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4-07-03 14:31:52 宜欢 六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1

  一、活动内容

  这个主题活动,给学生走近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品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活动前,明确认识(什么是高尚品质);在选择、组织、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应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活动组织

  1、准备材料:

  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规模;

  ②稿件的内容要真实;

  ③提醒学生采访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④采访后迅速写成草稿。

  2、整理材料(体裁多样、内容精彩感人、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设计版面(留白、横竖搭配、主题突出等)

  4、评价

  三、同步作文指导

  一)作文题目

  用一、两件事写一写身边高尚的人

  二)写前指导

  1、选好作文对象,明确文章中心;

  2、根据自己所搜集整理的材料作素材;

  3、写人的文章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来写;

  4、注意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例:《一夜的工作》《穷人》);

  5、写完后,应结合作文的几个评价标准自评作文,进行修改。

  四、作文教学方案实施情况反馈

  一)作文先期——手抄报

  学生每人制作一张主题为“高尚”的手抄报或电子板报。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并帮搜集的.和“高尚”有关的文章、名言警句、古诗句等加入一起进行排版。多数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加以创新。这期的手抄报制作较为成功,学生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不少。全班只有两张没有上墙展示。

  二)习作情况

  1、老师“大浪淘沙”

  老师一番“淘沙”后,发觉有十来份文章,以叙述的口吻来写高尚的人,人物形象难以突显。因此,老师又把评改作文的六个标准再次和学生学习。自找差距,并对十来份习作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修改。

  2、学生自评、互评

  ① 学生自读自评,师巡视指导

  ② 学生让本组小编辑评,师巡视指导

  (生在四、五年级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评价语言适当,评价中肯)

  3、学生再次修改

  4、师改后评讲

  (每个学生印发一份宏宇的习作,师以宏宇同学的习作进行指导讲评。让学生明白,写人的文章应注意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文章首尾的呼应,并努力通过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等。)

  5、学生最后修改、定稿、誊写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义正词严、无辜、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见”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将军与孤女”的故事,并试着讲给别人听。

  3、能够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进而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看画面等方式了解聂将军的伟大人格和胸襟。

  2、补充音像资料,渲染情感。

  3、欣赏影片《将军与孤女》,撰写读后感,使课本文章、影片场景、学生感受相互融合,相互沟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感情,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心胸以及美穗子的感激之情。

  重难点分析: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求学生能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聂荣臻,搜集美穗子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话题,引入文本。

  1、教师课件出示聂荣臻将军的头像图片,学生谈谈对聂将军的了解。

  2、教师引入聂荣臻浴血杀日寇和日本人民对聂荣臻将军的称呼“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疑问。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脉络。

  1、学生自由读文,想想课文写了聂将军和小姑娘之间的什么事。

  2、学生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用拟小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结构。

  三、读文感悟,体会情感。

  1、创设情境,了解军民抢救小姑娘的过程。

  (1)播放电影《将军与孤女》中战火中救出两个小姑娘的剪辑,教师解说。

  (2)学生自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3)学生侧重时间、地点、环境、起因和八路军的仁义等方面的交流。

  2、自读第五、第六自然段,围绕“聂荣臻将军是怎样照料小姑娘的`,从中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展开讨论,读懂文章,体会感情。

  本环节注意点:(1)第六自然段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聂将军的动作和话语走进人物内心。(2)课件补充聂将军照料小姑娘的图片,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写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进行再创作。

  3、抓住聂将军深明大义的言语,了解第七至第九自然段中介绍的送归孤女的过程。

  本环节注意点(1)在聂将军给日本军官的信件中要读出将军的不卑不亢、深明大义、博大胸怀和我们军队的正义和仁义。(2)在聂将军感慨的话语中要读出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3)引入日军杀害中国人民的图画和数字,理解将军话中的“杀害”和“残忍”的意思。

  4、朗诵与分角色朗读相结合,再现重逢过程。

  (1)感情朗读美穗子的信件。

  (2)学生分角色朗读美穗子与聂将军重逢的场面,重点理解“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见”的意思,感受和平的可贵。

  (3)播放重逢感恩的画面,教师解说,介绍。

  四、总结升华。

  1、师生交流美穗子后半生的经历,充实对她的认识。

  2、教师结语:将军与孤女之间开出了一朵盛开在战火之中的友谊之花,愿和平永驻,是中日人民共同的心声。

  第二课时

  一、播放电影《将军与孤女》,学生观看后写观后感。

  二、交流观后感。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3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写莱斯小姐要求全班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五十四个孩子介绍自己国家,从他们的介绍中反映了人们对平等、和平、发展的渴望。课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关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感受人们对平等、和平、发展的渴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扩展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理解“阳光下的皮肤”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美好心灵。

  重难点分析: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时、互助的美好愿望。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图,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国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世界风光,谈心中国家。

  1、欣赏世界各国风光图片,教师介绍。

  2、学生解释自己喜欢的国家。

  3、总结“地球村”概念,引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复述课文。

  1、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和主要写作手法。

  三、模拟口语交际课堂,欣赏人物语言。

  1、略读课文,以“你觉得哪个孩子介绍得好,好在哪里?”为中心话题,展开交流。

  本环节注意点:

  (1)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该国家的特点,并体会介绍者的心情。

  (2)教师随学生交流出示不同国家的图片,补充介绍。

  (3)从新加坡孩子和韩国孩子的谈话中既要明白国家特点,也要明白口语交际中要有礼貌,要尊重他人。

  2、精读第十六至第二十自然段,以“南非孩子怎样介绍他的国家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为话题,深化对“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的理解。

  本环节注意点:

  (1)引导学生理解种族歧视的具体情况,理解南非的现状。

  (2)欣赏南非的优美风光图片和落后面貌图片。

  (3)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人物情感。

  (4)补充介绍新南非。

  3、用还原课堂的形式,教师饰演莱斯小姐,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再现莱斯小姐和学生们对话的情景。

  教师重点说出莱斯小姐的关于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语言。

  四、认识“阳光下的皮肤”,了解和平、平等的心愿。

  1、交流“阳光下的皮肤”的含义,出示图片,简要了解为消除种族歧视做出努力的曼德拉等人的事迹。

  2、重新认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的”的含义,由文章中的班级扩展到一个国家,再扩展到整个地球上的国家。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母亲河。自古以来,长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成为很多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长江的诗句我们就学过不少,谁愿意来展示一下,来一两句。(请三个学生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题目是——凉州词。(板书)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很多诗人都曾经以此为题。不信吗?那我们一起去网络中看一看。(师亲自查询演示:输入“凉州词”)你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诗人王之涣、王翰、张籍都曾写过此同名诗歌。其中王翰的这首也很有名,同学们也都很熟悉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凉州词的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位学生读,然后齐读)

  二、感悟诗意,品位诗情

  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这句诗)

  1、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呢?你从诗中的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这些特点?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预设:

  (1)黄河:雄伟壮观从“远上”“白云间”进行体会

  (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黄河、白云)

  (2)孤城(不是孤城,而是城):联系上下行的诗句想一想,它指的是哪座城?(玉门关)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玉门关吗?那了解这个地方吗?这下我们都遇到难题了,怎么办呢?(利用网络)

  学生查找:有关玉门关的资料(文字介绍、图片)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板书)

  你还能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玉门关的特点?(一片、万仞山:片,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城、山)

  师:的确,“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那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句诗呢?(指名读,齐读)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句诗就是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进行理解,下面这句希望同学们也能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诗的第一句都是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而我们都知道,诗人写诗往往都喜欢借景来——抒情。那它究竟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课件出示)

  (1)这句诗中你觉得哪些词难以理解,提出来?(生说,再查阅资料,汇报时提醒学生用一句话汇报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点)

  预设:

  羌笛:文中的注释里就有,同学们,注释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

  杨柳;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2)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两三个学生说)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过玉门关外的。)

  (3)这句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首诗的感情?(怨)

  (4)那么,战士们,究竟是怨还是不怨呢?如果怨,他们怨什么?如果不怨,他们又为什么不怨呢?展开讨论

  师:的确,战士们是有怨的,他们思念家乡的亲人,盼望能早日回家,可是,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一名驻守边防的.战士,有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因此他们的这种悲伤的哀怨中还带着为国捐躯的壮烈,是悲而不失其壮。

  谁能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句诗?(指名读,齐读)

  (5)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豪迈的、誓死保家卫国的将士们。面对这些,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写下了这首诗,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知识延伸

  1、师:事实上,描写黄河的诗句除了我们今天课本内的学的还有很多,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仍然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

  生:查找描写黄河的诗句。(诗句直接抄在书上进行反馈)

  师:你看,合理利用网络来学习语文,我们不仅学到了课本上关于黄河的诗句,还了解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看来,合理地利用网络,收获真是不少啊)

  2、师:在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凉州词》一样,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反映战争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查找。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预习(或复习)提纲

  1、了解我国传统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我国西藏地区的有关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嚢樽;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重点研读,感悟情感

  (一)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二)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三)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四)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升华: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四、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用第一人称对人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走路”和“生活”的内在联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2、激励学生要不畏艰险,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1、结合自己学步时的真实的体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感悟勇敢地、脚踏实地地实地走好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教学准备:

  婴儿学步的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音乐响起)师叙述:时光飞逝,转眼同学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回顾这十多年你们走过的每一步,就好似一曲曲动听的歌,那份快乐时时洋溢在心头。今天让我们一同回到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吧!

  2、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三、品读体验

  1、课文围绕着一个什么事情来写的?(儿子学走路)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时候学会走路的呢?当时你父母的心情是怎样的?最难忘的场景是什么?生充分说。

  2、、勾划出与你学步时的情景相似的句子。

  3、、将“你”改成“我”,以“小时候,我是这样学步的……”句式开头,自己读一读。进行交流,要求学生以朗读的语气表示,真实的体验配以完美的句子。

  4、、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如何(自豪、兴奋、勇敢、新奇、坚持不懈……)师相机板书,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然后请生用体会到的语气再读给同桌听。

  5、、欣赏婴儿学步的图片,思考:从婴儿的学步中,你体会到什么?再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儿子,完成填空:你咧开嘴笑了,似乎在说:“( )”。看看课件中,父母的表情,体会到父母看到儿子会走路的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再想一想:儿子会走什么样的路?体会孩子学步的艰辛。

  过渡:无论是怎样的路,儿子都在大胆地走。面对如此优秀的儿女,父母的'感受又会如何呢?请用波浪线勾画描写父母关爱孩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批注体会到的父母的心情。(课件出示学习步骤:找句子、划词语、读一读、写心情、读出情。)

  汇报:

  (一)体会父母的惊喜与担忧之情。(读句子——说体会——再读)

  (1)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母亲偶一回头,突然……

  抓“居然”“永远不会”体会父母非常惊喜。除了惊喜更多的是什么心情?(担忧)

  (2)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挣扎着拼命要下地。

  抓住“冲过去”体会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师补充举例:自己孩子没有学步的照片)

  (3)儿子,你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着危险。

  抓“处处潜伏着危险”,想象会有哪些危险呢?体会父亲对孩子的担忧与无微不至的关心。

  (4)我们在你身后,眼看着你一头撞到花坛边的铁栏杆上,心如刀割……

  体会出父母的心痛和爱。5自然段描写很详细,我们来体会学步要付出的艰辛和代价。拓展将来会有哪些艰辛,然后体会:人生之路不易,它远比学走路艰难千万倍,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5)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这是父母的担心和企盼。给孩子提醒:人生之路,曲折坎坷,不要因为跌倒就失去刚开始的那份热情和勇气。)

  过渡:孩子的学步让做父母的无比惊喜与担忧,充满浓浓的爱。从文中作者对自己有这样一个儿子自豪的话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由衷的赞美。请找找表达父母赞美之情的语句。

  (二)体会父母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1、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重点理解:乐此不疲。即:形容人对某件事情非常喜欢不顾身体疲倦。赞美儿子的勇敢)有感情地读。

  2、你的生活从此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理解“全新的内容”和“全新的意义”分别指什么?(内容:从无法支撑小小的身躯到能独立行走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飞跃,从此能独立行走到他想到的地方,是非常奇妙与美好的感觉。同时也预示出未来人生的曲折,这也是“走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意义:从此踏上人生之路。)

  用关联词连接“不但……而且……”再读该段落。

  3、师说:有一次摔得最严重,留下了学步的代价和纪念。父亲虽心疼,但仍寄予儿子什么?是啊,期望。期望儿子怎样?引读课文六自然段。(师板书: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理解:脚踏实地。即:做事踏实,不虚浮。充分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打算怎样走未来的人生之路。

  4、师小结:

  人生只有学步,才能迈步,直至成长。在作者眼中,儿子学步的意义就在于他开始迈上了漫长的人生之旅。因此,父母会惊喜、赞美、还有担忧和期望。

  四、巩固延伸

  1、面对父母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你想说什么,在“我的视角”里写几句。指名说。

  2、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从幼儿时期迈开艰难的第一步起,就开始了我们人生的漫长旅途。这最初的几步,涵盖着父母的欣喜与担忧,这最初的几步,饱含着父母对我们的美好期望与祝愿,这最初的几步,对于我们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人生意义!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像学步那样有冲劲、有勇气、有信心,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同学们让我们拿出百倍的勇气与信心迎接人生的考验与挑战吧!《学步》父母对儿女人生之路的期望,希望儿女战胜困难,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板书设计:

  学步

  第二人称亲切感人

  细致描写情景生动

  恰当议论揭示哲理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自我体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大意,通过熟读成诵,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感悟到“我们在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艰险、挫折、失败以及毫不畏惧的顽强意志。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怎样从养花中得到乐趣,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了解老舍先生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怎样从养花中得到乐趣的。

  教学难点:

  找到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并体会到作者对花的爱。

  教学流程:

  一、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了解了多少?

  [若学生说到老舍先生的生平,那么老师引导学生算出老舍先生写这文章时的年纪。1956减1899年等于57岁,师:那时的老舍先生一是近60岁的老人了。他33岁结婚,自立门户后他养了16年花,他对养花有着深厚的感情。]

  师: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发表在1956年的《文汇报》上的文章中深入老舍先生的内心,去体会老舍先生对养花的情有独钟。

  二、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3--6自然段,划出老舍先生爱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学生自己读书,批画句子,写己的理解。

  四、汇报:

  重点语段:

  第三自然段:

  1、“我得天天照顾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关切”:与关怀、关爱不同,它是平辈之间的爱护。体现出老舍先生把养的花当作朋友,与他们平等相待,是爱花的.表现。[讲:结合词义来体会文章的感情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想象:作者在写了一天的文章后,坐在院子的藤椅上,品一杯清茶,看着满院泼泼洒洒的菊花,心里会怎样想?[学生想象,以这种情感来读课文。]

  第四自然段:

  1、从课文中怎样体现“如此循环”?(“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在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2、想象搬花时会发生什么事?读文章,体会乐趣,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变换句型,意思不变。体会作者想强调什么。强调劳动才能把话养活,这是真理。

  第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分层,想层意。“夸花——上花——送花”。引导学生想想层意背诵本段。

  2、讲本段中破折号的用法:解释说明。

  第六自然段:

  师:难道伤心的事也是乐趣吗?

  讲白岩松写的书《痛并快乐着》;讲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告诉学生人生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也是一种宝贵的体验。老舍先生也视其为一种乐趣。

  讲时板书:有门道,有益身心,使人喜悦,让人伤心。

  五、师:所以老舍先生说有喜……

  六、写法知道:

  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浏览一遍,想一想3-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分总)那么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段又有什么关系?(前后呼应)

  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思路。用多方面的材料来突出中心。并且前后呼应,使文章更严谨。

  七、课外延伸: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先生是现代文学馆馆长,研究现代文学。他也写了许多书。他在回忆他的父亲时,说老舍先生一生有20多种爱好,其中养花是他十分喜欢的。向学生推荐舒乙的《花草》。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通过深入阅读,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

  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时间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的图片与青葱临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个和他有关的奇迹。

  (三)预习探究

  1、检查预习

  (1)检查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2)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2)师: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仅说出老人 创造绿洲,就完整了吗?还缺点儿什么吗?看来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啊。”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4)交流批注。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出什么情况?什么奇迹?概括出板书: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条件艰苦 造福于人。

  (5)看,我们深入阅读后,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桌两个人再相互说说主要内容。指名说。

  (6)阅读记叙文时尽管我们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3、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1)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学生写感受 。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出学生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老人的精神品格方面,以及老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三个角度去写感受。

  (3)是呀,连绵的青山代代常绿;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将永存![板书红字:精神永存] 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再读一读吧。指名朗读。

  (4)师小结:“作者的感受写得含蓄,富有哲理,让我们学到了虽然表达同样的意思,还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特别是他在结尾用了一句更加含蓄凝练的`话,概括出了他结识老人后的感受,那就是——“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拓展延伸

  简介课文中的真实人物,以情感人,引起师生共鸣。

  六、课后小练笔

  请以“我的拯救行动”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写一写自己做过的或想做的在环保方面的有意义的事情。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9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评判,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设计特色】

  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情感,把他们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带进穷人的生活中。在这种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与穷人展开对话,在对话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体验作者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声、雷声、雨声、波涛轰鸣声、嘶哑的钟声,学生静静地感受。师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沉静在对课件创设的情景的种种猜测中。

  教师谈话:是啊,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夜晚,几家穷人之间发生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穷人。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读通课文,读懂词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初读收获,提出初读中遇到的困难,讨论解决。

  三、细读感悟

  过渡语:咱们再读课文,仔细揣摩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走进穷人的`生活,与他们交流谈心,感受他们的感受。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段,朗读体会,把自己想对穷人说的话以点评的形式写在相应的地方。

  组织交流,鼓励学生自选语段,自选形式,置身于故事中,与课文中的几位穷人面对面对话,矛盾桑娜的矛盾,担心渔夫的担心,伤心西蒙的伤心……

  交流中随机进行朗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感情。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 10

  【教材分析】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课文,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且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学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用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方法,自主探究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索溪峪的风景区是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4、引导学生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体会索溪峪风光的自然的、没有人工雕琢的美,并用朗读的方法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2、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

  【媒体运用】

  1、索溪峪的VCD。

  2、音乐《高山流水》。

  【教学过程】

  一、背诵入手,回顾学法

  让学生背诵《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回顾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由野存疑,切入教材

  1、齐读课题,质疑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样的课题,你想说些什么?

  2、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同学们,野字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在本课又是什么意思?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请同学们用笔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过渡:作者围绕野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个方面来写,而且每一节就写了一个意思的内容。每段开头还用了总起句引领下文,条理多么清晰口口呀!指名四人分别读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小节。)

  三、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1、这几位同学读得很准确,通过读课文,老师想同学们一定初步感受到了索溪峪野性的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结合阅读提示进行学习,同学们看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几个要求?

  2、我们还有哪几个问题没有解决?

  ①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

  ② 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3、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四、以法促学,探究教材

  1、首先我们来学习文章描写山野的部分。针对这样的目标,让学生谈谈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学生汇报:

  ⑴ 读书画简笔画。

  ⑵ 朗读欣赏。

  ⑶ 品词析句。

  ⑷ 边读边想象。

  ⑸ 总合收集的材料进行学习。

  3、同学们的阅读方法真多也很好,看来同学们平时积累了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现在我们就走近索溪峪的山,去感受它,去拥抱它吧!待会儿我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⑴ 作者先概括写山是野的,然后从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来具体描写山的野性美。作者还运用了对比写法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⑵ 作者从三个角度来写山的野性美,哪种美你感受最深?(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汇报,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想象读、齐读、合作读)

  ⑶ 老师把收集到的图片、VCD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索溪峪山的这种野性的美。

  ⑷ 出示长句:这是一种随心所欲、别具一格的美好似窈窕淑女(让学生反复读,边读边想,想象山的形态,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体会山的特点。)

  ⑸ 出示这一长句的另一排列,体会句式的整齐及韵律美:

  直插云天,敢戏白云,

  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

  抱成团伙,便高筑峰上平原,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5、小结:这样的长句,不是作者信手拈来,它使我们不仅了解索溪峪的山各种形态,更使我们看到作者由于仔细观察、考察用词,给我们展示了诗画般的语句。

  6、设疑过渡:索溪峪的山千变万化,鬼斧神工,野性十足,这种美是一种独特的美,真是此山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索溪寻。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A版六上《夜莺之歌》教案设计08-24

六年级语文上《白桦林的低语》教案设计(精选10篇)11-01

六年级语文上教案11-18

语文六年级上教案01-03

六年级上语文试题09-05

六年级语文上作文11-08

四上语文学期教学计划10-29

语文六年级上教案范文10-15

六年级上语文模拟试题12-27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