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学习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3、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的旷达,学习这种达观心境,培养良好个性。
导入:
1、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从,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人生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他被无数小人中伤,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这个人是?苏轼。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永远记住苏轼,他的文字、他的人生都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当我们处于逆境时,苏轼带给我们力量,带给我们启示。
2、简要介绍写作背景。
一、自主朗读,熟悉课文。
要求: 1、读得流畅响亮。
2、读得层次分明。
3、读出美感
具体实施如下:
A、生自由读。--抽一位同学来读--请同学们进行点评--分角色朗读课文(男叙事 女写景 合抒情议论)
二、小组讨论,翻译全文。
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等 删(删除)
补(增补) 换(替换) 调(调整语序)
2、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发现月光从窗口射进来,于是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
三、精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夜游承天寺?
因为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因为月色很美,正好疗救心中郁闷孤独。
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找出原文)你读了有何感受?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境界。
4、 夜游期间,作者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寻(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有对人生的.感悟,有对际遇的无奈)
5、 如何理解“闲人”?
表面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赏月,实际上有种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
“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
附:描写月的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 《古朗月行》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唐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九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05-06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03-31
记承天寺夜游的说课稿02-25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03-05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08-1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1-23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5-06
自议《记承天寺夜游》12-2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精选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