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11 09:43:04 三年级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锦1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关注本课多音字并在具体语境中区辨读音。积累四字词:远近

  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及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2。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舞”“熟”2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将信将疑”“又

  惊又喜。

  3。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串关键词的方式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朗读训练重在指导人物对话,读出语气,读懂王大伯的言外之意,体会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进一步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打开话匣子,懂得去问,敢于去说)

  上课前,孟老师要先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略停顿)听了我的话,不知你在想什么?(生答:语文老师怎么给我们出数学题?会是什么题目?我会不会?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各有想法。请看:学+问=?(生答:学问)(板书:学问)我总爱问个为什么?这学和问与学问有什么关系?(生谈)小小计算题里可有大道理,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有思考,学中多问,问中多学,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上课!

  一、揭题导入,明晰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课文,叫《剪枝的学问》。会学习的孩子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剪”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前,下边一把刀,用剪刀剪。“枝”左右结构,左边木略窄右边支稍宽。齐读课题。学问,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1。学识。(我的语文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学问。)2。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3。道理。(齐读)读过课文了,你觉得题目中的学问应该是哪种解释呢?(第三种)异口同声。说得对,课文不是在向我们讲怎样剪枝的种植知识,而是借剪枝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

  二、认读生词,指导写字。

  师:老师仔细查看了大家的自主学习卡,发现圈出的难读的词不多,找个同学来读读。

  生:(读得非常准确)

  师:你也来读读!

  生:(字字清晰,声音响亮,能行吗?)

  师:一起来。

  师:再看要求写的字,大家认为最难写好的,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字上:舞和熟。(呈现学生的学习卡)

  仔细观察,这位同学错在哪了?上来指着说。

  生:略

  师:你观察得非常准确,说得也清楚。

  师:(呈现打印出的字)这两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仔细看这俩字上下两部分的占格不一样,这个“舞”字,上下两部分平分了地盘,而“熟”字的上半部分体格强壮,占了四分之三的地盘。这时候,就看出四点底的绅士风度了,我不跟你争地盘,反而我还得写得尽量宽,把你上边给托住喽!你看汉字也讲和谐美!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范写)先写“舞”字:舞字头顶一卧人,横上四竖不可少,均匀排列像栅栏,长横为腰在中线,看好长短和间距,这校写来才匀称,一个舛字在下边,竖画出头脚站稳。再写“熟”字,左上享,横变提,右上丸,点莫忘,四点底,均匀列,一点朝左,三向右。请大家在课堂收获栏里,写一个舞,一个熟。

  生:练写。

  师:写完了,不要着急放下笔,对照着老师写的,看看哪一笔,哪部分没写漂亮,找到原因,再写1个。

  生:练写。

  师:简单评议,修改。

  师:不瞒大家说,课文我也读过好多遍的,发现文中的多音字好多呀。挑了几个难读的,读读看。(出示课件:疯长养分不禁结果)

  生:读(随机纠正,想另一个读音,组词区分)

  生:(读到“结果”有争议。)放到句子中就不会有争议了,谁读?(出示:桃树上结果了。我和爸爸比赛投篮,结果,我赢了。)

  师:读课文时,我总是很留意像这样的四字词语,把它积累下来。谁会读?

  “远近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

  生:(读)

  师: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吗?

  生:明白

  师:那就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范读)

  师:把它们送回句子,你们三个来,一人一句。(出示课件: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生:(提示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随机点评。你看这样读书,一下子就能让人听明白要表达的意思。

  师:这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这咱得找个内行人问问。谁呀?

  生:王大伯。

  师:这王大伯可会种桃树了,所以我们叫他——

  生:种桃能手。

  师:种桃种得好的叫种桃能手,那把猪养的膘肥体壮的,养得特别好的叫——

  生:(养猪能手),

  师:搭弓射箭能百步穿杨,射箭特别好的叫——

  生:(射箭能手)

  师:老师教学生教的特棒的叫——

  生:(教学能手)

  师:触类旁通,孺子可教。

  师:好,现在就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王大伯,您种的桃树,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生:请有什么秘方?桃子那么大,那么甜?

  师:同学们满心的疑问,文中的我也是对此很感兴趣,特别好奇,用文中的一个词叫生:满怀好奇(贴在黑板上)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师:人人都说王大伯种的桃好,我“满怀好奇”地去桃园寻找答案。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写“我”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生:(默读,画)

  师:你画了哪几个?读读。

  生: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我也找到了,(乱贴)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吗?(找个同学)

  生:(摆)

  师:为什么这么排?(还能问几个问题吗?“我”先后去过几次桃园?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生:(学生说理由)“我”先后三次,第一次是去年冬季的一天,第二次是春天,第三次是在暑假里。(板书:冬春夏)

  师:咱大家都来试着用上这三个时间和这四个词,(课件出示)说说“我”先后三次去桃园的发现及“我”的心情变化。很难噢,先自己小声说说。

  生:练说。

  (出示填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见王大伯正在剪枝,我一脸疑惑。王大伯告诉我剪枝的原因,我将信将疑。春天来了,桃园红云片片,我盼望着能早日结桃子。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桃园,树上挂满了桃子,我又惊又喜,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师:你看,抓住几个时间,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四、品读对话,了解个中道理。

  师:让我们先来读读一进桃园。(呈现课件)谁来读?

  生:读。

  师:我就不明白了,我满怀好奇去桃园找答案,为什么又一脸疑惑呢?我疑惑些什么?

  生:看到王大伯剪枝,不明白他剪掉那么多枝条干什么。

  师:看到王大伯咔嚓咔嚓把好好的枝条剪掉,“我”心里也着急,就上前问——

  生:(读“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我特着急,上前继续问:——

  生:(读我的话)“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还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一根根粗壮的枝条落了满园,我着急地问?一起读。

  生:齐读。“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我看着被剪下来的好好的枝条,一脸的疑惑。我这样着急,王大伯急不急?他怎么说?(出示王大伯的话),谁来读?

  师:这么长一段话,读得非常流利。可我没大听明白他说的这番话,大家再来读读,看你真正明白了吗?

  生:(小声读)

  师:谁读明白了?你读,看能不能让我们听得明白些?

  师:读了这么几遍,王大伯的话什么意思?你能换个句式说说吗?

  (之所以剪掉————————,是因为————————)

  (剪掉————————————,是为了——————————)

  (因为——————————————,所以——————————)

  生:(说话训练)

  师:虽是短短三句话,可这是王大伯种桃多年的`经验啊!他是怎么说这几句话的?注意提示语。

  生:笑了笑,充满信心地说。

  师:还要注意一个动作:抚摸(变色)现在你就是王大伯了,笑了笑,抚摸,充满信心地说,试着这样读读。

  生:练读。

  师:谁来读?我来读旁白,你读说的话。

  师:很流畅。

  师:从这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上,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生:胸有成竹地笑,笑我不懂,不用着急,听我给你说。很有信心,觉得来年这些留下的枝条一定能结很多的桃子。

  师:我们读懂了这些,那再读王大伯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孩子,王大伯的话你相信吗?

  生:相信,种桃能手一定能种出桃子。

  生:有点相信,有点不相信。

  师:这就是“将信将疑”。有一半相信,有一半不相信,还可以说——

  生:半信半疑。或者疑信参半。(板书,学生记在书上)

  师:能不能读出这种将信将疑的心情?指名读

  生:( “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师:把“真的能”再突出点。

  生:再读。

  师:有进步了。

  师: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春去夏来,“我”又一次走进桃园,啊!“我”看到了什么,让“我”又惊又喜?

  把我看到的以及“我”的心情读出来。(配乐“秋天思语”)

  生:读。(随机点评改正)

  师:“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

  生:惊,果然结了很多的桃子。(挂满)

  生:喜,桃子又大又红,光鲜红润。

  师:是呀,在这又惊又喜之时,我又想起了王大伯的话。一齐读。(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这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用这个句式说说:

  剪去( )的,留下( )的,是为了( ),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啊!

  生:说。

  师:(生活小常识)你知道吗?为了让果树能结更多更大的果子,果农都要定期根据树枝的疏密、好坏及阳光照射的需求给果树剪枝。种植庄稼、蔬菜也如此,都需要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的修剪、整理。比如,刚刚长出的玉米苗,生长密集的地方就要拔掉几棵,只留下一两棵,好让留下的玉米苗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茁壮生长……

  师:原来课文的结尾,是这么写的:(出示课件)读一读。

  师:减少是为了增加。很显然,这是文中的“我”通过剪枝悟出来的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那(出示课件:填空:减少( )是为了增加( )呢?)

  师:我想,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还有我们人的成长是不是也和植物的成长一样呢,学了课文,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感受呢?请在学习卡上补充一下。

  生:在学习卡上补充。生谈。

  师:生活处处皆学问,做个有心人!

  推荐作业:把你这节课学到的好词佳句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果农每年都会给果树修剪树枝,有的果树一年要修剪好几次。原来,果树十分容易长枝条,梨树、桃树和苹果树,一年会长许多枝条,如果来不及去剪枝,枝条会越长越长,越长越密,最后连阳光也难透过。没有阳光,果实是长不好的。同时,给果树剪枝能保持供给果实的养料。还有,当树枝染上病虫害时,剪去得病的枝条,也能减少虫害的破坏。由此可见,果农给果树剪枝是为了让果树多结果。为了让它们多结果子,就应该剪去没有用的树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

  有所发现”的道理。

  二、预习学案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三、导学案

  (一)、导入:

  1、齐读课题:上节课,通过课文的初步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质疑:商人究竟走失了一只什么样的骆驼?商人最后又是怎样找到骆驼的?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1—8小节:

  1、听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到底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跛左边驮蜜,右边驮米缺一颗牙齿

  2、从课文中哪个地方最容易找到这些特点?(1—8小节)

  你能分清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吗?

  1)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表演

  引导评议为什么读得好(读出了语气的变化)

  2)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要求:(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如:“谁说”或“谁怎样地说”。

  (读一读)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3)交流朗读,学生点评。

  4)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来朗读了对话部分,你认为提示语还是不加好呢?为什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4、集体朗读1—8小节

  (2)学习课文9、10小节

  1、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

  2、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10小节,找出有关句子。(学生交流)

  3、读了这些句子,觉得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看见……知道……;看见……想……;看见……知道……

  4、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吗?

  师: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呢?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吗?

  出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少了一颗牙齿,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板书:看见知道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

  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正因为老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7、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这两个问题之间是用什么词连接起来的?(至于)

  读读老人的最后一句话,学生可以质疑: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

  让我们学着老人,用“不紧不慢”的语气向商人作解释和指点。

  (3)学习课文11小节。

  1、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3、启发学生思考:学到这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4)、小结以及拓展:

  1、小结: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2、说一说: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第二次,商人再见老人,心情怎样,心里会怎样想,又会说些什么?

  3、读全文: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堂检测

  出示《蜜蜂引路》的前半段,让学生根据想象以及课文中所学的句式续写文章的段落。

  “当列宁看见许多蜂蜜时,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看见蜜蜂飞回园子时,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园子旁边有所房子,所以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利用课后的时间观察一下自己生活,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六、板书设计

  找骆驼

  看见 知道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跛

  路上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树叶上有牙印 缺了一颗牙

  用心观察 认真思考 得出结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歌曲《东方之珠》,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东方之珠》。

  齐读课题:《东方之珠》

  2、听写词语:沐浴舒服倾听举世闻名观赏商店闪耀人流如潮

  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想)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2、指导朗读:读出沙滩的美丽迷人,公园的著名,街市的热闹繁华。

  3、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整个国家好比一个家,得有个门,香港在我国的南方,它就好比是我国南边的大门,那里每天有许多船只、飞机通往世界各地。

  (生齐读第1节)

  三、学习第2-5节

  1、(生闭上眼睛)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香港到了!(睁开眼睛)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第2-5节,尽情地游览一下各个景点。找找课文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回答。

  (板书: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美丽的夜景〉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机动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 请你朗读一遍(生说)

  第2节: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1)指名读第2节。

  (2)〈浅水湾图1〉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师:看,平静的海面,细细的沙子,阳光多么温暖啊!指导朗读: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3)师: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4)〈浅书湾图2〉瞧,每逢节假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人们在沙滩上游玩,有什么感觉呢?(舒服)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5)让我们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指导朗读:(师:你正在沙滩上悠闲自在地散步,轻轻的柔柔的海风吹来,多舒服啊!仔细一听还能听到浪淘拍岸的声响。)(指读 齐读)

  过渡:欣赏完了迷人的浅水湾,大家一定还想去别处看看吧,那就别停下你的脚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细细欣赏。

  第3节: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1)指名读第3节。

  (2)“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把词放进句子中读读。(驰名中外、世界闻名、闻名中外)

  (3)来得正巧,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这些海豚、海狮在干什么?你觉得它们的表演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过渡: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

  就到了铜锣湾。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

  第4节: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1)指名读第4小节。

  师:铜锣湾和中环、尖沙咀是香港的三大闹市口。一个“闹”字可以看出铜锣湾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重点理解:

  A、“摩天大厦”:指的是各种高楼大厦,读出楼房的高来。(指名读)

  B、“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C、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D、从“人流如潮”看出人多,人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铜锣湾楼多、商品多、人也多,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3)让我们感受铜锣湾这种热闹、繁华的景象。(齐读)

  过渡:香港的白天很美,香港的夜景也很漂亮。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又是另一番景象,你想欣赏吗?

  第5节:美丽的夜景

  (1)夜幕初垂,轻风徐来,站在太平山山顶,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请看:〈插图:夜景图1、2、3〉

  (2)你觉得香港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请你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指名说)

  (板书:灯的海洋)

  (3)第5节用了3个比喻句,写出了香港美丽的夜景。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指名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师引读:……成了——

  ……像——

  ……如同——)

  (4)港湾里的灯光是静的,马路上的车灯是动的,一静一动,互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指名读、齐读)

  (5)谁能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指名试背第5节)。

  四、学习第6节

  1、(看板书)师:香港有迷人的沙滩——浅水湾、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铜锣湾,香港那么著名、迷人、繁华、美丽,所以我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谁来赞一赞香港?(指名读)

  3、香港,这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曾经被英国侵略军攻占,19世纪,英国侵略,清政府被迫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师述说: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来了,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了,人民从此成为香港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5、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自豪、喜爱……)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6节。(齐读第6节)

  6、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未来更美好!)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向家人、朋友介绍香港。

  六、板书:

  14、“东方之珠”

  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灯的海洋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习“因果”句式,积累有关生肖的成语,进行说话练习,学写观察日记。

  3.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

  2.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3.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读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好。

  (1)练习读绕口令。

  (2)齐读。

  (3)开展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4)说说自己积累的绕口令。

  ①两只小白鸽,一只大天鹅,它们口很渴,喝水很快乐。

  ②张婶种黄瓜,一根四两八。乐坏了小花花,脱下花褂褂。包起大黄瓜,抱着当娃娃。

  2.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读书中的句子,明确要求。

  (2)自己练习完成。

  (3)读自己补充完整的句子,检查前后内容是否恰当。

  (4)投影出示同学的句子,共同订正。

  “因为”是原因,“所以”是结果。

  ①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今天没有到公园去游玩。

  ②因为丁丁生病了,所以他今天没有来上学。

  二、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1)朗读古诗《蜂》。

  (2)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同学互相补充。

  老师小结:这首诗借蜜蜂采百花酿蜜后,自己却享用得很少的现象,反映了农民一年辛苦劳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却得不到温饱,全被统治者剥夺去了的现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现象。该诗言简意赅,含意深刻,引人深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练习背诵。

  2.我的采集本。

  (1)认读成语。

  投影出示成语

  鼠目寸光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打草惊蛇 马到成功 亡羊补牢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2)理解意思。

  (3)抄写成语。

  (4)交流自己搜集的与生肖有关的成语。

  三、作业布置

  1.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2.口语交际练习。

  3.学写观察日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

  ㈡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㈢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海底石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了解海底石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㈡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

  ㈢解决方法

  1、重点解决方法。

  理解全文,弄清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从而体会到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难点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中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㈠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㈢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㈣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出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字音。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试回答初读要求第(3)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文中哪菊花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基础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是宁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

  (2)从哪菊花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宁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然是宁静的)

  ③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着一段共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②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模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别生动。

  (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声音)

  (4)海底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进行的声音,发出警报)

  (5)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声音?你从哪知道的?

  (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的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4、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让学生思考:

  (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在宁静的海底,如果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显得奇异)

  (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

  (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有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海地有很多动物)

  从哪看出海底的动物有很多?(“三万种”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④指名读3——6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⑤重点理解:

  “伸缩”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动物是*肌肉伸缩爬行的?

  “只能”说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说一句话。比普通火车还快说明什么?

  “反推力”怎样理解?想一想你见过什么是*反推力前进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录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形象感知动物的活动方式)

  ⑦小结3——6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各有个的活动方法。

  ⑧引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句讲的是什么)

  ⑨依照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⑩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产怎样?

  (2)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图)说明海底植物怎么样?(种类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矿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说明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蕴藏丰富)

  ③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3)四、五、六三个自然段都写出了海底丰富的物产,从这些物产中还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点?景色奇异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真正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三)把2——6自然段连起来读。思考:海底是一个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异中包括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中也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四)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想一想,为了说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各写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段)。

  (二)练习朗读(以训练中差生为主)。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分析字形,学习写字。

  1、重点指导的字:

  “却”的右半部是,不要写成。异的上半部分是“巳”,不是“已”。

  2、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却()否()普()类()免()丝()

  3、先说说下面每组字的不同,再组成词语。

  胞()私()类()异()

  抱()积()粪()导()

  (五)练习写一段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6、齐背成语。

  三、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 ) 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 ) 看着一只只小船漂远了, 我们心里在说:" 小纸船, 希望你漂到大海去。"

  ( ) 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小溪边。

  ( ) 我们拍着手,沿着小溪追着小船。

  ( ) 我们用五色彩纸折成一只只小船,放在水里。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荷花()

  2、(),多开心啊

  3、下课了老师对我说()。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复习引号的用法。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回答《掌声》一课课后习题四的.内容。

  3、出示填空:

  沃克医生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一块会说话的()!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选词填空。

  宽阔 辽阔 广阔

  1.南沙群岛位于我国( )的南海之中。

  2.一辆宝蓝色的小汽车奔驰在( )的公路上。

  3.牛羊在( )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强烈 热烈 剧烈

  1.她的歌声刚停,音乐厅里就响起一阵()的掌声。

  2.课间,我们不能玩太()的活动。

  3.中午,()的太阳光刺得我们睁不开眼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蜂鸟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把比作。

  3、“五光十色”形容颜色多,你还能写出与“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吗?、

  4、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

  八、复习作业(见试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说清楚。

  2、能根据图画和题目要求,按时间顺序写一段句子通顺、连贯的话。

  3、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教学重点:

  根据画面的意思和讨论的提示,让学生写一段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话。

  教学难点:

  1、如何把每幅图画上画的事情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句子连贯,特别是第2幅图上没有明确的时间表示,该怎样与前一幅的意思连接。

  2、怎样正确使用动词,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写清楚。启发想像,根据画面推前想后,把一段话的意思写具体。

  课时安排:2教时

  第1教时

  〈一〉教学目标

  观察画面,看图讨论,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完成课后第2题。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5分钟)

  1、小朋友,今天早上你从睡梦中醒来后,做了哪些事情呢?能不能向大家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点击课件整幅图)对呀,我们每天很早起床,起床后要穿衣、叠被,又要刷牙、洗脸,还要吃饭、上学。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在我们起床以后完成。那我们怎样把这些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写下来呢?今天,我们就以《起床以后》为题,来说说早上的一些事情(板题)。

  二、初看图意,整体感知。(2分)

  1、出示三副图。

  2、请小朋友们看这三副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说每一幅图的意思。

  3、交流。

  4、你能给这三幅图排排队吗?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

  三、明确要求,指导练说(1分)。

  1、今天,我们就按时间顺序看图说说这三副图,并练习习作。

  2、请看这次习作的要求(点击课件)习作要求:

  A看图说说:(1)丁丁几点钟起床?

  (2)丁丁起床后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3)丁丁几点钟去上学?

  B、把三副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C、根据图意,按时间顺序说一段话,注意把句子说连贯。

  3、齐读要求。

  四、逐幅观察,指导连说。(26分)

  1、对照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每一幅图,说说画面的内容,也可联系你自己的起床以后的情景,说一说。

  (一)指导第一幅图。

  1、出示第一幅图,想一想:“谁几点钟起床?”、“起床后先干什么?

  2、交流。(丁丁六点半起床,起床以后,他先叠被子。)

  3、引导:丁丁怎么知道六点半到了,该起床了?丁丁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请大家看录象。说一说。

  (丁丁听到床前闹钟的铃声,知道六点班到了,该起床了。丁丁想:天亮了,我要起床上学了。于是,他揉了揉眼睛,一骨碌地坐了起来,讯速的穿好衣服,戴上红领巾,熟练地叠好被子,收拾自己的床铺)

  为什么丁丁要自己叠被,他想到了什么?你可以联系你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他想到:小学生嘛,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何况我已经长大了,这些事不能再让妈妈来替代。)

  4、自己看这幅图,完整的说一说。

  说的时候你能用上这些好词好句吗?(点击课件)揉一揉眼睛一骨碌熟练清脆唤醒迅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指名说(2个学生)

  6、学生评议。

  (二)指导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幅图。想一想丁丁在干什么?

  2、交流。

  引导:请同学们看录象,仔细看丁丁洗脸盆上放着什么?他在洗脸之前还做了些什么事?

  3、交流。

  4、你能用上这些优美词句把第耳2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吗?(点击课件)

  5、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6、指名学生说。

  7、师生评议。

  8、同桌互说。

  (三)、指导第三幅图。

  1、出示第三幅图,想一想:丁丁几点中去上学?你从那里看出来?

  2、交流。

  3、引导:丁丁上学之前还做了什么事?请学学门仔细看录象。(点击课件)

  4、交流。(1、仔细看看桌上的用具,他干了什么?

  (2、丁丁吃完早饭后,还会做些什么?

  (3上学去的时候会对家里的'人说些什么?

  4、你能用上这些优美词句把第三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吗?

  5、自己自由练说。——指名说——师生评议——同桌互说。

  五、整幅图连起来说一说。(5分)

  1、你能把这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2、自己自由练说。——指名说——师生评议—

  4、刚才这位同学把三幅图很好的连接起来了,你注意到一幅图的意思跟另一幅图的意思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吗?我们知道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三副图?(时间顺序)那应该怎样连接?

  5、交流。随机出示课件上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6、自己自由练说。——指名说——师生评议——同桌互说。用上老师提供的优美词句。

  六、小结,尝试习作。(1分)

  1、小朋友都说的不错,那你能不能把刚才说的给写下了呢?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2教时

  〈一〉教学目标

  拓展写作思路,独立作文,教师随机指导。

  〈二〉教学过程

  1、把3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5分)

  (1)自由说。

  (2)同桌说。

  2、根据图意,按时间顺序写一段话,注意把句字写连贯(18分)

  3、分四人小组交流、评议、修改(8分)

  4、挑好、中、差三篇全班交流、修改。(5分)

  5、修改、抄写。(4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4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感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小男孩儿的善良。

  2、用复述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并帮助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小男孩儿的天真善良,并唤起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关爱保护动物的`欲望,感受到动物和人类是平等的,生命同样可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出示题目:“这条小鱼在乎!”仔细观察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题目有标点符号,好象别人说的话……)想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读了这个故事,你就会懂了。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自己细细地读读课文,亲自体会一下文中的情感吧,注意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确,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读课文,的过程当中纠正字音。

  3、把文中不懂的词语提出来,班内讨论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语句下面画上线,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并随机指导朗读。

  3、谁知道了题目的含义?

  (这是小男孩儿说的话;标点符号用的好;这句话饱含了小男孩儿的感情……)

  4、同桌相互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5、回家后,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家人听,好吗?

  四、拓展延伸

  和同学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五、积累词语

  六、指导书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课前解析】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主要写了胡萝卜先生的一根胡子得到了果酱的营养后不断变长,后来给小男孩做风筝线、给鸟太太当晾衣绳的绳子的故事。这是一篇不完整的故事,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的空间。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本课重点是边读边预测故事内容,

  并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修正自己的想法。

  关注预测基本方法的运用:边读边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预测,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和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等进行预测,当发现自己的预测与后边发生的故事不符时,要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

  关注后续情节的发展:文末省略号给了大家想象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推进故事的发展。

  关注拓展:根据文章题目或书的题目,猜猜写了什么,意在引导学生在选择图书时可以先根据题目进行预测人物、故事内容等情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萝、卜”等5个生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内容,初步感受边读边预测的好处和乐趣;能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修正自己的想法。

  3.能尝试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边读边预测故事的内容,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能尝试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策略】

  在字词教学方面,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点拨的策略;在文本阅读方面,采用回顾方法、自读批注、交流体验、续编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边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感受阅读的乐趣;加强预测在课外阅读中的实践运用,让学生通过文章或书的题目猜测书的内容,使同学们逐渐在举一反三中学会合理使用预测策略,开展课外阅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词语,题目质疑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猜词语的游戏,看图片说出表示的事物名称或表情、动作。再想一想读到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认识一位胡萝卜先生,最重要的是它有一根神奇的胡子,板书课题:(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齐读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完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猜猜这个故事会讲什么内容?

  预设:

  1: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有多长?胡萝卜先生为什么有这么长的胡子?

  预设:

  2:胡萝卜的先生的长胡子一定有一段非同一般的经历。

  预设: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给他带来了什么?

  (设计意图:猜词语活动,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猜想中初步感知本课生字,为学习生字做好铺垫在,为学习猜测做好铺垫。对课题的质疑又一次激发了学生预测的欲望和阅读兴趣。)

  二、生字巧识记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读文之前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

  学生带拼音读词语,注意红色的生字朋友。(指名读,开火车读。)

  指名说一说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加一加认识“愁”“晾”,做出表情认识“愁”。

  预设

  2:减一减认识“卜”,注意读轻声。

  预设:

  3:换一换或形声字认识“沾”。联系生活通过组词来识记:“沾果酱”“沾水”。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记住生字,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还可以联系生活、做动作来识记。

  小兔子要收胡萝卜了,胡萝卜了里藏着生字,你读对一个就能收到一下萝卜。看看谁能给他帮忙。

  学生读对一个生字,小兔子就收获一个,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记忆生字,提升学习生字的能力。用游戏的方式更好地巩固生字,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三、走进故事,边读边预测

  教师过渡: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我们边读书边预测故事,你学会了哪些预测的基本方法?

  教师引导:读读学文小贴士,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利用预测的基本方法,边读故事边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吧!

  细读文课文1-4段,边读边在相关地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想法,并对照后边发生的情节,及时改正自己的猜想。

  1.学生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自己在哪些地方做了预测,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我来说一说:

  预设:

  1:当我读到第一段,看到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时,我猜想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应该会给他惹麻烦。因为只有遇到麻烦人们才会发愁。

  预设:

  2:当我读到“匆匆忙忙”时,我就觉得胡萝卜先生没刮干净胡子,有可能上街会被人嘲笑,因为他做事太大意了。

  预设:

  3:当我读到“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我猜想胡子会因为果酱的营养越长越长。

  预设:

  4:当我看到课文插图时,我就想胡萝卜的长胡子一定让小鸟发现了,

  不知道他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

  教师相机板书:(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

  (胡子沾上果酱变长)

  (设计意图:利用学文小提示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确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利用学过的预测基本方法进行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不断提高预测能力,增强阅读兴趣。)

  2.教师追问:你们这些预测跟课文的故事情节是一致的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

  预设:

  1:我预测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不一样,我要及时修正我的想法,接着读下去。

  预设:

  2:我的预测和故事情节一样,看来我的猜想是对的,真是有趣哟!

  预设:

  3:我从第三段读懂了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他的胡子就有多长,

  好神奇呀!这么长的胡子他怎么都不知道呢!我很想读读下边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猜的和原文一样,有的不一样,谈谈你的想法: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在故事的很多地方进行预测,内容可以和原文不同,但是要学会修正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预测的内容可以和原文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有依据的预测就是对的,当发现与文章内容不符时要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四、预测故事发展,续编故事

  1.教师过渡:胡萝卜先生继续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同学们先来猜一猜

  预设:

  1:他的胡子太长了,走着走着就被东西卡住了,胡萝卜先生怎么也解不开,需要好心人的帮助。

  预设:

  2:他的胡子太长了,应该会被别人发现,并告诉胡萝卜先生,他还会感谢大家。

  教师提出要求:那就让我们走进4-8段,看看与我们自己的预测一样不一样吧!

  学生自己读故事,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文本内容不一样时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板书:(小男孩剪胡子放风筝)

  (鸟太太找绳子晾尿布)

  2.教师质疑:文章写完了吗?为什么?

  预设:结尾的省略号就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教师引导:那我们来当小编导,续编故事吧!可以结合上面的男孩的语言、动作续编故事,也可以有自己新奇的想法。

  学生小组活动,每个人说说自己的故事,小组评选最佳小编导,然后集体交流。

  教师叙述: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编故事,激发了学生预测的欲望,

  让学生感受到预测的快乐;通过小组交流评选,锻炼了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的能力。)

  教师点拨: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说说长胡子除了他们想到的',你还想到了哪些用处?

  3.教师追问:你们认为故事的结局还会有什么变化吗?

  4.教师续讲故事结局。

  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把故事讲完,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师小结:每一个故事都有他意想不到的结局,只要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对接下来的事情进行有依据的推想,就会感受到阅读的更多乐趣。

  (设计意图:老师的追问,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通过故事原文和自己的预测猜想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结局有时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只有出乎意料的结局,故事才会更有趣。)

  五、拓展延伸,看题目猜故事

  教师过渡:阅读下列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一下里面可能讲了什么。预测小贴士:含有人物或事件的题目可以围绕人物身份、经历、见闻展开预测。

  引发读者疑惑的题目可以围绕阅读时产生的疑惑来预测。

  有的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预测。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题目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推测,同桌交流后,班级展示。

  教师引导:请已经读过以上这些文章或书的同学,说说刚才同学预测的内容,哪些与实际内容一样,哪些不一样。

  预设:我读过《夏洛的网》,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头猪和一只蜘蛛的有趣故事。它具有神奇的色彩,蜘蛛为了不让猪被宰割,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猪,最终获得了成功。你们是不是也想读这个故事了?

  教师点拨:我们不仅可以通过题目猜测故事内容,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是不是很有用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选择图书时可以通过题目进行猜想人物和故事内容,便于有效的选择;通过已读学生的讲述激发其他学生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感受预测的好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推荐阅读:《鼹鼠的月亮河》六、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子

  快乐自己

  帮助他人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胡子沾上果酱变长

  小男孩剪胡子放风筝鸟太太找绳子晾尿布

  ······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特别关注了语文要素的训练与培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去猜想;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本课教学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基本方法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猜想,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在“我做小编导”环节,让学生自己创编故事结局,顺着故事内容去猜想,激发了学生预测的欲望和兴趣,续编故事意想不到的结尾,学生很有兴致;通过看题目预测故事内容环节,拓宽了学生预测的范围,让学生学会把预测运用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选择图书,让学生阅读更有导向性和目的性。

  本课是一篇饶有兴致的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欲望比较高,但有的学生在续编故事时,思维有局限,适当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思维拓展会让学生有更多猜想的空间。

  【课后作业设计】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打“√”。

  胡萝.卜(luòluó)

  发愁.(shóuchóu)

  沾.湿(zhānzān)

  晾.尿布(liàngliàn)

  2.用“发”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空。

  因为他近视,就没有()漏刮了一根胡子。

  胡萝卜先生常常因长着浓密的胡子而()。

  前不久,他家()了一件奇怪的事。

  3.按要求写句子。

  果酱是很好的营养品。(改为感叹句)

  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上街去了。(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4.文本探究。

  胡子卜先生的胡子作用真大!你知道课文中写到了胡子的哪些作用?你还想到了哪些?

  胡萝卜的长胡子可以,我还想到了长胡子可以。

  参考答案:

  1.luó

  chóu

  zhān

  liàng

  2.(1)发现

  (2)发愁

  (3)发生

  3.(1)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

  (2)勤劳的小蜜蜂匆匆忙忙地飞到了花丛中。

  4.放风筝、当绳子晾小鸟的尿布当跳绳、当琴弦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

  教学准备:

  学生的认知准备

  理解本课生词、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朗读课文,将初读落实到课前预习之中。

  教师的教学准备

  PPT,搜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剪枝的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2、师:你们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评析:巩固课文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精读

  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相关的段落,估计学生对春季进桃园会比较感兴趣)

  (一)精读第四自然段

  1、交流谈话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谁来说,你对哪次进桃园感兴趣,为什么?

  生(1):我喜欢春季进桃园,因为春天的桃园很美。

  生(2):我也喜欢春季进桃园,因为春天的桃园引来了无数的蜜蜂,我喜欢小蜜蜂。

  生(3)春天里小朋友们都来了,很热闹。所以我喜欢。

  ………

  2、启发想象

  师:告诉你们吧,我呀特地从王大伯的桃园为大家拍摄了一部分景象,想看吗?(想)可是照片在冲洗的过程中出了点麻烦,我没能给大家带来。怎么办呢?同学们我有个办法,你们来猜想一下老师拍摄的景象好不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猜出来!

  学生猜想

  生(1):我想老师一定拍摄了红云片片的桃园。

  师:你猜的可真准啊!

  生(2):您拍摄的桃园的桃花一定美极了!

  师:我还拍摄了很多镜头呢,有从远处拍的,近处拍的,高处拍的,等等。

  生(3):老师拍了桃园的远景就像是晚霞一般。

  生(4):从高处往下看,那桃园就像是一个花的澡堂,如果能在里面洗澡该多好呀!

  (评析: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的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我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这样激趣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也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话说的都挺漂亮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把这段文字读好?

  学生练读

  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师:你还对哪次进桃园感兴趣?为什么?

  指名说

  1、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又急又疑谁来读?

  指名读

  评价

  2、过渡:面对我的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齐读王大伯的话。

  3、师提问: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那些粗壮的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

  生齐说:粗壮的

  师:是吗?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

  生再读课文

  生: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

  (评析:“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4、指导朗读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从王大伯的话中,知道那么多东西,真不简单,谁来读一读王大伯的话?

  (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同学)

  (2)指名读。

  (3)点评: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用心的读读王大伯的话,你一定能读的非常棒!)

  (4)再练

  (5)指名读。

  教师评价

  (6)学生总结

  剪枝的学问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

  全班交流

  (评析:合作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5、齐读王大伯的话,体会。

  6、教师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小作者相信什么?怀疑什么?

  生:他相信王大伯的桃园能获得大丰收。

  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师:你真了不起,会联系上下文来回答问题。

  (评析: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问的是成功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好!咱们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

  1、自由读课文

  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

  师: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谁来说说?

  生(1):王大伯的桃子获得了大丰收了

  生(2):王大伯的桃子个个光鲜红润。

  生(3):桃子结的可多了,都挂满了枝头。

  2、齐读

  “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来感受桃子的多和好

  3、提问: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指名说

  (四)通读全文

  师: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请同学们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感受感受。

  通读全文

  (五)谈感受: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谁来说?

  生:王大伯真不愧是种桃能手

  生:我们家也有桃树,可桃子结的不好,学完了这篇课文,我要告诉爸爸剪枝的学问,让我们家的桃子也象王大伯的桃子一样又大又甜。

  生:我要种一棵桃树和王大伯比赛,看谁结的桃子多

  生:我真想到王大伯的桃园去摘几个桃子带来吃。

  生:我想请问王大伯一个问题:桃子是毛多的有营养还是毛少的有营养?

  ……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三、总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书设计:

  冬 剪枝

  春 开花

  夏 结桃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知识要求:

  1.学会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阳光、明媚、宇宙、热闹等。

  2.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能力要求: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

  2.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飞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3.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2.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3.围绕一个意思,怎样把话写具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的活动吗?想想看,当自己的风筝飞上高高的蓝天时,那时的感觉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粗知课文内容。

  2.看图说说图意。(用投影幻灯打出课文插图)

  学生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字”、“育”,“鹰”,它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筝”和“宙”是翘舌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筝”“宇”“稳”“衬”“宙”“闹”

  (2)重点分析生字。

  “橘”“育”“鹰”“嚷”“墨”“斑”“端”

  (四)理解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

  1.看图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讲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板书设计

  1放风筝

  时间:星期天的早晨

  地点:体育场

  人物:我和哥哥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么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组成另外一个字。

  例:但-(旦)-(担)

  宙-()-()稳-()-()

  筝-()-()衬-()-()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斑()闹()场()

  班()闭()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3.边读边想像,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4.巩固学习。

  二、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讲讲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墨绿:深得近于发黑的绿。

  斑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另一种颜色的条纹。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二)边读边想,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放音乐或幻灯片)

  1.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引导:讲得真好。这段主要讲了来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很多,内筝的式样也很多。

  2.对照课文插图,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

  (1)看看图上画的兄弟俩的动作、神态与课文中的哪几句话相一致。

  学生自由发言:

  ……

  (2)想想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把“大蜻蜓”放飞上天这个过程的。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肯定并引导:讲得不错。这段共有四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很紧。第一句说:“我”举着“大蜻蜓”,哥哥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因为要等线放到一定的长度,才能放风筝;第二句说“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赶紧”说明兄弟俩配合得很好。松开手之后,还要再拽着跑一阵,风筝才能借着风力飞上天空;第三句说“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收住脚”就是停住脚,哥哥收住脚的时候,“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天空了。这三句话具体叙述了放“大蜻蜓”的步骤。

  (3)读一读第四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3.自学第四自然段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请一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讲得很好。看图学文,就要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展开想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用“--”标出风筝的名称。

  6.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三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胆地展开想像,在“看”的基础上去想,想得越美、越具体、越好。在“想”的情况下练习说。“说”时,不仅要用自己的话说,还要注意引用课文中的词句,并把书面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放风筝”的活动感兴趣吗?如果你们学校可你的家人带你去放风筝,一定要注意观察“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师小结:只有感同身受的这种体会,才能读得更加吸引人,文中的这些细致的语言和心理描写也正是这篇童话的生动所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和体会青头的语言、心情,理解了青头和红头的友情之深。通过朗读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四)感受人物形象。

  教师同时出示四张描写青头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青头的人物形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你能从这四张图片上来谈谈自己喜欢青头的理由吗?

  预设

  1:我喜欢青头是因为它一个遇到危险沉着冷静的人。预设

  2:我喜欢青头是因为它一个知识积累比较多的`人。

  师小结:说得真好!作者正是用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生动、通俗地介绍了一个科学知识,同时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因此我们在编写童话故事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借助评价人物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从童话故事内容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学到知识,汲取营养。)

  三、整体回顾

  (一)讲演故事。

  教师引导:如果给家人讲这个故事。我们要注意什么?先给你的同桌讲一讲吧。

  (二)梳理文章及主旨。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歌颂友谊。古人也用诗句歌颂过真诚的友谊。我们来欣赏下。

  学生自读摘抄。

  四、课堂作业设计

  1.

  选择红头的正确旅行路线。(见课件

  43)

  2.

  按提示,想一想,写一个片段。(见课件

  44)

  五、板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起因

  捉迷藏误入牛嘴

  谊深厚

  经过

  红头(

  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

  青头

  鼓励

  安慰

  帮助

  结果

  红头脱离危险

  惊险之旅

  情

  【课后作业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填序号)

  ①dā

  ②dá

  ③jǐ

  ④cènɡ

  ⑤ɡū

  ⑥jī

  几.乎(

  )

  答.应(

  )

  蹭.(

  )着

  几.个(

  )

  回答(

  )

  一骨.碌(

  )

  二、比一比,读一读,看谁读得更准确旅行

  要好

  咱们

  草堆

  作声

  答应做梦

  可怜

  救命

  拼命

  马上

  消化当然

  刚才

  知觉

  光亮

  眼泪

  来得及大吃一惊

  三、课内阅读。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

  )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

  青头就给(

  )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

  )起来大声(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

  把动词填到合适的括号中。摔

  蹦

  喊

  爬

  2.

  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

  3.

  从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可以感受青头(

  )的品质。A.只为个人安危着想

  B.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4.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一般可以用“谁怎么样”和“谁干什么”的方式概括,有结果的话还可以说清结果怎么样。请你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⑥③

  ①②

  ④⑤

  二、略。

  三、1.蹦

  摔

  爬

  喊

  2.出乎意料

  3.B

  4.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告诉红头躲过危险的办法。

  【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情节离奇,主题突出。是学生学习和练习写作的一篇好教材。教材选编课文的目的是落实“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这个语文要素,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故事所带来的魅力。

  本文虽然篇幅比较长,但由于情节曲折离奇,反倒特别吸引孩子们。本文语言丰富生动。红头与青头的对话,以及青头的动作描写,体现了青头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是学生

  反复品味和朗读的好材料。

  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我引导学生梳理并画出红头的旅行历程,让学生讲述红头的旅行,然后再仔细品读相关语句,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学生就是在朗读、想象、表达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落实了语言要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感受同义词的异同,让学生自主发现词的精彩和趣味。

  2、指导学生认读数量词,想象理解词意及用法,帮助学生积累。

  3、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背诵中体会、感悟名言警句,并练习书写。

  4、能将短文读正确,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回答相关的问题,并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5、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指导学生把要点说清楚。

  教学重点:

  在读中积累词语,帮助学生积累。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指导学生把要点说清楚。

  教具准备:

  词卡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来试试”

  一、读一读。

  1、学生自读每组词语,边读边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认读词语

  3、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4、 让学生选词填空

  5、 齐读词语

  二、认一认,读一读。

  1、师:赶快来读读这些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待会儿问问小组的同学。

  2、小组交流,扫清生字障碍。

  3、指名读,齐读

  4、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看到这些词时,你眼前分别呈现出一些怎样的景象?

  5、指名说

  6、问:你觉得可以用其它的数量词来代替吗?为什么?

  7、全班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读句子,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组读格言,交流讨论,不懂的问老师。

  3、全班交流。

  4、反复朗读,再读中体会、感悟。

  5、比比谁写的棒

  6、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自读短文,要求正确、流利。

  2、小组互读互听互纠正

  3、齐读短文,思考:这篇短文和我们以前读地课文有什么不同?

  4、读了这封信,你知道了什么?

  5、同桌交流,指名说

  6、再读短文,问:写信要注意什么?

  7、你能试着写封信吗?

  二、“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 指名读题,理解要求。

  2、 齐读例句。

  3、 自读句子,观察图片,想想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4、 小组说

  5、 指名说,比一比,哪位同学说得棒?

  6、 你还观察到水的哪些作用?

  7、 扩展升华:指导了水的这么多作用,你想说什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感受我们充满快乐的美好生活。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2.认真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吹 泡 泡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①这一开头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小时候最爱玩儿吹肥皂泡的游戏。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我们在廊(láng)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yì)破裂(liè)。[句导读:这两句点明了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玩儿吹泡泡游戏的原因。][②阴雨时节吹泡泡有什么好处?]

  段导读:写了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

  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wǎn)里,加点儿水,和[huò]弄和弄,使它溶(róng)化。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zhàn)上那黏稠(nián chóu)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再轻轻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③上面的文字写出了吹泡泡共分几个步骤?]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shān],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段导读:写出了“我们”吹泡泡的过程。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chè)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④肥皂泡美在什么地方?]若(ruò)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líng lóng)的小球,四散(sàn)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cuì)弱的球儿,会扯(chě)得又长又圆,颤巍巍(chàn wēi wēi)的,光影零乱。 [⑤“玲珑、颤巍巍、光影零乱”等词语写出了什么?]这时,大家都悬(xuán)着心,仰着头,屏(bǐng)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sǎn]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句导读:“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泡泡飞的神态。] [⑥“屏住呼吸”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róu)眼睛,揉出了眼泪。

  段导读:写出了肥皂泡的神奇、美丽。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 [⑦为什么强调是“我们自己”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那么圆润(rùn),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dù)过天河,跟着夕(xī)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diān)……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句导读:泡泡很容易破裂,当然不能飞那么高、那么远。这些都是作者美好的想象,寄托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⑧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段导读:写“我们”喜欢吹肥皂泡。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是怎样玩儿吹泡泡游戏的,以及在玩儿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规范、正确地书写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吹泡泡》就是冰心奶奶写的。我想,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们也一定会喜欢上吹泡泡的。

  二 学习生字

  1.默读全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小组交流。

  4.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多音字。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若:如果。 浮光:表面的光。 清澈:清而透明。 骄傲:自豪。

  脆弱:容易折断、咬裂、破碎。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若”,不要写成“苦”。 “夕”,“点”不要出头。

  三 朗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看谁读得流利。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吹泡泡这个游戏的过程。)

  1.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汉字,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课文中有些好词,如圆润、玲珑、骄傲等,教师要重点讲解。教师可先讲解字面意思再创设情境,通过表演来让学生理解词语。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还懂得了怎样运用。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吹泡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2.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3.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课文插图,投影。

  一 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观察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谈话导入。

  (1)你玩儿过吹泡泡吗?能说说你是怎样吹泡泡的吗?当时心情怎么样?

  (2)《吹泡泡》这篇课文是冰心奶奶写的,课文把吹泡泡的过程写得很清楚,也很具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体会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儿吹泡泡。

  二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你的体会。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并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组织讨论。

  (1)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理解句子。

  它们轻轻地飞起,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①“圆润”是什么意思?(饱满而润泽。)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体会四个“那么”。

  ③练习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说话。(五彩池的水五光十色,那么清澈,那么鲜艳,那么美丽,那么神奇。)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请学生分句读这段话,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

  (3)请你用上“先……然后……再……”说说吹泡泡的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把吹泡泡的过程写具体的。

  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冰心奶奶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儿吹肥皂泡。(因为肥皂水是冰心奶奶自己制作的,看着美丽的泡泡飞上天空,她心里充满快乐,所以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儿吹肥皂泡。)

  3.练习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1.在教学时,教师可先安排吹泡泡这个活动。课前,教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肥皂块、杯子、吸管等工具。上课时安排15分钟时间让学生玩儿吹泡泡的游戏,让学生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2.教师在学生吹泡泡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体会泡泡的美丽神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把自己玩儿的经过说一说,写一写。

  3.整节课下来,学生在玩儿当中得到了乐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观察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同时,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这篇文章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1.看拼音,写词语。

  yóu xì(游戏) xī yáng(夕阳) róng yì(容易) fēi yuè(飞越) fú guāng(浮光) jiāo ào(骄傲)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骄傲―(虚心) 脆弱―(坚强)

  潮湿―(干燥) 分散―(集中)

  容易―(困难) 美丽―(丑陋)

  4.你尝试过用不同形状的细管吹泡泡吗?用不同形状的细管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吗?

  提示:不论用什么形状的管,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

  一 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和自然美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1918年入北平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这种诗体被人们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的成就更高。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二 冰心语录

  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为民治一治他们。第2——4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哪吒大闹东海,打死了夜叉,制服了龙王三太子。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生活。

  二、学情分析:

  《哪吒闹海》是一篇神话故事,语言生动、形象,极具想象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学生通过课本内容接触神话时间不长,内心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但学生往往只注重故事内容,而忽视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且不能深层次的剖析人物的形象和品质。且哪吒闹海这个故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从动画片到连续剧看过很多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种朗读,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表演,读出自己的语气,并配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将新的见解与已熟知的内容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

  1、围绕“闹”字理解课文,知道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抓住哪吒闹海的动作,了解他过人的本领和为民着想、英勇、不畏强暴的品质。

  3、以读促悟,读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4、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抓住哪吒闹海的动作,了解他过人的本领和为民着想、英勇、不畏强暴的品质。

  五、教学难点:

  以读促悟,读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六、教学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贯彻学习方法的教学。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先不显示出来,增加一丝神秘感,调动学生的兴趣。了解故事时,先出示文章内容概况,空出关键词,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选词填空,使句子更加完整。这样降低了一些难度,也使学生能轻松理解内容。抓动词环节出示相关语句,让孩子圈划词语,再突出动词。对难以理解的动作词语,链接相关视频播放,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等多种方法朗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悟的效果。最后在总结人物形象时,出示相关词语,让孩子利用词语练习说话,达到实实在在的'运用。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准备:

  音乐、视频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一首歌(播放歌曲《少年英雄小哪吒》)。

  师:歌曲中唱的小英雄是谁啊?

  生:哪吒。

  师:你们喜欢哪吒吗?

  生:喜欢。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了解了《哪吒闹海》故事的梗概,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出示填空)这里有几个空,谁会填呢?你的小手举得最快,看来,你充满了自信,请你来。

  哪吒为了治一治称霸一方、()的东海龙王父子,为老百姓出一口气,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大闹东海,从此龙王父子再也不敢(),人们又过上了( )。

  师:他填的对不对啊?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哪吒闹海》。今天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闹”字特别大。

  师:联系课文猜一猜老师为什么把“闹”字写大?

  生:因为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哪吒怎么闹海的。

  生:因为课文就是围绕“闹”字来写的。

  生:因为闹是重点。

  师:你们真了不起,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课文的关键了。“闹”字有以下几种解释(1)搅扰、不安份(2)发生(3)弄在哪吒闹海中应该是哪种解释呢?联系上文说说看。

  生:我觉得应该是第一种解释,因为课文中说到哪吒要治一治龙王父子。

  师:你可真会读课文啊。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哪吒是怎么去治龙王父子的吧!

  (二)围绕“闹”字品读课文,自主阅读

  1.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3页,拿起你的书本,挺直你的腰杆,以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共有哪几个角色呢?

  2.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那么现在可以告诉老师文中有哪几个角色了吗?

  生:哪吒、龙王、夜叉、龙王三太子(板书)

  3.哪吒有一位了不起的师傅太乙真人,他是个神仙,送了哪吒好几件法宝。今天我们一起一饱眼福,来看一看哪吒的宝贝。(出示图)

  4.这就是哪吒随身必带的宝贝,他们可是为哪吒增添了无穷大的力量。

  5.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一看哪吒是如何闹腾的吧?今天,老师也送给同学们一件学习的法宝——出示(先用—画出描写哪吒的语句,再圈出表示他动作的词语)

  6.师:边读边圈划这个学习法宝可真好用,你看他做的真好,请你来说说。

  7.生: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都摇晃了起来。

  8.师:老师听到你一摆这个词读得很轻,这是为什么呢?

  9.生:因为小哪吒做这个动作很轻松,他很灵活。

  10.师:还有不一样的读法吗?

  生:无反应

  11.师:没关系,咱们来看看小哪吒是怎样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一学(播放视频)。

  12.看了视频说说看,谁想再读这个句子?(可以带上动作去读4人)

  13.不同的理解、感受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去读,我们就能把它读好,这是老师今天给你们的第二件法宝。

  师:你看,这混天绫在水中一摆,便——

  生:便掀起滔天巨浪。

  生:便使龙王的水晶宫摇晃了起来。

  生:便把龙王吓了一跳。

  师:看了哪吒摆动混天绫的视频又有了老师给你们的法宝,现在谁想再来读一读。

  生:你真是太会学习了,这次读得可真不错。

  师:除了一摆这个动作,小哪吒还有哪些动作呢?

  生:跳进、取下、掀起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们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哪吒啊?

  生:动作敏捷、英勇善战

  14师:龙王的水晶宫都摇晃起来了,这还了得,于是龙王派了自己的一个得力干将夜叉上去查看。夜叉又是怎样对付我们的小哪吒的呢?哪吒能应付得了吗?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师:瞧,夜叉来了,你们看看夜叉,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怎样啊?

  生:丑陋、凶残

  师:它对我们的哪吒做了什么呢?

  生: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生:他的动作有钻、举、砍

  师:看来你使用了老师给你的法宝。

  师:哪吒还是一个孩子啊,他都能下得去手砍,你们觉得夜叉怎样啊?

  生:残忍、霸道

  师:我们的小哪吒怕了吗?是好欺负的吗?小哪吒又是如何反击的啊?

  生:小哪吒可机灵啦

  师:从小哪吒的动作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小哪吒?

  生:灵活

  15.师:得力干将夜叉被打死了,这下可把龙王气得不轻,你看他都被气得

  生:嗷嗷直叫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这个龙王啊,名叫敖光,嗷嗷直叫是不是很配他呢?

  师:龙王气急败坏,于是派出三太子去收拾哪吒,这下子我们的哪吒怎么样了啊?会不会受伤呢?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带上老师送你们的两件法宝,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经过学习,你们的成果有哪些?谁来说一说。

  生:

  师:小哪吒这么厉害,你们想不想当面夸一夸他呢?瞧,他来了!

  16.闹海结果

  师:面对强大的恶势力,哪吒毫不畏惧,勇于斗争,结果怎么样呢?

  生: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师:课文哪里说到龙王胡作非为了?

  生:第一自然段

  师:在文章开头说到龙王胡作非为,结尾说结果龙王不敢胡作非为了,这种开头和结尾相照应的写法就叫做首尾呼应

  师:哪吒战胜了龙王父子,老百姓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让我们把这一结果高高兴兴、痛痛快快地告诉人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回归课题

  师:最后让我们把对哪吒的所有感情,都化作一声,来读一读课题,夸一夸哪吒!听一听谁夸的最好!准备好了吗?预备齐——

  师:想一想哪吒大闹水晶宫,制服夜叉和龙王三太子的事情,让我们为了哪吒的正义,为了哪吒的勇敢再来读一读(齐读课题)

  (四)拓展延伸

  师:哪吒闹海惩恶扬善,取得胜利后,东海龙王虽不敢对老百姓胡作非为了,但他又怎能轻饶让他如此狼狈的小哪吒呢?于是又发生了“水淹城唐关”“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等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接着学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一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5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3-31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1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28

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乐园八教案03-31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自信》教案05-06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4-29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二教案03-12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八》教案02-04

上册语文园地的三年级语文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