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上册《窗外》教案

时间:2023-09-19 12:00:51 文圣 三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窗外》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窗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上册《窗外》教案(通用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窗外》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一个多音字“抹”,理解“无拘无束、嬉戏、啄食、高楼林立”等词语的意思。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真切感受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现状和未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表达的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乡村的景色是非常美丽的。如果我们坐在窗边,看窗外的美景,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板书课题:窗外)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

  3、用合适的方法识记生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4、画出一类生字所在的词语,在小组内读一读。

  5、检测识字情况。

  6、识字游戏认字比赛

  三、生字回文,朗读课文。

  1、找生逐段朗读课文,师重点指导课后“读一读”中词语的读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或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把课文美美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师板书,看到这个题目总会让人浮想联篇,谁愿意告诉老师这篇文章写的是窗外的什么?你初读了课文,你觉得窗外的景色怎样?看谁读书读得细,能用书中的词语概括一下。生答师板书(古朴美丽),生齐读最后一段。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窗外景色的古朴美丽的,准备好了吗?

  二、感悟、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选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

  2、请你默读选出的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一会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3、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

  春天披:换词法“冒、顶”(不情愿、雨大)体现“细雨如丝”

  抹:换词法“涂”(重、颜色深)随意自然、体现“淡淡”

  扑:换词法“迎”(有准备)突然,味浓。

  唱:拟人句、生动。

  作者用词真准确、贴切、生动,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应怎样读?指导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夏天映:闭目想象“小河映夕阳”的情景,让你想到了什么?

  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眨:拟人好像:比喻写出了星星怎样的特点?怎样读?有感情读这段(生动、活泼、轻快)

  秋天这段中有个“也”字,还有谁是快乐的?为什么?能读出丰收的喜悦吗?

  冬天啄食:把啄去掉,生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何不同?

  这段结束时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吗?能发挥你的想象,帮作者补充完整吗?

  老师很喜欢结尾,“很久以前”这个词让你想起了前文的哪个词?和前文的哪句话有联系?什么写法?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师板书(首尾呼应)

  三、写法借鉴

  纵观全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窗外景色的古朴美丽的?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四季景物变化的?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常有特色,开头结尾是总写,分别写四季,师板书“总-分-总”,以后你在习作中也可以试着应用。

  四、积累

  如丝的细雨,习习的晚凤,丰收的喜悦,滚圆可爱的小鸡,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乡村四季图,让我们再次去欣赏、感悟、积累吧,请同学选择喜欢的段落熟读、背诵。

  五、练笔

  作者窗外的景色如此美丽,同学们家窗外四季的景物老师相信更是迷人多彩的,愿意写一写吗?拿出练笔本,写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就行。

  板书设计

  窗外景色 (总)首

  春

  (分)夏 呼

  秋 应

  冬

  古朴美丽 (总)尾

  三年级语文上册《窗外》教案 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描绘窗外的风景。

  2、通过心灵对风景的感受,借打开房间的窗户之际,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着打开心灵的窗户,看到希望。

  3、在绘画时注意到前后的层次关系。

  4、渗透交通安全知识。

  教具准备:

  课件,绘画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窗户(7分钟)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关于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听完后回答我一个问题,是什么拯救了小女孩(配乐伴奏)

  老师:呼呼的北风咆哮着,病房里住着一位脸色苍白,身患重病的十岁小女孩。

  早晨,小女孩吃力地坐起来,靠在床头。病房的墙壁冰冷而苍白,小女孩觉得自己快要死去了。她不想说话,拒绝吃药。病情一天天加重,妈妈心疼得摸着她的小脸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医生说,想好起来必须要按时吃药,并且一定要有战胜病魔的勇气,还要让她笑。可是妈妈想尽一切方法都没有办法让她笑起来。眼看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要被死神无情的带走,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在小女孩对面的床边有一扇窗户,可窗户从她住进来那天起就一直拉着厚厚的窗帘。“窗外是什么呢?”小女孩想。可虚弱的身体使她无法走过去,她请求妈妈帮她换病床。

  换过病床,小女孩用颤抖的小手轻轻的拉开窗帘。窗外是一个健身场地,里面有小草坪,还有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小女孩趴在窗口呆呆得看着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第一天,她看到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蝴蝶,也许是太专注了,撞到一个圆筒上。小女孩笑了一下自言自语到“小笨猫”。第二天,两个小孩在抢气球,最后气球破了,两个人都哭了起来。小女孩告诉妈妈说想要一个气球。第三天,她看到三个人轮流打羽毛球,谁输了换下场,小女孩说我也想去。第四天,她看到一个小男孩坐在轮椅上,扶着旁边的树干艰难的站起来,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并努力地走着。小女孩抱着妈妈说“我要吃药”,妈妈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就这样,小女孩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开窗帘。她的身体也慢慢好了起来,医生说这简直是个奇迹,但只有妈妈知道原因。

  老师:同学们,听完后你知道是什么拯救了小女孩么?

  学生:是那扇窗户。

  老师:更确切地说是窗户外的风景拯救了小女孩,正是那扇窗户给了她生命的希望,正是窗外的景色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小女孩打开病房窗户的同时也打开了心灵的窗子,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今天我们也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风景》。

  板书:《窗外的风景》

  二、请学生帮助图片里的人物想象窗外的景色,初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3分钟)

  老师:你们看这个小姑娘也趴在漂亮的'窗户台上,美美地欣赏窗外的景色,你能想象出她在欣赏什么样的景色么?

  (出示课件中的图片请学生联想。开始激发起学生想象的欲望。同一张图片可以请两个以上的学生想象窗外的景色。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觉得窗外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样想。)

  接着出示小猫的这张照片。

  老师:如果你就住在对面,小猫是否也变成了你窗外风景的一部分呢?

  老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得太好了。

  三、让学生回忆自己家窗外的风景。(2分钟)

  老师:同学们,我们也来回忆一下,你的家里,哪个房间窗外的景色是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样的风景?

  学生:我喜欢卧室的窗外的景色......

  老师:我家窗外能看到马路,有一次看到一只小狗过马路,那只小狗在过之前居然还知道左右看看车辆,我觉得很有意思了。(渗透交通安全知识)

  教师:同学们,小狗都知道看马路,那么我们过马路应该怎么做呢?

  四、让学生谈谈希望窗外是什么样的景色,以达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目的。(5分钟)

  老师:这里有一个屋子,屋子里有一扇窗户,我希望窗外是海,早上可以看日出,黄昏能看夕阳,偶尔还能看到远航归来的渔船。那么你希望窗外有什么呢?

  五、教师简单示范,怎样体现画面的层次感。

  老师:这里有一张白色的纸象征关闭的窗户,你们想不想打开这扇窗户看看外面的风景。打开后我们会看到什么呢?人,物,景,还是事?怎样体现画面的层次感呢?(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实远虚),教师演示。

  六、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15分钟)

  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窗外的景色,注意前后的层次关系。

  七、学生自评,互评。(3分钟)

  投影仪下展示,教师选几张让学生评价,再让作者说说。

  八、课堂小结。(1分钟)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你希望看到的景色便是你心中的向往。同学们,当你慢慢长大有了不愉快或者小烦恼的时候,请你打开房间的窗户看看风景,透透气忘记烦恼。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请你打开心灵的窗户,让心情平静下来。有句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三年级语文上册《窗外》教案 3

  教学目标:

  1、复习词语,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景色的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爱恋乡村景色、热爱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主选择喜爱的形式进行习作提升,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重点:

  品词析句,感受乡村四季景色之美,体会作者对家乡深深地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写法,进行随堂习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交代目标。

  师:轻轻地推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感受他细腻的笔触,共同到《窗外》这篇优美的散文中继续“析词句,品写法”。

  二、复习词语及写作顺序。

  1、齐读词语。带着情感,读出词语的意思。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窗外美景的?(板书:春、夏、秋、冬)

  三、品词析句,探究重点。

  1、出示自学提示,汇报方法,学生自学。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a、春季

  点拨:

  1、春天里,农民们披着如丝细雨,赶着水牛耕田。

  (出示图片)师:雨中耕田,播洒希望,让我们感受这份清新、自然。指导朗读。

  2、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

  (同步课件演示“抹”的动态过程。)教师语言渲染:大地刚刚睡醒,在春雨的滋养下,细嫩的草叶慢慢伸展娇巧的腰身,它像一位柔情的画师,轻轻地、均匀地将薄薄的绿色抹在田野上,送给我们一幅如诗的画卷。所以说,“抹”字用得十分准确,它给田野的变化赋予了一种充满生机的动感。看着这种变化,你是否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你能把这句话变成一句诗吗?(草叶又抹田野绿或草叶又绿田野上)在这诗一般的意境中,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3、指导整段朗读:春雨如丝,像给农民披了一件蝉丝衣。水牛悠闲地在田间耕作。细嫩的草叶将飘逸的绿色抹在田野上。你坐在窗前,嗅到的是泥土的清香,听到的是鸟儿的妙音。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春景图哇!让我们到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畅游一番吧。(想象读)

  过渡:窗外的春季美如画,(板书:春之美)窗外的夏季又有怎样的趣味呢?

  b、夏季

  点拨:

  1、夏天,小溪上映着夕阳。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地嬉戏,笑声、歌声一起由窗外飞进来。

  (出示图片)师:金色的夕阳,金色的小溪,金色的孩子尽情嬉戏,现在,你就置身于这金色的世界,自由玩耍,你的心情怎样?(开心、兴奋)读出你的开心、兴奋。(指名读)

  过渡:夜里就更有趣了。

  2、课件出示:夜里,微风习习,蛙鸣声声,萤火虫在草丛里闪闪发光,星星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齐读)

  师:伫立窗前,感习习微风,听声声蛙鸣,赏萤光闪闪,看星星眨眼。这静中有动的情趣在胸中流淌,谁愿意读出这种情趣?(赛读)

  师:窗外的夏日是充满趣味的,(板书:夏之趣)让我们再去体味一遍这夏之趣。(男女生对读,男生读暮色中的部分,女生读夜里部分。)

  过渡:窗外的秋天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图片及文字,一起读出秋天的喜悦,(板书:秋之喜)边读边想象那五谷丰登,欢声笑语的热闹场面。

  过渡:白雪覆盖的冬日会有怎样的情趣呢?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课件。评读。

  点拨:通过母鸡、小鸡、公鸡的对比描写,作者写出了乡村冬日的独特韵味,同学们想一想,冬日乡村还会有什么小动物在外面活动?

  教师出示大鹅和鸭子图片,学生看图片,发挥想象,为作者的冬之韵续编。

  (例:几只大鹅正在进餐,一只威武的大鹅时而进餐,时而引吭高歌;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像士兵一样在窗外巡逻。)

  四、总结写法,升华主题。

  1、师: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抓住景物特点为我们展现了从前乡村的春之美,夏之趣,秋之喜,冬之韵。思绪由遥远的从前回到现实,不禁感慨道: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古朴美丽)

  2、过去的乡村已变为城市,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板书:深深地怀念)

  3、窗外有太多的风景,曾日日与作者相拥,这份美好的回忆,这份浓浓的深情,已在作者心中注入永恒,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一起读读开头和结尾,(课件出示)在品味的`同时,请同学们想一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板书:首尾照应)

  4、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开头和结尾是总的概括,中间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体写,也就是分写,这种结构方式叫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它会使文章的层次十分清晰。

  五、拓展阅读。

  1、抓住景物特点也是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法,下面我们就再读一篇这样的美文,请我们班的朗读小明星赵俪婷来读,其他的同学思考:作者抓住蒙蒙细雨中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2、乡村窗外的景色是清新自然的,那么城市中窗外又有怎样的景致呢?

  默读《窗外》,思考:这个小朋友家的窗外有什么样的风景?

  3、还有一位小朋友,他家窗外有一片竹林,让我们快到这片竹林中看看吧。

  自由读《窗外的竹林》,用直线画出小作者敬佩竹子的原因。

  六、习作提升。

  1、师:刚才我们阅读的三篇文章,有两篇是和我们差不多大小朋友写的,同学们想不想也当回小作家?老师也想一显身手。(课件出示诗化《窗外》)指名读。

  2、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动笔习作。

  3、展示习作。

  七、结语:窗外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的心,爱家乡、爱大自然、爱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的心。只要你拥有这颗热爱之心,你的生活就会无限精彩。(出示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窗外》教案 4

  教学目标:

  1、真切感受到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现状与未来。

  2、关注具体的词句,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关注具体的词句,边读边想象,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

  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窗外》。(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窗外的景色怎么样?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什么叫“古朴美丽”?

  这节课,让我们透过作者的窗子,去欣赏这古朴美丽的乡村四季。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学生分别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段落,想想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

  2、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想想美在哪里,把写得优美的词语、句子画出来,一会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3、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

  ①春天

  抓住“披、如丝细雨、抹、扑面而来、唱”体会用词的准确贴切,比喻拟人的生动传神。

  想象春天还会有怎样优美的画面?

  春天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吗?熟读基础上指导背诵积累。

  ②夏天

  想象“小河映夕阳”的.情景。抓住“无拘无束、飞进”体会夏天的快乐,通过“微风习习、蛙鸣声声、眨、捉迷藏”体会夏夜的美丽宁静。

  指导朗读。

  ③秋天

  通过“一片金黄、一望无际”感受稻田丰收的场景,体会农民喜悦的心情。

  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

  ④冬天

  通过“遍身鹅黄、滚圆可爱”想象小鸡的样子,感受冬天的生趣。

  这段结束时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吗?能发挥你的想象,帮作者补充完整吗?

  三、感悟写法

  1、乡村的一年四季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可惜这古朴美丽的景色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齐读第六段。

  2、假如你是作者,看到窗外古朴的乡村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城市,会有什么感觉?指导读出作者对乡村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很久以前”这个词让你想起了前文的哪个词?和前文的哪句话有联系?什么写法?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

  小结: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有特色,开头结尾是总写,中间分别写四季,师板书“总—分—总”,以后你在习作中也可以试着应用。

  四、拓展训练

  作者窗外的景色如此美丽,同学们家窗外四季的景物老师相信更是迷人多彩的,愿意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吗?

  五、总结

  同学们,窗外的景色是不断变化的,热爱美向往美的心却永远不会变,古朴清新是一种美,现代时尚也是一种美,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就会无处不在!

  六、板书设计:

  (总)窗外美景

  春———生机

  夏———快乐怀念乡村

  窗外(分)一年四季秋———丰收热爱自然

  冬———生趣

  (总)古朴美丽

  三年级语文上册《窗外》教案 5

  教学目标:

  1、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巧、耐人寻味的结尾

  2、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

  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巧、耐人寻味的结尾。

  教学难点:

  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早晨我们打开窗,会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夜晚我们打开窗,又会看到灯火阑珊的都市,今天我们要打开泰格特的小说《窗》,听到的却是一段美丽的谎言,一起感受人间的善恶美丑

  二、赏析“窗”的美点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这篇小小说发表在了1987年7月号的《外国小说选刊》上,不久入选了中学教材,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可想而知,他一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小小说是训练作家的的学校”,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赏析小说的亮点,通过这篇小说让同学们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请看大屏幕上我为大家提示的亮点(题目、写法、结尾)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一一赏析亮点

  1、题目。

  小说为什么以“窗”为题?

  明确:《窗》更简洁含蓄,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一语双关,既指病房的窗,也指心灵之窗(美好、丑陋),以窗为题,更能突出主题

  以后同学们在给文章定题目的时候也应该像《窗》一样,精炼、含蓄

  2、写法。

  (1)对比。

  人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乐观善良、热爱生活、品德高尚(善、美)

  不靠窗的人:自私自利、冷酷残忍、卑劣丑恶(恶、丑)

  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莎士比亚也说过:“任何一只猛兽也有点恻隐之心”小说中的不靠窗病人连一只猛兽都不如,自私心理多么可怕!

  看到的景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风景优美。

  不靠窗的人:秃墙一堵。

  第4、5自然段:描写景色非常优美,充满生机活力,幸福美好我相信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和我一样对这一部分有很深刻的影响,接下来请大家在我的朗读声中去感受这些美好吧!

  小小说一般惜墨如金,这篇小小说为何花费大量的笔墨来写窗外的美景呢?这些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节发展上有什么好处?

  明确:更能够突出靠窗病人为病友苦心着想,说明他心地善良,道德高尚小说中的美景,是靠窗的病人想象出来的,编织的美丽谎言在自己病重的情况下,还竭尽全力为病友描述窗外的美景可见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因为一个心灵里没有美景的人,不会也不可能编造出如此生动丰富的美景公园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我们越信以为真,就越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光秃秃的一堵墙,造成了一种落差

  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表现得十分突出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现了人物性格无比赞美高尚的靠窗的病人,无情地嘲讽和鞭挞自私冷酷的不靠窗的病人我们在《孔已己》和《范进中举》中已学过对比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作文时也要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2)一波三折准确地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和人性的扭曲的曲折过程。

  享受——羡慕——妒忌——恨——取代

  3、结尾。

  本文的结尾巧妙在何处?

  这个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心灵的震撼和思考的余地这个结尾正是文章震撼力的部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而又耐人寻味,这正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美国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的很多文章都具有这个特点,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他的《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和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进一步品味这结尾的无穷魅力

  (1)如果给《窗》的结尾再加两个字,你们猜我会加哪两个字?“活该!”这是高中时代学习的鲁迅先生写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最后一段,一个词成一段,多么有力和痛快今天被戴婷婷同学借用到《窗》的结尾,由此可见,同学们要多读书,多看书,这样就能在关键的时候将自己所学都用上了

  (2)如果结尾改为“他看到的是一幅幅怡人的'美景”这样的结局仿佛就告诉人们做一个损人利己的、见死不救的人是有善报的,是有好结果的这就违背了世人的正确的道德观

  三、畅所欲言说感悟

  如果我要大家在你们的微博上每个人发表一条学完《窗》后的感受,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我的微博:我们往往能够分担别人的痛苦,却常常不能忍受别人的幸福,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嫉妒之火就会熊熊燃烧远窗人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我们该怎么抑恶扬善?

  四、教师赠言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了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送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五、回顾目标

  1、题目含蓄简洁。

  2、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4、结尾要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从课文的学习中去学会写作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原来窗外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请大家发挥想象力,续写一段情节,要写得既有创意,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

  板书设计:

  善、美风景优美

  对对

  比窗比

  恶、丑秃墙一堵

【三年级语文上册《窗外》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9-25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28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11-18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1-29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 教案03-16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09-21

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10-29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1-25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