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20、地球万岁》教学设计精选
《地球万岁》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地球万岁》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它以昂扬的笔调讴歌了地球对人类无私的奉献,鞭挞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环,希望人类能永远拥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表达了诗人企盼世界和平,人类永远享有平等与自由,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用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正确认读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受到热爱和平、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感情,了解地球为人类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2.通过相关诗歌的搜集和创作,加深对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好与无私,自觉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爱好和平,珍惜地球给予我们的“这美好的一切”。
【重、难点分析】
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通过重点句段的品读,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珍爱、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地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已有亿万年的高寿。它看着人类诞生,成长,看着人类在历史的风云中行走……它的名字叫--(地球)。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献给地球母亲的歌--《地球万岁》。(齐读课题)
设计说明:以改编后的诗歌第一小节为导语,直接调动激情,进入主题。
二、深情感悟。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并做了批注,谁能说说诗歌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是啊,“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人类,人类却做过多少令自己惭愧的事情。”就让我们走进字里行间,去感悟地球母亲博爱的伟大以及人类带给地球的深深伤害。别忘了留下你的灵犀之笔。
细读,再次批注。
设计说明: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记录点滴感悟。
3、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人类,这“一切”都有什么?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诗文语句和生活经验,感悟地球母亲的无私。
师:这一切都是地球给予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平等的享受,它是无私的,它是公平的,它教导我们:
齐读第三小节后四行。
作为它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再次齐读)。
设计说明:既是情感激发又是诵读训练。
师:然而,事与愿违。地球把它的一切给予了人类,人类给予地球的却是无尽的伤害!
师配乐朗读第四小节。
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设计说明:教师感情诵读为学生理解与朗诵引路,学生通过老师的诵读与诗文的理解感悟,展开想象,并组织语言进行描述。
a、战争。
学生描述。
配乐播放战争图片,看后学生谈感想。
战争不仅仅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也给地球烙下了严重的创伤。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一读。(指导感情朗诵)
b、砍伐森林。
学生描述。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读出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悟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
c、捕杀动物,破坏生态平衡。
学生描述,教师可追问:贪吃者的餐桌上都有什么?或它的食物是怎样得来的?
师:手起刀落间,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还有无数珍稀动物也没能逃脱厄运。
课件补充资料,指名诵读。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拓展介绍。
引导学生激情诵读第四小节。
点明诗歌写作特点。
设计说明:在图片的补充和事件的想象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点明写作特点,渗透写作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师:还有,还有,还有……让人不由陷入沉思:如果再这样下去,人类将无处存身,同地球一起毁灭。人类已到了醒悟的时候。
齐读第五小节。
人类已经醒悟,从心底发出了深切的呼唤:出示第六小节前七行,指名读。人类在呼唤什么?结合具体的语句谈。
让我们一起呼唤出心中的企盼吧!(齐读)
如果人人都能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那么我们的眼前将会出现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放图片,读诗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指导朗读。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读出内心感受。
多美的画卷哪!我愿草原上的牛羊,永远这样悠闲、惬意。你愿……
引导学生表达对地球的美好祝愿。
祝愿地球母亲永远年轻,因为我们都希望拥有这美好的一切,从今天起,从现在起,我要做到不随意伤害每一片绿叶,你呢?
引导学生表达怎样做才能保护地球,并作出保证。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理想就会成为现实,这美好的一切,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子孙万代还能继续拥有。让我们大声呼喊(地球--万岁,万岁--地球)。这是作者的心声,也是所有珍爱生命,珍爱地球的人们的共同心声(齐读最后一小节)。
设计说明:诗歌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4、回归全文,再次整体感悟。
伟大的地球母亲,把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了人类,面对人类的野心和贪欲,它用残酷的事实警示人们:珍爱地球,保护地球!就让我们满怀对地球母亲的挚爱,与永久的祝福,再次诵读全文,传递出你的深情。
生配乐朗诵。
设计说明:由分至合,用诵读的方式再现文本的整体性和学生的整体感受。
三、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