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时间:2022-05-27 12:11:47 七年级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0篇)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0篇)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曾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以“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引出我们祖先对此问题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

  二、自主阅读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情。

  最后老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交流

  1、将本文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文章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交流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通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给出材料。《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后来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

  《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但它毕竟是神话传说,那“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在“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活动课上再交流。

  课后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神话《女祸造人》作为本节课材料,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力的训练。

  成功之处:

  4、有教育机智。当天,全年级学生都欢欢喜喜去财大看话剧,仅留下上课的这个班不能去,学生们老大不高兴,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气很冷,学生冒雨跑到阶梯教室。我一下想到学生昨天刚兴高采烈地学习吟唱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即让语文科代表黄伊伊领唱。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1、点击了学生的兴奋点。

  首先,选的文章是神话传说,是六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

  其次,课前唱歌让学生情绪由阴转晴,进而让学生讲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课堂上晴朗起来,再由师以“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我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几个问题将学生阅读欲望撩拨到极致。

  2、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讲故事,创编神话故事等比赛形式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点带面,全体参与,让学生在竞争中各有所得。

  3、联想、想象能力的迁移。最后环节让学生创编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热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几个小组提出创编课本剧,并当堂表演,将整个课堂气氛拉向高潮,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

  不足之处:

  1、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尤其当下课铃响起,而学生课本剧的表演正浓,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也正听得如痴如醉时,我却因为是公开课而打断学生的表演。后来虽然又让学生继续表演,但已影响了学生的情绪。没有很好贯彻“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观念。

  2、课堂评价不到位。如有学生提出“女娲到哪去了?”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对以神话形式解答的学生,我没能给予肯定,只对一位回答“女娲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学生极其赞赏。这个评价说明我本身的教育机智不够,对问题的认识较窄。学生刘莫的点评非常不错,可我没能充分赞赏。

  3、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

  在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学生问题较多,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②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4)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设计》。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③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布置作业:

  ①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文章的资料,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必须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潜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潜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

  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十分搞笑。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

  师:我们一齐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资料?请加以概括。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请把概括资料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齐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能够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资料,语言也很简洁。我们看原文是十分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要扩写这务必展开想像,加入一些资料。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

  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

  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资料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梗概)。

  师:读完了这一故事,请大家比一比:袁珂的想像力和自己的想像力,各自有什么特色?注意:不要因为袁珂是作家,也不因为这篇课文编进了教材,就认为自己的故事处处不如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长处。要比较就得有标准,我们提出四个问题,作为比较时的参考,也算是比较的标准吧。

  (1)文章对原文的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扩展?

  (2)在扩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增强吸引力的?作者用了哪些办法?

  (3)袁珂先生的扩展办法对自己编写故事有什么启示?

  (4)我编的故事,哪一个方面还能够运用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变得更好?

  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除了大家刚才分析,我认为本文具有吸引力的原因还有一条,那是什么呢?谈谈你们的意见。

  师:大家提出的都有必须道理。我想说的,其实在“研讨与练习二”中已经有所提示,请大家研讨第二题。你们同不同意这个提法?你们有什么想法?请思考一下。

  生:(阅读,讨论)。

  师:透过讨论,你们得到什么启示呢?“喜悦感”是一种情感,“文章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说明作者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喜悦感。作者的喜悦感,融入文章中,我们读了文章,才能体会到喜悦。阅读文章,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流。由此看来,编写的故事要有吸引力,首先自己就应投入感情,融入感情。感情是故事的灵魂,也是想像的灵魂。这一点,请你们注意。

  4、教学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自己编述了神话故事,又欣赏了袁珂先生编写的神话故事,并且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大家认为一篇好的神话故事就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大家独立思考总结,然后交流讨论。

  5、作业

  (1)基础知识测评

  ①给加点字注意。

  寂寞()女娲()莽莽榛榛()蹲下来()

  澄澈()跳跃()掘起()掺合()

  接触()幽光()疲倦不堪()捏成()

  搅拌()

  ②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绵延配合最后麻烦B、挥酒溅落震响毕竟

  C、孤独气概相貌欢呼D、高兴安慰偶然模样

  ③下列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假装生气灵机一动兴高彩烈聪明美丽

  B、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继续动手布满大地

  C、陷入泥潭简单省事人类踪迹世世代代

  ④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小家伙开口就喊:“妈妈”!

  B、女娲听见《妈妈》的喊事,不由得万分高兴。

  C、她给她的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D、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但是一个难题?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潜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资料。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透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潜力。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好处并构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潜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潜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神话知识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明白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

  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资料?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资料以及女娲的形象。

  (三)资料探究

  1、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平庸的人只是女娲用绳子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

  课文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3、你最喜欢作者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

  举例:

  (1)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

  (2)对女娲的人性化描述。

  学生圈点勾画细节描述,具体分析女娲形象。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潜力,对喜欢资料加以评说,帮忙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娲形象以及人类被造出来之后的欢乐喜悦之情。

  (四)想象写作

  1、神话是古人创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方法,并作了丰富精彩的描述,这都源于他的想象力。同学们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任选其一,摆脱袁珂想象的情节,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娲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2、交流习作,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从阅读体会到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问题探究

  1、《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凡庸贫贱者,引縆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

  了解《风俗通》──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神话是古人因当时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如今人类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探索和结论,为什么这些神话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

  (1)神话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蕴藏着历史的真相,表现着精神的追求,让人们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话中有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完美生活的向往等。

  (2)神话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蕴含着瑰丽的想象、丰富的文化等,给人艺术的审美享受与深刻的启迪。

  (3)神话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读来亲切感人。例如盘古的英雄形象,女娲的母亲形象,精卫填海的斗士形象等。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神话的完美,思考神话的现实好处,并能构成自己的个性观点。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姮娥奔月》)

  2、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潜力。

  2、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想象力。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己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

  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课后练习题一)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如果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探求自身的起源,于是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问题,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的迷人之处。

  三、品读赏析

  1、讨论:对女娲形象的认识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将答案归结到:“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表现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表现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

  想像大胆奇特、真实合理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对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经过进行新的想像吗?

  2、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己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说一段话。

  教师小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

  五、作业

  1、搜集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己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写一段话。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难点: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学法指导

  读写迁移

  加强预习指导,反复朗读,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突破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编写研学案,学生认真课前自学完成课前导学部分,记载疑惑。

  课时预设

  X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外星人说……)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

  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提示]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像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像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这两篇神话,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说理由?(结合综合性练习中的参考资料:《伊甸园里》)

  [提示]要求学生可以从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课堂总结。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表现了远古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这也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宝藏。而如今,当我们面对广大世界,依旧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求,也许你们将来会从中体会到喜悦。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一、导入

  由我国古代一些神话民间故事导入。

  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哪咤闹海》《精卫填海》等。

  二、简介神话和神话的特点

  1、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肋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神话的特点:

  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富有幻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三、作者简介

  袁珂: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四、预习字词检查

  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澄澈chè生气蓬勃péngbó幽光yōu莽莽榛榛zhēn

  绵延mián神通广大shén灵敏mǐn枯藤téng

  五、赏读课文

  (一)听课文录音思考

  1、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女娲

  神性:神通广大

  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总之,女娲是一个人性化的神。

  (二)复述故事情节

  1、从女娲的角度复述故事。

  2、从女娲造出来的第一个人的角度复述故事。

  要求:语言简洁生动

  六、拓展延伸:关于想象

  (一)有关的名人名言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

  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黑格尔)

  (二)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三)想象大比拼

  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

  1、牵牛花开放啦,……

  2、早上打开窗户,哇……

  3、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七、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八、作业

  1、将文中的故事或自己改编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2、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起源的资料。

  3、阅读《风俗通》二则,看看课文在《风俗通》短文的基础上丰富了哪些内容?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课文在《风俗通》短文的基础上丰富了哪些内容?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女娲选择造人材料的过程。

  (√)3、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4、女娲具备了人的情绪。

  ()5、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的过程。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

  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动画导入

  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

  二、初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

  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

  揉泥造人

  怎样造人

  挥藤造人

  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

  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

  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

  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

  ⑴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

  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⑴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由猿猴进化而成。但这种说法现在也渐渐受到冲击,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五、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执笔)。

  3、布置课外作业:

  ⑴收集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⑵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六、赠送名言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篇9

  一、设计思想

  《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

  2、学生学习本文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五、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

  七、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理解神话丰富奇特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课内自读课文。

  文章浅显易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中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并进行想像力的训练。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二、了解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1、比较阅读:

  思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明确:

  ⑴ 造人的具体过程;

  ⑵ 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

  ⑶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⑷ 作者的评述;

  教师评价:可见作者高超的想像力。

  2、找一找、谈一谈:

  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提示: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又表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3、神话精彩情节欣赏──听录音:

  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这篇神话描写的重点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悄悄进入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听听大神女娲的心声,想像她造人的辛劳与执着,听听人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欢呼,感受我们人类诞生后的欢欣愉快。

  4、女娲形象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⑴ 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⑵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⑶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5、想像力的训练:

  从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高超的想像力。可见,想像和幻想是神话创作的灵魂。

  借助想像和幻想,对女娲造人的情景做另一番合理的推测。

  贴近生活,合情合理,不能胡思乱想。

  自编神话《女娲造人》,与袁珂及古人比一比。

  分小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6、有关人类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学生谈一谈。

  7、你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吗?

  学生议一议。

  教师展示:

  传统的古猿进化说

  海猿说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外星人说

  尘埃说

  四、作业

  1、参考老师提供资料,思考人类起源,写一则小短文。

  2、继续完成自编神话《女娲造人》。

  五、感悟小结

  同学们,无论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人类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