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说出每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理解并背诵课文,深刻地了解闻一多先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大意,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同学们,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歌,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这组诗篇。板书课题。
走进诗歌
1、播放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歌
2、学生谈听后感受和对歌词的理解。
3、交流课前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4、教师补充:
那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1998年初,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时,也发现了《七子之歌》,即请祖籍广东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他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并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编导又选中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半的容韵琳小朋友担任领唱,她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演唱,与曲调设计浑然一体。后来,《澳门岁月》的总编导感慨地说:“主题歌词选用闻一多的诗是我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和关键。”
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后评价。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做到准确流畅。
(2)读出诗中所表达的“七子”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3、朗诵比赛,先在小组内比赛,评出组内能手,再全班比赛,评选出优秀选手。
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语:《七子之歌》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共鸣。一位署名吴嚷的青年读后,将其推荐在《清华周刊》第30卷第11、12期合刊上转载,并撰写附识说:“读《出师表》不感动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古人言之屡矣。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陈情》时,固未有如是之感动也。今录出聊使读者一沥同情之泪,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下面请大家细细品味。
1、组织学生分做七子,有感情地朗诵,分别谈谈自己的独到感受。
2、全班交流对每首诗的理解。
3、总结这首组诗的主题: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4、讨论全诗艺术创作的手法。用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的口吻,凄美动人。
再读回味
1、请学生分“七子”的角色合作朗诵。
2、配乐全班朗诵。
3、交流自己现在的感受和初读有何异同。
学唱歌曲
教师指导语:如今,澳门已回归祖国,又恰逢闻一多百年诞辰之际,《七子之歌》的首篇《澳门》在中华大地上再次引起轰动。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澳门委员、主题歌大合唱的指挥陈振华评价说:“这首歌唱出的是我们灵魂的共鸣,时代的共鸣。澳门很多学校和社会团体都来索要歌谱,澳门同胞就是唱着这首歌迎接回归的一天。”现在我们边听录音,边学唱这首动人的歌曲。
1、播放由著名作曲家李海鹰谱曲,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的容韵琳同学,用她地道的澳门乡音唱出的歌曲录音。
2、同学们学唱歌曲。
课后学习
《七子之歌》因此在九九归一时不胫而走,再次在人们的心中浮起了阵阵涟漪,成为中华民族的世纪神韵。请根据《七子之歌》,为台湾的回归,创作一首歌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10-06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设计03-17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12-09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教案10-0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10-11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01-01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优秀教学设计08-2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带答案)05-0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