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禹锡《秋词》教案设计模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刘禹锡《秋词》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秋词》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刘禹锡《秋词》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三、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问题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问题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问题6:比较《山行》与《秋词》
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四、背诵活动:
1、集体背诵本诗
2、接龙”背诵本诗
五、作业:
1、外背诵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秋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
刘禹锡《秋词》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赏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法、比较品读法。
一、谈秋:作者导入,展示古诗,小结情感
导入:
同学们好!唐代是很多文人墨客引吭高歌的一个时代。有一位诗人,他并不是顶尖的诗人。但他却在遭受贬谪二十三年的时候,仍然能够吟诵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诗句。当他被当地的县官排挤,只分给他一个临江的住处时,仍然能够吟出“坐看大江观白帆”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禹锡的《秋词》。
谈秋:请朗读自己搜集的相关古诗。
《天净沙·秋思》、《夜雨寄北》、《观沧海》、《潼关》
二、赏秋:颜色设题,整体感知,感情基调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这首诗,你觉得应该是什么颜色?请结合诗中的具体词语谈谈理由。
生答摘录:
紫色,因为作者因为支持变法而遭到贬谪,但他没有像其他写秋的作者那样悲伤,却有豪情壮志,我觉得紫色最能表达他心中的感情。
蓝色,诗歌写出了白鹤在晴空,就是在蓝天上勇敢地飞翔,我觉得秋天非常晴朗。
红色,首先,红色给人一种热情、勇敢的感觉。刘禹锡当时是被卷入了八司
马事件,依然没有消沉,他不随波逐流,不服输,仍然继续坚持下去。
三、品秋:选择意象,结合语境,深入赏析
如果把这种颜色作为背景画一幅画,结合课文,你最想画好什么?
生答摘录:
蓝天,因为我认为这个蓝天在这个诗里指的是主人公遭到贬谪,体现刘禹锡的乐观。
白鹤,因为我觉得白鹤暗喻的是作者自己。白云应该指的就是刘禹锡是变法所遭受的困难。所以说是排云,就是在刘禹锡是打算打破这些困难。
白鹤,因为他被贬谪后,并没有因此而堕落,很积极乐观,一直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排”字,在文中是推开的意思,为我们展示了一种非凡的气势。这句诗的作者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副壮美的画面。
解读鹤这一意象的文化在作品中的运用:《诗经》、宋徽宗画的仙鹤图、《代鹤》。
四、解秋:知人论世,对比赏析,感受情怀
二王八司马事件的时候,柳宗元呢?他被降职为永州司马。
我们比较他们两个人的作品。从《江雪》中我们读懂了,柳宗元并没有从被贬谪
的事情中在走出来,刘禹锡的胸怀就更加难得,我们感受到了他在厄运面前决不
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五、伴秋:满怀豪情,走进情境,迁移运用
小飞是个语文基础不错的学生,对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非常重视。但是,他在考试时前面阅读题思考时间过长,导致作文仅仅得了26分,阅读虽然考了52分,总分却仍然没有上优秀。小飞觉得语文太难了,从此一蹶不振,
请你联系本课所学,说几句话来劝慰他。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刘禹锡。他在20多岁说“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在他面对23年的贬谪生活时,他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他遇到挫折的时候,他这样鼓励自己,“人生不失意,焉能报几知?”在60多岁的时候写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一生都想着恢复盛唐。请记住这位写了722诗作的诗人!
六、评课环节
(一)自评
在本课中,我尽力落实以下几方面:
1.一課一得:不苛求课堂的完整,所有环节都围绕着目标层层推进
本课目标就是能够让孩子们能够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在学习本首诗的过程中,能学会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例如:第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其他写秋的诗歌目的是让他们明白:写秋景更多的是作者的一种情怀,当他个人的境遇和秋天有碰撞的时候,他会产生诗情。不同的作家描写有关秋的诗歌,赋予的.情感也不一样,也为后面体味作者情感做好了铺垫,属于比较阅读。
2.把古诗置于文化大背景中学习,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本课中处处彰显着文化气息:从鹤的相关文化,小雅中的鹤的相关诗句,白居易、柳宗元的相关古诗,刘禹锡的相关背景资料,学生仿佛不是在学诗,更是置身在古典诗词浩瀚的海洋中。同题古诗的对比更加衬托作者的豪放情怀。培养了学生通过抓意象追本溯源赏析诗歌的能力。
3.教师主导作用适时,适度
学生很容易就能关注到对碧霄、对晴空等词语。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或者少讲。而学生容易忽略的,根本没在意的,对于分析人物形象却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如:对于:晴空一鹤排云上中“一”的关注,学生没有人写,教师:鹤明明是群飞的鸟,为什么刘禹锡偏偏写一致鹤?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恍然大悟,这小小的一,恰恰体现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与众不同、乐观、无畏、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刘禹锡《秋词》教案设计 3
一、 说教材
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秋日撷英”,选取的内容都是描写秋景的诗词及散文,其中有诗歌名篇《山行》和元曲名篇《天净沙·秋思》,比较探究的内容共有三首诗词,分别是《秋词》、《采桑子 重阳》、《登高》。《秋词(其一)》是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直接赞扬了秋天的美好,说秋日胜过春天,并借对鹤直冲云霄的描写,用短短28个字,否定了千古悲秋的老调,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诗歌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习,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诗歌阅读与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如下四个方面:
1.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
2.体昧意象意境,描绘景物画面,
3.把握技巧手法,分析诗歌妙处,
4.品味语言精妙,赏析经典名句。因此,我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赞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吟诵,要求当堂背写。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点:理解赞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领悟蕴含在诗中的人生哲理。
二、 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古诗,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应该不存在问题,再加上这首诗歌内容本身很简单。但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诗句中凝练的语言难以理解,深远的意境不能深刻感受,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诗歌意境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所以我选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诗歌意境美,加深美的体验,引发美的想象。
2、研讨探究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诗意氛围,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使学生受到如临其境的感染。
四、 说学法:
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问题,搜集、整理、交流有
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整合资源,并将读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读出诗的韵味、情感、趣味。
2、合作学习:通过讨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点拨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词语可以有助于理解诗意。
五、 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的话题是关于“秋日撷英”,先让学生回答喜欢哪一个季节,引出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三)朗读训练
1.既然熟读诗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古诗,读诗除了要字音正确、语言流畅,还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2.划分节奏,根据节奏齐读。
附:朗读节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这首诗。 最好能当堂成诵。
(四)小组合作,解词明意
学生了解作者,联系相关背景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五)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秋词》中你最欣赏那一句?好在哪里?(学生自由谈。)
2.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归纳。
(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2)思考: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明确:“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思考: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前面时我们学过的还有哪首诗的内容也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明确: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思考:我们学过的哪首诗词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明确: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5)思考: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六)迁移拓展,比较探究
1、试比较《秋词》与《山行》二首古诗的异同点。
【明确】
同:二者都都是借咏秋景,表现作者昂然向上的情怀。
异:艺术表现却有所不同。《山行》通篇表现充满生机、情趣的画面,远景近景相映成趣,形象鲜明,色彩斑斓。后二句借形象喻理,却含而不露,以引人联想、耐人寻味见长。本篇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后二句以物寓志,也以形象唤起人们的想像,然而形象从属于议论的抒发,诗意诗情的表现比较直露。
2、试比较刘禹锡的两首《秋词》在立意、写法上的异同点:
秋词(其二)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同:二者立意相似,都是要把秋天和春天相比,表现秋天自有秋天的美,自有春天所比不上的特点。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异: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相关链接】
秋词(其二)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七)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这节课大家掌握了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了诗词的含义,了解了诗人寄情于秋的思想感情。
(八)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展开丰富的想象,给《秋词》配一幅画。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秋词》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九)有关的课外诗句积累:
刘禹锡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毛泽东名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重上井冈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
杜甫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物声。《春夜喜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刘禹锡《秋词》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刘禹锡《秋词》教案设计模版(精选5篇)08-09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精选6篇)12-01
刘禹锡诗词名句03-25
刘禹锡生平简介12-16
《秋词》教学设计08-09
《陋室铭》刘禹锡01-14
刘禹锡诗词名句大全09-20
刘禹锡游玄都观09-15
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诗句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