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

时间:2024-06-08 12:13:33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盼》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1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铁凝,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2

  第1课时

  一、读题并质疑:

  1、出示课题:13 我盼春天的荠菜。学生齐读。

  2、提问:谁见过荠菜?它是怎么样的?

  3、出示句子:我爱春天的荠菜。比较这句话与课题有什么不一样?(从“盼”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荠菜。)

  4、引入新课: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能体会到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

  (1)字词: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豌、掰、呛、巢、葱、绽)把易、难写的字写一写。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得正确吗?

  (3)说说通过自学,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你还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9、10自然段。

  1、哪些自然段直接写出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9、10自然段)

  2、自由地读课文9、10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我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1)“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希望”是指吃的希望。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我就有吃的.希望了。

  (2)“我最喜欢荠菜”“最”说明了在各种野菜中我最喜欢荠菜。(指导朗读“春天带给……最喜欢荠菜”)原因是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高兴了。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 享受。

  (3)“别提有多好吃了”就是非常非常好吃!(指导朗读)

  (4) “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毫无顾虑的样子。“更”表示意思进一层,就是说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比吃荠菜感觉还好。“享受”的意思是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感觉非常好。从哪里可以看出呢?“向田野奔去”“奔”的意思是跑得速度很快,说明心情很高兴,非常喜爱挖荠菜,迫不急待地去挖荠菜。“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这里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荠菜和我成了好朋友,也写出了我高兴的心情。“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挖荠菜时看到的景色真美啊!天空中飞过的小鸟多自由啊!我 此刻的心情多自在啊!(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我此刻的心情。)

  (5)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而挖荠菜更是一种享受,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荠菜,我亲爱的荠菜!(指导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9、10自然段。

  四、再读9、10自然段,质疑: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9、10自然段,读懂了许多,下面再请同学们读一读,有什么问题?(①荠菜并不好吃,可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别提有多好吃了?②为什么说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为什么说“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3题。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3

  《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配乐)

  同学们,请仔细听。下雨了!一个美丽的清晨,一个穿着淡绿色、透明雨衣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我们走来了。她挥动着衣袖,像一个绿色的小精灵,踩着雨点和着清风,笑着、跳着。这一节课,她将陪同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作家铁凝的《盼》,大家齐读课题《盼》。

  课前预习阶段,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疑问,屏显:同学们的疑问。

  “题目为什么是盼?我都盼了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件雨衣,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提出类似问题的有11个同学。

  针对这些问题,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二、淡绿透明长着袖,雨衣让我心期盼

  思考:

  这一件_____的雨衣,让我盼着__________。

  预设一、同学们,咱们先来交流一下,这是一件怎样的小雨衣呢?

  1.淡绿色的(春天的颜色,多美呀)

  2.透明的(干干净净多清爽)

  3.长着两只袖筒(设计独特,与众不同、行动方便)你读一下原句,(出示:句子)

  原文:“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改文:“雨衣上还长着两只袖筒。”

  课前预习时,有同学说,老师第一段句子读起来不通顺,还很啰嗦。那老师就进行了修改,看多简洁,说一下老师改得好不好?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长着两只袖筒”呢?

  展示:70年代雨衣款式。

  过渡:同学们,在斗篷式雨衣盛行的七十年代里,这件淡绿色的、透明的还长着两只袖筒的小雨衣,是多么漂亮而独特呀!那么这件漂亮而独特的小雨衣一直逗引着我期盼什么呢?

  预设二、1.“我”盼着变天

  (你从哪一段读出来的?第三段哪一句话最能表现我的“盼”?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这个句子怎么读,才能更好地读出我的期盼?

  2.“我”盼着妈妈能让我去买酱油

  好奇怪呀,买酱油和雨衣有什么关系呢?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因为出去买酱油,就可以穿上漂亮的雨衣出去转转了。原来还是为了雨衣呀。

  3.“我”盼着今天晚上雨赶紧停

  (追问:好不容易盼来了雨,为什么又盼着雨停呢?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4.盼着明天还下雨

  过渡:就为了这件漂亮而独特的雨衣,我天天盼着下雨,可是却天晴无雨;终于下雨了,想尽办法却还是不得出去;又盼着雨呀别下了,等着明天再下吧,最终期盼如愿。(在黑板上粘贴体现情节的图片)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是一波三折。需要我们耐心去等待,等一朵花开,等蝴蝶飞来,等一场沁人心脾的雨。

  在这一波三折的期盼中,“我”这个小小女孩内心情感又会怎样的波澜起伏呢?作者铁凝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细致入微地刻画我的情感变化的呢?

  三、一波三折盼难成,雨丝飞扬情丝绕

  【屏显】铁凝早期作品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注重通过心理、动作、语言、环境描写等来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语言柔婉清新。

  请同学们品读4---17段,思考:这一场______的雨,让我的心_____

  预设1: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期盼已久的雨,让我的心兴奋无比

  (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环境描写)

  分析:拟人,树在笑实际上是人在笑。一切景语皆情语。终于要下雨了,我内心的快乐和兴奋是藏呀藏不住呀。看花花传情,看树树在笑。小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一个“喧闹”一个“嘻嘻”,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过渡:那么同学们,我们聚焦第四段,第四段还有哪些语句写出这场突如其来的、期盼已久的雨让我的心兴奋、高兴无比呢?

  (2)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心理描写)

  分析:在“我”的心中,最美的事是什么事呢?穿上我心爱的小雨衣在雨里自由自在地玩耍。“我”就是喜欢听小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欢笑声;就是喜欢看小雨点在雨衣上穿成一串串淡绿色的珍珠玛瑙。

  语气词“呢”能去掉吗?读读看。不能,加上语气词,更能表现小孩子的快乐、兴奋与自豪!小小的'语气词,也有别样的风采呀。

  (3)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动作描写)

  分析:老师对这一句进行了修改,同学们看看老师修改的水平怎么样?为什么不好呢?“仰”和“抬”有啥区别呀,“仰”就是在抬的基础上再抬高一点,更能表现出“我”努力地到天上去寻找小雨点,渴盼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甩打”写出我因为内心兴奋跑起来一步三扭,也写出我跑得很快,步子迈得很大,也写出了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准备一个小书包,让同学们模拟甩打着跑,体验情感)

  过渡:每一个“动词”的选择,都是不可替代的,作者可谓“字斟句酌,字字用心”呀!这也是我们写作文要努力做到的。

  过渡:那你觉得这除了是一场让我们高兴的雨,还是一场什么雨呢?

  预设2:这是一场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雨,让我的心很无奈

  过渡:终于下雨了,天公作美,可惜母亲大人之命不可违呀.文章是如何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烘托人物心理的呢?让我们快速浏览5—15段,找一下我一共说了几句话,我分别是怎么说的,笑着说的还是嘟囔着说的,用红笔圈画关键词。

  一共几句话?5句,都分别怎么说的?(嚷着、嘟囔着、央求着、一边说,一边瞟着窗外、话一出口,脸就红了)

  活动一:重点研读(语言描写)

  同学们,“我”说这5句话的时候,说话的方式不一样,那么心理状态是一样的吗?不一样。下面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就抓住你们喜欢的一句话,反复读反复揣摩,抓住关键的字词还有标点,看看这一句话,表达了我什么心理,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心理呢。

  特别注意:这5个句子中,“妈妈”“可是”“特别”“好多”都反复出现了两次,表达的心理都一样吗?都应该怎么读呢?句中的省略号和问号又该怎么读呢?哪些句子能加上一些动作读一下,会不会更好呢?

  【大屏出示】

  (1)“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嚷”改成“说”行不行?)

  (2)“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4

  一、设计说明

  本课节选自铁凝的短篇小说《盼》。在本课设计中,应该着重从事例描写和心理描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我”盼望下雨的心情。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朗读和感悟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大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和感悟文中“我”兴奋——盼望——急迫——担心——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写作方面学习作者跌宕起伏的叙事方法,以及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提炼观点,善于从生活细节入手描写人物。

  二、教学目标

  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2、能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如何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

  2、学习作者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并在提供的场景中,试着运用多种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去写一写。

  四、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景物等来描写“盼”的心理活动,并能够找到几处写得最生动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原声朗读,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发现,通过设置对比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文章的韵味。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

  1、挑选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比如,“甩”读shuǎi,不读suǎi;“唇”读chún,不读cún。

  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说出“窸窸窣窣”“嘟囔”“瞟”“不声不响”“逗引”“玛瑙”等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预设: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嘟囔: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瞟:“目”与“票”联合起来表示“目光轻快地扫过”。本义:扫人一眼。

  不声不响:没有一点儿声响。形容做事谨慎,不张扬。

  逗引:指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玛瑙:一种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作磨具、仪表轴承等,也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写生字。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袖”“缩”“甩” “嚷”“酱”“唇”这几个字。

  比如“袖”“缩”“嚷”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边部首要写得细小一些;“甩”是一个独体字,书写时一定要把它和“用”字区分开来;“唇”“酱”是上下结构,“唇”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大下小,而“酱”字书写时正好相反,要上小下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基本上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为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也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整体梳理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事,再自主认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反馈交流

  (1)学习词语

  斗篷袖子衣柜酱油嘴唇楼梯

  预报喧闹遮盖讲座逗引甩打蹦出来嚷着缩着

  ①学生朗读词语,把字音读正确。

  ②引导发现规律:第一行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第二行都是动词。

  ③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词语写一写,重点引导关注“唇”字半包围结构,“嚷”字不要少了一撇。“酱”不要漏写“酉”部的横画。

  (2)引导梳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盼的原因——得到新雨衣、盼的经过——盼穿新雨衣、盼的结果——穿上新雨衣这三件事。

  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对故事情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作者围绕“盼”描述了五件事,大家想知道为什么主人公见到妈妈送她的雨衣后那么兴奋吗?

  设计意图: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和心理两方面描写来衬托“盼”的,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就是从事例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从而也帮助了学生解答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

  四、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概括感情主线。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培养概括能力。

  (1)让学生再次快读课文,并用几个词语概括每一部分主人公的心情。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兴奋。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盼望、急迫、担心。

  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喜悦。

  (学生发言不必要求简洁准确,只要能表达出主人公的心情即可,如果个别地方表达不准,教师再做引导,不用深入分析。)(补充完善板书内容)

  (2)升华主题:从全文的感情脉络可以看出,主人公从收到雨衣后的兴奋,到盼望下雨的急迫,再到不能到雨中玩耍的失意和担心,直到最终如愿以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美好的愿望支撑我们快乐成长。

  (板书:有希望,就会有快乐)

  设计意图:从分析每层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从而找到主人公的感情线索,并适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升华文章的主题。而借鉴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五、结合课文,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用“窸窸窣窣”“嘟囔”各造一个句子。

  3、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一找课文里的哪些词句说明“我”非常兴奋。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生字词,运用重点词语,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试着通过片段分析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也能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借鉴。

  第二课时

  一、问题切入,导入新课

  1、问题切入:结合上节课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里的哪些动词说明“我”非常兴奋。(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

  2、导入新课:从这些动词我们可以判断出主人公对这件新雨衣非常喜欢,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在雨天里穿上,那么她到底能不能如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设计意图:从作业检测入手,切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举两得而又顺理成章。

  二、根据课文题目,研读文章内容

  1、引导学生聚焦“盼”字。给“盼”字组词,如:盼望、企盼、切盼……

  2、引导学生围绕标题,提出问题。

  小说主要人物有谁?主要事件是什么?

  说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抓关键信息,关注标题。这篇课文的标题即点明中心意思。这样的课文我们学过很多,如《花之歌》《宇宙生命之谜》等。有道是文章的标题就像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要注意琢磨标题,写作时也要花心思拟标题。

  3、读一读描写“新雨衣”的语句,感受“新雨衣”的特别。

  相机学习“篷”。(出示斗篷、斗篷式雨衣等图片。提示:“篷”,部件“”表示与竹子有关,斗篷就是竹子做的。部件“逢”提示读音。学过的字还有“缝”“蓬”,分别组词)

  4、抓关键信息,理清情节。

  (1)找一找文章中提示时间、地点的词语,试着根据这些信息的提醒理清情节。同学交流,教师点拨,形成板书(表达不唯一,越精练越好。教师示范,学生效仿。最后两个情节可以合并):

  得新雨衣急着试穿→盼来下雨→央求买酱油未果→盼雨停赏美景→穿上→走在街上

  看着以上板书,默想故事内容。

  说明:阅读小说等叙事类的文章,要注意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根据时间、地点及其变化等信息,能够轻松地理出情节,且情节起伏变化(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行文结构也一目了然。

  (2)找一找描写“我”心情的词,想一想“我”是怎样随着情节变化而心情起伏的,试着画一画心情变化图(可以提供作业纸)。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如图2。或投影学生作业纸上的心情变化图,并讲解)。

  看着板书,默想故事情节,再现“我”的形象。

  说明:阅读小说,要注意主人公的心情变化,以人物心情变化为线索,可轻松地把握情节发展脉络、感受人物形象。如这样一理,“我”盼的心理活动、心情变化,一目了然。

  作者围绕中心意思“盼”,即“盼下雨穿新雨衣”这一心理活动,选择试穿、盼下雨、央求买酱油未果、又盼雨停、终于穿上等系列、连贯事例,将“盼”的心理活动写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使好新鲜、纯真可爱的“我”跃然纸上,打动人心。

  三、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1、教师展示铁凝《盼》的原文,让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收到妈妈送的雨衣很兴奋。

  预设:

  生1:因为“我”讨厌下雨,而六月里经常下雨,一下雨我们就只能挤在教室里而不能出去玩。

  生2:有了雨衣“我”就不怕下雨了,上学放学的路上不会淋湿。

  生3:因为“我”的雨衣有袖筒,所以“我”特别高兴。

  2、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好,正因为有大家说的这些原因,所以主人公非常盼着下雨,盼着在雨天里不必躲闪尽情玩耍。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让学生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也为下节课分析文章的感情脉络打下了基础。

  四、研读文本,加深感悟

  1、请同学们朗读1、2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种雨衣的喜爱?

  2、交流。

  (1)雨衣样子的介绍。

  指名朗读: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种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这段文字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雨衣的颜色和样式,还介绍了这种样式的好处。)

  (2)“我”对雨衣的喜爱。

  “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a.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b.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了吗?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紧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师:“我”对雨衣的喜爱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动作描写。)

  师:“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说明了什么?

  生:“我”因长时间穿着雨衣,连衬衫都湿透了,侧面烘托了“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

  小结:这段文字写出了雨衣的样子,以及“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我”对雨天的渴盼做好了铺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书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简单单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总结感悟、布置作业

  1、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本课生字词。四、初试身手,延展选材恰当运用

  1、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以立意为本,围绕着“盼”的中心思想,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并通过了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烘托等方法,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写,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文章更生动,更具体。

  2、继续学以致用,结出更丰硕的学习成果吧。翻开76页“初试身手”,看看这位同学围绕“戏迷爷爷”选的材料能否表达中心意思,能的请打“√”,回家认真思考并写上理由。

  六、设置作业,课外延伸

  1、画出课文中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语句,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课外阅读《盼》原文,说说当“我”终于穿上雨衣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设计意图:这两项作业意在引导学生感知心理描写的巨大作用和增加课外阅读量,体会原著的魅力。

  板书设计:

  盼

  雨衣的样子颜色、样式

  “我”对雨衣的喜爱动作描写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

  (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的部分,体会这两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盼》教学反思

  《盼》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上,“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赶忙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助助“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课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简单单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语句中蕴含的“我”的情感,引导学生明白:写人记事类文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人物的感情很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文章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

  二、成功之处

  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走进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另外,这篇课文以“盼”为题目,文中始终围着“盼”这条线索写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时的不同的心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体悟个别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心理,从而引起共鸣。

  三、不足之处

  在这一课里,虽然抓住了“盼”这个线索,但是在板书上体现不明显。板书没有一条明确的线索穿起来,所以略显凌乱,不能使学生一目了然。也不能使学生在回顾这一课时,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效果稍微欠缺。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以“盼”为线索,把“我”盼下雨不下雨时的着急、失望的心情,和终于下雨时穿上雨衣的欣喜若狂的心情串起来在板书上列出来,引导学生前后对比,这样更能突出“盼”这个题目的含义,教学效果会更好。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教学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教案#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一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盼”的经历,盼生日、盼节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长大……,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铁凝1957年生,当代作家,河北赵县人。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盼》最早收录在铁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路》当中,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

  2.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教师提示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整理特殊结构的词语。(课件出示生字)

  袖筒、斗篷、缩着、疯了、瓦蓝、厚墩墩、甩打

  叫嚷、吱的、酱油、蒜薹、炖肉、嘴唇、蹦出来、楼梯

  ◆需注意的字音:

  “缩”和“蒜”是平舌音;“甩”和“唇”是翘舌音;“篷”“疯”和“蹦”是后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错字:“唇”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辨字:篷—蓬、嘻—嬉、甩—用、锅—祸

  (2)理解词语。教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①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窸窸窣窣)

  ②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逗引)

  ③状态词,形容很满。(满满当当)

  ④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理直气壮)

  (3)整理文中特殊结构的词语。

  ①AABB式:

  (窸窸窣窣安安静静、满满当当、瓶瓶罐罐)

  ②ABB式:

  (凉冰冰沙啦啦、厚墩墩、明晃晃、静悄悄、甜丝丝)

  ③ABAB式

  (瓦蓝瓦蓝滴答滴答)

  预设:课文中ABB式词语特别多,读来十分亲切、生动,就像课文中的小女孩在向我们描述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种种事物,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语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4)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题中的“盼”指的是什么?

  (盼着变天、下雨,盼着穿上新雨衣。)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学生交流,整理答案。

  明确:课文是通过以下事例来写“盼”的:①“我”有了一件新雨衣,大热天在屋里试雨衣,并且开始盼着变天。②下雨天,“我”主动要求帮妈妈去买酱油,却被妈妈猜着了心思。③“我”希望雨停下来,留着明天下,雨果真停了。④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理直气壮地拿出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去上学。

  3.学习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1)学生快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圈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语句及问题。

  ①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思考:加点的词语表现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立刻”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看到雨衣后惊奇、高兴的心情。)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思考:结合句中的动作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此时“我”的心情。

  (尽管现在没有下雨,但“我”已经等不及要试试新雨衣了。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我”试穿雨衣时开心的心情和神气的样子。)

  过渡:读到这句话,老师仿佛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试穿新衣服的情景。因为新衣服要大年初一才能穿,所以就盼着年快点到,年到了就可以穿新衣服了。但晚上睡觉前自己还是会偷偷地把新衣服穿起来,在家里转呀转呀,觉得自己漂亮极了。大家有过这样类似的心情吗?(可引导学生谈一谈,侧重点在描述当时的心情。)

  ③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读到这两个“安安静静”,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体会到蕾蕾当时的心情吗?

  (有种无奈、失望的感觉。雨衣只有下雨天才能穿,可是天气一直这么好,雨衣只能躺在盒子里睡大觉,真可惜啊!)

  ④找出文中一处关于“盼”的心理描写,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这句话中有一些担心,担心天一直晴而不下雨,就没有机会穿雨衣了;还有些生气,觉得老天似乎故意在和自己做对,故意不让自己穿雨衣,所以才一直不下雨。这里写出了“我”的天真和急切盼望下雨的心情。)

  (3)请学生稍详细地概括第1—3自然段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把缘由、心情描述清楚。

  示例:妈妈送给“我”一件既漂亮又实用的雨衣,“我”特别喜欢,尽管天气炎热,“我”还是迫不及待地试穿了它,在家里神气地走来走去,直到被妈妈训说才脱下来。于是,“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天天都是晴天,“我”盼下雨盼得太焦急了。

  过渡:同学们描述得不错,但要注意语言要更简洁些,抓住重点。大热天试穿雨衣,天天盼下雨,这是文章围绕“盼”字安排的第一个小故事。雨真的会被蕾蕾盼来吗?我们下节课再去看一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盼”的滋味我们许多人都尝过,盼的过程或许有忧愁,但也有憧憬与美好。正是盼的过程中的那份等待让我们在愿望实现时有种非常快乐的感觉,虽然没有“美梦成真”那么夸张,但一定有心满意足的幸福感。小女孩蕾蕾“盼”的就是在雨天穿上她的新雨衣,我们体会到了她因“盼”而生的小心思。阅读一个个有趣的小插曲,我们感受到了她那小小心愿的简单、纯真、可爱。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让我们有所共鸣,是因为作者把“盼”写得活灵活现,所安排的材料都紧紧围绕着“盼”展开。这节课,大家通过默读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文中叙述的几件小事,体会了作者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写法。同时,我们围绕着重点字词、语句,去揣摩了蕾蕾盼下雨的心情,再一次体会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围绕着更多的小故事、更生动的心理描写去感受蕾蕾的“盼”。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结合课前#教案# 导语、课后习题和旁批阅读)。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透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品味“我”的情感。

  2.重点关注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童真的可爱,学会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生动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2.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出示词语卡)

  袖筒、斗篷、收缩、疯了、瓦蓝、厚墩墩、甩打、叫嚷、吱的、蒜薹

  酱油、炖肉、嘴唇、蹦跳、楼梯、逗引、预报、满满当当、理直气壮

  预设:本课生字较多,个别字比较难写(如“嚷”),有的字容易写错(如“篷、酱”),所以在课前检查一下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很有必要。告诉学生易写错的字可做上标记,在课堂上多留意,课后多写几遍,直到完全掌握。

  2.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过渡到新课。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r蕾蕾的新雨衣有什么特点,让她这么喜欢这件新雨衣?

  r蕾蕾太喜欢这件新雨衣了,她干了件什么“傻”事?

  r因为想穿上这件新雨衣,蕾蕾开始“盼”什么呢?

  过渡:是啊,蕾蕾天天盼着下雨,因为只有下雨了她的雨衣才可以派上用场。可是她盼啊盼啊,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她真失望。不过天怎么可能老不下雨呢?这不,这一天,终于下雨了。她有机会穿上新雨衣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来、希望却落空的复杂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第4—17自然段,教师出示三大阅读任务。

  任务一:画出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句子。

  任务二:标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任务三: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分角色表演蕾蕾与妈妈的对话。

  (2)学生大声读出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句子,交流读后的体会,描述蕾蕾不同的心情。

  心理描写:

  ①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对比,表现了雨来时“我”兴奋的心情。)

  ②“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蕾蕾的语言不连贯,“嘟囔”是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可见其神态;心理描写显出了对妈妈有些生气,对妈妈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③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还是留到明天吧。

  (担心的情绪。虽然今天穿上雨衣的愿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还下雨的话,自己还有机会,所以祈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这种天真的想法让人读来既觉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时她能够穿着雨衣在外面玩一会儿就好了!)

  ④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想象穿着雨衣时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情形,此时她对雨的期盼更强烈了。)

  小结:这四处心理描写,若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蕾蕾当时的心情,可以用:兴奋——失望——担心——期盼。

  预设:在第四单元,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交流了心理描写的写法、作用,懂得了心理描写常常会与语言、动作、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心理描写随处可见,如果学生仔细读一读,会发现这些心理描写也伴随着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文中有些句子虽然没有“想,心想”这些心理描写的提示词,也没有进行内心独白的描写,但通过其他细腻、生动的描写,学生也能体会到女孩子蕾蕾的内心活动,如:①“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②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教师可引导学生留意类似的句子,去体会蕾蕾的心理活动。

  (3)学生读一读描写环境的句子,交流它们的写法特点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环境描写:

  ①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预设:提醒学生注意这一段描写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嘻嘻地笑”“变了脸色”,这些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非常生动。“嘻嘻地笑”虽然是用来描写小杨树,其实是暗示着蕾蕾的心情——开心。“天一下子变了脸色”形象地写出了变天时的样子,蕾蕾盼望的雨终于要来了。环境描写常常可以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比如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常会用阴天雨天暗示低沉、伤心的心情,而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烘托轻松、愉悦的心情。教师这样稍微点拨一下,学生便能体会出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雨后清新、亮丽的风景。因为“我”盼着雨停,而雨果然停了,这里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我”高兴的心情。)

  (4)请三名同学读一读第5—14自然段中的对话,两人分别扮演妈妈和蕾蕾,另一人读旁白。

  过渡:同学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读出蕾蕾的着急、期盼的小心思了吗?读出妈妈的表面一本正经而心中在笑的情态了吗?有谁觉得可以读得比他们更好?可以举手示意。

  预设:文中的这一大段对话描写非常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想方设法要妈妈同意“我”穿上雨衣出去玩耍,而妈妈偏偏不解风情,始终不答应“我”的请求。母女的这场“暗战”,以“我”的失败告终。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他们肯定也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情的同时,也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来谈谈对这段对话描写的体会。

  对话描写:

  ①“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见妈妈平时对蕾蕾要求比较严格。)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不太乐意、有些失望。)

  ②“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故作乖巧,想出出门的方法。)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妈妈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因此巧妙地回绝了“我”。)

  ③“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真的吗?”(妈妈虽然没有直接揭穿“我”的谎言,却用两个有力的问句暗示“我”,她已经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所以“我”才会不敢再去看妈妈了。)

  质疑交流:为什么妈妈已经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却不给我穿上雨衣到外面去走走的机会呢?吃完了晚饭,其实“我”也可以穿雨衣出去转一转,为什么“我”不出去呢?

  预设:可能有的同学会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疑问。妈妈明明知道“我”很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耍,可偏偏就不答应,还很有技巧地拒绝了“我”,似乎有点不通情达理。学生提出此疑问很正常。教师可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教师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答:第一,文中的蕾蕾六点半要听英语讲座,妈妈肯定不希望她这个时候出去而打乱了学习计划。哪怕还有半个小时,妈妈更希望她能安静地休息一会儿,再去听讲座。第二,妈妈看出蕾蕾是为了穿雨衣出去玩耍而说谎,她可能不会纵容女儿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学会说谎,所以不会同意她出门。第三,在大人看来,雨衣是实用性的工具,妈妈给女儿买雨衣的初衷就是上学或出门时遇雨而穿的。此时既不是上学,也不需要出门,所以没有必要让她穿上雨衣。第四,为了情节的需要。本文原本是一篇短篇小说,有情节安排上的需要,需要戏剧性的内容。如果此时写妈妈同意让她出门,那么就没有后文了,也就写不出这种“盼”的急切以及最终心愿达成的快乐了。这个质疑很有探究的必要,既可以结合写法来谈,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生活中学生和家长也会有类似的矛盾。

  2.学习第18—21自然段,体会所“盼”成真的快乐。

  (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2)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预设: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修辞等方面去思考。

  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生动:“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觉得雨不可能是“甜丝丝”的,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蕾蕾一直盼着下雨,这下她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她可以穿上雨衣上学了,所以才觉得连雨都是甜的。即使一个人高兴到了极点,他的心也不可能从嗓子里蹦出来,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蕾蕾激动、兴奋的心情。

  生2:我觉得第18自然段中的“理直气壮”这个词用得特别好,读到这个词时我都笑出来了,仿佛看到了蕾蕾得意的神情。她此时肯定在想:这下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拒绝(我)了,(我)心心念念的雨衣终于可以穿上了。

  生3:我喜欢课文的最后一段。因为蕾蕾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的心情特别好,所以她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她的雨衣上落。这种感觉非常真实,我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本文写法特点归纳。

  过渡:在学习课文时,我们重点从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肯定也发现了这三种描写方法都不是单独使用的,常常要结合多种描写方法。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先来总结一下本文的写法特点,然后再来进行几个小练笔的训练吧!

  写作特点归纳:

  (1)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我”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3)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写出了儿童的纯真、可爱。

  2.小练笔。

  (1)出示小练笔要求。

  小练笔一:不同的心情下,我们看到同一个景物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以唐代大诗人杜甫才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请你用一小段文字描写一处自然景物,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即“寓情于景”。

  小练笔二:文中蕾蕾与妈妈“斗智斗勇”的对话读来很有意思,在有趣的对话中还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也来写一组对话,注意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相结合。

  (2)学生朗读所写片段,集体评议。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7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

  1、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9、10自然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9、10自然段,说说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之一—?

  2、在上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怎样探究这些问题?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3自然段,分别说说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课文怎样写出我馋?(刚抽出、才开放、更别说)

  3、用“因为( )所以( )“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其实我并不馋,只是饿得发慌,没法子才吃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可财主家胖儿子却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财主”是什么意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没东西吃,才吃一些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还被叫:“馋丫头”,心里既羞又痛苦。)

  5、练习有感情地读2、3自然段。

  6、现在谁来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

  三、学习第4-8自然段。

  1、自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交流

  (1)课文4——8自然段写了我因为实在饿极了,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这件事。

  (2)财主家的人凶狠、冷酷,因为——(拿粗木棍、紧紧追、冷酷地笑)

  (3)当时我可怜、悲惨,因为——

  ①我没命地逃……害怕到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河里。“不顾一切”就是连生命都不顾。

  ②没过……挣扎……失去了平衡……呛得我透不过气来

  ③简直……丧气……掉了一只(“简直”:表示“完全这样”或“差不多这样”、“实在是,真是”的意思,带有夸张的语气,说明我害怕到了极点。

  ④没有勇气……又不敢回家……

  出示:“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哀愁”是什么意思?愁什么?我为什么怕看见哀愁的眼睛?)(愁的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遭到财主毒打,担心财主会借此逼债,而穷苦的孩子与自己的父母相依为命。(很懂事,很体谅父母。)

  ⑤……独自……游荡……晚霞渐渐地退去……羊儿……乌鸦……升起……越来越浓……静得可怕……不敢答应……

  ⑥渐渐——慢慢,说明我想回家而又不敢回家,觉得时间过得真慢。出示:太阳下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这里,为什么要写“羊儿回圈”“乌鸦归巢”)(衬托出我想回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悲惨)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8自然段

  (5)说说问题的答案。文中的我小时候曾经因为实在饿极了而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所以说“我再……”。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学习2——8自然段,我们理解了作者喜爱荠菜的深层原因:小时候因为贫苦,没有吃的,靠荠菜充饥,荠菜带给他多大的希望。挖荠菜时是那样的自由自在,不会有粗木棍追赶。让我们知道作者确实是非常非常喜爱荠菜的——盼荠菜,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3课时

  一、指导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段?用“||”表示。

  2、交流。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8自然段)

  第四段(第9、10自然段)

  二、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各段段落大意,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1、自学“单元学习提示”,说说除了摘录法归纳段意外,还可以怎样归纳段落大意。

  2、怎样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纳段落大意?(先概括各自然段段意,接着把段意归并起来,最后分辨主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如果都是主要的,就保留。)

  3、指导概括第二段段落大意。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小时候,我很馋,能吃的东西都吃。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我饿啊。

  (3)把第2、3自然段段意归并起来,归纳成为:小时候我很馋,是因为我肚子饿。

  4、结合课后练习3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

  (1)先根据5个自然段的意思,说说第三段的段落大意。

  (2)把概括完整的段落大意写下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9、10自然段。

  四、指导完成《作业本》第5题,在理解“简直、可是、渐渐”的基础上造句。

  五、完成《作业》第6题。

【六年级语文《盼》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我盼春天的荠菜》浙教版06-08

六年级语文上册《盼》课件范文12-24

盼六年级作文09-26

盼六年级作文03-09

语文六年级教案11-11

关于六年级盼作文11-06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06-02

06-30

语文六年级教案通用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