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1-09-25 19:27:08 三年级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合1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是以“祖国河山”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四篇课文以多样化的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本次习作内容紧紧围绕本单元训练专题,以“这儿真美”为主题,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美景。此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去发现我们周围美丽的地方,并且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在介绍美景时能按照一定顺序,有选择地描写景物,说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同时,表达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尽可能用上这学期新学的词语,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并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你发现的美景。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一处景物,运用从课文中习得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重点)

  2.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美景;准备身边美景的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1.播放身边的优美风景图片,请学生谈一谈感受。

  2.过渡:我们的身边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例如景色怡人的公园,清新淡雅的田野,缓缓流淌的清澈的小河,洋溢着丰收喜悦的果园……这节课,我们就向大家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围绕要求,确定内容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指名读要求。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想把身边的哪处美景介绍给大家?

  出示交流提示:

  (1)可以介绍公园、田野、果园、小河、校园等我们周围美丽的地方。

  (2)按顺序介绍身边的美景,说一说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3)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带给你什么感受?

  (4)小组里的同学可以对成员介绍的美景进行补充或提问。

  3.小组合作,根据交流提示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处美景。有相关照片的同学可以把照片拿出来请大家欣赏。

  4.指名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这处美景带给自己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本单元伊始,就开始布置观察美景的任务,让学生逐级完善自己的观察所得。通过此时的相互交流,学生相互了解要介绍的美景,更开阔了习作思路,为下一步落笔行文打下了基础。

  三、读写结合,指导习作

  过渡:景物特点和观察方法不同,写作的顺序也会不同。本组课文中的几位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鲜明特色,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1.“忆”顺序。

  (1)回顾课文,说说本组中的四篇课文都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预设:

  《古诗三首》中分别按小船行进的顺序,按一天中天气变化——晴天和雨天的顺序,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描述;《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海滨小城》整篇课文是按“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第3~6自然段都是按“总—分”的顺序进行描述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或“总—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

  (2)小结:习作时安排好表达顺序,可以使内容有条理,联系更紧密。常用的顺序有:

  ①方位顺序。以景物的远近、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为序,层次清楚地加以描述。

  ②时间顺序。按春、夏、秋、冬,早上、中午、晚上等顺序写景。

  2.抓住景物特点。

  (1)出示课文《海滨小城》例段: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2)说一说这几句话是抓住了榕树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榕树的大、枝叶茂盛)

  (3)小结:只有抓住特点,描写的景物才能活灵活现。

  3.围绕一个意思写。

  (1)出示课文范例: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2)指名说一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围绕中心句来进行描写的方法。

  ①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②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③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4.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1)出示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句子:

  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2)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珊瑚的多种多样,写出了大龙虾的神气威武。)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所见的景物与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更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5.结尾抒发情感,表达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回顾课文中的优秀片段,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表达更具体、生动。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行文思路和写法,高效地完成本次习作。

  四、动笔成文,互评互改

  1.过渡:根据刚才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之前写的美景围绕一个意思,再用上积累的词语,写得更完美吧!

  2.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着重从“是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是否用上了积累的词语”“是否改正了错别字”三方面指导点评。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学生完稿之后,挑选3~5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5.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学生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既可以检查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的修改,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为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带来帮助。

  范文引路

  美丽的小河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我喜欢它四季美丽的景色。在每个季节里,小河岸边都留下了我快乐的身影。①

  春天悄悄地来了,河面的冰融化了。②小河对岸,柳树的枝条长出了小芽,粉红色的桃花也从枝头探出了小脑袋,它们争先恐后地在河面上留下了自己的倒影。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轻盈地掠过河面。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到铺满嫩草的河边嬉戏,参加鲜花的盛会。③玩累了,我就顺势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象未来……

  夏天到了,小河的两岸早已是绿树成荫。②这时的我和小伙伴是最开心的,我们一会儿玩水,溅起朵朵水花;一会儿捉小鱼、小虾……妈妈来洗衣服了,我们便帮着晾晒……直到日落,河面送来凉爽的微风,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秋天来了,小河里的鱼虾变肥了。②每到这时,爸爸就会领着我去小河里捉鱼虾。爸爸可真厉害,不需要多长时间,他就能抓到几条大鱼和许多小虾。夕阳西下,我俩提着满满④一篮子战利品,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冬天的时候,小河也并不孤单。②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和小伙伴们结伴去滑冰。冰车在冰面上飞驰,就连大人们也忍不住来参加。冬天的小河热闹极了。

  我喜欢家乡的小河,喜欢它的一年四季,是它陪伴着我慢慢地长大。⑤

  行文写法赏析

  开头点明要写的景物及其特点,表达了小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2~5自然段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小河景色的不同特点,而且都用一句话来引领,醒目又清晰。

  将鲜花盛开的场景称为“盛会”,比喻贴切,表达了小作者的喜爱之情。

  “满满”说明小作者和爸爸收获不小,用词准确。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总评:1.习作通过对小河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描写,体现出了小河景色的不同特点,也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了小作者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2.小作者还能通过侧面描写,来表达自己和小伙伴们对这个小天地的喜爱之情,如,“直到日落,河面送来凉爽的微风,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教学反思

  课堂伊始,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几处美景,有学校的小花园、公园里的美景等,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请学生课前准备了自己喜欢的一处美景的照片,学生介绍美景的兴趣较为浓厚。在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美景时,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进行介绍,同时,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去写。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在习作中巧妙使用修辞方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A案

  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

  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

  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评:这位同学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很清晰)来,请这一大组的同学读。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水动物】

  2、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美妙】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

  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

  4、出示: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

  5、出示: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

  (2)好,同学们,老师来举个例子让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

  (3)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的,女生就是春天那柔柔的声音,女生齐读这句。秋天来了,那一片枫树叶都变红了呢,那第一大组来读一下。冬天来了,男同学就像松树那样依然挺拔,树叶发出深沉的声音,男生齐读。

  (4)这里用了四个“不一样”(在课件里将“不一样”点红),风这位音乐家可真了不起,用不同的乐谱奏出不同的乐曲。真是——生读“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6、除此以外,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还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呢?

  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

  (2)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评: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舒服啊!)还有谁来试试?再轻一点?全班来试试!

  (3)你们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微风部分?指一人读,(评:他的手风琴演奏的乐曲可真轻柔呀。)

  (4)还有谁愿意来演奏?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多么美妙的声音呀!让我们仿佛看到微风拂过的情景。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举手的同学一起来读。

  (5)同学们,微风给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柔(板书: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谁来学一学狂风吹起的声音?

  (6)学生模仿“呜呜呜”的声音。评价:你瞧,狂风吹起来了,你这棵小树怎么就没激动起来呢?小树激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

  (7)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部分?狂风吹得更猛了,你们这一大组读。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了,全班一起读。

  (8)多么有力量的声音啊,这真是一首雄壮而激荡人心的乐曲。【板书:雄壮】

  (9)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伟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地读一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

  7、小结:

  (1)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在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写,我们把这样的第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显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的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称作分述句(课件显示“分述句”)。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分的构段方式”)。

  8、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在书上画出总起句,写上总起句和分述句,还在第二自然段的下面写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9、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配乐)。

  孩子们,在作者的描写下,我们感到风所发出的美妙声音真是太令人陶醉了!

  五、感知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1、除了风以外,水的声音又如何美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画上横线。

  2、你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全班一起把总起句读一遍。那么这段话同样是——总分的构段方式。

  3、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这一个总起句具体描写水的美妙声音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欣赏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3、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出示填空: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________,河流________,大海________。从________,唱到________。

  指名学生填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读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4、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风

  水

  动物美妙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

  大自然里有着许多美妙的声音,学习此课,学生听到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浓厚,并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对大自然的观察、说、写,模拟出更多更奇妙的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声,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浓厚情趣。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5、灰雀

  板书设计

  列宁 小男孩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五、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六、练习写字。

  七、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3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理解生词。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心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5.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2)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3)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板书,既……又……]

  (4)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1)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2)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3)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的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4)投影片中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5)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出示投影片:

  (1)赵州桥在________省________县。赵州桥也叫________桥,它是________朝石匠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________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________,既________又________。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龙的几种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3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它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象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1)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2)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3)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图案是最精美。)

  (4)作者只描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的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板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了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多么深远。

  (1)朗读全文。

  (2)背诵2、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学习生字的字形。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4课《帐篷》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墨、渍、斑、擦、幅、致”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漂亮的图画,有意将几滴墨渍洒在纸上,说:这么美的一幅画,掉了墨渍该怎么办呢?

  (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

  (1)妈妈和作者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交流汇报: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画表演。

  3、教师鼓励小结:作者在妈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创新教案】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声音等手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你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2.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片段列举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这些事物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正是我们没用心去聆听,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声音也没听到。同学们,丰富美妙的声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美妙 演奏 手风琴 感受 激动 乐器 虫鸣 翻动 歌曲

  拂过 温柔 狂风 合奏 雄伟 乐曲

  威力 打击 热闹 窗户 雨滴 汇聚 小溪 轻快 散步

  轻轻柔柔 敲敲打打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哗啦啦 唧哩哩 淙淙 潺潺

  (1)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奏”读“zòu”,不要读成“zhòu”;“喳”读“zhā”,不要读成“zā”。

  4.引导学生积累拟声词。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语。

  (2)交流体会: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

  (3)在平时的阅读和交流中你都积累了哪些拟声词?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课件出示:

  水声:叮咚 淙淙 滴沥 淅沥 哗啦 滴答 咕嘟 扑哧 扑通

  鸟声:布谷 喳喳 啾啾 啁啾 叽叽 嘎嘎咕 刷啦 扑棱

  动物:唧唧 喔喔 咕咕 嘎嘎 呱呱 喵喵 咩咩 哞哞 汪汪 吱吱

  人物:扑哧 喃喃 哈哈 呵呵 嘿嘿

  树声:喀嚓 嘎巴 簌簌 唰唰

  (5)学生阅读积累。

  5.指导写字。

  (1)师强调并范写“滴、敲、演”等字。“滴”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敲”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支。”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投影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三、读通课文,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3.指名读(任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教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4.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风、水、动物)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指导朗读: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指名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全班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

  ②教师评议小结:你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

  ③指名读,教师作适当评价和指导。

  (3)谈话过渡:微风是轻柔的,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

  (4)指导朗读: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你们都听过狂风吹起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生模仿狂风吹起的声音:“呜呜呜!”)

  ②你看,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吗?(学生自愿举手试读,师生评议,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壮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的读一读好吗?(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6)教师小结:这段文字写得真美,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微风的温柔,再写了狂风的雄壮,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写得如此生动细腻,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7)谈话过渡: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欢水的同学们,你们都勾画了哪些句子呢?把你的感受和我们说一说吧!

  2.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这声音多好听,这声音多美妙。像这样描写声音的词,我们叫作拟声词。谁能把小雨滴落在这些不同地方发出的美妙声音,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自愿举手朗读)

  ②指导朗读:在同学们的阅读声中,我仿佛感觉到这些小雨滴落到树叶上了,声音那么清脆好听。这些小雨滴落到房子上了,多么深沉有力。这些小雨滴落到窗户上了,像风铃一样清脆悦耳。

  ③自由朗读。

  (2)课件出示句子: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朗读。

  ②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就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谁来读一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③个别读,齐读。

  (3)教师小结过渡:从一首欢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水真是大自然里的音乐家。快来看啊,大自然的动物歌手们也来了,生活在这充满音乐的自然里,他们多么快乐啊!谁想读读这一段?

  3.生自主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句子分角色读。

  ①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②走在公园里, ;

  ③坐在一棵树下, ;

  ④在水塘边散步, 。

  ⑤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

  !”

  四、诵读课文,背诵积累。

  1.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2.小组合作,互相检查。

  3.小组代表,展示背诵。

  五、拓展延伸:

  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春天,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走进公园里,去倾听一下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它的美妙,或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请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21 大自然的声音

  风 呢喃细语

  美妙 水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动物 唧唧喳喳 唧哩哩

  ……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

  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

  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

  背诵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课前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课文后大家知不知道,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4、理解词义: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困难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主意。

  骤然:突然。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英子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英子上台演讲,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英子变化。

  1、英子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段。

  2、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

  (出示:“说也奇怪……”)

  (9)英子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那就是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英子感受到了吗?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第一段。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英子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英子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英子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英子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英子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英子怎样了?

  出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齐读。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英子上了中学,她给“我”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板书设计:

  掌声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快乐游戏跳舞(开朗)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只要抓住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英子的神态及心理,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就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讲课时要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教学准备

  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学生准备

  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准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交流。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生收集春天的一些植物生长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也喜欢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春天美景图并配上歌曲《春天在哪里》)

  此时你想说什么吗?(学生自由谈对春天的印象)

  2、是啊,春天万物苏醒,有一位可爱的小精灵也伸了伸懒腰,探出了尖尖的脑袋,也想欣赏春天的美景,它就是——笋芽儿。

  (板书课题、读题)相机学习“笋芽”一词。

  3、引入课文学习,知道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二、自主初读、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说一说自己怎样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课件)

  (1)、字音字形: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读一读并组词,看看谁的词语最多。

  (2)、课文词语(出示词语课件)

  先自己认读,不会的可以问问相邻的同学。

  开火车读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字词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所以在教学阅读之前必须把生字词掌握好,孩子们已经有了识记生字的经验,所以在这里要加强用本课字词说话训练。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三个词语:世界、笋芽、呼唤。

  2、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课件演示)

  重点指导: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自己观察写字。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跟着老师书空。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跟老师书空。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启发思考

  1、观察插图,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了解笋芽儿生长的过程的愿望。)

  2、老师范读课文,引导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学生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考是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4、以画带读感悟课文。

  A、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笋芽儿在哪儿?笋芽儿长大了变成了什么?

  B、你知道笋芽儿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C、四人小组合作,喜欢哪个时候的笋芽儿就画出那个笋芽儿的样子。

  D、交流各自的画,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时候的笋芽儿。

  二、汇报交流体味课文

  1、“我画了睡在泥土里的笋芽儿。”

  (1)是谁帮助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钻出地面的?

  (2)春雨、雷公公是怎么呼唤笋芽儿的,你能学学吗?

  (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春雨的呼唤又轻又柔、雷公公的呼唤响亮、粗重)

  (3)我们也帮帮忙,你想怎样呼唤笋芽儿?

  (4)笋芽儿醒了以后是怎么做的?

  (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

  (5)你能把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的动作边的边表演出来吗?

  (表演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等表示动作的词的领会和感受。)

  2、“我画了出土后的笋芽儿。”

  (1)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不停的唠叨中,笋芽儿露出了脑袋,它看到了什么?

  (2)笋芽儿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是怎样的心情?看到这美景你想说什么吗?

  (3)同学们,你愿意把着美景美美地读出来吗?出来吗?(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4)你还能用自己的话夸夸春天的美景吗?

  3、“我画了许多健壮的竹子。”

  (1)笋芽儿终于长大,你能代表它来感谢那些帮助了它的朋友吗?

  (2)长成一株健壮竹子的笋芽儿,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自豪)

  (3)你什么时候自豪过?现在就请你自豪地喊出笋芽儿的话吧。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多么可爱、勇敢的笋芽儿,让我们也象笋芽儿一样快乐成长吧!此时你是否也想化做春天的美景,对笋芽儿说些什么?你想扮演谁说什么?

  1、选择自己最想说的话对同学们说。

  我对笋芽儿说——

  蚯蚓对笋芽儿说——

  春风对笋芽儿说——

  2、配乐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我会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唠(lāonāo)叨滋(zīzhī)味

  抚(fǔwǔ)摸山冈(gānggǎng)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春雨姑娘呼唤着的笋芽儿。

  雷公公用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春雨姑娘着她,着她。

  太阳公公着她,着她。

  2、写一写你最想对笋芽儿说的话。

  3、抄一抄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笋芽儿

  春雨雷公公小草

  笋芽儿撒娇扭动钻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4项内容,其中包括“语海畅游”(练习读轻声、辨析同音字、仿写有总起句的一段话)、“积少成多”(读背古诗)、“阅读平台”(读短文)和“语文大课堂”。教材的编写寓知识于发现之中,有利于学生感悟并掌握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理念】

  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规律、方法的兴趣,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正确读出轻声、《辨字歌》及其他阅读材料,初步掌握读轻声、辨析同音字的方法,感受我们语言的丰富及美妙。

  2.指导学生读背古诗,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及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九龙壁》,在学生欣赏精美的艺术品的同时,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及购物,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等。

  【重点难点】

  走进市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练习读轻声

  1.读中体会,带点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中有无变化。

  小结:有些字不读原来的声调,而变得很轻、很短。

  2.找规律:在什么情况下读轻声?

  小结:①名词、动词重叠,第二个字读轻声。如:妹妹、看看……

  ②做后缀的字读轻声。如:影子、走了、看着、吃过……

  ③有些双音词的第二个字也读轻声。如:眼睛、玻璃……

  3.试一试,怎样读好轻声。

  ①在阳平和阴平字的后面的轻声,调子比较低,像很短的去声。如:玩玩、屋里。

  ②在上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较高,像轻轻的阳平。如:椅子、耳朵。

  ③在去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最低。如:坐坐、骆驼。

  4.同桌交流各自找到的读轻声的词语,读一读。

  二、汉字真有趣

  1.读《辨字歌》,注意带点的字(一组同音字)。

  2.比较带点字的异同。

  ①读音相同或相近。

  ②字形中有基本字“方”。

  ③意思不同。(引导学生说说这五个字的意思。)

  3.交流。

  ①你能区别这几个字吗?这种记字的好方法你掌握了吗?

  ②你还有什么记字的好方法?

  ③找一组同音字,编个小韵文。

  三、读一读,再仿写一段话

  1.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想一想:第一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八》教案》,来自网!

  话与第二句话有什么联系?(第一句话概括地写草丛里开满各种各样的野花。第二句具体地写野花的形状、颜色。)

  3.仿写一段话。

  提示:以“农贸市场的蔬菜真新鲜”为总起句,具体地写。可以写蔬菜的颜色鲜艳有光泽;或形状挺直、水灵灵的;或写蔬菜散发着清香、带着露珠……也可以具体地写各种各样的蔬菜。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教师范读古诗并简介作者。

  2.学生自读《元宵》,不理解的字词,如“娱”等,可查字典。3.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人们月下观灯的情景,感受观灯的情趣。

  4.指导背诵:

  ①找一找这首诗主要写了哪几种事物(灯、月、人、春),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表现了什么意境。

  ②填空。

  有()无()不娱(),

  有()无()不算()。

  ()到()间()似玉,

  ()烧()下()如银。

  5.背诵本诗。

  二、阅读《九龙壁》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同桌交流,理解短文。

  ①九龙壁在哪里?大小、形状、材料各是怎样的?巨龙有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说九龙壁是闻名中外的艺术珍品?

  3.感悟写作方法。

  ①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前两句与后文有什么联系?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九条巨龙的?哪几条介绍得具体?

  ③作者为什么有详有略地介绍?

  三、布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1.鼓励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购物、与人交流。

  2.引导学生看书中的要求。

  ①观察的内容:市场节日的布置、陈列的商品、服务的方式、购物的情景。

  ②想一想:你打算为谁买?买什么?

  ③怎样找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付款?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二、小组交流

  1.把自己在商店里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讲出来。

  ①什么时间、与谁一起、到哪里去购物?

  ②概括地说说市场什么样,商品怎样摆放,人们怎样购物,服务态度及方式如何。

  ③你怎样找到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与售货员交流?

  ④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者疑虑,讨论解决。

  3.小组评议并推荐同学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四、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情景写一段话或一篇短文

  五、同桌交流并欣赏习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更多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更多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更多”,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更多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合15篇)】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一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5-2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1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8-26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二教案10-03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9-24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天地五教案09-23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9-16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