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时间:2024-04-15 14:46:10 六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2、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3、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4、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拓展资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期待美

  1、先板书好,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碧螺春,这节课让我们来品读《碧螺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碧螺春这篇课文共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回忆一下,哪三幅画面?老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清晨采茶、入夜焙茶、月下品茶。

  首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

  教师泛读,同学们欣赏。

  师:多美的景色啊!看那铺满金光的茶园,闻闻淡淡的花香,听听江南女子银铃般的欢笑声,真是人在画中游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感受一下,你觉得哪句美,就多读几遍。

  交流我觉得这句美,哪美?

  1、你怎么理解“翠绿欲滴”?

  2、看茶山景色,描述看到的景色。一个字就是绿,一个词就是翠绿欲滴。(绿、空气清新、天高云淡、等)。每到采摘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片。

  3、采茶姑娘的神态美,读到“神采飞扬”,时就问:你怎么理解?看出了采茶姑娘的什么?身影美,采茶姑娘除了美,你还读出什么?(勤劳、灵巧、心情愉悦。)(也许这点不用问就能说出。)让我们欣赏一下身着漂亮衣服的采茶姑娘。(片)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人,是随着几声鸡鸣,随着整个湖山的醒来而活跃起来的。让我们走进茶树大的生长环境,湖山。(出片,教师先读下面的绿的,一生读上面的黑的。)让我们再次感受茶山的人美,景美。配乐读全段。老师读第一句,男、女生一对一句读。

  1、入夜焙茶图

  概括清晨采茶美,板书。

  师:采茶图将我们带入了诗画般的意境,而碧螺春是不做隔夜茶的,清晨采摘之后就要立即挑拣、焙制。因此,入夜后,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概括小标题板书入夜焙茶忙。快速浏览入夜焙茶图,想一想,焙制之后的碧螺春又被称作什么呢?(工艺茶。)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工艺茶”的呢?

  精湛的技艺、手工制作而成、象工艺品那么精致……

  师:为什么称碧螺春为工艺茶呢?请大家默读入夜焙茶图,结合具体词句读出它带给你的感受。

  (1)焙茶手的动作:第2句

  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1、动作,感受到工艺的复杂。找出动词。再从本段中找出其它炒茶的动作:拌、捻、捏。积累。师:这些带提手旁的`字都表示动作。在这都表示采茶的动作。副板书,读,积累。

  师:从这几个动词你有什么感受?

  生:从四个忽而可以感受到茶手动作很快。各个动作交替出现。读这四个“忽而”的句子。连贯熟。也可以问从前面这四个短句你还读出什么?

  师:在这里还有什么感悟?

  生:“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炒茶的美。

  师:作者如此精准的描写,使我们在读文时就仿佛身临其境。

  师:如此娴熟的炒制技术,炒制出的碧螺春茶,可以成为“工艺茶”吗?(可以)。

  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2)手工炒制第1句

  滚烫

  师:焙茶手需要在这么热的大锅内用血肉之手来回翻拌,又有什么感受?

  生:这些焙茶手们在长期的劳动中已经练就了一双钢铁之手,已经做到了“真金不怕火炼”,

  师:我们不仅佩服他们的本领,更敬仰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1、2两句一起

  师:让我们一起亲临焙茶现场,领略茶手精湛的技艺,欣赏青龙上下翻飞奇观。(播放焙茶视频)

  又有什么感受?(焙茶手动作的娴熟,技艺的高超,炒茶的不容易)

  师:当茶如青龙上下翻飞时,当满屋弥漫浓郁的芳香时,如果你是茶手,会有什么感觉?(陶醉,能经常闻到香气高兴,如果是我我也愿意……)

  师:看,这位同学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将对茶手的这份敬佩、赞美和羡慕送入文中。读第一、二句。

  师:这真是凝聚着焙茶手智慧和汗水的“工艺茶”呀。教师引这句,出示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3)碧螺春焙炒前后的变化。(转:碧螺春焙炒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①引读。(指名学生读下一段)

  起初,刚摘下来的新鲜叶芽是翠绿欲滴的。焙茶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形状变(细)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

  (4)干而不焦

  引读:“虽然干……但不焦,虽然脆……,虽然青……,虽然细……”

  干、脆、青、细不焦、不碎、不腥、不断

  这个火候好掌握吗?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他已经不是普通的茶叶了,在焙茶手的精心制作下,已经诞生了真正的艺术品。齐读“干而不焦……”

  师:如此上等的好茶,怪不得清朝的未震钧在他的著作《茶说》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如此工艺之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谁能将我们刚才的感受送入入夜焙茶图,完整地展现这工艺茶的焙制全过程。

  3、月下品茶图

  师: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月下品茶图。

  如何品茶?资料片。

  师:请大家美读月下品茶图,看你在美读中,被什么而陶醉?出示:我陶醉在——之中。

  学生读后,师:把你的陶醉于大家分享,我陶醉在了——。

  回答我陶醉在了什么之中,并读相应的句子。

  (1)陶醉在碧螺春茶动人的姿态中。(读句子。)

  师:“一旗一枪”的意思就是一叶一芽。为什么称为“一旗一枪”呢?(出示图片“一旗一枪”的洞庭碧螺春茶叶。)仔细看看这样的茶叶想不想红缨枪“枪头”呢?所谓的“旗”就是指“叶”;而“枪”就是“芽”了。)

  师:让我们来领略碧螺春的动人姿态。(播放视频)在碧螺春的冲泡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奇观。再来欣赏一组图片。

  师:陶醉了吗?让我们将这份陶醉融入到碧螺春的动人姿态中去。

  (2)醉在碧螺春茶淡淡的清香中和甜津津的味道中。(读句子)

  (3)朦胧的月光,清香的茶水,真诚的朋友,边喝边聊,真是不亦悦乎。

  师:请同学们想象,(播放音乐)每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看着杯中嫩绿透亮的叶芽,嗅着空中溢满的茶香,促膝谈心,是怎样的一种温馨的意境啊!

  师:此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交流)

  师:(配乐齐读这一小节。)让我们将这份陶醉带入这段文字,去感受这份动人的情趣。

  三、整体回顾,拓展迁移

  1、师: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色艳、香浓、味醇、形美,闻名中外。也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指名读,齐读。

  师: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中,我终于明白了碧螺春为什么能成为历代朝廷的贡品,当今的珍品。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品读欣赏,将你的感受也送入到这诗句之中吧!

  出示一组填空: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生:在甜津津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辛勤的劳动。

  生:在天衣无缝的碧螺春茶汤了,我看到了焙茶手繁忙的身影。

  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了,我看到了焙茶手欣慰的笑容。

  ……

  (3)一篇碧螺春让我们品尝到了它那独特的芳香,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更让我们开始走进茶文化,感受那样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的味道。同学们,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茶文化还有更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相信在你们在领略伟大祖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会使你的生活多几分诗意和文化色彩。课下我们可以接着对中国茶文化进行研究:推荐两个网站。碧螺春网,七碗茶网。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课前准备: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17课 第一教时 总第63教时

  一、揭示课题:

  当你看到了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

  ③想一想揭题时提出的问题。

  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弥漫---充满、布满;

  神采飞扬---形容人的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精神。

  四、学生按自然段试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交流分段情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试说各段大意。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并归纳分段。

  3、同位同学互查朗读一遍

  五、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行,掌握间架结构;

  2、突出指导,“煞”、“茸”部首约占字的三分之一;“袄”字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

  3、学生描红,临写。

  第17课 第二教时 总第64教时

  一、复习检查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 名字的由来 采摘 制作 品尝)

  二、学习课文

  1、精读第一部分。

  ⑴自由地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和名字的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⑵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2、精读第二段。

  ⑴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江南的春光究竟是怎样的呢?

  ⑵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语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把它写在书旁。

  ⑶交流体会。

  ⑷讨论: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是个什么句子?为什么这样说?

  ⑸谁能给这样的景色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⑹指导朗读、背诵。

  ①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她吗?练习朗读第4自然段。

  ②指名读。引导评价。

  ③看画面,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⑺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她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抓住重点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

  ⑻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⑼教师小结: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动人的画面,焙茶手纯熟的技艺更让我们大开了眼界,这哪里是在休茶、焙茶,这分明是在进行艺术表演。

  三、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嘹亮( )弥漫( )明媚( )

  反义词:敏捷( )繁忙( )清澈( )

  2、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第17课 第三教时 总第65教时

  一、复习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三段。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让我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它独特在哪儿。

  ⑴沏一杯碧螺春,让学生观察,试着说说它的色、香、味、形。

  ⑵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读课文第6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句。

  ⑶交流体会。

  ①碧螺春的色香味形各是怎样的?

  ②你喝过茶吗,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⑷讨论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读一读体会一下。你还学过哪些类似的句子?

  ⑸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的色、香、味、形,还有什么?

  学生讨论。

  ⑹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学课文第四段。

  ⑴齐读这一段。

  ⑵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们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饱含了诗人的怎样的感情?

  ⑶联系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___________。

  三、指导造句

  1、读文后习题4中的两个句子。

  2、练习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指名造句,引导评价。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作业

  1、造句。

  关于

  如果……那么……

  2、你最喜欢吃哪种蔬菜?写篇短文,从色、香、味、形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下你所喜爱的这种蔬菜。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3

  师:同学们,平时喝过茶吗?喝茶的时候有何感受?谁来说说?

  生:舒服。

  生:舒畅。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去品尝一种久负盛名的茶──碧螺春。(板书课题)读。

  生:碧螺春。

  师:全文用了一个词来说明碧螺春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了很大的名声,哪个词?

  生:久负盛名。(板书)

  师: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名气呢?带者这个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关于碧螺春,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生:碧螺春,原来是一种野茶,被人称为“吓煞人香”。后来大家根据此茶产于碧螺峰,以及常用“春”来代称茶的习俗,便给它起了一个颇为雅致的名字──碧螺春。

  师:讲得多好呀!掌声送给他。同学们,读课文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读出字里行间的感受,品出字里行间的味道,更应该用心来感受。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主要写了碧螺春的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主要写了摘茶,焙茶,品茶三方面的内容。

  师: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师范读第四自然段,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生学着老师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出现有关这幅画面的词语。)

  生(交流):

  翠绿欲滴神采飞扬欢声笑语美丽动人……

  师:对,所有的这些词都化作了四个字──美丽动人。

  师:让我们记住这些美丽动人的语句,想着这些词,想着这副画面,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记下这段文字。

  (两分钟后,有同学已经能背了,于是,请上第一个举手者,背得很流利,只是缺失一些情感;请同学们一起朗诵,告诉他们朗诵一方面是不看书本,更重要的是有感情,学生们开始了有感情地朗诵,三分之一的同学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师:细细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你又读到了什么?

  (学生细细地读,细细地品,静静地想)

  生(交流):

  我读到了采茶姑娘的欢声笑语;

  我似乎看到了采菜姑娘披着晨雾在茶园中辛勤劳作;

  我看到了采茶姑娘神采飞扬的表情;

  我知道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里有采茶姑娘勤劳的'身影;

  ……

  师: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他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入夜焙茶图”,看看焙茶手的劳动,这一副景象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学生仔细地品读)

  生(交流):

  我认为可以用“繁忙”来形容这一场景;

  我认为还可以用“新奇”来形容这一场景。

  师:那你们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研读,读后进行交流,他们大多抓表现焙茶手一系列动作的词:揉、搓、捺、抓等,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了焙茶手的那一份繁忙,同时又感觉到了一份新奇。)

  再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再一次让学生进行品读)

  生(交流):

  我读出了在“明媚的春光”里还有焙茶手的辛勤劳动;

  我读出了没有焙茶手的辛劳就没有如此明媚的“春光”

  我读出了作者对焙茶手的赞美之情。

  ……

  师:所以说“劳动就是美,劳动创造了美”。(出示这一句话,让学生高声朗读。)

  师:正因为有了心灵手巧的采茶姑娘、技术娴熟的焙茶手的辛勤劳动,才能使我们品尝到如此清香扑鼻的碧螺春茶,此时此刻,我们仿佛闻到了那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赶快走进月夜品茶图,这一幅图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学生静静地读)

  师:这一幅图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学生齐说:陶醉)

  师:同学们,还记得《村居》这首诗吗,一个“醉”字让我们看到无限春光,真是“问言与谁醉,却道春光明媚”。那就让我们再醉一回,这一次我们又醉在什么里?

  (学生投入地读)

  生(交流):

  我醉在“夕阳西下,明月初升”的意境中;

  我醉在碧绿清澈的汤色中;

  我醉在那份真诚的情谊中;

  ……

  师:多么富有诗意,多么令人陶醉,难怪那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情不自禁地吟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读着读着,这一诗句在作者眼里仿佛又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春光美,江南人更美。(出示)

  师:多么诗意的语言,让我们也写上几句诗意的话,既要运用刚才所学的,又要发挥你的想象进行创作,出示: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到了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到了

  (学生在轻音乐中写自己的感受)

  师:这就是碧螺春,这就是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茶文化等待我们去品尝,就让我们在品中学会生活吧!下课!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04-06

碧螺春标语190句03-21

语文六年级教案11-11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1-05

语文六年级上教案01-03

六年级语文《山雨》教案02-02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12-16

六年级语文上教案11-18

六年级语文教案11-17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