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

时间:2021-08-08 14:50:13 九年级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 点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难 点

  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复习课文

  教学方法

  指导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 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1-2段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 痛恨: 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问题2、3)( )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 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 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 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四、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2、默写课文3-7段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汇编)04-06

初三上册《出师表》第三课时教案05-19

初三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04-27

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08-2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08-20

《出师表》教案03-15

《出师表》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3-03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精选6篇)02-17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