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1-04-20 20:43:05 七年级 我要投稿

七年级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引领与指导,积极借鉴他人的教学长处,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现做一总结,以为自勉。

七年级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而且如果培养好,甚至接近于一劳永逸的事情。因此,在学期之初,我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做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到“三备”即备课本、备练习本、备词典,并在第一节课前都先检查,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意识。另外,在学习一般课文时,我都要求学生做到“四画一批”读书法,即画生词、感触、发现及疑问,并作读书旁批,教学生学会自己去读书。在学习文言文时,我强化了“逐词解释,连词成句,锦上添花”的译句方法,由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形成了习惯与能力。这些做法让学生养成了善动手、善于查阅的习惯,这对语文的学习尤为重要。

  二、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

  本学期,我仍然坚持给学生广开阅读之门,但吸收上一届学生的教训,我把学生自由读书改为老师推荐读书,并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西游记》为首部要读的'书。从名着开始,让学生学习精典的文字,不再鱼龙混杂。为了引导学生读书,我注意引领学生一起读《西游记》,并带领他们从对情节的关注转移到对文字的关注、对人物品格的关注上来,让他们觉得这部小说的好多文字很有味道,并逐渐爱上这种文字。引领学生要有正确的读书理念,即“思想为贵,文字次之,情节为轻”,然后我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学会用“词句积累+感触积累”的方式写笔记,给他们贯彻了“重感受,次评价,轻摘抄”的读书思想。并把自己的读书笔记读给学生听,把自己的笔记给学生看,言传身教,让学生逐渐对读书有了一定的兴趣。为广泛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课前常规活动内容

  一直以来,我的课前常规活动都是以背诵为主。但从这批学生来看,在入学之前,他们已把本册内应背诵的古诗及文言文都背下来了,因此,我改变了做法,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课前由学科长牵头进行背诵内容的检查、生词音形义及文学常识的背诵及听写、文言文的翻译、练习本的整理情况的检查等,老师以抽查的方法进行督促检查,对好的提出表扬并在小组内加分,对表现不好的给予鞭策。这些方法弥补了我工作量大,纸笔训练不足的问题,并增加了检查的力度,效果不错。

  四、做了两个细节的事

  1、加强了学生卷面及写字的纠正

  学生的书写不仅关系到写作的得分,其实对其它文科甚至理科都很重要。甚至认真的书写对考试做题的成功率都会起不少的作用。因此,本学期我一如既往地进行学生写字与卷面的纠正工作。我的方法不是让所有学生被动地进行每天练习,而是有侧重点地把书写有问题的学生找出来,分成几个组,没选中的同学可以自愿参加,以参加为荣,这样让学生不觉得这是件丢人的事情。再就是我注意帮助学生找平时写字的毛病所在,而不是盲目地练习,比如杨鸿飞的“竖”笔都写成弧形,我注意让他坚持写好此笔,头面一下子有了大的改观;而马奇鹏同学的“横”笔都是中间向上拱起,也是弧形,我同上督促,其进步也非常明显。

  2、在预习课上增加了“说文解字”环节,也称得上是一种游戏,即读完文章后,把特殊生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一般是字形的较多,比如,“孽”字,有人就说,这个字比较好记,就是薛仁贵的儿子罪孽深重,是他有箭射死了自己的父亲。比如对比较容易写错的字如“稽”,有的学生就用分解背诵的方式进行记忆,即“禾、尤、旨”,这样就不会错。另外还有学生能注意到哪些读音容易错,一些词语应用时应注意的什么,通过分析字形旁来分析字义等。这种做法,使学生有了研究的意识,对学生少写错字、白字、别字都有长远的意义。

  3、强化了读书的“注释意识”,尤其在读文言文时,这种意识很重要。我提出了“向‘圈’(注释)鞠躬”的口号,并告诉学生,注释是帮助我们的,我们应该具有感恩之心,向它鞠躬理所当然。

  五、取得的成绩

  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深化,动手意识,思考意识也在加强

  2、学生年终考试成绩,获全县第一名。

  3、参加了市教研室举办的鲁迅作品研讨活动,并代表庆云在会上作报告。

  六、存在的问题

  1、不善于“弹钢琴”,由于教务工作较繁琐,使自己在语文教学上深入不够,用时少,学生的作业量小,甚至不能及时批阅、讲评,影响了成绩的大幅提高。

  2、学生的实际写作训练少,致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明显。

  3、进度慢,影响了最后的复习,成绩虽然仍是全县第一,但比第二名仅多了2.7分,有些学生甚至都了60多分,需要做工作还有很多。

  力争在下学期弥补这些不足,更会理的工作,更有效地工作,使自己充实并快乐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