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时间:2021-11-24 11:03:19 七年级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 记叙的详略处理

  3、 对偶和排比

  教学难点:

  记叙的详略处理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三课时

  课前准备:

  1、 反复朗读课文。

  2、播放动画片《花木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花木兰》动画片片断:战场上骑兵千军万马,杀敌报国,喊声震天……

  ——这是迪士尼公司特聘600多名动画大师历时四年才制作成功的动画巨片。

  ——《花木兰》!由此可见《木兰诗》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并已蜚声海外了!

  二、作品简介: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乐府:最早见于汉初,西汉是指“音乐机关”,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

  三、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机杼Zhù(织布梭子)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

  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朔气Shu(北方)

  金柝tu(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

  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四、听课文录音,全班朗读课文。(第一遍听,第二遍跟读,第三遍齐读)

  五、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

  六、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从对诗歌的诵读中体会本诗的思想感情。

  (1)学生分步朗诵,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感情,互评得失优劣,并讨论归纳朗诵技巧

  学生分层模仿朗诵 师生讨论归纳朗诵注意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语调轻语速缓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体现忧心忡忡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问者急切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答者沉稳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语速语调逐渐加快加高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由沉思到下定决心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由轻缓到重快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由轻缓到重急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既紧张又有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暮”“不闻”“但闻”重读

  不闻爷娘唤女声, 读出对亲人的眷念之情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和悲壮豪迈的气氛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急促高亢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雄壮悲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赞赏功勋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从容辞官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渴望还乡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活泼欢快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前高后低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动词读得响亮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极力表现轻松欢快之情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惊叹与赞美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充满喜剧氛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由轻到重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赞美自豪

  (2)再读欣赏:再听课文配乐朗诵,使学生在再次的比较欣赏中,体会录音中朗诵者高超的朗读技巧和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自由朗读,自己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全班配乐朗读。

  七、作业:

  (1) 抄写全诗。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检查朗读诗歌的情况。(抽查: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诗意,有感情地朗读了诗歌,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诗歌以时间为记叙顺序),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三、 学习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朗读第一部分。

  2、木兰原来的身份是什么?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织女。“木兰当户织”

  3、可是木兰在干什么呢?

  ——叹息。

  4、“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

  5、第(1)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为下文设置悬念。(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为何呢?)

  6、背诵第(1)段。

  7、木兰叹息的原因是什么?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卷卷有爷名”表明名册上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8、在这种情况下,木兰作出了怎样的决定?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9、背诵第(2)段。

  10、木兰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后,接着她干了什么?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排比。

  ——(虚写)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

  11、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运用了对偶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的神速。

  1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写出了宿营地怎样的环境?衬托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

  ——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

  ——衬托了木兰出征后的思亲之情。

  ——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13、背诵第(3)段。

  四、 多种形式朗读第一部分并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分组背诵第一部分。

  二、 学习第二部分。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

  2、 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夸张。这两句诗,写出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3、 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4、背诵第(4)段。

  三、 学习第三部分。

  1、分组朗读。

  2、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顶真。

  3、木兰凯旋归来后得到了什么赏赐?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夸张,对偶,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4、当可汗“问所欲”时,木兰怎样回答?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性格品质?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5、背诵第(5)段。

  6、木兰回到家园后,家中各人怎样迎接她?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7、这几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8、木兰回家后做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六个动词)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写出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9、木兰恢复女妆后接着做什么?

  ——出门看伙伴。

  10、伙伴们有何反应?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

  (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11、背诵第(6)段。

  四、 学习第四部分。

  1、全班朗读。

  2、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对偶、反问。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多年来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3、“扑朔迷离”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一段,其原句是是什么呢?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常用来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分辨。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情感与态度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重点与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情景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

  教学内容

  一:介绍木兰诗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讲卡通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后,教师讲述: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诗产生在民间,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二:教学课文

  1: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承接上节的“愿为市鞍马”,第三段写了哪几句?是否一定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买这些东西?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内容第五段写木兰回朝,天子对她怎样?她的要求是什么?

  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质量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三:教学内容

  第六段写木兰回乡写了哪些内容?高潮在哪里?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四: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

  五: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六: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1:分组讨论后再交流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女子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不被同伴识破,足见其才干非凡。

  七:分析诗歌写法上的特点1:详略得当再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全诗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对偶:

  排比:

  互文:

  附板书:

  木兰诗1:代父从军,征途思亲2:艰苦征战,十年凯旋3:辞官回乡,亲人团聚4:吟唱附文,隐喻赞颂

  小结与作业

  这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民歌,叙述的上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木兰诗》教案设计11-26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说课稿03-1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导学案03-15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复习资料03-15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03-0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实录03-15

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03-15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参考05-18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课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