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内容:
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理解积累“设计、杰出、雄伟、横跨、创举、历史、坚固、美观、宝贵、遗产”等词语。
2、指导朗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及历史价值。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读懂第2、3自然段的内容,了解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意义;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杰出智慧和才干的 民族。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享誉世界,而石拱桥在世界建桥史上同样是 一个创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赵州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祖国的骄傲引出赵州桥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生字:
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全班读上课前板书好的生字词:赵州桥、洨河、安济、设计、杰出、历史、横跨、坚固、雕刻、缠绕、前爪、抵抗、智慧 、创举
2、指名读,指名评价。
3、了解多音字爪(鸡爪)(鹰爪)。
4、质疑解答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有重点地识字,词语认读为准确读文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读了这篇文章,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本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板书,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作者在哪一段描写了赵州桥坚固?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范读并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桥很坚固?
2、通过投影片演示了解桥长、桥宽、以及设计特点,
(1)出示图片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来介绍。
(2)重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
(3)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练习“既……又……”句式说句子。
4、多种形式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地朗读,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体味本课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解决问题,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图片欣赏,变文字为直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领会赵州桥的特点。
五、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学法指导:
(1)找段读:哪一段写赵州桥美观?
(2)找句读:哪些句子写出赵州桥美观?
(3)结合图片以及课前资料同桌互相学习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2轻声读课文,自学讨论:
3、教师总结,组织汇报。
4、再次有感情朗读并说说分号的作用
5、反复朗读。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段,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六、学习第1第4自然段。
是啊,就是这样一座雄伟,坚固,美观的桥是由谁设计建造的呢?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一知道了什么?
(2) “世界闻名”什么意思?“一千四百多年”说明什么?有什么感想?
(3)通读全文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七、指导朗读。赵州桥闻名于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带着你自己学习后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八、 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不仅是在古代,在当今现代更有许多杰出的建桥。
(图片展示现代化桥梁。)
七、总结全文,板书。
16、赵州桥
劳动人民智慧才干 坚固 石头砌成 大小桥洞 既…又
雄伟 无桥墩横跨37米
我国宝贵历史遗产 美观 精美的图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理解“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脉、厥症”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转述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处了解到的情况。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PPT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了解了《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和《完璧归赵》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记得第11课《起死回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扁鹊从侍卫官口中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入宫_________________,最后使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扁鹊让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
2、(出示扁鹊图片)了解扁鹊吗?谁来说说看?
(1)生交流
(2)看来小朋友非常了解扁鹊。确实,扁鹊是个中医,中医往往是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给病人治病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扁鹊是如何让太子起死回生的?
二、预习反馈
1、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子新词,都知道怎么读吗?开小火车领读。纳闷侍卫病榻手腕凝神携带药囊切脉厥症大拇指议论纷纷起死回生死而复生
(1)切.脉:“切”是个多音字,读第四声,跟着我念“切脉”药囊.:“囊”字笔画既多又难写,它是上中下结构的。上边是“一”加上一个“中”,中间是“凸宝盖”的写法,下边是“两个口”加上“吵嚷”的“嚷”的右下部分。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厥症:厥症是什么意思?谁来读一读?(中医学病名。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过一定时间会苏醒的疾病。)
(2)师:生字新词都会读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通顺呢?打开书,翻到第36页。课文共有13小节,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过渡:小朋友读得真不错。
三、研读课文
研读第一节——第八节
1、现在自由轻声地读一读1-8小节。要求: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曲线划出侍卫官的话。开始。
2、谁来交流扁鹊的话?(红色标出),谁来交流侍卫官的话?(蓝色标出)。
3、都找到了扁鹊与侍卫官的话。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对话,边读边想:扁鹊从侍卫官口中了解到太子的什么信息?媒体出示:一向好好的(你们是从对话中得知3条信息的,再读读第一小节,还可以找到太子的什么信息?)只说胸口闷,就死了早上鸡叫的时候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4、师:谁能把4条信息连起来说一说?老师给你们一个句式:媒体出示: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扁鹊得知太子突然死了,心情非常着急;可他听说太子还没入棺,就送了口气。你们能不能把扁鹊由紧张到放松这个心情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
6、读得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男生读扁鹊说的话,女生读侍卫官说的话,老师读旁白。过渡:国王得知有人能让太子活过来,急忙请他入宫。那么扁鹊是如何为太子治病的呢?
研读第十节——第十一节
1、自由读读课文10-11小节,圈出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动词。板书:按、切、贴、听、取、扎、捡(竖排)
2、小朋友找到了这7个动词,现在老师请你们两两合作,一个先演扁鹊,边读边做做这7个动作;另一个做太子。稍后我们互换。
3、再读读课文,找找扁鹊在做这些动作时,太子有什么反应呢?请用直线划出相关内容。(生交流)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读。
4、当扁鹊为太子扎针的时候,太子的反应是鼻翼扇动,眼皮睁开;当太子喝下药后,太子的反应是身体恢复健康。板书:鼻翼扇动、眼皮睁开、恢复健康
5、现在能不能看着老师的板书,把扁鹊是如何医治的,太子又是如何反应的,给大家介绍一下?(1-2人) 6、能不能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故事说得更清晰一些呢?说给同桌听一听。(3、4人) (出示:先、接着、然后、最后)
研读第十二节——第十三节
1、过渡:是呀,扁鹊真是妙手回春,能使太子起死回生,难怪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出示句子:“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1)个别读(2个)
(2)全体读
2、师:面对国王的称赞,扁鹊却谦虚地说……出示:“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
(1)个别读
(2)全体读
四、总结全文。
1、师:扁鹊真了不起啊,他使太子起死回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1)生交流(板书:医术高超)
(2)面对国王对他的称赞,扁鹊却很谦虚,从中看出他是个医德高尚的人!(板书:医德高尚)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扁鹊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同学们回家后可将今天所学内容复述给爸爸妈妈听。下课!
《起死回生》教材理解
“起死回生”一词可在解题时直接检查学生预习状况;“纳闷”一词可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凝神”可让学生模拟当时扁鹊专注于听诊时的神情,进而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相关词语;“死而复生”则可通过与近义词“起死回生”的差异辨析来理解。当然方法的运用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个性化的理解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复述课文,教学时应围绕这一教学重点展开教学。
第一步:揭示目标,导入新课
在讲清本单元的目标后,教师可直接引入:复述课文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那么我们今天要学讲的故事就是——起死回生,然后破题,理解成语“起死回生”的意思(把将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文中指的是把看似已经死的人给救活了。引出“课文中是谁有如此高超的医术可以把看似已经死去的谁给救活了呢?从而整体进入课文,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扁鹊,并适当进行人物资料的补充。
第二步:整体入文,理清脉络
通过资料的补充,学生对扁鹊的医术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教师可请学生读文找出文中直接称赞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即“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说。接着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死而复生,进行两词的辨析。起死回生主要是从医生的角度出发,赞扬医生医术的高明,而死而复生往往是从病人的角度而言,两者的用法存在一定的区别。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未必能讲清其中的细微差异,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设计这样的选词填空来帮助理解词义,国王称赞扁鹊有怎么样的(起死回生的)本领,使得太子怎么样(死而复生),在此基础上体会两者在用法上的区别。并以此句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口:“为什么国王会这样夸奖扁鹊呢?”让学生读读课文的1至12小节,即整个起死回生的过程。
第三步:读懂重点段落,尝试复述
整个过程可分为:打探和治病两个部分。
“打探”
部分可让学生读文,划出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口中了解到了些什么?这里有四句相关的句子,其中有一句反问句需要理解——从死到现在,还没过半天,哪就入棺了呢,然后句式归纳:扁鹊从行人及侍卫官的口中了解到了一向好好的虢国太子只说胸闷,今天早上死了,目前还没有入棺。这个概括的结果实则是简要复述的渗透,教师无需挑明,只需把它作为概括能力的训练,为以后的简要复述作铺垫。
扁鹊治病的过程分成“确诊病因”和“成功治疗”,按要求需复述。
从文中可知扁鹊确诊太子得了厥症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切脉,二是听诊,可谓医术精湛。教学时可让学生说说扁鹊确诊太子到底得了什么病,教师补充“厥症”相关知识。然后读文圈出扁鹊确诊病因的关键动作,接着理解到底是怎么切,怎么听的,可通过读读、演演、讲讲来帮助记忆。这里有一个词语“凝神”需理解,教师可适时帮助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成功治疗太子的病。扁鹊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针灸,二是用药。这段文章运用了交叉描写的方法,教学时可采用角色对读、配合读,边读边演等方法,体会扁鹊的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同时在演中质疑:体会文中的扁鹊从药囊中“捡”出几味药的“捡”的使用不恰当。
第四步:理解对话,体会人物品质
课文的最后两节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写了国王称赞扁鹊是神医,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扁鹊自称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道理,自己不过是治好了太子的病。一个是被扁鹊高明的医术所折服,禁不住啧啧称赞;另一个却轻描淡写,似是小事一件,不足挂齿。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知道没有扁鹊的及时出手,并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太子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教学时,教师可抓住“不过”一词来做文章,扁鹊认为自己只不过治好了没有死的太子的病,是件小事,不足挂齿。你是怎么认为的?
扁鹊高尚的医德以及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可从文中的矛盾处加以理解,文中有两次提到了“死而复生”。一句是第9小节,扁鹊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另一句是文中最后一句“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前者扁鹊说自己能使太子死而复生是出于急于救人的目的,他毛遂自荐,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皇宫,想做的仅仅是挽救一个可能还有一丝希望救活的病人。当病人被救活后,扁鹊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明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可能,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教学时通过对人物行为的质疑,即:扁鹊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样的话?为什么这样说?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扁鹊不仅仅是一个医术高明的神医,更是一位医德高尚的人。
三年级语文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揭题导入
1.回忆《朱德的扁担》,谈谈对朱德的认识
2.揭题
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
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
5.再读课题
(二)探究体悟
1.躲红军
反动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
师穿插介绍红军
(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导朗读
朱德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
2.找藏胞
(1)(PPT)指名读
(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
(3)对比:要是反动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
3.抢春耕
(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
指名读并说原因
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指导朗读
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
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对比: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
(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
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
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4.夸红军
(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
(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组内练说
班内交流
(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三)延伸内化
1.过渡: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解放军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不仅把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间,也种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2.看图感受: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读题)
三年级语文教案4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 自我介绍
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同学们都作了自我介绍。这次习作,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写完以后再加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还可以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并认真改一改。
本次习作的目的要求:
1、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缺点;
2、抓住自己的特点写清楚完整;
3、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
4、通过人物的外貌、爱好等来反映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口语交际,明确介绍自己的内容。
1、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希望介绍给同学们听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有意识的分类板书。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归纳出:介绍自己可以从自己的性格、爱好、品质、优点或缺点等方面来介绍。
二、导入习作要求,指导审题。
明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三、组织讨论交流,突破指导重难点
1、可是如果你只用一句话概括地告诉别人你的特点,是很难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什么办法通过你的介绍让别人一下子就记住你的特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举一个事例
2、围绕某一个方面,分层次请几个学生就相同的特点用一件事例来介绍自己,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特点可以用不同的事例来表现。
进而讨论:
(1)你们觉得刚才几个同学当中,哪个同学的事例能够突出自己的特点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事例还要恰当。板书:恰当的
(2)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板书:把事情的经过有条理地写清楚
(3)小组讨论,怎么样帮助事例不够具体的同学把经过说清楚? 汇报小组意见
3、教师小结:
(1)写法点睛
这次习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通过自己的介绍让别人认识了解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完完整整的“自我”。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次习作呢?
首先,简介自己的基本情况。习作开始可以用三言两语对自己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即用简短、清楚的语言把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在哪里上学写出来,使人对你印象深刻,语言要活泼,写法灵活多样,突出自己的特点。
其次,描写自己的外貌特点。外貌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外貌有特点的人往往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外貌之前,可以先照照镜子,认真观察一下自己的容貌、身材特征,也可以问一问父母或同桌对自己外貌的描述,然后加以整理。描写外貌要抓住特点,就是从五官容貌、身高、体重、穿着打扮等几方面挑选最有特点的来写,不要不分轻重主次,什么都写;而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一点儿,这样给人的印象一定深刻得多。
然后,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或特长,优点或缺点。习作中要写一写自己的性格。有很多词语可以形容自己的性格,比如,活泼开朗,天真无邪、勇敢无畏、稳沉、大方……而只有这些词语是不行的,必须借助具体小故事来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是自我介绍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一两个小故事来展示自己爱读书、爱下围棋、爱打乒乓球、爱唱歌跳舞、爱绘画书法、爱弹琴、爱小制作、爱玩电脑等方面的爱好或特长。也可写写自己的优点或缺点。人无完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是啊,习作中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优点,也可以写出自己的缺点。
最后,结尾时可以来个画龙点睛,写一两句精彩的语言来总结自己。
(2)思路点拨
思路1──流水帐式介绍法。这种写法最简单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爱好特长、性格特点等,一一作流水账式的介绍,让读者从这些直白的叙述中了解自己。
思路2──自我画像法。这种写法是在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后,重点通过外貌长相打扮的特征描写,如胖瘦、酒窝、眼镜等等,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风格,通过有趣的事情写出自己的面貌和精神。
思路3──兴趣爱好介绍法。这种是在介绍了自己基本情况后,重点讲述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的事例,如爱看书、爱运动、爱动漫、爱下棋等等。
思路4──性格特点分析法。这种写法是在介绍自己基本情况时,重点通过分析自己姓名来突出个性风采
思路5──优缺点列举法。这种写法是在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后,重点通过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来达到介绍自己的目的。
4、你准备举一个什么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特点呢?自己先想想,然后和同桌商量一下,是否恰当和把经过说清楚了。
四、学生习作,教师有针对性地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记叙一件事情,突出自己的特点。)以上归纳不知道是否准确,期待着进一步的验证和讨论。
三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出的秋天各种事物的味道,感受深秋时节特有的成熟与满足。
教学重点:
积累好词佳句,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导语: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秋天的文章,说说你的感受。
2.的确,初秋时节是美好的,它给秋高气爽的感觉,然而深秋时节作者家乡那特有的味道却留给作者永远的怀想和追忆,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2)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3)当当小老师。
三、再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可前后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描写秋天味道的句子,多读几遍。
2.做填空练习
初说感悟:由这些特有的秋天的味道,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验。
1.再细读文章,把你喜欢的部分大声读一读,思考这些秋天的味道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把你想到的与组内的学习伙伴交流。先读读相关的句子,再谈谈你的想法。
3.把小组的学习内容向全班汇报。汇报方式可以谈体会,可以有感情朗读。
三、比赛促读,升华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2.合作指点朗读。
3.比赛,多方点评。
板书设计:
秋天的味道
秦艽花 红薯地 玉米秸 ____亲切幸福
葡萄:色 香 态 ____满足
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这首诗。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配乐齐读课文。
3、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
悠 谷 脚 丫 软
营 柔 堂 遥
4、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 悠扬 悠闲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脚:脚印 脚步 脚趾
软:松软 柔软 软弱
营:军营 营地 营房
堂:食堂 纪念堂 礼堂
柔:温柔 柔弱 柔美
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与向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好的情感。
2、 学会写一类生字7个,认识二类生字。
3、 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词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 掌握略读方法,学习略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训练略读。注意字、词的积累。
教学难点:教学生学会略读课文,把握课文的顺序,通过字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一、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师范读课文。
2、生略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结合课后第一题)
3、课文有哪几个主要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学习生字。
(1)正音字 垒(lei)瓮(weng )窝( wo )嘛(ma)
(2)多音字
jiang(将军)
将
jiang(将领)
(3)生字
梯:T ti 左右结构 查木字旁
组词:梯子 云梯 人梯
碌: L lu 左右结构 查石字旁
组词:忙碌 骨碌
踮: D dian 左右结构 查足字旁
组词:踮脚
陆:L lu 左右结构 查耳刀旁
组词:陆地 大陆 着陆
嘴:Z zui 左右结构 查口字旁
组词:嘴巴 张嘴 快嘴 顶嘴
喳:Z zha 左右结构 查口字旁
组词:叽叽喳喳
饿:E e 左右结构 查食字旁
组词:饥饿 饿肚子
衔:X xian 左中右结构 查双人旁
组词:衔泥 学衔 军衔
抢:Q qiang 左右结构 查提手旁
组词:抢夺 抢险 抢救
将:J jiang 左右结构 查 旁
组词:将军 将来将要
5、学习二类字。
6、复习巩固
(1)同桌互相听写一类字。
(2)指导书写。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每个字写一行,组一个字。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 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生发表自己对文中词语和句子的独特感受。
3、 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排个课本剧,你们高兴吗?那么课文就是剧本,我们首先要把课本读好、理解好,大家有信心吗?
二、 自由读文。
你对文中的那些词语有独特的感受?画出来,先来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 你对文中的那部分感兴趣?读给
大家听。读的时候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a) 分角色朗读。
b) 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c) 课本剧表演。
d) 布置作业。
人类和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有很多。搜集一下,读一读,下堂课进行交流。
第三节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做课后练习题
3、听写生字 4、做形近字组词练习
作业:读后感
[板书设计]:
燕子回家的路
田田看窗户关心燕子
我关心
窗户 韩奶奶
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体会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进而学习作者的写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芦苇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芦苇,你们对这种植物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可从生长环境、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2、在大家眼中平淡无奇的芦苇,却给那里生活过的孩子们留下了甜美的回忆,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樊发稼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丛中,追忆那份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
芦苇 蛛网 一畦畦 熠熠耀目 飘拂 飘逸 缤纷 恬静 纯真 纺织娘 魂牵梦绕 触须 羽翼 裹着
(1)“一畦畦”是一个数量词,你能找个词来替换它吗?文中“一畦畦”的是什么?能想象出油菜花地是什么样的吗?(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合理想象)
(2)“魂牵梦绕”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三、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故乡是游子魂牵梦绕之地,在他的记忆中,有一种植物代表着故乡,寄托他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那就是故乡的芦苇。
二、细读品味,感悟真情。
(一)学习对家乡梦幻般的`回忆部分(2-7自然段)
1、故乡有哪些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让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我常常怀念?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片:
“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 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2)这个排比句的结尾用了省略号,大家想象一下,在文中省略的可能还有哪些童年的记忆?
2、指导朗读。
(1)这一段话应当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来朗读呢?(指导学生读出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向往)
(2)指名朗读,生生互评。
(二)自由读8、9自然段,欣赏芦苇之美。
1、说一说,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中,你最欢哪句话?为什么?
3、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比喻句。
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照样子说一、两个比喻句。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魂牵梦绕”。
5、(播放芦苇的风光片)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让我们通过动情的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好吗?(指名配乐读文,师生适当评价)
(三)合作学习10―13自然段,回忆童年趣事。
过渡:这么美的芦苇,一定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在难忘的往事中感受那一份份快乐。
1、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要求:读懂这一部分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讨讨论;说一说这件事为什么让人难忘;朗读时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其中,读出“童趣”来。)
2、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部分的学习重点。
(1)“吹芦叶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童年的快乐。
①出示句子:“孩子们为这美们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呼唤着——”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在那鸟鸣似的歌声中,小伙伴们多么快乐啊!你听,大家吹得多起劲啊!请同学们一边想象这快乐的场景,一边配上优美的旋律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折芦叶船”在重点词句理解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①你能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吗?
②他们是怎样试航的?谁能来表演一下他们当时的动作?(注意体会“小心翼翼、欢呼雀跃”。读“开船啰!开船锣”声音更欢快点。满脸笑容地读,体会童趣)
③出示句子:“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句子中的“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④读出孩子们做船的专注和放船的雀跃。
(3)“捉纺织娘”通过文本内容与资料介绍结合进行学习。
①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②课件展示纺织娘,配以相关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③为什么他们要带着纺织娘的歌声进入梦乡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在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无忧无虑,自由美妙)
④让我们通过朗读也走入那无忧无虑,自由美妙的童年吧。
3、同学们,在本文介绍的三件事中,详略是怎样安排的呢?(第一件事略,第二、三件事详)
4、读写结合指导:我们在一篇文章中要写几件事时,也应当适当安排详略,使文章内容更为合理。
(四)学习14-16自然段,体会热爱故乡之情
1、课文既写了家乡芦苇的多而美,又写了童年的快乐,作者到底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2、作者为什么爱故乡的芦苇?引导学生从芦苇的外形之美谈到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进而升华到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
3、你们能把作者对美妙童年的追忆,对阔别多年故乡的思念,通过朗读再一次深情表达吗?(齐读)
三、总结
本文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情绪,使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相信大家也与作者一样,深深热恋着自己的故乡——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那么在我们的故乡有哪些美景,哪些美好的事物值得赞美呢,课后就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积累“安详”、“忽高忽低”、“犹豫”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恰当的语速和语调。
3、从母亲耐心地陪伴、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能在阅读中,体会“安详地”、“轻轻地”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2、从母亲耐心地陪伴、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恰当的语速和语调。
2、从母亲耐心地陪伴、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 )的爱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道题,你能说出几种答案?
2、学生自由交流。
3、师:对呀,爱是温暖的,是无私的,是崇高的,是令人难忘的,可是,你们见过这样一种爱吗?
补充板书:看不见的爱
4、指名读课题,齐读。
5、已经预习过课文,谁来回答谁看不见?(盲童)
二、读课文,说说文中介绍了盲童,还介绍了谁?
1、文中还介绍了母亲
2、母亲让孩子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3、出示:让孩子用弹弓打玻璃瓶
为了让自己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玩耍
最后
4、谁能用这几个部分把句子连起来,就是本文的内容。
(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孩子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地玩耍——打弹弓,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目标。)
三、细读课文,了解母亲。
1、师:读了一遍课文,你是否知道课题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2、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爱,但是我们从字里行间按能感觉到。
3、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的语句。
4、交流:
出示: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5、还有哪一句句子也讲母亲在递识字?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1)指导朗读:这里的“安详”和“轻轻”蕴涵着母亲对孩子的爱,因为孩子是“看不见”的,只有从母亲的“轻轻”的动作中感受到母亲的鼓励。
2)用“安详”造句。
3)面对一个盲童,作为母亲能够如此安详说明了什么?
4)母亲为什么慢了?文中哪里看出孩子累了(表示时间的词语)
5)母亲不停地递出石子,同时还递出了什么?
希望、鼓励、安慰……
6.、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1)为什么顿了一下,轻轻说?
7、“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1)平静说明什么?
2)“关键是做了没有”什么意思?
不在乎孩子有没有打中,而是在乎孩子体会到努力就能成功,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
3)做:仅仅是打玻璃瓶吗?对这个盲童来说,还可能是什么事?
现在看到了这位母亲,你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爱?
口头回答( )的爱
四、再读课文,了解孩子。
1、师过渡:你是否还注意到了那个盲孩子?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描写他的语句。
2、学生交流:
3、师板书:很认真很有规律
4、指导朗读,体会母亲的爱对孩子的影响。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这一声碎裂声告诉孩子( ),告诉母亲( ),告诉我( )
5、母亲用自己与众不同的爱激发了孩子对生活( )的爱。
五、课外拓展。
1师: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请你回想一下,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2学生讨论,师辅导:注意观察细节。
交流。
板书:
看不见的爱
盲孩子 母亲
很认真 安详
很有规律 平静
轻轻
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对生活的爱
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一》!
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 坚硬——→氧化
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并理解本课的新词。
2、按要求预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们手中的课本,你们的课本是怎么得到的呢?(学生答:每个学期开学老师发的)
师: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书已经破了,是不珍惜的缘故,之所以不珍惜是因为你们觉得它来得来的容易,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战争年代,我们的延安小朋友得到一本书时多么不容易,甚至要牺牲生命。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珍贵的教科书》。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介绍背景: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2、看图在情境中进行故事情节的创造性想像。
3、引导学生抓住童话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童话片断写具体,感受创作童话的快乐。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1、借“想象达人”的游戏,看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猜猜画中的人物可能在说什么?(启迪想象人物的语言,为后面的写作做铺垫)
2、联系学生已有的童话积累,讨论童话故事的共同特点。(把小动物当作人来写、生动有趣、想象丰富、给我们一点启示)
一、创设情境,质疑激趣。
1、出示小鹿的图片,结合教师的语言创设童话的情境。
2、出示句子:“大角真不好,它到处惹麻烦……”小鹿这么想着,伤心地哭了起来。感受小鹿的伤心,读句质疑激趣:大角给小鹿惹了哪些麻烦?
二、借助情境,激发想象。
1、想象:小鹿会来到哪些地方?遇到什么麻烦?感受他的大角给他带来的烦恼和痛苦。
2、借助情境:哭着哭着,小鹿睡着了。她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梦。他梦见自己的大角变得很有用。激发想象:在梦中,小鹿的大角有什么用呢?会帮助森林里的小伙伴做什么事呢?可以把你喜欢的小动物请到故事中来。
3、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学生的回答。播放图片:晾衣架、小鸟做窝、乘凉、圣诞树)补充并启发学生的想象。
三、例文引路,写得有趣。
以“小鹿的大角变成了晾衣架”这个梦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点评老师写的前后两段下水例文,明白编故事时,只要把小动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具体了,童话就会变得五彩缤纷、生动有趣了。
四、编写片段,师生互评。
1、引导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小鹿的梦具体地写一写,可以写自己讨论过的梦,也可以写老师图片上的梦。注意把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
2、指名交流习作片段。生生互评:引导学生注意仔细倾听,抓住小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点评同学习作的优点和建议。学生自评:自己修改习作,抓住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
教学亮点:
1、游戏激趣,启迪想象。
开头的游戏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告诉学生要大胆地想像,想像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激发创作的欲望。
2、情境教学,降低难度。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主要是具体形象性。情景教学法的使用符合学生的特点。本次习作在指导学生如何编童话时,为学生创设“小鹿的大角”的有趣的故事情境,围绕“小鹿的大角”的“麻烦”和“有用”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像,抓住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把“小鹿用大角如何帮助森林里的小伙伴的梦”写得具体生动。与没有情境铺垫相比,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更容易把故事写得生动具体。
3、范例模仿,方法迁移。
三年级的孩子处于写作的初级阶段,所以我采用了范例模仿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两篇例文,知道如何抓住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把“小鹿用大角如何帮助森林里的小伙伴的梦”写得具体生动,让同学们有法可循。以后遇到编任何内容的童话时,就可以进行方法的迁移,把童话的情节写得生动具体。
4、多种方式,评价激励。
课堂上的评价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因此,本次习作指导课采用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诸多方法来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我校在起步作文的评价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思考。学生参与习作的评价和批改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但是,刚接触起步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有能力参与到作文评价、批改的工作中来吗?我们在三年级中做了尝试,在老师的逐步指导下,在同伴的合作下,学生的点评还是很有道理的。在经过了自我评价、自我修改之后,小评委们或以同桌为单位,或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同学的习作进行精彩之处的圈画、批注及不当之处的修改。老师结合小评委的意见写上评语、打上习作和书写两个成绩。同学们和老师那满满的红笔圈画和热情洋溢的批注激励着每一个刚跨进习作之门的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里的“不拘形式”是否意味着不需要写作方法的指导呢?不指导写作方法,对于刚接触起步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在表情达意上会遇到重重困难,如果需要写法指导,如何把握想象作文中学生自由写作和写作方法指导之间的度,既不影响学生的自由发挥,又能降低表达的难度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设计并执教了《小鹿的大角》这节习作指导课。课后,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宝贵意见。对于写作水平好的学生可以放手让他们直接自由选择内容、方法进行童话创编,并进行适当反馈,这样就发挥了这部分学生的自由创作度。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扶着老师的拐棍(写作方法)走,降低了这部分孩子的写作的难度。中等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上老师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上自己的表达方法,在内容的选择上自由创编,发挥想象。
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复读诗歌,想象情景,理解课文。
3、使学生懂得关心保护妈妈也是做儿女的责任。
教学重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受到关心保护妈妈的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关心保护妈妈。
教学关键:
将诗歌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做法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做个懂事的孩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你知道什么是男子汉吗?(学生自由回答)男子汉就是顶天立地、英勇威武的男子(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师生对话,既是一种“预热”,也是一首教学“前奏曲”。学生在本环节中有了一个男子汉的初步印象,又产生了探究文中是怎样的男子汉的愿望,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书后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刚才读错的字圈上。
3、纠正字音:陀螺(tuó luó)劈柴(pī chái)
随文学习汉字(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
①陀猜谜语:“它”字长了个左耳朵 换偏旁:“院”去“元”换成“匕”
②劈(形声字)加“刀”表示用刀劈
加“人”僻静无声响
加“玉”璧玉无价宝
加“土”墙壁土来砌
4、指名朗读:引导学生从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进行互相评价,教师做相应的朗读指导。
5、思考:这首小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扎实过好字词关、朗读关,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
三、精读感悟
为诗歌分小节
观察插图,从图上看
“我”是个多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称自己为男子汉,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组内采取喜欢的方式读诗,讨论小诗从几个方面写我是个男子汉的?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1、“如果夜里突然起风”
①指名读诗歌第一、二小节,找出相应的语句。
②从小男孩说的“不要害怕,妈妈我是家里的男子汉”,体会出小男孩的勇敢、自信、有责任心。请学生用“突然”说一句话。
③从小男孩做的“举起鞭子,把风赶到角落”,体会出小男孩的坚定、勇敢。体会动词“举”“赶”用得准确,全班一起做一做这两个动作
④随文识字“鞭”:形声字,为“鞭”组词。识记“鞭”拆出的字“革”:象形字,金文字形像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⑤平时小男孩用鞭子干什么?今天呢?小男孩用鞭子赶走不听话的风时会怎么想,怎么说?
⑥同学们,就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狂风大作,风把玻璃刮得叭叭直响。如果是我们,可能早躲起来害怕得不敢出来。可小男孩却不害怕,他真是个男子汉。你能不能做这个自信的男子汉,读1、2小节?(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⑦小男孩想让妈妈相信自己能保护好妈妈。让我们带着神情,加上动作进行朗读。
2、如果爸爸有事不能回家
①读诗歌3、4小节,指出“我”是男子汉的做法:用锯子和斧子劈柴,摘来星星照妈妈写字。
②让学生对比自己在家的表现谈感受,进一步感受小男孩的可爱与懂事。
③我们也要做这样一个有出息的男子汉。带着男子汉的坚定和自信,再读3、4小节。
[学生通过对整篇文章的诵读、感悟,一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二也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小男孩的了不起。]
四、拓展提升
1、你眼中的男子汉什么样?你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2、用“如果……我会……”的句式,模仿课文进行续写
3、学生续写片段欣赏
4、让我们齐读诗歌,把它送给那些在家里乐于承担,能为家长做事的小男子汉们。
[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使情与意,意与书,工具与人文达到和谐统一。]
板书设计:
我是男子汉
夜里起风——赶风
爸爸不在——劈柴 勇敢 坚强 有责任心
夜里写字——摘星
三年级语文教案14
《赵州桥》,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就论坛上大家议论较多的几个问题我结合着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这样的几点看法。
1、是否有必要告诉学生这是说明文。
我个人认为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让学生知道说明文这种文体,这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一两句话简单说说可以,不说也不是什么缺点。但是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赵州桥雄伟一部分的时候,通过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勾勒了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说出设计的特点,并清楚的引导学生标上了那几个数字,并告诉学生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我是这样想的,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在以后课文的学习当中还会涉及到,本课提出来作为一种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点基础。
2、有关赵州桥传说的合理引用
当时在备课的时候,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其中有关赵州桥传的传说有很多。但是如何的将这些传说恰倒好处的引用到课堂的学习当中,还真的需要细细思考。当我和二实小的王霞老师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她的点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王老师将“张果老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了五岳名山,装在车上推车赶驴上桥。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这一情节用在本段学习了赵州桥雄伟之后,目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清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这样的引用可以说是恰倒好处。
3、中心句过渡句的处理
在本课的学习当中中心句与过渡句我处理的方法基本相同。第二段的中心句,我是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二段课文之后,让学生归纳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引到第一句话上,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句子这就是中心句。过渡句的处理方法基本相同。
4、课堂小练比
通过在线交流,我得到了很多课堂小练笔的方法与窍门。有的老师提供多种中心句让学生自主选择,仿照着课文的句式进行训练。有的老师则直接将课文的内容重新提炼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描述赵州桥。这些方法都给了我启发。
5、课后练习
对于课后练习中的夸夸赵州桥一题,我非常欣赏论坛上有些老师提出的做法:由夸奖赵州桥引申到夸奖设计者李春、夸奖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从而进一步体会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本次课例大教研落下了帷幕。课例教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在线研讨还是双向视频还是课堂研讨都让人真正地动了起来。在参加整个教研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参与其中,进步很大。
三年级语文教案15
一、教材简解:
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那么,课文中“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谁呢?
2、学生交流。
过渡:“菩萨兵”,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称呼,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这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
[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满含感情地读课题和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意图]提出这样一个能够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地体会像红军这样的军队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是当之无愧的菩萨兵。
2、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体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B、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E、师述: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2)多媒体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司令着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么?
B、交流。(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师述: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D、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相机理解“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E、指导朗读。
师: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相机评价)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3)多媒体出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A、学生自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
B、学生讨论:“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结合课文说说“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C、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
D、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的?
E、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更要让学生明白这句话更是指朱总司令所带领的红军战士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他们一心为民的形象扎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图]根据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这一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画出有关句子,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探究句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F、指导朗读:
a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b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c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涵。
G、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师引读: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多媒体播放录像)像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句话。
(三)前后对比,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2、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谢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呢?(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同时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丰满.
3、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信任与感激)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吗。(指名学生朗读)
小结:是呀,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是藏胞们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4、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5、这么好的司令,这么好的红军战士,为什么刚开始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
请学生谈谈自己在电视上、电影中看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四)总结课文,延伸内化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把藏胞和红军间的这份鱼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读课题——《菩萨兵》。
2、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3、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体出示解放军战士抗击雪灾的图片,5.12抗震救灾的图片)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人——《菩萨兵》。(学生再次读题)
【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二三年级语文教案02-04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钻石》教案03-23
三年级语文:《语文乐园二》教案03-31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03-31
三年级语文《语文乐园七》教案03-15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的教案02-07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1-14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1-15
语文园地一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15
语文赵州桥三年级语文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