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2-08-09 10:10:19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范文(精选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范文(精选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词。

  2.金钥匙:培养学生在阅读好文章时,品味好词好句的能力。

  3.语文故事: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对“一字师”的理解,了解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

  4.古诗诵读:使学生在读背中感悟古诗的意境,领略西湖之美,达到积累的目的。

  5.语文生活:通过说毕业感言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6.习作:写在小学六年中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写出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一些纸条,纸条上分别写上“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等。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会认词、会写词。

  2.多种方式认读第一组词语。指名读,检查掌握情况。

  3.认读、练习第二组词语。可以听写检查,也可以做选词写话练习。

  二、金钥匙

  1.导言:《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这篇课文对母亲描写非常细致,词句也非常讲究。今天我们再一次品读品读这些好句子。

  2.自主朗读,抓住带点的地方细细品读,想想这些地方写出了母亲的什么内心活动?

  3.指名读,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阅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培养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习惯,这样既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从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5.拓展:用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方法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好句品味品味。

  三、语文故事

  1.导语激趣。

  “一字师”讲的是什么样的老师?“一字师”讲述的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2.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短文。

  (2)边读边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启发。

  四、古诗诵读

  1.导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两首诗你们会背吗?(指名背或齐背),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风光,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再一次领略西湖的美。

  2.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熟,质疑。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在难读处指导,解疑。

  (2)通过引读,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师:乌云汹涌像把墨汁泼翻,但不能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好似蹦跳的珍珠,打入游船。

  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4.品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练习背诵。

  (1)同桌合作背诵或自己背诵。

  (2)齐背。

  第二课时 (语文生活)

  一、谈话导入主题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六年来多少事令我们回忆: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有趣的活动……即将要分别了,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要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说!

  今天,就请同学们到讲台前,作一个简短的发言,说一说你们想说的话。

  二、出示发言的要求

  1.抽签确定发言内容,内容有: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抽签后,准备几分钟。

  2.要抓住主要内容说,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抽到的说话对象使用称谓语。

  3.上台后不要慌张,态度自然,发言口齿要清楚,声音响亮,语速不要太快。

  4.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听完后要掌声鼓励。

  5.发言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发言的内容是否符合确定的内容,语言是否流畅,是否做到了表情自然、不怯场。

  三、组内发言,相互评价

  1.四人为一小组,组内抽签,确定内容。

  2.各自准备几分钟。

  3.组内发言,同学评价。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或小组内推荐发言人)。

  2.全班同学评价。

  五、教师总结

  这一次说毕业感言的活动,就是为了锻炼同学们即席演讲的能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思考,还要求我们有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落落大方的讲话姿态。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找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与人交流,就会提高自己的讲能力。

  第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拓宽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六年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难以忘怀:第一次背着书包步入校园;因为做了错事挨了老师的批评;考试得了高分赢得同学羡慕的目光……想把你最难忘的一件事告诉大家,与同学们分享吗?

  2.说一说你最难忘的那件事。(同学自由说,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学生表述不清的语句)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教师要及时适当归纳。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三、自主习作

  1.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朗读习作,进行自改

  二、指名朗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请3—4名学生读习作,一个一个评,相机指导,肯定优点,引导补充修改。通过典型习作的评议,使学生明白评改作文的要求和方法。

  三、小组互读互评,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四、进一步修改习作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心灵聆听名曲。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2、这节课,老师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典子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小泽征尔的心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用心听,看自己听出了什么。听后谈感受,并说出曲子的创作者。

  4、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听时,会听出丰富的意蕴,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这篇课文又讲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二泉映月》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用心灵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细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首深情的旋律中,欣赏完这首感人的旋律,让我们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双眼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怎么五彩缤纷,对他来说都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他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出示词语:双目失明 没爹没娘 流落街头 形同乞丐 生活贫困 疾病缠身 卖艺为生 饱受艰辛)

  3、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4、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三、用心灵诵读课文。

  1、这位尝尽人间辛酸的盲人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不朽的乐曲呢?打开课文,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

  2、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指名学生说)

  3、听着音乐,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自由练读课文。

  (学生练读)

  5、指名诵读第5自然段。

  6、评一评,说一说。

  四、用心灵感悟内涵。

  1、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生自读自悟、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2、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为什么?

  (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如:悲伤、痛苦、爱、信心……)

  3、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中,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敬佩吗?

  (指名读)

  4、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写什么,你还会简单地告诉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5、总结升华。

  五、回顾全文,课外拓展。

  1、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读课文)

  2、上网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的活动,感受民间音乐家坎坷的一生。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自主搜集有关的发明故事,通过阅读与交流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奥运录像片段)师:同学们,这个场面你看到过吗?谁能说说开幕式上的这些画面给世界展示的是什么主题?(四大发明)

  2.师: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儿童一些小发明说起。(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课件出示中心话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与儿童发明有关的发明?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发明与儿童的小故事,在小组讲一讲,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师小结:课文为我们列举了五个事例说明许多发明的奇迹都源自儿童的需要、奇想与发现,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发现、你也能成为小发明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

  (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

  (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生:喜欢)那你们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吗?(生举手自由答)我们是这样过春节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呢?(生:想)好,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师指导学习。

  重点指导“榛、掺、浒”和多音字“正”的读音。

  4、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挂灯笼结彩带。形容喜庆景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腊月的初旬开始,正月十九结束)

  2、快速读课文,提取信息,小组合作填写下表。(课件先出示空表)

  主要习俗时间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初一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元旦出门拜年、在家待客、逛庙会正月十五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3、学生交流填表情况,教师相机出示答案。(若有不同意见,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5、通过表格,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6、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四、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课件出示需要掌握的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二、品读课文,领悟特点

  (一)年前准备阶段

  1、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几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腊月二十三)

  2、请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第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也可以用文中“忙乱、紧张”等词语描述)

  3、大人会忙些什么?(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大扫除、置办年货)小孩儿会忙些什么?(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二)过年时

  1、交流: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初一、元宵节)它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2、它们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初一、元宵节,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3、学生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总结。(除夕:热闹、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元宵节:红火、美丽。)

  4、品读第8自然段,思考: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除夕真热闹。)

  (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除夕真热闹”?(从“家家赶做年菜……鞭炮声日夜不绝”这几句话中可以感受到除夕的喜庆、热闹。)

  (3)这一天除了喜庆、热闹,还有什么特殊意义?(抓住“除非、必定”等词语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5、品读第10自然段,思考:

  (1)大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小孩子们会做什么呢?(逛庙会)

  (2)老北京的小孩子们在庙会上玩些什么呢?(师出示庙会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孩子们的悠闲与快乐)

  6、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1)读第12—13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2)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花灯,还有什么?

  (3)指导朗读,把花灯数量多和人们的高兴之情表现出来。

  三、合作研读,领悟写法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把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学生汇报。(作者详写的是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其他日子则一笔带过。)

  3、引导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详略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4、出示课后习题第3题中的例句,引导学生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师范读引导)

  5、拓展:说说选段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两个选段见课本阅读链接)

  (老舍的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文中对除夕这一天热闹的场景描写得井井有条;初一则通过写腊月二十三人们祭灶的活动,来体现春节的趣味和欢乐。本文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腊月二十九一天的忙碌,忙碌中透露出温馨和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板书]

  北京的春节

  开始——腊月的初旬

  彩排——腊月二十三

  第一个高潮——除夕

  第二个高潮——初一

  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完成表格。学生们大致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氛围。然后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的作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6

  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这篇这篇文章也是写人文章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主学习。

  二、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08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

  (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

  2008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一位老师,他没有张海迪、霍金那样闻名,可他同样用他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理想的风筝》。

  2、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这个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三、读后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老师的品质

  四、再次读文,深入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围绕“阅读提示”内容探究

  (1) 本课“阅读提示”中为我们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2) 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4、围绕“阅读提示”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

  ①、从作者回忆的两件事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怎样理解课题?

  ③、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2)、按照提出的问题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①、从中我们体会到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体会到他那顽强执着的精神。

  ②、从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我们体会到:放风筝除了代表刘老师对生活的向往执着追求,还寄托着老师对学生寄托的希望。

  ③、 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五、品读课文

  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读读,谈谈你为什么感动?

  1、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2、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3、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

  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4、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六、总结

  1、感情读文。

  2、谈读后感。

  七、作业

  搜集有关“身残志不残”的有关故事,下节课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附:板书设计

  上历史课 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理想的风筝

  放风筝 顽强执着、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情回忆,深刻反映了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而又感人,读后无不让读者为之感动。

  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的合作探究来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体会人物品质。内外通过朗读、品读来更深层次的感悟文中的人情美。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

  ⑵怎么学下棋?

  ⑶学得结果怎么样?

  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4-01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春蚕》的教案04-18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3-15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案04-22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04-02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04-18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04-25

《夹竹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4-26

学步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4-18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英雄》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