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艺术品》第二课时教案「2篇」
契诃夫《艺术品》第二课时教案【1】
一、导入。
契诃夫有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其开篇简洁利落 ,就像是泉水一般自然而然地涌现,结尾严格遵循他的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绝没有欧亨利式的异峰突起,只有朴素与平淡的尾声,却更发人深省。本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讨课文。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1、快速浏览全文。
2、思考:本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与《麦琪的礼物》的相似之处。
讨论后明确:
1) 运用巧合的手法。
2)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 尾声都即高潮。
3、激发想象。
当萨沙再送烛台时,你认为医师想说什么?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
小组讨论。
明确:“天哪!我刚刚送走你前面送的!” “天哪!你怎么又来了!”
“萨沙,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之类包含第一反应的表达。
当然,以不写出来为好。一是表明其骤然涌现的第一反应过于强烈,以致抑制了语言的表达。二是前述的多种原因使他觉得说不请楚,即使说了也没有用,舌头打住了。三是无须写出,读者也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
4、烛台再次回到医师的手中,这合理吗?为什么?
明确:合理。
一方面,就文章而言,作者为了让这个烛台回到医师手中设了几处伏笔。在一开头,萨沙就声言自己的母亲是收购古董的商人,这为最后烛台被当作古董收购准备了条件。其次,萨沙在送礼的时候就为烛台只有一个而不是一对而感到遗憾。另一方面,就萨沙母子而言,救子之恩、救己之情无以言表,母子俩人倍感激动,唯有用最好的东西来报答。铜烛台作为祖传之物,其贵重不言而喻,可遗憾的是只有一只,好事成双,当母子再遇铜烛台定会高价收回再送恩人。
三、延伸。
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作者,烛台还能再送下去吗?
小组讨论,将本组的探讨结果写出来。
提示:
1、 烛台还能再送下去。一是从编写小说的角度来看,旧事重演是可能的,另外或许在礼物转送的过程中引起反思,会改变一些人世俗的看法,这也未尝不可。
2、 烛台不能再送下去。一是从本小说精妙的环形结构,尾声即高潮的巧妙构思,结局是主题的总结性深化,结局引人遐想,趣味良多,不应再画蛇添足写下去。二是从世俗的现状将继续下去的角度,读者可以想象将出现的情况无须再作交代。三十医师或许意识到了烛台的价值,有了新的想法而不再送走了。
四、知识拓展。
1、契诃夫的幽默之源。
2、“契诃夫式的答非所问”。
五、学以致用。
请结合课文的'结尾再续写一段话,想想医师会怎么处理这件艺术品。
1、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医师、律师等人的内心活动。
2、想象应合乎人物性格,体现小说主题。
六、品味词句,体会本文的写作风格。
1、“原来是这么一个玩意儿!”他大笑道,“啊,见他的鬼,这是魔鬼才想得出的玩意儿!妙极了!迷人啊!你是从哪儿弄来这么一个可爱的东西的?”
2、“大夫!”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开口说,“您想想我的高兴劲吧!说来也是您走运,我们总算个您的大烛台配成了对!……妈妈快活极了。……我是母亲的独根苗。……您救了我的命。……”
3、萨沙由于满心感激而发抖,把一个大烛台放在医师面前。
4、化妆室一直充满兴奋的叫声和类似马嘶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文章写作风格:
①语言明快,朴素平淡,发人深省。
②情节生动,结构紧凑,短小精悍。
七、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真正体味到了契诃夫小说的魅力,风格质朴,语言精练,篇幅简短,情节简单,不靠悬念吸引读者,但自有一种震撼人的力量。同学们有机会,应多读读契诃夫的作品。
八、布置作业。
运用艺术上的巧合,仿写一篇小小说。
契诃夫《艺术品》第二课时教案【2】
课 题 |
8、艺术品 契诃夫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
|||
过程与方法 |
1、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2、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认识人性中的丑。 |
||||
重点 |
1、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 2、从人物性格品主题。 |
||||
难点 |
认识人性中的丑。 |
||||
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
||||
教学准备 |
熟知内容,了解情节。 |
||||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
|||||
一 引入新课 |
一、读课文,引入新授。 |
||||
二 新课教学 |
二、明确文章结构。 说话——对话 ,仅插入一段对艺术品的介绍。 三、读课文,感知对话中人物的手段和性格。 1、小伙子的手段:感大恩——表恳切——显贵重——吹其美——吹捧人——用威逼——表真诚 2、医师的人品:爱病人——高风格——讲廉洁——有尊严——顾影响——有礼节——讲情理(实质呢?) 3、如何处理一个见不得人的物品呢? 送给:大恩人——好朋友——坏蛋——古董商——大恩人 身份:救命者——医 师——律师——演 员——古董商 4、开头的愁眉苦脸为何? 5、最后写律师给演员、演员给老太婆的过程否? 可猜想,有意味,写法不流于重复。 6、律师送法与意识和小伙子的方法相似否? 外表身份不同,本质一样。 7、用一个物品检验出了什么? 四、讲出个人对文义及结构的理解。 五、得出中心。 六、由文章看作者,得出写作特点。 七、学生小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会主题。 |
||||
板书设计 |
大烛台 外表不实用、淫恶 质地贵重 人 外表很贵重 内心却很丑恶 |
||||
作业布置 |
全品练习册 |
||||
课后反思 |
|
||||
【契诃夫《艺术品》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台阶》教案(第二课时)05-16
《孔乙己》第二课时教案02-21
《离骚》第二课时教案03-31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04-05
初中语文《艺术品》第一课时教案06-13
契诃夫经典语录04-23
契诃夫名言警句04-05
《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05-05
鲁迅《故乡》教案(第二课时)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