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1
【教学设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2.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议一议: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3.课堂练习
1.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蜜蜂辨阻跨括检查确误途陌,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蜜蜂辨阻跨括检查确误途陌,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拓展活动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2
【教学设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2.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
读一读。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实验吗?
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实验?(可板书“实验”两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实验的,请读第2自然段。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议一议: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3.课堂练习。
a.学习生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蜜 蜂 辨 阻 跨 括 检 查 确 误 途 陌,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3、4、5三、四、五自然段。
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3
一、教材简说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关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列宁关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关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
读音方面,注意讶读第四声,与牙的声调不同。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
派字右边不是瓜。
敲字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2)写美观。
派字右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写好看,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谈字右边是个炎字,书写时应注意:上边一个火字的捺变成了点,由此可以给学生总结规律:一般情况下(众等例外),一个字中不能存在两个捺,如果出现了两个捺,要将其中的一个捺变成变。在总结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生字,如淡、迷、食、双、林、这等。引的书写关键是最后的一竖不要靠左边太近,又不能太远,建议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让学生观察后再临写。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篇课文重在把它读通顺,读得合乎人物的语气和思想,同时要把朗读作为感悟课文词句与内容的主要手段。
1.初读课文时,在读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把一些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2.细读课文时,建议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文中的词语。
(1)附近、谈天等词语,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感悟。如,附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在以下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①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②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2)常常等词语,可在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可以换成经常。经常是二年级学生已熟悉的词语,通过互换能感悟常常的意思。
(3)往常、果然、向导等词语,可在朗读上下文中感悟。如,感悟果然一词可可这样设计:
①在自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轻声地读列宁观察的句子,读出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
②教师启发,谁能试着有不同的读法读果然后的句子吗?可重读果然后的句子,读后再想一想它的意思。列宁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到那所小房子很可能就是养蜂人住的地方,他便去敲门,结果开门的就是就那个养蜂人。果然一词表明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
(4)理解惊讶,可在朗读第四自然段中,通过模拟养蜂人突然在自家门口见到列宁时感到惊奇的语气和表情来感悟。
3.深读课文时,建议以第三自然段为重点,进行探究性教学。
读完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由学生或老师提出问题: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把同学们的各种思考巧妙地利用下面归纳性的板书予以展示。
注意发现:蜜蜂园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联系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
列宁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敏锐判断、立即验证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4.扩展想象,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续编故事后,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向导
2.课后读读想想两个句子中加点的常常与往常两个词,要引导
区分词义,学会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可设计一个游戏情境: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学生把词语卡片摘下来放在下面句中,再读一读(注意答案的灵活性)。
(1)放学后,他()到操场打球。
(2)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
(3)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4)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这一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往常、常常这两个词语,还拓展了对相关近义词的辨析、运用。
(四)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上一些花丛、园子、小房子等。画完后可展示交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图意有条理地说一说。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交流自学笔记
1.交流认识的生字。
2.交流积累的词语。
3.交流查找的资料。
(二)自读自悟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看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1)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
路边的花丛;
花丛里正在采蜜的蜜蜂;
花丛上飞舞着的蜜蜂;
蜜蜂飞进去的小园子;
小园子旁边的小房子;
(2)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三)自读交流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3.学生总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四)看图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
3.对话朗读擂台赛。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六)巩固认字,指导书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
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2.明白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3.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教学实际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2.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们喜欢昆虫吗?你们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学生交流。)
3.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4.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
(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喊出课题)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通过课前的搜集,你们知道了哪些关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见资料袋】
7.简介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以研究昆虫解剖学及行为而著名。自幼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穷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呢?想要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然后查字典或与同桌合作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
试验证实阻力几乎(jī) 几个(jǐ)
推测沿途超常尽管(jǐn)尽力(jìn)
陌生准确无误闷热(mēn)纳闷(mèn)
(2)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3.检查句子: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归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3.教师强调: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试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了解“过程”。
1.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试验的过程。
(第2~5自然段。)
2.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幻灯片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2)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三、归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3.教师强调: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试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了解“过程”。
1.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试验的过程。
(第2~5自然段。)
2.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幻灯片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2)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6)从蜜蜂回来时遇到的不同情况,你认为蜜蜂有着很强的辨认方向的能力吗?
(7)指导朗读: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想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1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3)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无法解释的——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4)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是怎么认为的?
四、再思导疑,感悟课文。
1.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并说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2.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1)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从课文中的“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用词准确,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3)看了法布尔的这个试验,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的人。)
(4)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学完了课文,同学们一定尝到了探索发现的乐趣。其实,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奥秘在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探究而不怕困难的精神。
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教学设计(精选11篇)04-02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教案02-1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学计划08-26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5篇)06-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23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