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语文《陈毅市长》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10 12:08:35 九年级 我要投稿

九年级语文《陈毅市长》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九年级语文《陈毅市长》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剧情梗概、戏剧的特点。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导人课文。

  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毅市长》(板书课题)也是展现陈毅崇高品格的作品,不过,课文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文学样式--戏剧(板书)。

  2.学生结合注解,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

  教师补充: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必然要受时空限制,因而,剧本的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变换不宜频繁,它必须高度集中、紧凑,全部剧情必须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演出完毕。

  (2)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剧本的情节结构上,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人物的台词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并且是人物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然流露。

  3.听录音,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剧中人物的咬字吐音。

  (1)正音释义。

  (2)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分清节奏。

  台词是在自然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直接诉之于人的听觉,因此,特别强调节奏分明、和谐,入耳动听。朗读时应体现这一特点。

  节奏划分示例:

  ①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②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

  ③先生之言/差矣

  ④停电/伊/不怕,怕只怕/敌人破坏电厂,那就要/一片漆黑

  4.剧情梗概。(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

  194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家。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登门拜访齐仰之,却遭到冷遇。进门之后,陈毅借刘禹锡《陋室铭》赞扬主人,融洽了双方感情。于是,陈毅乘机巧用“激将法”,大谈共产党的“化学”,使清高、正直、不乏爱国心的齐仰之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变化”,欣然同意出山筹建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 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上课时教学内容。

  (1)请同学回忆戏剧的三大特点。

  (2)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

  (3)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来。

  (4)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和口语化。

  (5)回顾故事情节。

  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

  2.疏理、分析故事情节。

  (1)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提示:由故事情节来考虑戏剧冲突。

  讨论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间的矛盾冲突。

  (2)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四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提示:戏中仅两个人物,而且两人始终都在舞台上,因而,不能以人物上下场来确定层次。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

  同桌间讨论明确:碰到四个难题:被拒门外、谈话限时、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据此,这场戏可分四个层次:

  ①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坐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

  ②矛盾的发展(至“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三分钟的矛盾。

  ③矛盾的激化(至“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

  ④矛盾的解决(至结尾):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

  3.研读第一部分。

  (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一是交代陈毅市长曾下过请帖这一情节,为亲自登门夜访作了铺垫;二是表明齐仰之不问世事,不问政治,对共产党不理解,及耿直的性格,这就为矛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三是渲染了舞台气氛,使观众产生了悬念。

  (2)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于是冲突产生。那么,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讨论明确:“再次按门上的电铃”“继续按电铃”表明陈毅的倔强与诚意;在“工作”上与齐仰之取得一致;齐仰之以“我在工作”拒访,而陈毅以“也是为了工作”求访。

  4.研读第二部分。

  (1)派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进门后,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局?其他同学思考:陈毅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讨论明确:引<陋室铭)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博得齐仰之的好感,缓和气氛,融洽了感情。

  (2)尽管齐仰之有了让步,请陈毅坐下了,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那么,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使访谈得以深人下去呢?

  讨论明确:陈毅巧用“激将法”,称齐仰之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好像一窍不通”,这样一说,使清高、自信的齐仰之急于寻根究底,请陈毅“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于是,陈毅由被动转入主动,掌握了主动权。

  5.研读第三部分。出示投影片,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

  (2)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

  (3)陈毅怎样针对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的思想进行宣传?

  (4)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

  明确:

  (1) “共产党人的化学”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改变旧中国黑暗的社会面貌,建立人民新中国的一场社会革命。

  (2)“革命化学”的说法是陈毅针对齐仰之只做学问、不问政治所采取的.一种谈话策略。陈毅假借谈论化学,实质上是对他进行启发和教育,由此可见,陈毅谈吐的机敏与睿智。

  (3)先概括指出实验室里的小气候与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再联系齐仰之的身世遭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齐仰之感慨万千;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出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齐先生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时机已经来到了。

  (4)内因:齐仰之正直、爱国,·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报效祖国之心。外因:陈毅求贤若渴,谈话有艺术性、层层推进、扣人心弦,是促使齐仰之思想起“化学变化”的有力催化剂。

  6.研读第四部分。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

  讨论明确:

  结尾安排颇具匠心:开场,齐仰之只让陈毅谈“三分钟”,此时却已谈了“三十分钟”,还要陈毅再谈“三天三夜”。突然停电时,陈毅“要马上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与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既降下了这场戏的帷幕,又为下场戏作了简单的铺垫。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特点,归纳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2.了解舞台说明的特点、作用。

  3.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思考:话剧的表现手段有哪两种?

  明确: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手段的戏剧形式。本节课重在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讨论:文中两位主要人物陈毅与齐仰之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陈毅:坚定、豪爽、机敏、雄辩--无产阶级革命家

  齐仰之:急躁、诚恳、有爱国心、清高、固执、政治淡薄、科学严谨--爱国主义科学家

  3.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陈毅与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和动作的例句。男女同学分工,男同学找能表现陈毅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女同学找能表现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

  4.把握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

  (1)引导学生了解潜台词。

  潜台词是藏在字面之下的没有说出来的台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这个“意”反映了特定的情景之下人物说话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①齐仰之 : 这……可以延长片刻。

  “这……”包含着激烈的内心冲突:想问个究竟就得破多年恪守的信条;不问清楚又于心不甘,因为“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在进退两难中,勉强作出了“可以延长片刻”的选择。

  ②陈毅 : 我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到一起,不就中和了?

  “碱性”是比喻说法,指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中和”指用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影响齐仰之,让他适应新时代,改变过去不问世事,不问政治,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准则的做法。

  5.分析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1)明确概念(结合文后练习二)。

  舞台说明也叫“舞台提示”,是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根据演出的需要,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展开。

  (2)四人小组讨论分析这场戏中“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①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身份--深居简/潜心科研的化学家。

  小道具--条幅,说明他埋头钻研,无意接待来访。

  这部分舞台说明为陈毅夜访被拒绝,两人间产生戏剧冲突作了铺垫。

  ②齐仰之对“急促的电话铃声充耳不闻”“大皱眉头,拿起话筒”“将电话挂上,坐下继续工作”。

  这些舞台说明表明了人物神情、动作,揭示了他清高、固执的性格及急躁情绪,预示与陈毅发生冲突的必然性,确定了戏剧氛围。

  ③齐仰之“乒的一声将门关上”“气冲冲去开门”“请陈毅进“请陈毅坐下”“连忙拦住(陈毅)”“点燃蜡烛”。这些动作、神情展示了矛盾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解决的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④齐仰之“烦躁地”“一惊”“为难地”“高兴地”“不悦”“深有感触”“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大笑”“大喜”。

  勾勒了齐仰之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有助于读者揣摩人物心理,理解人物形象。

  6.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

  ①在充分理解剧作、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从总体上说,陈毅的语言坦率、豪爽,又不乏幽默;齐仰之的语言由冷淡、生硬转为热情、诚恳、急切。

  ②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确定声音的轻重、快慢、化。

  ③借助舞台说明,辅以一定的表情、动作。

  (2)四人小组组内分角色朗读。

  (3)抽同学在班内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九年级语文《陈毅市长》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陈毅市长》教学教案设计08-17

初三语文同步试题《陈毅市长》03-03

《陈毅市长》教案汇编04-03

《陈毅市长》教案课件精选08-17

《陈毅市长》教学反思08-17

初中语文《陈毅市长》精品教学设计04-01

《陈毅市长》教案资料设计08-17

《陈毅市长》优秀教案(2篇)05-05

《〈陈毅市长〉选场》 导学案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