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勇气》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品析活动
1、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法国妇女的句子。
思考:从全文看,为什么描写法国妇女的笔墨并不多,却很感人?
2、讨论交流
明确:神态: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第一次)
满脸苍白,泪眼模糊(第二次)
语言:哦,当然啦。(第一次)
哦,当然啦。快!(第二次)
动作: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第一次)
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第二次)
作者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课文对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当美国伞兵问她愿不愿意把他藏起来时,她的回答十分简单而干脆:“哦,当然啦。”而且“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仅仅十几个字就把法国妇女在危急时刻镇定勇敢的精神表现出来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刚刚被敌人杀死,这时美国伞兵又一次来到她家请求庇护,她又一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可是她“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说明她已伤心至极。但她此时一点也没有犹豫,甚至“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就立即答应了美国兵的请求,语言同样是那样简洁有力。其实她的语言越是简洁,就越能显出她的勇敢坚强。她的行动同样快捷:“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她一点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危险,可见她勇气之大。
作者抓住典型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神态、语言、动作,以简胜繁地描写,把这位法国妇女刻画得光彩照人。
3、活动策略
(1)诵读、感受、比较、交流。
(2)默读品味。
(二)深思探究
1、除了以简胜繁外,本文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显得非常独特。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写一次午餐会上遇到美国伞兵,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故事的主体部分则采用第三人称方式叙述。结尾又转回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小说有一种纪实风格,显得真实。这样写还另有深意,就是追求一种质朴无华、冷静与深沉的风格。通观全文,作者用语平静,没有太多的渲染、议论,而是把故事“本色”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直接去感受。既然故事本身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一切雕琢、渲染反倒显得多余和做作了。同样将主要人物置于暗处,而将次要人物美国伞兵置于强光之下。但法国妇女的光彩丝毫不因着墨不多而黯淡,而美国伞兵虽然占了小说的大部分篇幅,也只是起到陪衬作用,不能与法国妇女平分秋色。作者的这种叙述方式恰恰符合艺术的.辩证法。正如 鲁迅先生所言:“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
活动策略:可以引导学生做些比较。这样探究,会有阅读上的意义,也有写作上的意义,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表达力。
2、将军为什么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明确:一个人如果能像法国妇女那样,有信仰、为正义事业敢于牺牲,使人觉得永远可以信赖,那么,他当然就是幸福的人。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在战争中有了不怕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与每一个英勇的战士同在的,是取得胜利的保证。“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是说:一个人如果具备了法国妇女那种敢于为正义而牺牲的勇气,在需要付出牺牲的时候,便不会做出退缩、怯懦等使人丢脸的事来。
活动策略:引导学生抓住将军所说的“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这句话来理解。学生对这种幸福观只要有所认识,理解到什么程度都可以,不必强求一律。
(三)总结活动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1)主题方面:作者通过塑造法国妇女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2)技巧方面:本文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2、规范结论
(1)主题:凶残和暴力吓不倒人民,非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失败。
(2)技巧:白描的手法和第一、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叙述。
(四)迁移活动
以“幸福”为话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板书设计
勇气
〔美〕狄斯尼
第一次 第二次
神态: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满脸苍白,泪眼模糊
语言:哦,当然啦。 哦,当然啦。快!
动作: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白描手法:以简胜繁
【初中语文《勇气》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月迹》第二课时教案04-19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04-19
《台阶》教案(第二课时)05-16
《离骚》第二课时教案02-02
《孔乙己》第二课时教案08-26
初中语文《社戏》课时教学设计04-25
《我为你骄傲》第二课时教案04-22
《养花》优秀教案(第二课时)05-02
《夏午》第二课时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