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2 07:16:44 三年级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

  课文内容分析: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课后习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

  学情分析:

  本课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其它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所不同。三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

  对于“观察”,三年级学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统编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如二上写话“最喜爱的玩具”,二下“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三上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等都对“观察”有所涉猎。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观察所得的记录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教学目标:

  (一)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二)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教学重点:

  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

  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读题质疑

  (一)揭题,读题。

  (二)读题,学习“搭”。

  1.给“搭”换个字。

  2.感受“搭”的妙处。

  引导学生通过换字初步感受到这是一只不怕人的、有灵性的、与人和谐相处的鸟。

  (三)读题质疑。

  预设: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3.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4.船上还有谁?

  二、检查反馈,整体感知

  (一)出示阅读提示。

  1.把课文读正确。

  2.想一想: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个问题?

  3.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反馈。

  1.读词语。

  搭船 父亲 沙啦 羽毛 翠鸟

  鹦鹉 长嘴 捕鱼 静悄悄 吞了下去

  2.自由读,指名读。

  (1)读准字音“啦”。

  (2)观看鹦鹉图片,感受鹦鹉的漂亮。

  3.齐读。

  4.解疑:读了课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个问题?

  5.整体感知: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雨、船夫、翠鸟(翠鸟的外形、翠鸟的动作)

  6.小结:同学们,作者可真是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新事物,认识一些新朋友。

  三、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观察的细致

  (一)出示: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思考: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3.交流: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①看到:下雨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②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二)指导朗读。

  1.读好“沙啦、沙啦”

  2.给“打”找个朋友。(下、飘、落……)

  3.为什么用“打”?

  引导学生从“大雨”、“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4.积累词语

  鞭炮声:噼里啪啦

  流水声:哗啦哗啦

  泉水声:叮叮咚咚

  鸟叫声:叽叽喳喳

  5.读词语

  6.指名读,齐读第1自然段。

  7.小结:作者观察得可真细致,读着课文,我们仿佛也来到了船上,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的响声,妙!

  四、归类识字,指导写字

  (一)观察字形,归类。

  1.左右结构:搭、沙、啦、响、羽、嘴、悄、哦、捕

  2.上下结构:亲、翠、吞

  3.独体字:父

  (二)书写指导。

  1.羽--翠:“羽”字第一笔是横折钩,“翠”字上面第一笔是横折。

  2.嘴:“口”写得小一些,靠左上,右边的“此”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让。

  (三)自主书写、点评。

  1.学生练习写字。

  2.投影展评。

  3.修改,再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受作者的留心观察

  (一)出示“观察记录单”,回忆观察所得。

  1.出示“观察记录单”。

  2.根据回忆填写部分内容。(板书:观察)

  (二)导入:让我们近距离地去看看翠鸟的外形吧?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观察的.细致

  (一)出示:第2自然段。

  (二)自由读。

  (三)说一说:你看到一只怎样的翠鸟?

  (四)默读第2自然段并填写观察记录单。

  (五)借助观察记录单交流并完善观察记录单。

  (六)读出“美丽”,熟读成诵。

  1.出示: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 )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 ),翅膀带着( ),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 )的长嘴。

  2.出示: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 )是翠绿的,( )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 )。

  3.出示:

  我看见一只( )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 )是( )的,( )带着一些( ),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 )的( )。

  (七)小结:哇,好美丽的小鸟啊!作者观察得可真细致!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一只美丽的翠鸟,细致观察的好处可真大!(板书:细致)

  三、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观察的细致

  翠鸟美得让人难以忘记,那么翠鸟又是怎样捕鱼的呢?让我们到第4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一)出示:第4自然段。

  (二)自由读。

  (三)说一说:翠鸟捕鱼的情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默读,圈出描写动作敏捷的词,继续完成观察记录单。

  (五)借助观察记录单交流并完善观察记录单。

  1.动作敏捷:冲、飞、衔、站、吞

  (生交流,师板书:有序)

  2.动作快: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

  (六)读出“动作敏捷”。

  1.指名读。

  2.生评价。

  3.自由练读,齐读,表演读。

  (七)小结:哇,真是不得了,翠鸟捕鱼的动作都这么快了,作者都看得这么清楚,观察得可真是够细致啊。正是因为有了细致的观察,“我”才有这么多的发现,看来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步。

  四、联结生活,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作者在旅行中观察到翠鸟的外貌、捕鱼的动作,但是老师有个疑问,他是专门蹲在那里看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一)出示:第1自然段。

  (二)交流。

  (三)创设情境。

  (四)观看照片或视频,完成观察记录单。

  1.打开平板素材包观看照片或视频。(素材包内包含白鹅的照片和视频两个文件夹)。

  2.出示观察记录单,选择外形或动作填写观察所得。

  3.交流评价。

  (五)小结:是啊,看来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时时处处都会有所发现。我们要向作者和上面的这位小朋友一样留心生活,留心观察,这样作文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五、布置观察任务,记录观察所得

  (一)布置观察任务。

  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记录观察所得。

  (二)出示观察提示。

  1.借助观察记录单,尝试用看、听、摸、闻等多种方式去观察。

  2.在不同的时间去观察,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及时记录观察所得。

  (三)出示观察记录单。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2

  1.知识目标:说话有条理、规范、语句连贯、通顺。

  2.能力目标:讲述暑假生活的趣事,提高讲、听、问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和大家分享快乐。

  1.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说出暑假生活的“趣”,和大家分享快乐。

  2.训练有条理、语句连贯、通顺地说话的能力和认真有礼貌倾听的.习惯。

  设计意图:

  1.抓住中心来引导,让学生说得有有重点。1.用同学亲身经历的事情为例来做说话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由别人的事说到自己的事,更容易拓展思维。

  2.通过提问来引导说出趣,有例子引路,降低难度梯度。

  读写结合

  师生问好,向听课的教师问好,说出我们班的。孩子们,你们x满怀,也让刘老师热血沸腾了。接下来就好好表现吧。

  一.谈话导入:孩子们,我非常羡慕你们,因为你们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很多同学的家长都把你们的照片分享我们班级群里,在刘老师的眼前展开了一幅幅五彩的画卷。你们想不想看看?刘老师有个条件:看到一幅图,就要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例如……()(第一关小试牛刀)

  (课件第二关读懂要求)

  二.指导说话写话。

  1.揭题,明确要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暑假生活”(板书揭题)学生自主读要求。

  课件出示“能说会道”,再出示说话要求,倾听要求。

  2.明确要求,再读要求,谁明白要求了,来说说。重点是说说自己经历的,发生在暑假的,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重点说清楚一件事。(课件出示要求)

  3.了解“趣事”。课件出示课文情景图中的云图、人物,(第三关我能说得清)

  4生进行片段说话,用“什么时候我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再说说事情的过程,有趣在哪里。

  5.生生互动,我们都是小记者,请你接受采访。(课件提问和回答的同学应面向听众,声音响亮,吐词清楚。听的同学要有礼貌,不插话,不哄笑。)

  6.把发言整理成一篇文章。

  7.小组为单位交流暑假中的趣事,推选出一个同学在全班说。(第四关守住擂台)

  8.选取一件事把自己的暑假生活写下来。(课件要求写清:什么时候我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的过程,有趣在哪里,有什么感受)

  9.展示学生作品

  三.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分享了我们暑假生活中的趣事,大家学会了怎样通顺地说话和有礼貌倾听。

  2.拓展作业:课后我们把说的写成。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三、反馈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探究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4

  设计说明: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先生提问的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品质。教学中,结合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运用学习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冒着被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谁不懂就要问?他都问了哪些问题?他的问题解决了吗?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读课文,不理解的词可查词典,词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圈画出来。读完课文还可以跟同桌小声议论议论。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通过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把有新鲜感的词语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带拼音。

  背bèi诵sònɡ照例lì圈quān出段duàn落练liàn习糊hú里糊hú涂tú吓呆dāi戒jiè尺厉lì声挨ái打清楚chǔ

  (2)去掉生字的拼音读一读。

  背诵照例圈出段落练习糊里糊涂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

  (3)游戏:用手势表示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词语,请同学们用手势来表示“背、圈”的声调。

  背诵背包圈出羊圈圈猪

  (4)做“摘苹果”游戏。苹果上面有生字,学生读对一个会掉下来一个苹果。苹果树上的生字有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引导学生填空。(课件出示)

  ()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个地()。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怕挨打,向先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7、小结:我们在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示,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1)理解“糊里糊涂”,找一找它的反义词。

  (2)用“糊里糊涂”造句。

  3、孙中山是怎样问的?找一找重点的词语。

  (1)课件出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2)“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3)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

  (4)小结: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这种精神多么可贵。

  4、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生和同学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第3~6自然段,说一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

  (1)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①“摇头晃脑高声念书”是怎么念的?请同学们做动作读一读。

  ②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的,真像()。

  指名填写。

  ③“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

  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指名填写。

  ④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2)出示句子: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①引导学生抓住“拿着戒尺”“厉声”来体会先生的严厉。

  ②出示“戒尺”的图片,了解“戒尺”。

  ③引导学生抓住“一字不漏”来理解孙中山背诵得很流利。

  6、过渡:既然孙中山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先生提问呢?读课文第7~9自然段。

  (1)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不同形式地读。

  ①男女生轮读句子。

  ②齐读句子。

  ③交流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精神。通过多种朗读方法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积累丰富的词语。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不懂就问”是不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马上问呢?(应该先动脑筋自己想一想,然后再问。)

  2、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懂就问的事情?

  3、积累名言名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4)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陶行知

  4、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不懂就问的故事。

  5、总结:不懂就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同学们在积极动脑的基础之上,能够敢于发问,收获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适当的课外拓展积累能够让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并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韵味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背诵《三字经》

  2.“曰仁义,理智信”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吗——孔子。他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一生交了3000多个学生,其中有名的有72个呢。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学生问老师的一些问题和孔子经典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两句话。

  二、初读课文 体会明确句意的重要性。

  1.请您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读准字音? (指名一生)

  出示:罔和殆。复习读音

  2.生字读音有点难,,自己再读一读,看看这回能不能读准、读通顺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两生)

  3.指导字音:

  (1)第一则中有个多音字(课件强调:为)既念wi又念 wi,猜猜在这句话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学生争论)

  (2)我们要按照正确得意思理解后才能确定读音。课件出示:为两个读音的不同解释

  想一想,根据哪个意思能确定这个字的读音呢?(引导学生说把哪个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当)这么解释比较合理,你们同意吗?这个字的意思是做、当。课件出示:为:做、当。这个字读?课件出示:为:wi

  三 、了解句意 积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 学习第一则,积累学法,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思结合”。

  1.轻声读第一则,看看哪些字在下面有注释,请你把它搬回老家—就是抄到原字的下面。

  2. 把原句中的字替换成它的解释再读一遍。看看你还有哪些字的意思不懂,圈出来。

  3. 质疑不懂的.字义。那些没注释的字,我们怎样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联) 先和同桌互相交流看看能不能弄懂。全班交流。

  4. 弄懂了每个字的意思,你能连起来解释这句话了吗?不通顺怎么办?这时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

  小结:调整时,有时需要添几个字,有时需要减几个字,有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以后,我们还可能遇到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情况呢,但不管怎么调,都不能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试试。

  老师也解释了这句话,并且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看看这样解释是不是更通顺一些?你默读一下,看看和你们要说的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第一则意思)

  课件出示。

  5.温故知新已经是个成语了,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吗?

  6.联想:孔子是在学生问他什么问题时这样回答的?

  7. 表演,评价。

  8. 再读,指导。诵读古文应该读出韵味,慢慢品味才能知道含义,范读,自由读,大家读。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应该能做一个“温故知新”的人。

  (二)学习第二则,运用方法,独立研究,重点体会“学思结合”。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则论语的意思?就请你按照刚才我们学习的第一则的方法来自学第二则。出示自学提示:

  (1)把下边的注释搬回家,读一遍。

  (2)圈出不懂的字,同桌互相质疑,运用字典查一查,联系前后词语想一想。

  (3)自己解释句意,同桌交流。

  3.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指名交流

  (2)看看你的理解和老师的理解一样吗?

  (3)说一说第一则和第二则有什么关系吗?

  古人说的学习一般指读书学习,只读书学习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顾刚刚我们学过的温故知新这句话,其实学习过程中包括了温习旧知识要重新思考,才能有新发现?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说出第二则论语的意思了?

  (5)按照读第一则时那样读一读第二则。

  4.小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孔子劝告我们学习中应该避免的情况,这样做不对,那我们该怎样做?(板书:学思结合)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新知识,时间长了,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有办法解决更多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师矣。而且古人短短两句话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这只能说明他们是经过了深入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所以能千古传送。

  (三)诵读

  1.这两则论语的意思你都记住了吗?不光要记住意思,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也很重要,你理解了就一定能读出来。读古文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展示古文的魅力。你试一试。

  2.看到大家读的很有进步,我专门找了音乐,现在我们谁能给我们以听觉的享受?指名读。

  四、总结学法。

  1.学习了孔子的这两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你还知道孔子的故事吗?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7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特产、清香、悦耳、翠绿”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知道成熟后的秋白梨的特点。

  3、读懂句子。辨别“不但……而且……”句子的正误。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特产。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填空:我的家乡在_________,咱家乡的特产是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成熟的秋白梨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秋白梨的可爱?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看课本插图,说说:成熟的秋白梨是什么样子的?

  2、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秋白梨的样子写具体的。

  对照课文,正确地朗读第3自然段。

  注意检查:“雕”的部首和“尝”的书写。

  3、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可爱吗?请围绕“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十分可爱”接写几句话。

  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十分可爱……。

  4、辨别“不但……而且……”句的正误。

  ①划出课文中带有“不但……而且……”的句子。

  ②把句子读一读,体会用法。

  ③尝试练习。见《作业本》第4题。

  ④反馈校正。

  ⑤用“不但……而且……”说一个句子。

  5、学习字词。

  ①读准生字字音。

  ②熟悉字形。

  a、你觉得哪几个字比较难写?

  b、说说“爽”字的`笔顺。

  c、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一遍。

  ③理解词语意思。

  a、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清香 悦耳 翠绿

  b、比一比,再组成词语。见《作业本》第1题。

  四、提出疑难问题。

  五、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一组按时间顺序连成的句群,初步了解这种叙述方式。

  2、感受秋白梨生长过程所带来的美。

  教学过程

  一、用“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说说成熟的秋白梨有什么特点。

  (成熟的秋白梨不但个儿大,而且香甜可口。)

  二、学习第2自然段。

  目标1:认识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式。

  (1)默读第2自然段,理清该段共有几句话。

  (2)用“——”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根据学生情况补充一些表示时间的词。

  春天夏天秋天

  阳春三月初夏秋高气爽的季节

  (3)轻读这个自然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4)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时间的词语。见《作业本》第6题。

  (5)小结:《家乡的秋白梨》第2自然段共有5句话,按时间(季节)的顺序写,句子的意思前后连贯,生动优美,值得我们学习。

  目标2:感受秋白梨生长过程所带来的美。

  (1)读“春天”。

  ① 看投影片(一),体会梨花像银海船灿烂的壮阔之美。

  ②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江湾美景的句子。

  (2)“夏天”部分的朗读训练。

  出示投影片(二),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读好:“躲、害羞、小姑娘”等词,把初夏时树上即将成熟的果实的可爱读出来。

  (3)“秋天”部分的朗读。

  出示投影片(三)。

  ①学生试读、评价。

  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读得那么高兴。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教育)

  (4)欣赏课文录音,模仿朗读。

  三、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见《作业本》第3题。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或全文)。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对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这一叙述方法的认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家乡的美丽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这一叙述方法的认识。

  1、把下面三句话连成一段话,并说明理由。

  ( )初夏,青苹果像害羞的小姑娘似的躲在翠绿的枝叶间。

  ( )春天,满山的梨花散发着清香。

  ( )秋天,成熟的白梨挂满了枝头。

  ① 投影上面三句话。

  ② 读一读,按顺序填上序号。

  ③ 说理由。

  2、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词句的优美和连句成段的方法。

  三、学习“阅读方法提示”。

  1、读“提示”。

  2、出示一段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话。(投影)

  春天的时候,池边一丛丛马兰头开着粉红色的小花。池塘里的水浅浅的。水面上漂着一点点嫩绿的浮萍。夏天,一阵雷雨过后,池水迅速涨起来,池子变大了。小石桥好像浮在水面上。秋天,池水是深绿的,水面上有一片片菱叶,菱叶下面藏着小小的四角野菱。冬天一到,池子干涸了,可以见到池底是黄黑色的泥土,偶尔能看见几株小草,平平常常,并不神秘。

  ①这段话共有()句话,句子之间是按()顺序连接起来的。

  ②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_____。

  ③朗读这段话,摘录好词佳句。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8

  学习《这条小鱼在乎》,理解“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咫”、“拯”,会写12个生字。能理解“浅水洼”、“近在咫尺”、“注视”、“拯救”、“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3、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与“非典”搏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听鱼说话》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那个有趣的故事吗?(琼儿为了救小鱼,假装听懂鱼儿说话。)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救鱼”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课《这条小鱼在乎》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6、通过读课文,大家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疏通归纳: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师: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

  A、“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为什么在几百条,几千条后面打上省略号呢?(说明小鱼不止几千条,还有更多。)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吗?(小鱼可怜,但救这些小鱼给人的感觉是不可能的事。)练习朗读,读出这种知道小鱼可怜却又无可奈何的感觉来。

  B、“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是他们回不去了。”

  理解“近在咫尺”,设身处地地为小鱼着想,体会其可怜。指导朗读。

  四、小结

  这成千上万条小鱼在浅水洼里苦苦挣扎,由于人们看惯了这种状况,没有任何人对这件事给予关注。难道小鱼就这样白白死掉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关注小鱼的命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鱼在游人的漠视中,在浅水洼里苦苦挣扎,他们能得救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A、“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

  “这条在乎,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在这两段后面,同样也出现了一个省略号。这省略号表示了什么?(表示了小男孩除了救文中语句中数得出来的这几条鱼之外,还救了许许多多的鱼。)

  小男孩面对不能将鱼全部救走的情况,依然与其他游客不同,尽自己所能地抢救鱼。在小男孩与游者的选择中,你更赞同谁?(召开小小辩论会,各抒己见之后,自然对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有所了解。)

  B、了解了小男孩的心中所想,再来看看他的行动吧!

  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理解“不停”“用力”)

  能用你的朗读将小男孩的尽心尽力,毫不放弃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

  四、小结

  小男孩的这种行为不可能挽救所有小鱼的生命,但是他却毫不退缩,尽力而为,这种对弱小生命的珍视闪烁着动人的光辉。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人类面对可怕的sars病毒才能获得胜利;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人类可能超越自我取得成功。相信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又将获得新的领悟。

  五、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这条小鱼在乎

  男孩 救 小鱼

  捡 扔 被困

  热爱动物 关爱生命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学习按四季变化观察景物,抓住特点。

  4、感情朗读,选背课文片段(“春”、“夏”、“秋”、“冬”)。

  教学重点: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抓住季节特点,进行有序观察;

  3、感情朗读与背诵;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抓住季节特点。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准备:

  教学录像;投影仪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自学;

  2、初步理解,总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地图,介绍小兴安岭;

  2、读题,抓重点词“美丽”。

  3、看录像,感受“美丽”。

  二、指导预习

  1、出示“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指导自学。

  2、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

  (2)课文哪些自然段总写?哪些自然段是分写?

  3、预习反馈:

  (1)分段抽读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说什么?

  (2)认读识记生字词。重点分析“膝”、“临”等。

  (3)问题反馈,质疑问难。

  三、学习1、6自然段

  1、抽读首段;“你觉得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看出?”

  (1)“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树多、树绿)

  (2)导读。(夸张、惊喜)

  2、抽读、默读第6自然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大花园”、“巨大宝库”等)

  (2)导读。(赞美、热爱)自读,抽读,赛读。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

  2、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季节特点理解课文,体会准确用词;

  2、选背春、夏、秋、冬中的一段。

  教学过程:

  一、抽读1、6自然段。

  说说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美丽、富饶)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默读填表:(课后练习2)。

  2、标句明意:这句说了什么?

  3、品词析句: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抽、汇……)

  4、概括特点:春天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长嫩叶、春水涨)

  5、体会情感:(喜爱)自读、抽读、赛读;

  6、归纳学法:

  默读填表——标句明意——品词析句——概括特点——感情朗诵

  三、分组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

  1、分组选学3、4、5自然段,巡回指导;

  2、小组汇报:

  (1)填表情况;

  (2)读句明意;

  (3)好词好句;

  (4)季节特点;

  (5)感情朗读;

  (6)质疑问难。

  (重点体会“夏天”一段,导读导背。)

  四、总体把握,感情朗读

  1、分组朗读,1、6自然段齐读;2、3、4自然段分读。

  2、作者按四季变化、抓住季节特点来观察的.,谁能说说小兴安岭四季的不同特点吗?(略)

  3、选背自己喜欢的季节(一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生字词句听写。

  3、课后练笔;

  教学过程:

  一、感情朗诵课文

  1、朗读提示。(惊喜、热爱)

  2、自由练读。

  3、朗读接力。

  4、背诵展示。

  二、听写练习

  1、出示生词,抽读、轮读、抢读。

  2、学生分析、识记字形;

  3、听写词句。

  三、课后练笔

  1、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季节特点,进行有序观察!

  2、以“美丽星月山”或者“草坪‘魔术师’”为题,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抓住特点写下来。

  板书设计:总“绿色的海洋”

  春:枝叶抽春水涨

  美丽的小兴安岭分夏:枝叶茂野花开

  秋:色彩艳野果熟

  冬:雪花舞动物躲

  总“大花园”、“宝库”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0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2、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发现一些音同或音近、形近字,准确区别。

  4、读背农谚歌谣。

  5、读词语,认识“肩”、“臂”等七个生字。

  6、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途径,了解、搜集更多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1、启发谈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鱼儿总是睁着眼睛睡觉;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多有趣啊!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2、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3、自由组合,把自己的有趣发现说给自己的好伙伴听。对谁的发现感兴趣,跟他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交流。可以互相问答,呼吸补充,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1、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农谚歌谣。

  2、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3、教师范读、师生对读。

  4、齐读、指名读。

  5、试着背一背。

  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各自轻声读词语。

  2、抽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4、在自己身上指一指这些器官。

  5、齐读。

  6、选几个字再组新词。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有关火烧云的图片或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再设计及教学随笔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

  板书课题,齐读新课。

  谈话激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1、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

  指明读,开火车读。

  2、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

  -语。

  如:“高寿”、“凶猛”、“模糊”、“威武”、“镇静”等词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如:“靠着”、“跪着”、“一转眼”、“脖子”等词语可以作动作体会。

  如:“葡萄灰”、“茄子紫”等可以利用图片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3、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识字,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识字的效率。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们会知道课文写的火烧云上来时给地面上的事物改变了颜色;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形态变化极多……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交流。)

  注:

  A:火烧云为地面上的事物带来的颜色变化是因为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来的。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体会。

  B:在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多时要抓住“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和“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鼓励学生想象天空中还会有什么颜色?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知道的成语来描绘,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等。在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时引导学生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体会。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最后指名学生随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再读课文。)

  C:理解火烧云形状变化多时抓住书中所写的“马、狗、狮子”等,理解形状变化快时抓住“一会儿、忽然、接着、一转眼”等词语进行体会。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展开想象:天空中火烧云的其他形状,用一段话来描述。然后用成语来概括,如: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

  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在读时边读边在头脑中呈现画面。

  3、教师: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达,既丰满了文本内容,更深刻的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教给了学生表达时应该做到的条理性、完整性、生动性、形象性及语言组织的科学性,为学生的奠定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升华情感。

  可以从感情上体会,也可以从过程中体会,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进行了中的指导。

  四、拓展延伸

  1、师: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附几小文仅供:

  1.《故乡的云》

  2.《黄昏的彩云》

  3.《白云》

  4.《观云》

  2.积累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

  培养学生乐于,乐于读书,善于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编有趣的儿歌、归类比较来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2

  教学目的:

  1、 会认“偶、鬓、衰”3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重点难点:

  诵读古诗,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复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就是一块富有魅力的瑰宝。同学们,瞧瞧看,这首著名的《咏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一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唐代诗人——贺知章。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请大家手书空,和我一起来写诗题。正音。

  3、这首诗就是诗人80多岁回到家乡后偶然写下来的,齐读课题。

  4、到底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细细品读。

  二、 初读古诗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

  3、 检查词语:鬓毛衰 乡音 相见 相识

  4、 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古诗一定能读得更流利,自己试一试。

  5、 节奏读

  (1)标出节奏,指名读。

  (2)齐读

  (3)教师示范,讲方法:一行一行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 品读第一句

  过渡:让我们先看看第一行。

  1、 点生读

  2、 师问:少小是什么意思?读。

  3、 在这行诗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和它相反,谁找到了?你来读。

  4、 介绍背景:贺知章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80多岁才回到故乡,此时他会是什么心情?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还有谁来读?

  5、 为什么贺知章要时隔70多年才能回到家乡?是的啊,由于种种原因,思念家乡的贺知章却不能回家,他的内心多么的心酸啊,教师范读。

  6、 此时的`他,百感交集,一起读。

  7、 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样貌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什么没有改变?(乡音)请你读第二行,点评。教师点评:由于深深地眷念这爱自己的家乡,他无法忘记那一口家乡话。齐读。

  8、 从离家到回家,他一直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齐读第一句。

  四、 品读第二句

  1、过渡:年近老迈的贺知章终于回到了家乡,走在这乡间路上,一切都那么熟悉,看看图,他碰见了谁?(小孩)自由读第二句,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

  2、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老爷爷,自然是不认识的。面对这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会怎么问?

  3、感情指导读“笑问”“何处来”

  4、教师引读:天真的孩子笑着问诗人的一句话,却让诗人感慨万分,自己明明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却被孩子们当成了客人,这一个客字让他多么的无奈呀!教师读。点生读。 他分明是回家,却被当成了来做客的外乡人,他多么的难过呀!点生读。

  5、 齐读:诗人在外漂泊多年,一直想着家乡,却被大家当成了客人,他内心真不是滋味。

  (齐读)

  五、 背诵

  1、 自由练习背诵。

  2、 配乐背诵。

  六、 拓展:《回乡偶书》(二)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 老大回 又

  乡音未改 鬓毛衰 悲

  相见 不相识 又

  客 何处来 喜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点滴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

  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麽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 耳朵已关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知道怎样才能用心倾听周围世界的各种声音。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几种熟悉的声音大录音,两根筷子、一个杯子、盘子、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注意倾听周围的声音,特别是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的声音。

  二、导入新课,自主设疑

  1、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耳朵,你们都用耳朵为你们干什么?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声音的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 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5、 教师梳理问题:你一定会听见的肯定是声音,可会是什么声音呢?请同学们自课课文。

  三、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1、 教师出示自探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生字表,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都提到那些东西的声音?他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说一说,模仿一下。

  (3)、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解疑合探,整体把握

  1、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交流识记生字或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

  2、 指名学生交流自探问题,评议。

  3、 教师小结。

  五、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互相检查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后再指导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评议。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梳理问题

  1、 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 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除此,你还想知道什么?

  3、 教师梳理问题:

  (1)、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关闭上。

  (2)、课文中提到的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但是却从没有听见,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 教师导入新课:让我们带者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二、自读自悟,自我探究

  1、 教师出示自探要求。

  2、 学生通过读、思、划等方式自我探究。

  3、 教师巡视

  三、交流讨论,解疑合探

  1、 指名生说说对问题(1)的。理解,其他生补充,评议。

  2、 读一读相应的语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的小结。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5、 交流讨论问题(2)。

  6、 有感情地齐读第8~10自然段。

  7、 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筷子等,试着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

  8、 教师引导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9、 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10、 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1、 感情朗读课文

  四、质疑再探,升华认识

  1、 学完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2、 学生自由质疑,解疑。

  3、 教师总结

  五、拓展延伸,自主编题

  1、 在生活中用心倾听各种声音。

  2、 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写一个片段描述一种声音。

  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用心去听

  声音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描述一种声音的片段。

  三、指导学生填写配套练习。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比较抽象、耐人寻味的文章,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象自己的耳朵已关闭”?教育学生用心倾听周围的世界。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4

  《汉字家园2》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调。

  2、了解火字旁和四点底所表示的意思。

  3、初步了解烹调的一些方法,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调。

  教学难点:

  了解火字旁和四点底所表示的.意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认识本课前6个生字,理解词语,会写5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会做菜吗?你知道烹调菜肴有哪些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炒、炸、烙等词。

  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炒、糕、脆、烙、碗、炖这6个生字,并学习与这几个字有关的5句话。

  二、学习新课

  1、试着读读你认识的生字,有不会的请教同学

  2、检查识字情况,了解学生识字情况

  预计炒、糕、炖这几个字多数学生能够认识,糕可以和羊羔的羔进行比较来识字。脆、烙、碗这几个字可以在句子中学习。

  3、小黑板出示课文前5句话(生字用圆点标出来),自己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4、练读句子,学习生字

  重点学习油炸糕又香又脆。这碗炖菜味道鲜美。这两句话。认识糕、脆、碗、炖4个字。借助图片或形声字的特点识字也可以。

  5、发现规律都带有火字旁,表示与火有关

  三、指导写字炒、炸、烙、烤、炖

  都是左右结构,注意烤右边最后两笔是横、竖折折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火字家族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火字家族其他的成员。

  1、看图识字煎、煮(师拿出生字卡片,这两个字也是形声字你认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了解字义)

  2、学习烹,读句子他是烹调能手。了解烹调就是就是用各种方法做菜。熏是会意字,(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站上气味。也是烹调的一种方法。

  3、读带有煎、煮、烹、熏四个字的句子,发现这四个字的共同特点。学习调、制,落实多音字调

  4、出示句子奶奶蒸馒头的手艺很高学习艺

  5、检查识字情况

  三、指导写字煎、煮、烹、蒸、熏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大下小。蒸:注意有一个横别丢掉。熏:注意中间的笔画是两个点,不能写成横。

  四、练习:

  完成书后读一读,写一写

  五、作业:

  查找火字家族还有哪些成员,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3、(课件出示3)字幕: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学生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5、(课件出示4、5)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板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指名读这段话。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4)引导学生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借助地图了解“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单指某一个岛)。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6)

  (1)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3)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3、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4、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7)

  富饶、优美、瑰丽、岩石、海参、大龙虾

  划过来、挺威武鸟粪、祖辈、建设

  有深有浅、交错、鼓起、数不清、厚厚的、宝贵

  (1)本课生字较多,可布置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有关词语。

  注意读好平舌音“错”,翘舌音“参、设、数、饶”,前鼻音“岩、粪、浅”,后鼻音“挺”。

  “海参”的“参”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里读shēn,它还有两个读音是cān和cēn。

  (2)识记生字

  你有什么办法识记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优瑰虾挺饶

  形近字辨析:叁一参没一设措一错金一宝福一富

  组词扩展:数学宝贵鸟粪祖辈威武划过来

  (3)指导书写

  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以左右结构的为主。但这些字左右两部分大小的比例,高低、宽窄都不尽相同,要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例字。

  “优”“错”“挺”“浅”要写得左窄右宽,“虾”“鼓”“数”要写得左右均衡。

  课文中还有几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提醒学生写“岩”的时候,“山”“要变扁,“山”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石”要变短,写在横中线的下方。“贵”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扁长些,最后一横也要长。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9-25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6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八04-09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05-01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11-18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1-29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6-06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6-13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09-21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蜜蜂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