什么发现呢?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四人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小组汇报。

  (1)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a、你们组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b、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尘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细菌一下子都死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组内说组内补充

  还有其它同学想对这个实验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吗?

  c、这个实验结果真让人费解呀!你们用朗读来向大家汇报汇报这个有趣的实验吧!

  d、月球上的尘土也可以杀菌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实验吧!

  (2)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你们感兴趣的实验。

  a、你们组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b、你们做了这个植物的实验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c、你们能根据你们在这个实验中惊奇的发现,向全世界的人提出一个谜吗?

  d、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这个实验中还有谜团吗?

  e、对这个实验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个实验吧!

  (3)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呀!

  a、科学家继续做的'什么实验呢?哪个小组来汇报汇报。

  b、你们研究了从月球回来的岩石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c、研究了这块岩石后,你们的疑问是(小组读谜)。

  d、还有对这个实验感兴趣的同学吗?我们一起来追问一次吧!(放大)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进行资料交流。

  1、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还有很多很多的未解之谜。)

  2、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月球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

  3、月球留给我们的谜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月球留给我们这么多未解之谜,才更加激发了人类探索它的欲望,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五、小结全文,课外延伸

  1、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书后面描写月亮的诗句。

  2、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学习还可以继续下去,课外,你想做些什么?

  六、作业:这一段时间,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了许多关于月球的资料。我们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办成一张月球之谜的小报。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组合完成。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可以办什么小报呢?(木星之谜、火星之谜、宇宙之谜的小报

  板书:

  22月球之谜景色奇异

  尘土杀菌

  实验水藻鲜嫩费解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风景,让学生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壮丽山河,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乐学善思办法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旅游快车”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强烈的表现欲。通过引导学生看、说、听、评,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观察、表达、倾听、、合作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龙龙和文文今天带来了一段自制的录像片,你们想看吗? (出示课件1)

  2.观赏了美丽的景色,听了龙龙和文文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二、双向互动,达成目标

  1.龙龙和文文在旅行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都知道哪些旅游景点?介绍一下好吗?(指名说一说)

  2.同学们说的这些景色真美啊!其实我们看到过的许多风景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记忆里,而且被我们深深地喜爱着。这样的风景就是我们“心中的风景”。那么,该怎样介绍我们“心中的风景”才能让别人和你一样感受到美呢?今天,我们就以“心中的风景”为话题进行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请同学们打开书,先来读一读书上的要求。(学生读,教师板书课题)

  3.师指名说一说读明白什么了,然后出示课件2,再指名读一读。

  4.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现在就让我们坐上“旅游快车”

  共同去旅行吧!(出示课件3)本次旅行我们共有四条路线选择。(出示课件4)旅行前,各队先选出一名领队,一是为了组织大家观光旅行,二是便于和我联系。(学生选,并颁发标志牌)

  5.本次旅行,我们同学都是导游,请你们按照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把你准备的照片或图片介绍给和你一起旅行的小伙伴,并表达己的真情实感。当一位小导游介绍风景的时候,其他同学就扮演游客,仔细地看、认真地听,假如有不懂的地方可向小导游提问。

  6.好!列车出发,祝你们旅途愉快!(小组交流:介绍图片或照片,师巡视指导)

  7.(课件5)列车已经到站。你们旅途愉快吗?谁愿意让别人也来分享你的快乐,请拿着你的.图片或照片到前面介绍一下。我们大家认真听一听,看他说得好不好?(轮流汇报,每汇报完一个师生根据要求评议一个)

  8.大家的热情太高了!我们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请各旅行团队再进行一次游览,选出你们队最好的导游,代表你们队和其他三个队比一比,然后我们评出最佳导游奖。(小组合作介绍图片或照片,推选代表)

  9.各组代表演讲,介绍自己小组推荐的风景,师生共同评议,选出最佳导游若干名,并颁发证书。

  三、情感延伸,拓展想象

  1.此次旅游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一说)

  2.谁来想象一下我们家乡和祖国未来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说一说)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啊,真了不起!你们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最棒的导游、最优秀的演说家和最出色的建设者!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5

  在讲《海底世界》第五、六、七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认识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思考:写了哪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把海底世界的资源边听边用笔画下来。

  (1)师朗读课文。

  (2)学生回答。

  (3)资料交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4)指名说。

  (5)小结: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三、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自由说。

  师: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1)自由读。

  (2)指导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3)齐读。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几种小动物、几种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资源被发现了,却因为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可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现呢。

  你们想探索海底世界吗?希望将来的海底世界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课后反思:

  一、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教态大方得体,语言规范。

  二、教法设计符合教材特点和内容,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符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培养,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使远离学生生活的海洋世界,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神奇大自然的向往。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五、我在教学设计上,从学生角度出发,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都合理运用,该讲则讲,不必讲的不讲,在自己设计好的导学提问下,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创设学习氛围,培养自学能力及合作学习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1-05

小学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7-12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6-06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12-15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12-23

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教案12-16

小学三年级语文《北京》教案12-27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石榴》11-02

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教案11-01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