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草莓》教案设计

时间:2024-07-29 18:44:57 蔼媚 九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草莓》教案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草莓》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草莓》教案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草莓》教案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文章思路。

  (二)知晓联想手法。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

  (二)初读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正音

  槲(hú)树 枝柯(kē) 禀(bǐng)赋 馨(xīn)香

  璀璨(cuǐc4n) 惴(zhuì)惴不安

  (四)研读

  1、学生自由朗读第1-3段,然后说说这部分文字描写的主要内容。

  明确: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明确: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同。

  3、那么第1段描写了九月农村怎样的景物?反映出来的人的心境又是如何的?

  明确:借助于天气的暖和、树木的碧绿、天空的湛蓝,突出景色的“夏意正浓”,人置身于这样的景色,心境是“欢快”的。

  4、而第3段里,作者笔下的景物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更多的是强调暖和的天气不是一种常态,树木的碧绿不久就会枯黄,天空的蔚蓝也行将成为灰色,借此来突出“秋的气息”。

  5、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是与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从而强调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种模样”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6、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明确:“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7、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个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明确:“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8、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明确:“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9、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有过渡的作用,还有点题的作用。

  10、请同学概括一下第1-3段的内容,并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研读

  1、学生齐读第4—6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明确: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很显然这部分的文字与前文有着明显的关联,说说它们彼此间的照应。

  明确:第4、5段分别与1、3段相对应。

  3、能够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示例:

  (1)第1段的“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与第4段的“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相照应;

  (2)第3段的“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与第5段的“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相照应;

  (3)第3段的“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与第5段的“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彼此照应。

  4、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呢?

  明确: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5、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浸沉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能不能就文中的一些句子作说明。

  示例:

  (1)“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2)“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3)“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4)“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浸沉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6、借此,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明确:作者将“六月草莓”与“妙龄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生的诗意的融合,给读者以更辽阔的思维的空间。

  (三)拓展

  阅读《面对荷塘》,说说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景物特征以及作者的感悟。(也可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

  面对荷塘

  很早就读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周氏笔下的莲,全然一副士大夫的清高,它早已成为一种人格意义的象征,而作为自然意义的莲,它似乎已被抽去血肉,干巴巴的,闻不出一点生命的气息。周氏是哲人,他擅长的是抽象的概括。

  后来,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又完全地沉浸在朱老夫子那充满女性柔美的荷塘里,不自觉地为那“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所陶醉。可陶醉之余,总是摆脱不了那属于朱老夫子的淡淡惆怅。朱老夫子是一个诗人,他那诗意的荷塘充盈的是想象的魅力。于是,总觉得他那荷塘与自己隔了一层什么。

  今年的盛夏,我去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却也意外地看到一个荷塘。也许是受到周氏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没有走近那荷塘。然而那荷塘边的人影,却时时映入我的眼帘:有妙龄的女孩,着一身白色长裙,于荷塘边或站或坐,于是一种飘逸的妩媚,全然融入那荷塘中的田田的绿,艳艳的红;也有戴眼镜的男孩子,躬身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狠狠地抽着烟,让那满脸的愁绪,随着袅袅的烟雾弥散在荷塘的上空。

  或许是那荷花点点的粉红诱惑着我,也或许是那荷塘溢出的盈盈绿意缠绕着我。于是,在一个黄昏,我走近了荷塘。

  荷塘并不大,不规则的岸边,斜伸着几棵树,蔓延着一些不知名的藤。我端端地直面那荷塘,荷塘那潦草的意象,便漾漾地交叠在我的脑海。

  此时,夕阳圆圆地站立在树梢上,那浓浓的暖意尽情地泼洒在荷塘,溅了满身热辣辣阳光的荷,似乎也有些承受不了,红扑扑的脸上便显出了一些羞色,徐徐地弯了青腰,而那荷叶却不甘寂寞,鼓着劲儿将自己撑得郁郁青青。

  一阵风吹来,吹落了夕阳,也吹黯了荷的粉面,只是那荷叶高兴起来,摇曳着绿色翻滚着绿色。我的目光在荷叶与荷叶之间飞翔,在大片的翠绿与点点的粉红之间飞翔,就像翩翩起舞的蜻蜓。

  无意间,我突然看到,那被圆圆的荷叶遮盖的水。水也是绿的,可远远不是那种清纯的绿,而是一种浑浊的绿。再细看,那荷似乎也过早现出些许斑驳的锈迹,那清色的荷叶也似乎过早地有了点点的枯痕。

  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冒出许多有关荷的诗句:“雨红蕖冉冉香”、“门外野风开白莲”、“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这些满嘴留香的诗句,曾成为多少后人的佳肴,可我面对眼前的荷塘,却怎么也咀嚼不出个中的滋味。

  我定定地注视着那荷塘,似乎眼前也就仅仅剩下了荷,亦如那水中普普通通的植物。我感到一种悲凉,我不得不承认,我缺乏哲人的眼光和诗人的想象,那让哲人敬仰的莲,那让诗人浮想联翩的荷塘,似乎一下子荡然无存。

  我知道,当我面对那荷塘时,那荷塘也正眼睁睁地面对着我。

  板书设计

  九月六月夏意正浓秋的气息联想流年不再珍惜生命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草莓》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的联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征手法。

  2、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深刻哲理,珍惜过往,正视未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体味生活中“变”的人生况味。(重点)

  2、理解不同时节的“草莓”的象征含义和联想的运用。(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课前让学生自行查阅解决有关文学知识,如作者、体裁等。课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构思),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通过问题设置带动学生通读全文,把文章思路,进而体会全文联想的巧妙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草莓》这个题目,同学看看可以写一些什么类型的文章?

  可能有同学会认为《草莓》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赞美“草莓”的咏物散文,或是单纯的一篇说明性文章……

  伊瓦什凯维奇的这篇文章题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

  明确:“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澜的触媒,作者的意图是借“草莓”这一自然界的变化,阐明对人生的变化的感悟。

  二、整体探究主旨

  学生通过复读思考,自由讨论。

  明确:

  1、自然与社会都处在无时不在的“变”的过程中。“不变”是错觉,“变”是必然。对青春易老,岁月易逝有赶上悲叹。(表层)

  2、通过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写出时光赋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态。作者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更有对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层)

  三、围绕问题,品读课文

  1、问题:一颗普通的草莓怎样引发作者想到自然的变化,再由自然的变化想到人生的变化?(思路探究)

  ( 提示:也就是说,它们有着某些共同之处和联系,可联系文本解读。)

  2、问题:为什么以“草莓”为题?六月草莓与九月草莓的象征含义是什么?(主旨把握)

  3、问题:开篇为什么不从草莓起头,而渲染“夏意正浓”?结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表达效果示例)

  ……

  1、明确:这是一颗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着“不变”与“变”的因子,“不变”是因为它带有六月的香甜芬芳,“变”是因为它拥有九月的成熟,与“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

  由草莓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自然中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抓住树木、太阳、天空、空气、鸟儿以及人们的欢笑,“但”字突现自然界的“不变”与“变”;由自然界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象征着人生命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变”与“变”:“不变”的爱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时光和回忆,“变”的是与“青春时代”不同的空气、时光以及时光赋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情感、思虑、生活、经验、信仰和理性。作者通过这种联想,领悟到“变”是一种永恒,对过去应该珍视,但更要正视未来,因为生命成长的希望在前面。

  2、明确:文章最后一层意思:六月的气息“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香味浓郁的六月草莓象征着生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寄托着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征一种日益丰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

  3、明确:开篇“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给人以“不变”的幻觉,其实从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变”,暗示大地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与下面意外的发现“晚熟的硕大草莓”的“变”形成回转的笔锋

  在结构布局上,结尾的设置给人一种节奏感,尺水兴波,对景物特征的细微描写增添诗情画意之美,回味文章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变”会给人带来不安,但唯有“变”才能让人生丰富,让生命成熟,让馨香不随时光流逝而永葆。珍视过去,正视未来吧。

  四、教师结尾点评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我想起《匆匆》里的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杨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五、拓展阅读

  朱自清《匆匆》

  张洁《我的四季》(附一篇)

  我的四季

  张洁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份,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概述人生四季的象征意义,谈谈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人生的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

  从文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附:

  伊瓦什凯维奇简介(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1946)、《老砖瓦厂》(1946)、《意大利短篇小说》(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说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1968)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草莓》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了解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2、学生准备

  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

  二、初读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正音

  槲树 枝柯 禀赋 馨香 璀璨 惴惴不安 葱茏茂密

  生意盎然 兴味醋然 湛蓝 沁人心脾 隐瞒 如花似锦

  顷刻之间 韶华灿烂 荒诞 赋予 似水流年 从容不迫

  四、研读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描写的主要内容。

  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第1段中的景物有何特点?人的心境如何?第3段呢?

  4、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是与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从而强调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种模样”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5、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6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下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7、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8、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点题

  9、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并根据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研读

  1、齐读4-6自然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说说这部分文字与前文的照应关系。

  4、5段分别照应1、3段

  例:

  A:第1段: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第4段: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

  B:第3段: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第5段: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C:第3段: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第5段: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4、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5、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请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来说明。

  例:

  A、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B、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C、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D、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6、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将“六月草莓”与“妙龄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生的诗意的融合,给读者以更辽阔的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

  4、草莓

  九月 夏意正浓 联想 流年不再 珍惜生命

  六月 秋的气息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草莓》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11-08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3

小学二年级语文版上册教案11-02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02-01

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精选18篇)11-16

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12篇)11-10

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12篇11-09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03-21

草莓10-07

草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