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案设计(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案设计 1
课题:寻找历史,感悟历史”
(一)激情引入:
(师):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但是,过去的已经过去,谁都无法让时光倒流,又如何去寻找呢?(多媒体)。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文明并非空中楼阁,它有着几千年甚至十几百万年的历史根基,没有祖先的构木为巢,就没有今天的摩天大楼;没有祖先的养蚕缫丝,就不会有今天T型舞台上的五彩缤纷;如果不承接祖先的历史,也许我们还在茹毛饮血;也许我们还在刀耕火种;也许我们住的依旧是山窟石洞(多媒体同步)。尽管祖先的身影都已走进历史,凝固为痕,但他们生活过的土地都留下了曾经的足迹,千百万年过去了,我们仍旧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精髓。条条大路通历史,下面就把你们所开辟的通向历史的“新航路”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共同寻找、感悟已逝的岁月!
(二)分组展示:
第一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寻找历史的途径是:参观考古挖掘成果。
我们确立的主题是:“静止的痕迹,流动的想象”
历史老师曾告诉我们:“留住想象就拥有了未来;而拥有了想象就可以预测过去”。因为通过考古挖掘发现的一些静止的遗址、遗物,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推测、研究、解密远古的历史,用心去感受那些逝去的不再鲜活的生命,与其做一次近距离的交流、跨时空的思考。
如:龙凤峡
在距今约542百万年到488年百万年的寒武纪期间,有化石证明地球上“突然”出现了大量较为高级的生物类群,如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及多毛类环节动物等。
这是射洪涪江流域的乌木,乌木是两千年到万年前,古四川地域天体发生自然变异,由地震、洪水、混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通过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的,故又称“炭化木”。
它是硅化木形成必须经历的阶段,在四川,多分布在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区域,经多位乌木爱好者取样作炭十四同位素测定,大多数的乌木的年代为距今两千多年至四万年之间。
乌木历经岁月沧桑,饱受多种自然内因和外因之力,使其天然形状怪异、古朴、典雅、仪态万千,许多外国友人参观后,惊叹其为“东方神木”。
总之,一些祖先的遗址遗物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久远的历史仿佛就在身边一样真实、触手可及,让我们感受到华夏祖先的艰辛、斗争以及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所充满的艰难与曲折,从而更加珍惜和立志传承中华文明。
第二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寻找历史的途径是:参观历史博物馆。
我们确立的主题是“国宝奇珍,琳琅满目的历史”
我们很难有机会真正身临其境的参与考古挖掘工作,也很少有机会参观考古挖掘成果,但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参观博物馆,也许一天就可以跨越几千年甚至十几百万年的.历史,有一种跨越时空隧道真实而刺激的感觉,在浏览赏思中思考岁月的沉淀、凝固的往事;在琳琅满目中感受中华文明国宝奇珍的叹为观止。
现在就带着大家去博物馆看看:
这是“实物区”:馆藏珍品有:
第三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寻找历史的途径:游览名胜古迹
我们确立的主题是“古韵景观,流动的历史神韵”。
因为游览观光一些名胜古迹,可以近距离的触摸历史。有的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有的具有极高的游览价值,如我们刚刚学过的这段历史就留下了大量价值极高的名胜古迹。下面就跟着导游去看看吧:
第一站去金华山,陈子昂的故乡 。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案设计 2
课题: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爆发、扩大、转折、胜利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历史材料,截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模拟战地采访,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情景和历史人物心态的创造性能力。通过撰写新闻稿件,举行新闻发布会,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搜集和交流材料,培养学生相互之间学习交流的良好习惯。通过模拟战地采访,培养学生的机智、灵敏、善于应对和揣摩人物心态的表现能力。
3、通过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明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各国人民的'相互支持,浴血奋战,只有团结,才能战胜邪恶。
二、活动资源:历史教材,历史资料片,网上资源等。
三、活动准备:
1、由教师将所教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设定组长一人,由其负责将组员按照特长进行活动分工。每组设有记者,负责新闻采访、新闻稿件撰写和新闻的发布。记者的身份分别是苏联、美国、英国、德国四大国记者。每组再找一人,由他们担任苏联、美国、英国、德国四大国首脑的角色(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化装,能模仿所扮角色的言行,效果更好)。余下的组员也编成小组,根据需要分别扮演所需要的角色,如总统助理、首相秘书、总理办公室主任、主席的保镖、二战时期的各国士兵、各国的普通群众等。在角色安排好以后,教师应指导各组组长,要求各组组员认真完成小组布置的任务。
2、采访顺序:可以按照二战的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几个步骤顺序进行采访(为了增加真实情境,可在采访时设计一些情节以烘托气氛,如听音乐、看报纸等)。要求学生扮演者要态度认真严肃,具有专业素质。
3、采访记者要注意设计一些采访切入点或借助一些话题巧妙地进行采访,力求展示记者的聪明机智。被访者也要注意与之配合,但不可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浪费时间,影响活动的进行。若采访对象是军人,或是医生、军人的母亲,采访者要注意称谓、采访的方式和态度。
4、教师最好能同学生把采访的内容情节设计好,拟出采访的提纲、问的问题、采访的时间。注意所提问题一定要依据当时的历史情境,被访问者也要结合所处时代回答问题,使采访活动具有时代感、历史感。
四、活动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在教室里创设反法西斯战争的模拟场景。墙上图画,同学适当化妆,多媒体播放战争场面。经过布置,教室俨然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小战场”。
第二步:参与活动,学习知识。师生双方在模拟的“小战场”中学习。采访活动开始后,可以分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进行新闻发布;二是模拟新闻发布会,安排记者进行一些提问,对新闻内容进行质疑,等等。
第三步:总结教学,转化情感。临下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内容,启发学生通过“反法西斯战争” 的“参与”和“活动”,自然地感悟到战争的残酷,感悟到世界人民的团结、英勇。并通过谈感悟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团结协作的情感和爱祖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活动课结束后,教师或学生组成的观众团要对参加活动的演员进行评议表扬,以便于今后活动的开展。
五、活动延伸
看一场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这一目的设置,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思维的习惯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案设计 3
教案标题:
探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智慧之光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动手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尊重历史、热爱科学的态度。
课程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大发明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实验材料(如:废纸、植物纤维、墨水、木板、刻刀、指南针模型材料等,视条件而定)
分组材料(小组名牌、任务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四大发明如何改变世界的小故事,如“一张纸的奇妙旅行”,激发学生好奇心。
出示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知讲授(15分钟)
多媒体展示:播放四大发明的简短介绍视频,配合PPT讲解每个发明的起源、发展、影响。
互动问答:每介绍完一项发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举手回答,加深印象。
三、分组探索(20分钟)
分组: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负责一种发明。
任务分配:
造纸术组:研究造纸原料,尝试制作简易纸张。
印刷术组:了解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区别,设计并刻制简单的文字模板进行印刷。
火药组:探讨火药的基本成分,通过视频或资料了解其在军事和民用上的.应用。
指南针组:学习指南针的原理,动手制作简易指南针模型。
资料搜集与讨论:各组利用网络资源或书籍搜集更多信息,小组讨论后准备汇报。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15分钟)
各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通过PPT、实物展示、表演等形式,分享研究成果和体验。
班级互动:其他组成员提问,进行互动交流,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创新思维。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智慧的重要性。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创新精神。
六、课后作业
撰写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所研究发明的报告,包括发明背景、制作过程、影响及现代应用等。
创意制作: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结合所学,创作一件与四大发明相关的手工艺品或科技小发明。
评估与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情况、汇报质量进行过程性评价。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创意作品,进行成果评价,注重创意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活动效果,以便后续教学改进。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案设计 4
教案标题:
探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智慧之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尊重历史、热爱科学的.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四大发明的图片、视频资料。
实验材料:纸浆制作工具(可选)、简易印刷模板、安全火药替代品(如小苏打+醋)、指南针模型材料。
分组材料:小组任务卡、记录纸、彩笔。
角色扮演剧本:四大发明“代言人”角色设定及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展示现代生活中与四大发明相关的场景(如电子书、打印机、GPS导航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代技术背后的历史渊源。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现代科技的“老祖宗”是谁吗?引出本节课主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二、新知讲授(20分钟)
多媒体展示:逐一介绍四大发明,包括起源、发展、影响,辅以生动的故事和图片。
互动问答:每介绍完一项发明后,进行快速问答,检查学生理解情况。
三、分组探究(25分钟)
分组任务: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负责一项发明的深入研究,包括其工作原理、历史影响及现代应用。
动手实验:
造纸术:简易纸浆制作体验(视条件而定)。
印刷术:使用简易印刷模板,体验活字印刷的乐趣。
火药:演示小苏打+醋的化学反应,模拟火药的初步原理(强调安全第一)。
指南针:制作简易指南针,理解磁极概念。
记录与分享:每组记录实验过程和发现,准备小组汇报。
四、角色扮演(15分钟)
角色分配:每组推选一名学生扮演四大发明的“代言人”,准备一段简短的演讲或表演,介绍并“推销”自己的发明。
表演展示:全班观看并鼓掌鼓励,增加课堂趣味性。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重点,强调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学生反思: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可以是新知、感受或未来想探索的历史话题。
作业布置: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份手抄报,深入探究一项四大发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动手实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果评价:通过小组汇报、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四大发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案设计 5
课程目标:
让学生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重要节点及其在历史、文化、经济上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地图识别能力、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学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挂图或PPT
古代丝绸之路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地图、任务卡、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段关于丝绸之路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二、新知讲授(10分钟)
利用地图挂图或PPT,讲解丝绸之路的起点、主要路线、重要节点(如长安、敦煌、中亚各国、罗马等)。
简述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
三、分组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任务:查找该节点的.历史背景、特色商品、文化交流故事等,准备简短汇报。
提供地图和任务卡,帮助学生定位并搜集信息。
四、汇报与讨论(15分钟)
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分享所研究节点的信息。
鼓励学生提问,进行班级讨论,加深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总结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强调其在促进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世界中,有哪些类似丝绸之路的交流渠道?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丝绸之路相关话题,如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
六、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丝绸之路上的商品或文化元素,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其如何影响现代生活。
评估与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汇报质量进行过程性评价。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成果评价,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案设计 6
动课教学设计:
《穿越时空的桥梁——古代交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型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尊重历史、珍惜现代交通文明的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交通工具图片、视频。
手工制作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交通工具模型。
角色扮演道具:简易服装或头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现代交通工具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前身是什么吗?”引出古代交通话题。
新知讲授(10分钟)
使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交通工具(如马车、船只、轿子等),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构造特点及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分组活动(20分钟)
模型制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古代交通工具进行模型制作。
角色扮演:小组内分配角色,如“马车夫”、“船长”、“轿夫”等,准备简短表演,介绍所选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各组展示制作的模型和角色扮演,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
教师总结各组表现,强调古代交通工具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讨论古代交通与现代交通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通方式的演变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作业布置:
完成一篇小短文,描述一种古代交通工具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子”(如现代交通工具中的相似之处)。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模型制作的创意和角色扮演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古代交通工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古代交通与现代交通关系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06-29
历史的作文七年级05-27
【经典】历史的作文七年级05-28
历史的七年级作文09-05
历史的作文七年级05-27
七年级语文春的教案设计06-13
有关历史的作文七年级08-19
七年级语文《咏雪》教案设计优秀02-21
七年级历史工作计划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