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2-05-13 20:14:02 六年级 我要投稿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教案及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教案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教案及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缀、幽”等11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描写丁香结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难点)

  一、复习引入,初读“丁香结”

  1、直接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丁香花的美,这节课我们聚焦丁香结,看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回顾丁香结这部分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这样的说法?

  为什么说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呢?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聚焦主问题: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二、朗读理解,读懂“丁香结”

  (一)感受形似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请你观察课文插图,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2、欣赏古代服饰,再结合古代服饰中女子衣服上的盘花扣,你又有什么发现?

  原来,丁香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恰如盘花扣,正是丁香结啊!

  (二)了解象征

  1、品读文中诗句,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释义:蕉心紧裹未展,丁香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释义: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的音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让我想起凝结的愁怨。

  2、拓读链接诗句,不仅这几句诗,我们还会读到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可见,自古以来,丁香结都有愁怨难解的象征意义。

  (三)领悟思考

  从古至今,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被传承着,丁香结的意象被继承着,人的生命、情感有许多的共通之处。正如作者所写“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但是,作者对丁香结却有了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联系上下文,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预设:学习压力很大考试中失利与朋友发生争吵

  联系生活实际,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和作者是不是也有共鸣?既然“结”是难免的,我们何不积极面对?如果生活总是一帆风顺,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面对“结”,解开“结”,这也是生活的滋味。

  三、拓展练笔,延读“丁香结”

  1、同学们,《丁香结》原文还有一个结尾,读读“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2、默读课文,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的心中此时有什么想说的吗?请批注在课文结尾处。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课为起点,导入第二课,体现上挂下联。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优美语句,感受丁香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不足,难以全面、准确地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这个课后问题。我引导学生课前质疑,梳理主问题,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此环节,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从和谐的色彩和生动的描写两个角度品味语言,欣赏丁香之美。通过再现经典语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过渡到“丁香结”。引导学生读懂“丁香结”意象的文化内涵,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读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内涵,解决了学生的人生经历尚不丰富,对文章中“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体会不深的问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教案及反思 篇2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

  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

  试着再举出几例。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词语:

  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观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

  洁白无瑕

  可爱芬芳

  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

  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

  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

  从容、豁达、积极

  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的理解。

  代赠二首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此处丁香结有何寓意?

  楼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结;

  欲望还休

  孤寂无聊;

  女子与恋人不能相会的愁绪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

  2、“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丁香结有何内涵?

  青鸟不传云外信

  没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结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结抒发愁怨之情,而作者笔下的丁香结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正如作者所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让我们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顺心的事,这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

  五、作业设计

  必做:背诵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选做:阅读《语文读本》中的《野草》。

  第二课时

  一、作业检测:

  1、检查背诵

  2、李商隐的“同向春风各自愁”中的“愁”体现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横绝

  月如钩

  芭蕉不展

  丁香结

  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愁”

  连绵不断,哪句诗能体现出来?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

  品味语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探”“窥”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丁香花可爱的情态。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问题)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3、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照耀”一词写出了花白如雪,似有光辉晕出。写出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启发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泉涌。

  4、“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使行文富于变化。

  修辞手法上:

  积雪是借喻

  (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莹白是借代

  (借用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业设计

  体会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选择自己真正观察过的,例如:紫藤萝、荷花、迎春花、梨花……

  《丁香结》教学反思

  《丁香结》是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宗璞。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重视导入部分的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倒入至关重要,而且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我始终遵循了“切口愈小,效果愈好。”的原则。我在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的时候,从植物的象征意义入手,来设计。导入语这样来说: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那么丁香结又象征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这段话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而且提出的问题又是学生们认真读课文就能够感悟的到的,所以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们会极力高度集中的,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语文,本身姓“语”。因此读是必不可少的。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学生们读课文的环节是必备的,也是必须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感,感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在要求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从来都是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疒不是漫无目的的,放羊式的让学生去为读课文而读课文。比如:

  ①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这是第一步。

  ②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后三个自然的写的是什么?这样就暗示孩子们给课文分段。

  ③课文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突出的是作者(赏)花。

  ④后三个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这样的设计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⑤品读课文的后三个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边读边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在重点句短的朗读时从来不会忽视朗读指导这一环节。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以下不足之处:我在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地方处理的不细致。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丁香结》09-07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通用5篇)02-2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2-14

语文《口语交际:演讲》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11-1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习作指导08-26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2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09-07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及答案09-05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