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

时间:2022-12-19 10:34:56 七年级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通用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通用11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1

  【导学目标】

  1. 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2.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 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导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习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 )南 镶( ) 水藻 ( ) 贮( )蓄

  发髻( ) 澄( )清 着( )落 看( )护

  2.释义:

  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3.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4.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自主学习】

  1.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研读精彩语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 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感情朗读第3语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课外练笔,感受一下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看谁写得好。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技巧

  巧,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 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1)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带领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

  (四)语言运用与品味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请学生展示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品析课文,思考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2.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2)词语选用上十分讲究。

  举例: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设计意图】1.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2.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五)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效果。2.课堂知识的学以致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4

  教学步骤:

  一、在充分预习、朗读之后,紧扣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特点来梳理文章。文章写济南,未写一处有名的景点,而是通过三个画面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边读边讨论,完成:

  小山摇篮图:

  1.理想的境界。

  2.山们:低声地说。(慈善如娘亲)

  3.人们:脸上含笑。

  雪后初晴图:

  1.矮松:好像日本看护妇。

  2.山们:穿上花衣。(可爱似少女)

  3.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

  空灵水晶图:

  1.水藻:终身贮着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水:不忍得冻上。

  3.垂柳:照个影儿。

  4.空中、半空中、天上:清亮、蓝汪汪。

  除此以外,你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整理课文内容结构吗?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着课文的写法,将你感受最深的特点描述出来。

  [资料整合平台]

  1.作者简介:老舍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极大的国际影响。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他勤奋创作,不仅有长篇小说,还写了大量的戏剧、散文、诗歌、曲艺作品,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被迫害致死。

  2.济南的冬天

  我们很喜欢,我们村里有一条美丽的山溪。溪上有一座石桥。溪岸边有梅树,有桃树。水底有彩色的溪卵石。水中有彩色的溪鱼,结成一群一群,游来游去。我们很喜欢,村里有一条美丽的山溪。

  现在是冬天。下雪了。四面的山,有积雪。松树林的松枝上,有积雪。村庄的屋顶,铺着雪,村边的稻草垛上,铺着雪。

  溪上的桥,好像一座白色的大理石雕成的桥。溪中的石,好像一块一块白玉堆叠在那里。站在桥上,站在岸边,看见我们村里溪流,有多么好看。呵,溪水中照着山的雪影,树的雪影,桥的雪影;溪水中照着村庄的

  雪影,稻草垛的雪影。溪水中照着一个雪的世界。

  使用建议:可与《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阅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

  1.本文多次用到“反复”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说说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本文写的也是冬天,但在写法上与《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5

  教学步骤:(说明:上课之前,可预先让同学们通过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了解有关济南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

  一、导入:

  1.请同学以“我所知道的济南”为话题,简介济南。

  2.老师从网上下载有关济南的风景图片。

  二、听录音,要求: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明白文章蕴含的感情。

  三、跟读,朗读,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四、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不求统一,以下可供参考:

  1.开篇通过对比,衬托济南是温晴的,是个宝地。(足见对其珍爱)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小摇篮。(温馨感跃然纸上)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带水纹的花衣。

  4.那些小山太秀气!

  (以上3、4两句,娇小的小姑娘穿上花衣,那种喜爱不言自明。)

  5.这是一张小水墨画!(简单的色彩,深厚的意蕴,在作者的眼里,一草一木都富于情感,一切都是美的!)

  6.水也不忍得冻上。(“以我观物,万物皆着以色彩”,用多情的眼睛看水,水也有了感情!)

  7.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蓝水晶!(水天一色,晶莹剔透,充满生机!)

  8.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点题,但却让人体会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回味。)

  五、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学习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

  所写的小说《骆驼祥于》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

  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

  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一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来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木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和薄雪等景色,“山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咱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拉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7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石家庄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二、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2号同学负责,在小组中读正确。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温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再读课文,感受。

  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预设: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3、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交流的过程更加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有更热烈,有更多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谁来说一说,文章围绕 “济南的冬天”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全篇,尽快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生赏析济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写了济南的山、水,现在请四组同学的代表分别上台给我们介绍作者笔下的山水,其余同学把书合上,从画中,从同学的复述中感受济南的山、水。

  1、第一张图片:阳光下山景图。

  请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板书: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2、第二张图片:薄雪后山景图。

  请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提问:济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

  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3、第三张图片: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三、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点: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④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定性的说到某一部分。教师深入学生回答,与之展开深入对话,有机结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二、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教师作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①推荐阅读:《沁园春.雪》

  三、作业。

  1、背诵整篇文章。

  2、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记录下今天的收获。可以采用诗歌、文字配画等形式。

  3、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向书的世界引领,激励着学生种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种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8

  教材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以描写四季景物为主,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这些课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冬天天气的温晴,又进一步从山和水具体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本文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是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更是学生学习写景方法的最好范例;同时,文中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意境,都足以让学生获得不少的教益。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地域相距较远,学生对济南知之甚少,但结合我们当地的冬季景物,可以很好地理解本文内容。另外,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思考探究,有利于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

  2、学生认知障碍点:本文内容较易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是: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进性自学,然后重点探讨重难点问题,最后再通过当堂检测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各种修辞给文章增添文采的方法;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感悟文章的图画美、情感美、音乐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9

  师:上节课我们划分了文章层次,明确了各段段意,作者在第一段用了一个词来赞誉济南,是哪个词呢?

  生:宝地

  师:既然说是宝地,都体现在哪些景物呢?

  生: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

  师:济南真可算是处处是宝地,是美景。今天我们重点分析描写山的这几段。来看看这些美景是如何通过语言展现的。我们可以分析具体语言,来把握景物特点,体悟作者情感。老师先来举一个例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一段文字写了济南的老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老城带有生命的意味,写出了济南城安适、秀美的睡态,有着温暖、恬静、适宜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这段中,同学们能不能再找出某个词语、某句话,看看济南到底美在哪?(可以提示学生答案不必求全,先分析词语的一个方面)

  生:“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师:摇篮的形态是怎样的?(边缘起伏舒缓,四面高一些,中间平坦舒适)摇篮给你什么感觉呢?

  生:安全感、躺在里面很舒适、柔软、温暖。

  师:常常说,母亲把婴儿抱入摇篮里呵护照料,文章中说一圈小山把济南城放在摇篮里,那济南城能够感受到小山给予的什么呢?(若答不出来可再引导,小山像母亲一样,具有哪些情感)

  生:母爱、慈爱、慈善可亲。(板书)

  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小山形态秀美,不得不说是出奇的,是块难得的宝地。谁能够再找一句?

  生:“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人格化了。(板书:修辞,拟人)

  师:哪个词看出人格化了?

  生:低声地说,小山好像在和济南城低声细语。

  师:为什么要低声呢?大声说行不行啊?

  生:不行,老城还在“安适地睡着”,小山不忍打扰,只是像哼唱摇篮曲一样“低声地说”。

  师:对,济南冬天的一景一物都是那么安宁沉静、温暖舒适。同学们再想想,“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除了是对躺在摇篮里的济南城说的,还是对谁说的?

  生:对生活在城里的人们。

  师:是这样的,那大家说,生活在这样的冬天里,人们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热乎乎的、不着急、好像马上能到春天了。

  师:没错,在小山的摇篮里,济南的冬天是温暖安适的,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潜藏着朦胧的春意,所以人们才会想象“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作者这样写,也使得写景画面灵动起来了。

  师:如果只是阳光朗照下的山,是不是足以说明济南是个宝地?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段,第三段主要写薄雪覆盖下的山,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哪个词?

  生:最妙的。

  师:找的很准。雪,在冬天是最寻常可见的,作者却说最妙。文章中的哪处描写让你感觉到小雪的妙处呢?试分析(3分钟讨论)

  生:“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师:树间上的雪,妙在哪了?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的形态比成盘在头上的一簇白花,非常贴切生动。

  师:小雪连树尖儿都罩不住了,好像是松树头发上戴着一髻白花似的,好像是松树有意挑选这样一朵花似的,显出雪的什么特点呢?

  生:小雪、精巧、可爱、灵动。

  师:对,从色彩上来讲呢?

  生:白雪更白了,矮松更加苍翠了。

  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喜爱、惊叹。

  师:这一句,在比喻之外,作者还注意到了景物之间,色彩的相互映衬(板书:色彩映衬),济南的雪一点也没用抹煞冬天的色彩,由于白雪的衬托,矮松反而显得越发青黑了。

  师:来看看,接下来雪又呈现出哪些姿态和颜色了?

  生:“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写出了山脉上雪的白色、银色。

  师:雪霁晴峦,与什么交相辉映呢?

  生:与蓝天交相辉映。

  师:还有哪句?

  生:“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带水纹的花衣是比喻,穿是拟人。

  师:为什么“穿”字可以判断出拟人呢?

  生:穿是人特有的动作,山和雪都不会真正地穿。

  师:说得对,把人的特征、动作直接用在了景物身上,这是一处拟人。那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又是什么呢?

  生:本体是一道儿白、一道儿黄,喻体是带水纹的花衣。

  师:本体中,白色无疑是雪的颜色,那暗黄呢?

  生:是山坡上的草色、土石的颜色。把山上的草木、土石,以及覆盖着的白雪比成了带水纹的花衣。

  师:大家看过水纹的形状吗?为什么“看着看着”水纹会动呢?给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雪不厚,被风吹散了。

  生:因为雪会融化,融化掉的部分就把山色显露出来了。

  师:没错,这些都是“动”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大家想一想,山势是起伏不平的,各有凹凸,再联想一下水的波纹形状。(可简单画图)

  生:小雪依山而落,起伏不定,所以像带水纹的花衣。

  师:是这样的,作者由一处山雪看到另一处山雪,看着看着,随着视线的跳跃,整体上就成了带水纹的花衣,而且好像会掀动一样,看见山的肌肤。这样写,静态的写就好像动起来一样,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生:化静为动。(板书)

  师:静中有动,白雪覆盖下的山呈现出一种动人的容色、迷人的色彩,这样写雪,就显得气韵生动。

  生:“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在夕阳照射下的色彩变化,像害羞一样。

  师:既然是拟人,拟作一个什么人更合适呢?

  生:少女、女孩、小孩子。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容易害羞,脸红的颜色微微发粉。因为雪纯净无暇,小孩子的内心也单纯。

  师:少女脸颊绯红,好像害羞一样,面对雪这样一种姿态,作者会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喜爱,山雪非常可爱,情态可掬。

  师:咱们再一起看看,这一段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小雪落在山上,似乎引发了作者的某种情感,是什么呢?

  生:喜爱。

  师:作者的语气似乎有点祈求老天爷,就是下小雪吧。那为什么不能下大雪呢?

  生:小山太秀气,下大雪承受不住。

  师:作者看到山上蒙了一层雪,为山着想,为山考虑,这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担忧、怜惜。

  师:对,作者有幸在济南生活,沐浴冬日暖阳,细品山间小雪,作者对这块宝地是心存珍惜喜爱之情的,是心存什么的?

  生:欣喜、感激。

  师:带着欣喜感激之情,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一段,感受美丽的雪景。

  师:文章的第四段很简短,写到了济南城外村庄的景象,看一看哪个词语最吸引你呢?

  生:小水墨画。这是一处比喻。

  师:水墨画里画了什么?

  生:山坡、村庄、雪。

  师:这几处景物有什么色彩呢?

  生:白色、黑色、暗黄色。

  师:请大家想象,一张水墨画,暗黄色的宣纸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黑色与白色泼墨点染在上面,这样的水墨画有什么特点呢?

  生:古朴淡雅、素雅、古香古色、高古的。(板书)

  师:对,还不是一般的古朴淡雅,作者带着推测、商量的语气和读者亲切交谈,可能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视如珍宝,爱不释手。

  师:这一段里还有那个字眼吸引你?

  生:卧。

  师:卧这个动作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放松、安适、宁静、亲近自然。(不是横,不是重重的压,村庄和房顶没有抗拒雪)

  师:精准地用词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卧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雪的轻盈、村庄的安宁祥和。(板书:精准用词)

  师: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在欣赏完济南的山、雪、村庄之后,作者又把我们领到了水边。说一说这一段展现了哪些景物。

  生:绿萍、水藻、垂柳。

  师:作者写这几处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绿。

  师:作者极力描写绿萍、水藻的绿,为什么呢?

  生:好像在生长一样,绿萍和水藻在冬天的暖阳里充满生机与活力。

  师:对,这就是积蓄在水中的绿的精神,接下来又写到了垂柳要在水里找个影,说明水怎么样?

  生:清澈透亮,澄清的(板书)。

  师:和水藻的绿相比对呢?

  生:是色彩的映衬。

  师:映衬之后,大概是为了突出什么吧?

  生:写水藻和绿萍的绿,是为了突出水的清澈透亮。

  师:这是映衬的作用,写水中植物的绿,就是为了写水的清澈透亮。这里面还写出了水的一种特点,是什么?

  生:不忍得冻上。

  师:为什么不忍的冻呢?

  生:因为被那股绿的精神所感染了。

  师:有道理,还可以想想,为什么不忍得冻,这一句从修辞上来讲是什么?

  生:拟人。

  师:拟人的修辞,事物就会具备人的动作、思想、情感,那么水对水边的其他景物有什么情感呢?

  生:怜爱,水好像能和岸边的垂柳对话,让垂柳在冬天里照出自己的倩影,景物变得活泼欢快,有生命力。

  师:蓝水晶怎么理解?追随作者的视线,由水面往上看,由下至上,把什么比喻成了蓝水晶呢?

  生:天空。

  师:天空蓝汪汪的,蓝的发亮,像蓝水晶一样的天空有怎样的特点?

  生:空灵的、明净、纯净的。(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喜爱。

  师:蓝水晶也是很贵重的,视如珍宝的,而且好像能像魔力水晶球一样,包着红屋顶、黄草色,包着济南城,那作者拥有这样一块蓝水晶,心晴是怎样的?

  生:珍爱、惊奇、赞赏。

  师:让我们怀着这些美好的情感朗读文章第五段。

  师:本文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里的气候,济南的山、雪、水,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精准的用词以及色彩的相互映衬来加以展现。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谁能够总结一下,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创设了这样美好的意境呢?

  生:喜爱、热爱、赞赏、怜惜。(结合某处语句)

  板书:

  气候——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慈善

  宝地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动人

  城外远山——古朴淡雅

  水——澄清空灵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写作手法:色彩映衬、化静为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10

  教学步骤:

  一、导语(配乐,显示相关图片)

  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

  若是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京;讲山海名胜,也比不上青岛;况且,它虽然是个大城市,可是不像上海与汉口那样完全洋化。它似乎真的是稳立在中国文化之上,一个不以跳舞和开香槟为理想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和可爱的滋味。

  老舍先生曾在山东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第二故乡”,他曾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济南的冬天》。今天,让我们走进《济南的冬天》(屏显标题)。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你能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请你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

  屏幕依次显示:济南的冬天老舍

  温晴——有山有水(理想境界):

  山:山形(小摇篮);山色(花衣);城外远山(水墨画)。

  水:暖、绿、清。

  总结:老舍先生写济南,未写众多的风景名胜,而是紧紧抓住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去写山、写水。

  三、自由朗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四、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归类整理,重点讨论以下可能提到的问题:

  1.为什么拿“伦敦”“北平”与“济南”相比?2.“济南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3.为什么把小山比作“小摇篮”?4.为什么说冬天是“慈善”的?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妙”在哪里?为什么是下小雪?6.为什么把城外远山比作“小水墨画”?7.结尾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与题目“济南的冬天”的说法不一致?

  五、课堂讨论。

  六、语言品析:

  1.再次朗读课文,点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要求读出感情,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2.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齐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

  结束语:冬去春来,大自然总是向人们展示她无穷的魅力,愿同学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美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11

  课标及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情景(问题)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2、目标导学

  ⑴、积累“狭窄、贮蓄、发髻、水藻、地毯、宽敞、镶、肌肤”等词语。

  ⑵、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

  ⑶、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特征,并体味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自学

  1.填空题《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________称号。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戏剧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zhù____蓄

  3.解释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三、助学

  (一)读:1、朗读音频播放:(1)播放音频朗读文件,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2)让学生边听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2、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3、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二)学生朗读全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3、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济南的冬天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2)景物: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绿、清、亮

  3、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四、用学

  1、、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济南()A.jìB.jǐ②.贮藏()A.chǔB.zhù

  ③.水藻()A.B.④.镶边()A.B.ráng

  ⑤.澄清()A.dèngB.chéng⑥.着落()A.zhuóB.zháo

  2、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狭小),城外又那么(宽广、宽敞),山坡上(建着、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冒着、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水墨画(也许、大概)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3、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的一项()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五、评学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伦()敦()晾晒()暖和()唤()醒

  着()落()发ji()看()护妇镶()上xiang()晴

  露()出狭窄()水藻()zhu()蓄cheng()清

  2、解释下列词语

  设若: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着落:__________慈善: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响晴:___________秀气:__________贮蓄: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中作者把济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依次描绘了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文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⑵、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B、冬天的济南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3、作业布置:

  (1)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

  (2)复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下一堂课准备听写。

  (3)每人回去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

  第二课时

  一、导学

  1、情境(问题)导入

  作者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2、目标导学

  ⑴、学习本文抓住济南冬天的景物特征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二、自学

  1、划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提示:我认为-------最美,美在------。

  (1、运用的修辞手法2、抓住事物的特征3、情景交融)

  2、分小组交流

  3、小组推选一名组员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三、助学

  (一)、质疑探究:

  1、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其中美妙的语言,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明确】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明确】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文中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明确】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5、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明确】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明确】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二)、讨论归纳:

  1、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明确】①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②“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③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②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三)、再读课文,提高升华

  《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下面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然后大家一起来寻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美的句子,并画出来:

  【明确】1、修辞运用之美;2、俯瞰仰视之美;3、动静结合之美;4、景物映衬之美

  1、修辞运用之美:

  ⑴第2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舒适和暖和。

  ⑵第3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害了羞”写出了小山的可爱。

  ⑶第4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这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远山的美。第5节“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还有“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的美。

  ⑷第5节“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比作蓝水晶。

  2、俯瞰仰视之美:

  ⑴第2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是俯瞰之美。

  ⑵第5节“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写出了济南的美。这是仰视。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整个济南都美。

  3、动静结合之美:

  第3节,“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动静之美。

  4、景物映衬之美:(几种景物相互衬托,我们常说的“绿叶扶红花”就是映衬之美。绿叶衬得花儿更红,红花衬得绿叶更绿。)

  【明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这是色彩上的映衬。“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是色彩美。“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很美。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用学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伦敦()镶()边

  宽敞()水藻()贮()蓄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①.用最简练的话概括本段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②.“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好不好?为什么?

  ③.“响亮”一般指声音宏大,从上下文来判断是不对的,那么“响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④、填空。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以突出它的______。

  ⑤.作者说“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根据你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一段北中国冬天的天气。

  (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①.指出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

  ②.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第二段的哪句话?

  五、评学

  1、选出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一文,全文处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暖和晴。

  B.《济南的冬天》一文,写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济南冬天的无风和响晴。

  C.《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人们的活动。

  D.《济南的冬天》一文,重点写了各种景物——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

  3、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B、冬天的济南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4、文章标题“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可理解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尾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冬天无风声,温晴,山秀又水清。你印象中的冬天是怎样的,用一两句话把它描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②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⑤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⑥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边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⑦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⑨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①、这一段主要写的是()

  A、济南有山有水的地理特点B、济南冬天的温暖C、济南冬天的景色

  ②、开头以一个假设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头第一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转到对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③、文中“暖和的睡着”,其中“睡着”的是指___________

  ④、“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句话交代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文中的“整”和“缺”字面上好象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因为:___________

  (二)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

  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教师解读: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08-20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04-29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04-27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03-1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02-24

七年级语文教案济南冬天08-1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12-16

《济南的冬天》教案03-12

济南的冬天教案05-0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