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春版七上写作课教案-《属对》
课型:
写作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2.过程与方法:掌握解答对联题的基本方法。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教学难点:
能根据对联的要求对对联。
教学关键:
对联的相关常识。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合作。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考点解析
(一)对基本对联常识的考查
所谓的基本对联常识即是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对联形式可长可短,但不管是长是短,上下联的字数都必须相等,上联是多少字,下联也应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非是特殊情况,否则便不成为对联。
2.句式一致。句式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相对的上下联,节奏形式也应当相同。
3.词性相对。对联讲究对仗,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依此类推。
4.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此类推。如“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
5.平仄相对。汉语拼音有四个声调,即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者是平声,后二者是仄声。对联中平仄的格律,现代人已经没那么严格遵循了,但“仄起平收”还是讲究的,即上联末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字必须是平声。
6.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
(二)结合名著内容的考查
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既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又要对对联知识有所了解。
如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太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东和:东和孙吴;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七擒孟获;北拒:北拒曹魏;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三)结合课文内容的考查
结合课文出师表的有关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四)结合文化、文学知识的考查
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有的对联概括了古代文人的一生,极据下列对联,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或人名。
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岳阳楼)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第二课时
二、题型设置
(一)理解对联型
即对所给对联中涉及的人、事、物、景作辨识,明确其具体所指,知晓对联含义。
如: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不少地名还可以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如石头城 对 燕子叽 朝天宫 对 阅江楼 凤凰台 对 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乌龙潭 对 ___ 莫愁湖 对 ___ 总统府 对 ___
(二)补全对联型
即所给对联中空出部分词语,要求考生根据前后文字补充内容。如:
请用两部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三)修改对联型
即对给出的对联作字数上的增减或句式上的调整,使之平仄协调,对仗工整。例:
删改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四)对对联型
即给出对联的上联或下联,根据指定要求或特定情境,对出相应的上联或下联,一般宽对即可。例:
在某班组织的对联交流活动中,有同学根据杜甫的《春夜喜雨》拟了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请你运用对仗的知识对出下联:皑皑白雪兆丰年。
三、根据书中提示,尝试写对联。写好后同学互相交流,当堂上交。
【长春版七上写作课教案-《属对》】相关文章:
长春版语文教学设计05-08
二年级上册语文长春版教案01-19
长春版一年级语文教案02-18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17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9-25
长春版语文教学设计8篇05-08
长春版语文教学设计(8篇)05-08
长春版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05-08
上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文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