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2 17:49:55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的主要内容,品味的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第6至10自然段,把握的主要内容,品味的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展示第三屏)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找出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二)汇报交流。

  1.(展示第四屏)全班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提示字音:龇 涕 拎

  提示字形:辫 辨 辩 拽 拎 哼

  2.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找出中描写事件的部分。(第2—10自然段。)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二)(展示第五屏)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虽然走出童年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声至今仍响在耳边。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记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下河捉鱼的事。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清课文脉络。

  第三部分(第11~12 自然段):讲老师的歌声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四、自读课文,引导质疑

  1.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交流: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五、抄写字词,巩固练习

  (一)抄写生字及课后第四题的词语。

  (二)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生字词

  (二)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老师学生 挖药 捉鱼)

  (三)(展示第六屏)回应学生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1.为什叫《永远的歌声》?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四)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描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的段落。(第6~10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歌声”之深情

  (一)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课文第6~10自然段。

  1.(展示第七屏)生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用“_____”画出来,并写下感受。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师重点指导:(根据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

  (1)句子一:(展示第八屏步骤一)放学的路上,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①指名读,找出描写二牛动作及语言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展示第八屏步骤二)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深入理解作铺垫。熟记文中的生字、词语,熟读课文内容。

  整体感知全文,提出问题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几个孩子的动作,语言的分析,了解他们为抓住动作“拽”“悄悄地问”,联系上下文体会孩子心里着急,却又不能声张,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朗读。

  ②师引读:听了二牛的话,“我”怎么是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展示第八屏步骤三)

  抓住“马上想起”“立即”“使劲”等词语。感受孩子为了给老师治病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也出自对老师的一片爱心。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朗读。

  (2)句子二:(展示第九屏步骤一)

  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①自由读,用“______”画出二兰说的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展示第九屏步骤二)体会她的细心和对老师的关心。

  ②指名读第二句话,用“△”标出描写我们捉鱼时动作的词(展示第九屏步骤三):“摸、捉、追、堵、甩、穿”,想象孩子们在抓鱼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那时的真实想法。(感受孩子们一切为老师着想,对老师诚挚的爱。)重点指导读出本句的语气,体会孩子们抓鱼时的心情。

  ③师相机引读全句。

  (3)句子三:(展示第十屏步骤一)

  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迎面碰上来找我们的大人、老师和同学。

  ①(展示第十屏步骤二)用“·”标出描写我们神态的词。想一想:他们高兴同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

  ②带着你的感受感情朗读句子。

  (4)句子四:(展示第十一屏步骤一)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

  ①“我们”为什么会遭到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读第9自然段。)想象并表演:他们是怎么责骂和追问“我们”的?

  ②默读句子,用“△”标出表示我们动作的词,用“·”标出描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

  A“献”说明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展示第十一屏步骤二)

  老师不顾一切的精神,体会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B“委屈”。 (展示第十一屏步骤三)

  a 结合上下文理解“委屈”,想一想作者的委屈都表现在哪儿?

  b 这么委屈的孩子们面对老师时是怎么做的呢?——献上草药。可以看出什么?

  c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③(展示第十二屏)想: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怎么做的,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④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⑤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⑥教师小结。

  过渡:那么,这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会让她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去为她挖草药呢?

  (二)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展示第十三屏步骤一)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2~5自然段,请用“ ”画出描写老师好的句子。

  (2)思考:这些句子分别描写老师好在哪些地方?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师重点指导:(根据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

  (1)句子一:(展示第十三屏步骤二)

  我们老师好天下第一好

  ①文中哪句话在概括描写老师?

  ②过渡:老师好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语句。

  (2)句子一:(展示第十三屏步骤三)

  我们老师是个从又年轻,又漂亮。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长相好。)

  ②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带着喜欢的语气读这句话。

  句子二:(展示第十三屏步骤四)

  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嗓音好。

  进行角色的转换,让学生体会老师当时的心情及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抚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这是一位怎样好的老师。

  ②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还能看出这位老师不仅在教歌,还在教别的内容?(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做一个勤劳、淳朴、善良的人;教知识。)

  (3)句子三:(展示第十三屏步骤五)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村长、区长有知识。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有知识。)

  ②引导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从中能读出什么?

  (学校破。)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学校,你会用哪个词?(荒凉,破旧)能否发挥你的想象,说说这个荒凉破旧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

  ③而老师是哪里来的?(城里。)她应该在城里教学,却来到了这样一个破旧的学校,说明她怎样?(板书:有爱心。)

  (三)指导朗读,再次体会老师的好。(展示第十三屏步骤六)

  原来这位老师的“样样好”就是:长相好,嗓音好,有知识,有爱心。如果这就是你的老师,你感觉如何?(自豪、敬佩、骄傲。)请你带着这份敬佩、自豪,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结构更加完整。)

  2.从文中找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并用“ ”画出来。

  三、回读全文,理解“歌声”之意义

  1.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给我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板书:童年的欢乐)体现了师生间浓浓的爱,(板书:爱)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第三课时

  一、感情朗读、深入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与交流,我们发现,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那份浓浓的爱:有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热爱,也有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爱。此时此刻,假如我要问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你知道吗?(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童年的欢乐。)

  三、回顾全文,畅谈收获

  学习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四、巩固练习,课外延伸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后第3题)(展示第十四屏步骤一:根据学生回答展示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

  2.小练笔:你在生活中和老师发生过什么感人的事情呢?或你为老师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吗?请写一写,试着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展示第十五屏)

  3.课后阅读有关尊师的,可写一写观后感,并可向同学做推荐。(展示第十六屏)

  通过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进一步体会师生间的爱。

  学生思考从文中获得的知识,悟出的道理。

  练习运用的写作方法,将读与写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永 远 的 歌 声

  爱

  学 生 老 师

  挖 药 捉鱼 长相好 嗓音好

  童 年 的 欢 乐 有知识 有爱心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是抓住“怎么读——为什么——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带领学生理解感悟,利用本文是学生和老师间不鲜见的生活事例,利用儿童人虽小情却多的特点,使学生主动投入、参与全过程。并树立起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瘫、痪、捶、膳”4个字,会写“瘫、痪、雁、侍、捶、絮、豌”7个字。掌握“瘫痪、雁阵、侍弄、捶打、絮絮叨叨、豌豆”以及“暴怒无常、喜出望外、诀别、淡雅、烂漫”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悟母亲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精彩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作者透过一些小事来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引导学生感受崇高的母爱,感受母爱的力量,树立积极坚强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悟人间真情,认识母亲形象,受到母爱的熏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精彩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作者透过一些小事来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感受母爱的力量,树立积极坚强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一)导入。

  同学们,有人说读史铁生的作品有这样的感受:(展示第三屏)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穷者读到了高贵,柔弱者读到了坚强,平庸者读到了智慧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作品,你会读到什么呢?

  请读课题——(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二)据题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师生梳理:

  (1)为什么说是“秋天的怀念”?

  (2)在秋天谁怀念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二)让生读书后,围绕质疑的问题进行交流,并说出是从课文的哪些部分读懂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提出自学要求。(展示第四屏)

  2.生明白要求后自学,师巡视并深入指导生学习。

  教师的谈话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渴望阅读史铁生作品的内驱力。

  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据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达到有疑而学的目的。

  让生带着问题读书,这让读书更有目的,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具体要求的提出又可以保证阅读的效果。

  (四)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结果。(展示第五屏)生认读字词并交流识记的方法和已懂的词义,遇到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加以引导。

  2. 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师引导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生汇报:文中几处写到母亲要“我”去看花,分别在哪些自然段?师同时引导生从文中找出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母亲要“我”去看花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师提出阅读要求:课文一共可以分为几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

  第一段(1~2自然段):写“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尽力劝慰“我”,“我”却不知道母亲已患有重病。

  第二段(3~6自然段):写母亲没能推“我”去看菊花,就离“我”而去了,但临终还惦记着她的儿女。

  第三段(7自然段):写“我们”怀念母亲,真正懂得了母亲的话。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一)交流评价读史铁生作品的初步感受。

  (二)关于这位经历苦难而又坚强的作家史铁生,你还知道什么呢?生交流作者资料。

  (三)识记汉字。

  (1)着重指导书写:瘫、雁、捶、豌。

  (2)辨字组词。(展示第六屏)

  (3)读写课后第4题。

  识字、写字、解词、概括、分段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都不能忽视,学生在交流汇报中相互学习、相互启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划分并概括段落,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交流作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能了解作者写这篇作品的目的。

  辨字组词,抄写词语,巩固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一、课题入手,回顾内容,整体感知

  (一)师生对话导入。

  1.师让生直接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生齐读课题第12课《秋天的怀念》。师提出问题:谁怀念谁?为什么说是“秋天的怀念”?生回顾课文内容交流。

  2.师谈话过渡:是啊,在那个秋天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而让作者最难以释怀的是母亲一个小小的心愿也未能实现。母亲那个小小的心愿是什么呢?生据问交流。

  (二)回顾内容,整体感知。

  师提出问题,文中几处写到母亲要我去看花?分别是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生交流答问。

  二、学习母亲首次要我看花的情节,认识母亲形象,感悟母爱

  (一)出示自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展示第七屏)出示自学提示,让生明白学习要求后学习。

  (二)生交流从哪些语句中感悟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师引导生汇报朗读。

  1.如果生汇报“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两句话。(展示第八屏)引导生学习儿子暴怒无常时,母亲怎样做的,感悟母亲的慈爱、宽容。

  ①师让生个别交流,读句子,谈感受(母亲的宽容、慈爱)并追问你从哪些关键词语中体会到的?生汇报后(展示第九屏)并将关键词语“悄悄地躲”、“偷偷地注意”、“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画上“﹏﹏”。

  ②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这样做的?

  让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并找出文中具体写儿子暴怒无常的句子个别朗读(展示第十屏)。

  ③师谈话激情:是啊,1972年一场大病导致史铁生双腿瘫痪,就在他21岁生日那天,他住对话导入,是为了让生回顾课文内容,有助于防止割裂课文的整体性,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给学生自学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

  引导学生在一个个细节中学会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从字里行间中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悟人间真情,认识母亲形象。

  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21岁,同学们想想,21岁啊!正是一个小伙子生龙活虎、风华正茂的年龄,可是他却不幸——双腿瘫痪了!

  ④(展示第十屏步骤二)师生“对读”这段的第一、二句话,体会儿子的“暴怒无常”;然后师引导生放轻母亲的脚步,朗读“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这两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面对这样暴怒无常的儿子,母亲除了悄悄地躲、偷偷地注意、暗暗地流泪,母亲还想做什么?

  ⑥(展示第十一屏)生个别交流朗读“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她总是这么说。师追问母亲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呢?生交流回答。(让儿子出去散散心)

  ⑦师引导生小结:这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慈爱的母亲、宽容的母亲)!

  2.如果生汇报“母亲喜欢花”引导生感悟母亲的无私。

  让生读完句子后谈感受,然后引导生小结:母亲为了儿子连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放弃了,这真是一位(无私)的母亲!

  3.如果生汇报句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展示第十二屏步骤一、二)引导生感悟母亲的坚强、无私、伟大。

  ①如果生汇报这句话,师引导:咱娘儿俩是指谁?

  ②这是母亲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的?生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展示第十三屏)(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③引导生从儿子的动作、语言中谈感受。(儿子不想活,生不如死)

  ④面对生活如此绝望的儿子,母亲是怎么做的?让生先读句子,再抓作者从哪些方面在描写人物。(动作、语言)

  ⑤引导生从动作词(展示第十二屏步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进行有层次的引

  二)“扑、抓、忍”中谈体会(母亲的着急、担心、难过、心痛),然后交流“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仅仅是儿子的手吗?谈感受。(抓住的是儿子那颗想死的心呀!)

  ⑥品析“忍”字,教师设计问题:

  A母亲“忍”住了“哭声”,这是怎样的忍啊?

  B她想哭吗?(想)为什么?(儿子的突然瘫痪、儿子对生活的绝望,自己病痛的折磨,她怎不想哭啊?)

  C她能哭吗?(不能)为什么?(怕儿子伤心、难过,更没有了生活的勇气,她必须坚强,否则全家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呀!)

  D这就是母亲的“忍”啊!引导生带着感受读句子。

  E母亲忍住了哭声,母亲究竟还忍住了什么?

  a如果生汇报“母亲忍住了病痛的折磨”,师追

  问: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生交流表现母亲痛苦的词语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展示第十四屏)

  b引导生读出母亲的痛苦——个别读——师范读——生再个别读“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师点评——生齐读。

  F继续让生讨论交流母亲还忍住了什么?

  G师小结:母亲忍住了儿子的坏脾气、忍住了病痛的折磨、忍住了儿子得病的现实带给她的打击,忍住了儿子对生活的绝望带给她的痛心。

  H这是怎样的忍啊,带着你的感受再读句子。

  ⑦引导生抓住“咱娘儿俩”“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这些词语去感悟母亲话语的内涵。 (展示第十五屏)

  ⑧引导生小结:这真是一位(坚强、无私、伟大 )的母亲!

  ⑨小结过渡:那么,从第二处母亲要我看花的情节中,我们还能读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请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二处母亲要我看花的情节。

  三、品析母亲再次要我看花细节,体会母亲内心世导和学习。

  教学中通过抓住动作词“扑、抓、忍”和语言“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来感悟母亲的慈爱、宽容、坚强、无私,从中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透过一些小事来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一)师出示自学提示,生自学。

  1.(展示第十六屏)

  2.再把你的理解和感受送进文中读一读。

  (二)生汇报交流:

  1.品析“挡” (展示第十七屏步骤一)

  (1)师引导生交流:什么情况下,母亲再次要我去看花?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面对这样的情景,母亲挡在了窗前,她挡住的是什么?

  (2)引导生小结:这真是一位(细心、智慧)的母亲呀!

  2.汇报喜出望外细节(展示第十七屏步骤

  二)(1)生读句子“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她高兴得”后,让生交流:从这里,你感受到母亲的心情是怎样的?儿子这么个小小的举动,母亲却为何如此高兴?

  (2)师引导生思考:从儿子的答应中母亲看到了什么。

  3.汇报避讳细节(展示第十七屏步骤三)

  (1)如果生抓“避讳”的句子,老师引导:这“一类”的字眼儿指哪一类的字眼?(它们的偏旁都是与什么有关?这一类的字眼还有哪些?)母亲为什么要避讳这些字眼?(怕儿子因此伤心、难过)从这里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2)师生合作小结: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触动儿子伤感的情景,母亲不让他看;儿子答应看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让母亲高兴得(喜出望外);影响儿子心境的字眼儿,母亲尽量避免;这真是一位( 细心 )的母亲呀!

  (三)小结一、三自然段的内容。

  母亲就是这样,当儿子断然拒绝看花时,母亲忍住了(哭声),当儿子答应去看花时,这让她(喜出望外),母亲的一哭一笑都是随着儿子的变化而变化。哪怕是儿子的一点点变化,都会影响到母亲内心的阴晴冷暖啊!这真是一位(无私、慈爱、细心 )的母亲呀!

  给学生自学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技能。

  教 学 中 抓 住 细 节“挡”;当儿子答应看花时,母亲的心情是喜出望外;影响儿子心境的字眼儿,母亲尽量避免,大家来认识这位细心、智慧的母亲。引导学生从关键词

  四、深情诵读母亲诀别情节,体验儿子的自责与痛苦,感悟母爱的崇高

  (一)初读感悟。

  1.师过渡:可是,母亲陪儿子去北海看菊花,这个小小的心愿也未能实现。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2.师出示(展示第十八屏):四、五、六自然段的内容,生朗读。

  (二)品析母亲临终前的语言。

  1.师引导: 母亲就这样走了,可她在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让生读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展示第十八屏步骤一)

  2.理解文中省略号的作用:代表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思考母亲那没有说完的话会是什么?让生补充并交流它表达了母亲对儿女的什么情感。让生齐读这一句话后老师点拨引导生再入情地读:这是母亲昏迷前的话,这是母亲生命垂危时的话,请放低声音再读。

  3.师生小结:这真是一位( 无私 )的母亲呀!

  (三)深情回读,感悟儿子的自责与悔恨。

  1.师过渡:母亲就这样走了,留给我的是无尽的伤痛,更是深深的自责和悔恨呀!因为——

  2.师出示:(展示第十九屏)生读二、五自然段的内容。

  3.师点评并指导生深情朗读:点评——抽生个别读——点评——师范读——生配乐二胡曲江河水朗读。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感悟母爱的力量。

  (一)小结过渡,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这样一位( )的母亲,这样一位( )的母亲,这样一位( )的母亲,这样一位( )的母亲,她走了,在那年的秋天走了!

  2.又是一年秋天到,师出示:(展示第二十屏)最后一自然段生朗读

  3.师生对话,引导生读文:(师)在这个秋天,我圆了母亲生前那个小小的心愿——(生)到北海句中去感悟母亲的形象。

  教师的小结起着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教学自然,不露痕迹。 的基础上,才能深深感受到儿子的自责与悔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奠定感情基调,然后通过学生个别朗读——点评——教师范读——学生配乐朗读等形式,让学生透过文字、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让朗读送出自己的情感,让情感从文本中来,朗读中去,从而真正达到入情入境的目的。

  去看菊花,(师)没想到菊花却如此的灿烂,生读文中描写菊花的语句(展示第二十屏步骤一、二)。(师)也就在此时我懂得了( ),妹妹也懂得了( ),我更懂得了母亲多次要我看菊花的用意,是什么呢?师引导生交流:像菊花那样——,像菊花那样——,像菊花那样——

  4.小结:认识智慧的母亲。

  原来母亲那个小小的心愿,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涵。这真是一位(智慧 )的母亲呀!

  (二)走进史铁生,感受母爱的力量。

  1.母亲对儿子的深爱,让史铁生从生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带着残缺的身体“好好儿活”,活出了精彩,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2.(展示第二十一屏)出现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务虚笔记》 、《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合欢树》、《病隙碎笔》、《毒药》、《命若琴弦》、《钟声》、《秋天的怀念》等多篇作品发表。)

  3.课文拓展,语言训练。(展示第二十二屏)如今: 面对北归的雁阵,他再也不会( ),而会 ( ) ;面对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他再也不会( ),而会( ) ; 面对窗外 “刷刷拉拉”飘落的树叶,他再也不会( ),而会( ) 。

  (三)小结内容,再识课题,阅读延伸。

  1.师生小结:秋天里有淡雅高洁的菊花,秋天里有慈爱坚强的母亲,秋天里有绵延不尽的思念,所以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怀念母亲的( ),怀念母亲的( ),怀念母亲的( ),这真是一位( )的母亲!几十年来,作者一直在用他那饱含深情的文笔诉说着心中对母亲的怀念。让我们随着音乐,慢慢地、轻轻地走

  进他的作品吧!

  2.师出示(展示第二十三屏),生配通过教师的小结过渡,让生明白母亲多次要“我”看花的真正用意:像菊花那样坚强,像菊花那样高洁,像菊花那样烂漫,像菊花那样好好地活着走进史铁生。拓展说话,感受母爱的力量。

  片断: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怀念

  儿子 母亲

  深爱

  好好儿活 坚强 无私 智慧

  再识课题,回归整体。

  配乐朗读,再次怀念母亲。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按课前预习、从题目入手、合作交流、联系实际四个环节,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自由谈体会,把主动权,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懂得了父爱、母爱的伟大无私,懂得怎样回报父母的爱,从而也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理解课文

  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理解

  课文的重点段落体会的表达方法。

  3.会认“迪、腼、腆、誊、版、谨、慎”等字,会写“嚷、迪、腼、腆、誊、

  描、餐、版、谨、慎”等字,掌握“腼腆、誊写、餐桌、出版、谨慎”等

  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一)同学们,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个词。(板书“精彩”“糟糕”)看到这两个词,你想怎样把它读好?

  (二)那“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又该怎么读呢?

  (三)出示完整的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梳理:1.课题为什么有引号?“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 2.谁说的?分别有什么感受?3.这两句话对作者有什么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认读本课生字,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展示第三屏)多种形式检查字词的认读。

  (四)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清条理

  (一)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时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二)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条理。

  1.童年的故事。

  2.后来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学生思考。

  1.启发进一步思考,巴迪听了父母的不同评价,是怎样的表现呢?

  2.巴迪的父母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四、识记字形

  (一)形近字比较。

  迪( ) 嚷( ) 版( )

  邮( ) 壤( ) 板( )

  描( ) 谨( ) 慎( )

  苗( ) 瑾( ) 填( )

  (二)着重指导书写。

  嚷 誊 餐 谨

  (三)抄写生字。

  由词语本身所带的感情色彩巧妙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调动学生情感。

  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学习的主动性。

  指导学生的自读自学,解决本课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明确每段的主要内容。

  具体的读书要求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扎

  实的基础。

  采用多种形式识记,提升识字效率。

  第二课时

  一、抓住课题,直入中心

  (一)生齐读课题,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巴迪的父母对他的两种不同的评价,意味着什么?其实都蕴藏着爱!找出文中的一句话。(展示第四屏)

  (二)生读这句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品读文字,感悟人物,体验情感

  (一)品读第1~14自然段,批注感悟。

  1.孩子们,当巴迪的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时,分别是怎么评价的?“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展示第五屏)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师相机点拨。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1)师:母亲读完“我”的诗是怎样的表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示第六屏)

  生1:“母亲一读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说明母亲非常的兴奋、高兴、意外、惊奇,居然自己的孩子会写诗啦!

  师:是啊,非常惊喜。那你读读。

  生2:我还从她嚷嚷的这句话里的两个感叹号感受出了她对巴迪的欣赏、赞美,夸奖。

  师:太棒了!看来标点符号也能传递感情啊!作为母亲怎能抑制住这内心的激动呢?孩子们齐读这句话。

  生3:我还从“她搂住了我”这个动作上看出母亲由衷的赞叹和鼓励。

  (2)师:说的太好了。孩子们让我们再次感受这种喜悦吧。再读这段话。

  (3)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

  生:“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说明“我”很高兴可也有点不好意思,有点害羞。

  (师相机引导理解词语“腼腆”。 )

  (4)是啊,没想到母亲会这样的赞美。孩子们再读体会(描写母亲的句子)。孩子们,读得真好!那作者是怎样把母亲的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的呢?看屏幕上的这段话,你会发现的。

  (5)体会对人物描写的方法。

  师生共同发现,概括:通过汇报中的不同词语可以看出是分别抓住了母亲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的。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1)那父亲看了“我”的诗又是怎样的呢?作者是否像描写母亲一样细致地描写了父亲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孩子足够的读书时间,大胆放手,教会学生学习,静心思考,独立批注,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从母亲和父亲的不同表现的学习,对比感受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我的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走进人物内心。同时通过对父母的语言的品析

  掌握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并进行课堂小巩固和训练,做到“授之以渔”。相机展示第七屏)

  生1:我从父亲的一系列动作“吸引、拿起、扔回原处、并不退让”这些词里,看出父亲对这首诗一点都不喜欢,认为差极了,还生气地扔在原地。

  生2:我还从父亲的语言里感受了父亲态度的冷淡、意见的坚定。

  师:那些语言呢?(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父亲的冷淡和严厉。)

  (2)“我”听完父亲的评价,是怎样的呢?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抓住动词体会“我”的伤心、失落。(展示第八屏)

  (3)为什么听完父亲的评价“我” 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请孩子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生1:因为从前文“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可以看出作者一直满怀高兴、激动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夸奖,可没想到父亲却是这样的表现,所以受不了。

  生2:还从前面的“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周围描上一圈花边。”说明我很希望得到父亲的赞扬,很重视父亲的看法,没想到受到了打击,所以受不了。

  生3:

  师:是啊,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4)那此时巴迪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失落、伤心、难过、羞愧)

  师:那就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再读第14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法,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

  师: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那我们也来试试说一两句话好吗?(展示第九屏)

  师出示小练习,生口头表达

  三、深入领悟,回归中心

  1.究竟巴迪的第一首诗写得怎样呢?请孩子们结合下

  文谈谈你的理解

  生1:从“不得不承认”可以看出巴迪的第一首诗确实很糟糕。

  生2:从“的确”“相当糟糕”可以看出长大后的巴迪自己也认为这首诗确实很糟糕,父亲很客观地给我指了出来,我觉得父亲是对的。

  生3:

  2.生充分交流讨论:那你认为巴迪的成长是否需要父亲这样客观的指责?为什么?

  生:我认为父亲这样做是对的。因为父亲是为了让他在充分感悟人物情感的同时,自然地总结、提升写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对今后读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法迁移,通过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语言的训练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从字里行间正确认识巴迪的作品,感受父亲的客观。

  不骄傲,更严厉的要求他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会有不同评价。而且从课文中我们知道巴迪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3.师:是啊,在人的一生中这两种爱是不可或缺的啊!所以后来的巴迪也明白了。孩子们读。(展示第四屏)

  4.师总结:对啊,巴迪是如此的幸运,因为他有个慈祥的母亲和一个严厉的父亲,就是他们的不同的爱成就了巴迪的人生和未来。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也有这两种爱的平衡。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讲讲父母那不同的爱的事迹吗?

  2.是啊,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母亲那涓涓细流般的爱,也需要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爱。所以作者长大后也才有了这样的感叹。(展示第十屏)

  3.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体会表达方法。(展示第十一、十二屏)板书设计: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祥↘ ↙严厉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与课题一样,本节课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14* 花边饺子里的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饺、拮、凛、馅、荤、晰、筷”等7个字,读读记记“威风凛凛、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母子之间诚挚的爱,教育学生尊敬、热爱父母和长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母子之间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尊敬、热爱父母和长辈。

  课前准备:

  多媒体。

  一课时

  一、深情叙述,谈话导入

  爱是伟大的,能给人无穷的力量;爱又是平凡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花边饺子里的爱》(板书课题,感情朗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自由发言,相机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饺子里包裹着的浓浓的爱吧!(展示第二屏)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文本和工具书读通课文。

  2.想一想: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归纳:小时候妈妈为我们包花边饺子;长大后我为妈妈包花边饺子。)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出示学习提示(展示第三屏):

  (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爱?用“ ”在文中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我”对母亲的爱?用“~~~~”在文中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生自主学习,默读思考,勾画批注,质疑释疑。

  3.抽生交流,互相释疑,教师相机点拨。

  (1)品两次“花招”。(展示第紧扣课题中的文眼“爱”,铺设“爱”的氛围,以情促情。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在初读时,旗帜鲜明的提出读通课文和概括主要内容要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又巩固了识字的方法;既理清了的脉络,又感知了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了“爱”。

  用两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手脑并用,品析语言。留足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品去悟,感受母子之间诚挚的爱。学生在勾画品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入感受“爱”,还可以领悟作者是怎样将“爱”写具体的。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再通过自主、合作、教师点拨层层释疑。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书,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①“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儿,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②“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儿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

  你从中可以读出“我”与妈妈之间的什么感情?(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孝顺敬爱母亲的深情。)

  (2)品读中心句。(相机展示第五屏) “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体味“浸”和“讨”的妙用,感悟母子之间诚挚的爱。思考:课文为什么用“花边饺子里的爱”做题目?

  四、感情朗读,抒发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再交流读。(相机展示第六屏)

  五、拓展升华,快乐积累

  (展示第七屏)出示拓展练习题:

  1.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什么类似“花边饺子里的爱”的感受,再写下来。(点拨:用具体事例来表现爱)

  2.把自己喜爱的词语和句子抄写在采集本上。

  3.课外实践:向自己的父母或长献一份爱。

  用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运用文本呈现的表达方法练习写话,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用生活实际中的“母爱”触碰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尊敬父母和长辈”的品德教育,润物无声。之后,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再与别人分享,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对词句的进一步品鉴,乃至内化。

  板书设计

  14* 花边饺子里的 爱

  ↓

  童年 母亲 → 儿子 (疼爱)

  ↓

  成年 儿子 → 母亲 (孝顺、

  敬爱)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分四个板块:整体把握、品味感受、赏析领会、拓展表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上的感受后,我抓住“爱”这一主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我请学生以“字、词、句、段表达出的爱”为话题,自选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通过由扶到放的教学步骤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味课文词句活动。通过品读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和爱。

  15* 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币、攥、纫、揽”4个字,读读记记“维持生计、硬币、攥着、缝纫、缝缝补补、揽入、生计、恳切、遗弃、虔诚、奢望、企盼、梦寐以求、日夜操劳”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父母长辈的精神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学习了解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

  一、学科结合,情境设置,导入课题

  1. 同学们,昨天有孩子问老师:(展示第三屏)购买一枚胸针要5美元,卖出4个建筑工地上的废麻袋可得20美分, 1美元等于100美分。如果用卖废麻袋的钱来买一枚胸针,需要多少个废麻袋?请帮老师算一算。

  2. 猜一猜:如果让你去建筑工地拣100个废麻袋,会遇到哪些困难?根据平时的表现,你认为自己能完成这项工作吗,为什么?(板书学生说到的有关困难的重点词语。)

  3. 孩子们,当一个人有巨大的决心要去实现他心中连做梦都一直想着的美好愿望时,往往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他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下去,最终获得成功。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15 课,去做一番探究。(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胆质疑 (展示第四屏)

  1.同学们,请听课文录音,要特别注意和你读法不同的字。

  2.课前谁预习得最认真呢?让我们来比比看:

  (1)辨别下列生字的读音:

  攥( )着 缝纫( )

  硬币( ) 揽( )入

  奢( )望 梦寐( )以求

  (2)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用解应用题来引入让学既感到耳目一新,又能明确5美元与废麻袋之间的数量关系,为理解鲁本筹钱的不容易设下伏笔。

  让学生联系预习猜想鲁本筹钱所遇到的困难,初步体会他的艰辛。设置悬念揭示课题,为后文提炼总结设下伏笔。播放录音,给予学生准确读音,也为学困生的感情朗读予以初步示范。达成教学目标1,对生字新词特别提示。

  老师提问和学生质疑相结合,较全面地了解学生预习时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情况,并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鲁本吗?为什么?

  3.我会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确立探究方向。

  三、细读课文、探究礼物的深意,联系自己学会关爱

  活动一:

  (一)(展示第五屏)请大家默读课文第6至27自然段:1.找出课文中有关鲁本准备礼物时间的词句,画上波浪线;2.找出这一部分让你感动的语句,多读几次,在旁边批注感动的原因。

  (二)班内交流。

  1.表示时间的词句。

  (1)自主交流。

  (2)(展示第六屏)齐读。

  (3)发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鲁本准备礼物的经过完整清晰。

  2.自己被感动的地方:

  (1)自主交流、朗读相关语句。

  (2)重点练习卖最后四个麻袋的情景朗读:①读课文说体会;②看图片猜感受(展示第八屏);③分角色朗读课文。

  活动二:

  1.师:为了五美元的礼物,鲁本乞求收麻袋的工人;为了五美元的礼物,鲁本不怕辛劳、寒冷、饥饿甚至委屈;为了五美元的礼物,他用近一年的时间拣了整整一百个麻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有那样大的力量做到了我们很难做到的事情?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2.学生交流:根据第2和第9自然段中鲁本的两次心理描写,明确鲁本不辞辛劳地准备礼物是源于他对妈妈的爱。(板书:爱的力量)

  3.模仿第9自然段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亲通过本环节明确下一学习目标。 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段落自读自悟,通过交流对文本的解读,进一步感悟鲁本准备礼物的不易,增强对主人公美好品质的认识,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借助画面帮助学生体会鲁本焦急的心情,对乞求语气的朗读练习进一步感知实现愿望的不易,分角色朗读再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入人物内心。

  陈述鲁本的所作引发对原因的思考,让学生自然联系到接受礼物的人,通过解读母

  亲的辛劳突出重点,感悟到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和深深的感激,达成目标2。再由鲁本的母亲联想到自己的亲人,运

  人为我们日夜操劳的情景。(展示第九屏)

  ( )的事情似乎永远也做不完。日

  复一日,他总是在( ),在

  ( ),在( ),还

  要( )。可他( )。

  ( )是他最大的企盼。

  活动三:

  1.漫长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了梦寐以求的礼物,面对自己深爱的母亲,鲁本送礼物时又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自由朗读第28~32 自然段,比比谁的朗读更能展现当时的情景。

  2.(展示第十屏)这是鲁本母子幸福相拥的情景。面对为你日夜操劳的亲人,你想拥有这样的时刻吗?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四、再读课文,把握结构,总结学习收获 (展示第十一屏)

  1.对亲人的爱能给我们神奇伟大的力量,让我们最终获得幸福。带着对鲁本的喜爱静心默读课文,想想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补充完整每部分的小标题:(预定)礼物——(准备)礼物——(赠送)礼物

  2.这个故事在写法上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不一样?(展示第十屏:指导学生简单认识设置悬念的写法及作用)

  3.通过今天的学习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带给了你怎样的收获和启迪?请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五、课外作业超市 (展示第十二屏)

  1.搜集阅读故事原文,比较作者的题目《鲁本的秘密》和编者的题目《为了五美元的礼物》哪个更好?为什么?

  2.请选择或设计一种方案,体验关爱亲人用文中的句式说他们为自己操劳的情景既是对学生情感的自然链接又是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提高。

  紧扣文本,通过赛读,深刻感受和表现鲁本的兴奋激动、母亲的幸福惊喜。由对别人幸福时刻的感知联系到学生自己,体现文本的选编目的,进一步达成目标。

  通过静心默读,再次回归全文,把握结构特点,了解写作顺序,训练学生概括能力。揭示文本写作特点,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反思的习惯培养会让学生学有所获。

  引导学生读原著既可增强阅读广度,又能加深对课文的快乐和幸福。如:给家人精心准备一顿晚餐、给父母送张写满感激话语的卡片等。

  板书设计:

  15* 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预定礼物——准备礼物——赠送礼物

  寒冷、饥饿、劳累

  酷暑、误解

  事情发展顺序

  爱的力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谈谈自己的感受,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习鲁本从小事做起,学会关爱父母,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教育。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四种修改符号的形式和作用,并练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短文,培养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2.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内容进行回顾、交流、拓展、总结,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做出评价。

  3.指导阅读诗歌《我有一个梦想》《新三字经》,增强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4.通过对“人间处处有真情”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习惯,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5.练习以自传的形式写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习作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使课文阅读、生活体验、习作表达三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

  教学难点:

  用自传形式写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请学生通过生活照片、日记作文、请教亲人等途径,了解自己的生平和特点。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第三单元5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已分享了感人至深的“爱”的盛宴,今天,我们又来到了五彩斑斓的“百花园”。在这次“百花园”之旅中,我们又将采摘到怎样的知识花果呢?

  二、 “百花园”第一站:“温故知新”之“修改符号”

  (一)复习旧知。

  在四年级时,我们曾学习了四种病句修改符号,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让学生交流这四种修改符号,即:删去、删改、增加、调换。然后出示四个病句,请学生尝试在草稿本上修改。通过相互批改、订正、展示,让学生正确、熟练使用符号,明白修改意图。(展示第三屏)

  (二)了解新知。

  今天,我们又要与另外四种修改符号见面了,它们是—— 请学生先自学书上的范例,然后再选一符号在黑板上试画,再介绍给大家。在学生相互补充、强调中加深对这四种符号的形式及用途的认识。(展示第四屏)

  (三)掌握运用。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修改符号,让我们用这些符号来修改下面短文中的错误吧。 先让学生用铅笔标识出短文中错误的地方,通过交流后确定“病点”及“病因”,再用修改符号修改,最后通过展示学生的作业,明白修改意图,规范符号用生动的语言开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通过回顾旧知入手,既对旧知的巩固,又自然想出新知,把知识加以整合,形成系统性。

  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相互的交流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先用铅笔试做,能克服畏难情绪和怕错心理, 使用。(展示第五屏)请一生在上修改展示,再小结。

  三、“百花园”第二站:“温故知新”之“阅读平台”

  (一)我阅读我积累。分小组赛读:读通,读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二)我阅读我理解。学生自主交流: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梦想?怎样实现梦想?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展示第六屏)

  (三)我阅读我提高。学生自主表达:说说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运用本诗的句式进行练习。

  (四)我阅读我总结。引导学生交流:从诗的写法上,从作者梦想的高度上,你学到了些什么?

  四、“百花园”第三站:“温故知新”之“积少成多”

  (一)激励引入。

  师:一提到《三字经》,你们马上就会背上几句。(让生齐背:人之初,性本善)今天,老师将为你们推荐几则《新三字经》。请生翻书,齐读,正音(悌:tì),释义(孝: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悌:敬爱哥哥。)(展示第七屏)

  (二)激励背诵。

  师:《新三字经》借用了《三字经》的表现形式,赋予了体现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可以说《新三字经》是《三字经》的升级版。请大家多读几遍,看谁最先背下来。

  (三)激励释疑。

  师:《新三字经》仍然做到了文从字顺,朗朗上口,但仍有一些典故,会考倒大家。例如“能温席,小黄香。”“能让梨,小孔融。”谁能为大家讲讲这两句的意思呢?

  引导学生讲述我国古代“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展示第八屏)

  (四)激励拓展。

  在学生能背诵书中节选部分后,老师发放《新三根据诗歌特点,只有在反复地,有节奏地诵读中才能知其意,品其味,抒其情。 训练学生紧扣诗句回答问题。 此环节的设计能实现阅读——积累——运用的教学效果。

  通过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学心理、竞赛心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抓住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拓宽、拓深,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参透思想教育。

  第二课时

  一、深情回顾,营造氛围

  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温暖的记忆》,那精彩的故事,那爱的感动还萦绕在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去触摸那让人温暖的文字,去品味那令人感怀的情谊。

  二、“百花园”第四站:“温故知新”之“拓展交流”

  (一)阅读题目和例文,确定交流内容。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明确本次交流的内容是“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展示第九屏)

  (二)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丫丫同学写的一则日记,弄清日记内容:

  丫丫写的这则日记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写学完了这个单元课文后的整体感受,“每篇都令人感动,都让想起过去的很多事情”;第二段抓住自己喜

  欢的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联系实际写体会:一是作者描写妈妈包饺子的场面,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二是抓住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看,课文最后一句‘花边饺子里浸满浓浓的爱’中的‘浸’字,把这份母爱表现得多深啊!”

  (三)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角度领悟作者是怎样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达真挚的感情的。

  (四)打开思路,从课文的写作特点、思想熏陶、生动表达等方面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以上交流环节,可安排小组擂台赛的方式,通过对小组的合作、探究;个人的发言、补充;倾听的习惯养成等方面予以评价,激励表达的积极性,规范表达的准确性。)

  三、“百花园”第五站:“口语交际”之“人间处处有真情”

  (一)打开交流思路,确定交流话题。

  明确交流话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重视教材,吃透教材,才能运用教材。丫丫的日记不但明示了交流的内容,更教会了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懂得怎么读书,怎样表达。

  在交流活动中,首先要保护学生的表达勇气,然后通过友好的、灵活的、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话语能打开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动人心。你也许在摔倒时被同学扶起时所感动,你也许在雨中被妈妈倾斜的小花伞所感动,你也许在公交车上被一位让座的陌生叔叔所感动总之,这份感动就是真情在流淌,爱心在交汇,让我们一起回忆曾被真情打动过的故事,让大家共同分享这浓浓的人间真情! 请生小组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真情故事,并通过相互提醒补充,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不同的语气表达自己感情的变化。教师板书有代表性的话题,学生根据板书推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请该同学全班交流。(展示第十屏)

  (二)倾听同学发言,发表听后评价。

  要求学要认真倾听,边听边准备评价。 评价要求: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最后提出建议。也可以在发言者没讲清楚的地方,提出补讲请求。(展示第十一屏)

  (三)总结活动收获,表彰优秀学生。

  请生从故事的选材,表达的技巧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最后评选本堂课的交际大王。

  第三课时

  “习作”之“我的自传”

  一、认识自我

  师:孩子们,你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已经行走了十多个春秋,在你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或正或斜、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脚印,这每一处脚印都是一个难忘的故事,或感动,或自豪,或难过,或内疚这些都记录了你的成长。回顾这些脚印,是为了真实地认识自己,以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踩得更稳,走得更顺。你们愿意回顾一下自己这以前的经历吗?愿意把你成长中印象最深的几个故事与大家交流交流吗?(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 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你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吗?请借助屏幕上的表格思考。(展示第十二屏) 学生话匣子,也能调动表达的热情。让学生选择自己关注的话题,更能实现口语交际的交互性。学会倾听,学会评价,这也是口语交际的重要能力,教师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抒情的话语能充分激活学生的生活认知,调动学生的表达参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写好自传,首先要弄清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外貌长相

  我的性格脾气

  我的兴趣爱好

  我的技能特长

  我的成功镜头

  我的成长瞬间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个人、几件事、几本书

  二、弄清写法

  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再借助你课前的调查准备,相信你清楚了自己的特点,这标志着本次习作你已成功了一半。本次习作要求以自传的形式来表现。通过你平时的了解,你知道什么是自传吗?(请生自由发言,在黑板上板书有关表述。)看来大家已知道了不少,老师也做了资料汇总,来了解自传体作文的写法。(展示第十三屏)

  怎么写好自传体作文?

  1.自传体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

  2.自传体作文要写出一个真实的、个性鲜明的“我”。

  3.自传体作文,最忌写成流水账。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

  4.自传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可按时 间顺序记叙。

  5.自传中也要有感情的流露和对事情的看法。

  6.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写人的手 法都可以应用。

  请学生根据以上资料,交流写法,教师随机完成板书:

  我的自传 很难,必须通过具体的生活经历来了解、概括、提升。表格的设计能轻松实现这一目的。

  写法的概括,师生的交流,板书的展示,能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能实现新旧知识的关联,能激活学生创作思维,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确定主题(我的某个方面的特点)

  选择材料(紧扣特点的几个时期的重要事件)

  明确顺序(时间顺序、小标题)

  生动表达(抒感受,写看法,重风趣)

  三、编写提纲

  学生编写提纲,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提纲。

  四、动笔练写

  五、交流修改

  六、工整眷抄

  培养学生写前构思的习惯,避免习作的盲目随意。 相互交流、借鉴、启发是习作修改的重要方式,能让学生取长补短,丰富学生的创作形式,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