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4. 对"游濠梁"引发的辩论作出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一课里,庄子狠狠地嘲讽了惠子一番,相信大家的印象一定还非常深刻,这篇文章里,他们两个人又怎么了?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全班齐读课文)
二、整体阅读,通过提问感知文意。
读过课文,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辩论)
说到辩论,相信同学们对上学期年级的辩论赛还记忆犹新,在辩论赛上,双方辩手雄辩生风的英姿让大家倾倒,而千年前的这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辩论"更有着说不尽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
那惠子如何反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一句有个一词多义的词,是哪个?(固,固然、本来;)这一句该如何理解
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
三、深入理解双方观点。
相信大家现在对文意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不甘心于只是把文意搞懂,还想要对文章有更深刻了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次分析一下课文。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请注意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
2.六人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
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四、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
1.讨论并自由发言
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不过,我们先把这场千古争辩放一放,来关注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 (课后练习: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4.提问: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你更欣赏哪一种思想?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课外。
1.回应开头庄子的思想。
2.通过《郢人匠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加深对庄子思想理解。(看动画视频)
3.总结全文: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祸福、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来,也犹如扑面而来的清风一般,清爽怡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安”、“固”、“全”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思,能准确翻译全文。
2.学习移情于物的写法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以读解文,落实“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4.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言词语积累,准确翻译课文。
2.难点: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积极、主动预习,自主疏通文意,并能形成自己的初步阅读体验。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读
导入新课
由故事《鼓盆而歌》导入新课。
听故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译读
疏通文意1.全班齐读课文,正字正音。
2.解释关键字、词、句。
3.师生一起逐句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4.全班齐读译文,进一步疏通文意。齐读课文
抢答
批注
疏通字词句,解决教学重点。
(三)演读
理解文意以现代文还原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用现代文还原人物对话,进行悟读。
(2)还原文言文对话,再读巩固。
自由悟读
演读、听读以“读”解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真正理解课文,巩固知识。
(四)辩读
合作探究
辩论不分输赢,庄子和惠子其实也不分上下,他们的答话各有所长,各有各的智慧,他们的智慧都体现在哪呢?
(庄子:超然物外、重主观感受
惠子:求真务实,重逻辑推理)
小组讨论
交流
明确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对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感受“游濠梁”中庄子诗意的.生活态度,进而了解庄子的思想。
(五)延读
拓展延伸“移情于物”的写法、作用及相关的诗文。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
齐读
体悟
让学生了解写作手法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六)引作者
了解庄子
庄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并称为道学之祖。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
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
了解
积累
增加学生对庄子及其思想的了解。
(七)总结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
于丹《<庄子>心得》
感悟
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七、续读作业
1.摘抄出自《庄子》的成语和名言。
2.课外继续阅读《庄子秋水》的其他故事或《庄子》、《〈庄子〉心得》,更全面地认识庄子其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动画片《庄周梦蝶》,学生指手画脚说庄子,教师补充。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1)学生试读;(2)学生齐读;(3)听读课文;(4)分角色读。
2.演绎课文内容。由两名学生用现代汉语演绎文章精彩对白。
3.整理文言现象。A重点字词;B古今异义;C一词多义;D特殊句式。
4.问题探讨。
①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②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③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峰呢?
④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⑤比较《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的庄子与惠子。
三、课外延伸。阅读《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四、小结和作业。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12-07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范文03-19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范文05-31
浅谈庄子与惠子的关系06-25
惠子相梁文言文翻译05-06
语文惠子相梁文言文翻译04-12
《〈庄子〉故事》教学设计06-01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通用11篇)10-24
逍遥游教学设计11-30
游石梁飞瀑作文(精选16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