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下册语文《椰子树与平等》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2 18:33:17 九年级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下册语文《椰子树与平等》教学设计「汇编」

  《椰子树与平等》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九年级下册语文《椰子树与平等》教学设计「汇编」

  1、整体把握文章的论点及论题,理清其论证思路。

  2、结合语境,解析文中语句含义,正确辨析句子内蕴的语气。

  3、选择一个专题,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文中的观点,结合实际,展开交流与研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

  难点:结合所学,针对专题提供的情境,展开思考与交流。

  【媒体准备】

  用电脑编辑制作相应的课件(用WORD或POWERPOINT编辑)。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浏览全文,标注生字词,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标题是《椰子树与平等》,请问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2、关于诸葛亮砍椰子树的原因分析有三种,请你分析予以查找与概括。

  3、作者认为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作者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参考方案〗角度:模仿作者的思维,设计训练式导语,要求互动。

  (随意板书几个词,比如:石块,电视,奸诈。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与思想,将这三个词语合理地组合起来,表达一段思想或故事。当学生做完了这些后,教师总结。)

  世界无限的宽广,超过了我们的眼睛、耳朵和脚步的距离。那么,世界还是无限联系的么?

  是的,应该是的,但不是在所有人的心中。

  无限联系的真实世界只存在于一种人的眼中,那一定是:思想者。只有思想才能超越任何距离与分隔,任何表象的冷漠与孤立,思想有打破时间与空间的超能力量。今天,一个认真的思想者将走进我们,用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中平静生活里许多貌似真理的现实的可笑与荒诞。他会让我们更加明白成为一个思想者的快乐与重要。因为王小波就说过,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成为一个思想精英远比成为一个道德精英重要。

  【设计说明】这样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模仿的思维训练活跃气氛,同时又能让学生初步理解作者的标题与内容,为下一节的课文阅读理解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有益教育,让他们对于思想的重要有个初步认识。这也符合本单元“精神家园”的主题。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设计,比如,从作者作品、经历的介绍导入,比如作者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一篇文章,相信学生也会有很浓厚的兴趣。

  二、课文探究与分析。

  1.检查预习,学生交流讨论上节课布置的练习。

  〔问题回放〕浏览全文,标注生字词,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标题是《椰子树与平等》,请问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2)关于诸葛亮砍椰子树的原因分析有三种,请你分析予以查找与概括。

  (3)作者认为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作者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师生讨论,明确:

  第(1)题:作者是借“椰子树”来说明自己对“平等”的看法。原文中作者说“我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挂羊头卖狗肉,正是我的用意”。作者其实是想痒阐明自己对于“平等”的观点。

  第(2)题:

  原因一:诸葛亮为了用孔孟之道教化蛮夷之人而砍树,并且用武力威胁别人执行。

  原因二:诸葛亮为了纠正蛮夷之人轻狂的道德缺陷而砍树。

  原因三:诸葛亮为了让不同地域的人达到生活与道义平等而砍树。

  第(3)题: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向上拉平”,其一是“向下拉平”。作者赞成“向上拉平”,因为我们可以从用语中看出作者对于“向下拉平”的讽刺意味。具体来说,比如,“要把所有的正常人都变成残疾人就很容易:只消用铁棍一敲,一声惨叫,这就变过来了。诸葛先生采取的是向下拉平之道,结果就害得我吃不上椰子。”

  〔学情预测〕根据初三学生的情况与能力要求来判断,这三道题的难度各不相同。第一题最易,因为文中在较明显的语意转折处就公开说明清楚,这道题设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论点及全文论述重点;第二道题设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理清文章思路,并且训练学生的查找及概括归纳的能力。难度会稍大,教师最好在学生寻找过程中适当地予以指导及引导;第三道题的设题目的在于把握作者文风特点,同时明确作者的立场。从初三学生总体要求及水平看,属于中难的,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气及情感。

  3.结合课文语境,解释加点词义。

  ①砍树用的刀斧也可以用来砍人,砍树这件事说明他手下的人手够用,刀斧也够用。当地人明白这个意思,就怕了诸葛先生。

  ②对于此事,野史上是这么解释的:蛮夷之人,有些稀奇之物,就如此轻狂,胆敢藐视天朝大邦;没了这些珍稀之物,他们就老实了。

  ③这种椰子树长在人脑里,不光能给人带来物质福利,还有精神上的幸福,这后一方面的差异我把它称为幸福能力的差异。

  师生讨论明确:

  第①题:诸葛亮军队人多,会用武力来杀人。

  第②题:诸葛亮把云南椰子树砍光的事。

  第③题:精神上的幸福。

  4.结合课文语境,品析作者的语言特点。

  ①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

  ②就以诸葛亮先生为例,那身道袍料子虽好,穿在身上除了捂汗和捂痱子,捂不出别的来;至于那顶道冠,既不遮阳,也不挡雨,只能招马蜂进去做窝。

  ③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

  师生讨论,明确:

  第①句: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来造成强烈的反差,以形成强烈的反讽意味。具体地说,便是帕霍姆追求之心极大,可得到的极小,这之间的对比形成了讽刺的效果。

  第②句:作者在这句里运用了独特的想像与夸张来造成幽默的表达效果。

  第③句:作者在这句里通过故意违反常理的思维方式得出一个荒谬的结果来表达讽刺之意。

  〔学情预测〕第4题主要是针对课文中作者语言中的情感色调的理解与把握而设。从学生的理解与水平来说,大部分学生应当能辨识出其中讽刺的意味。至于各句中讽刺效果的由来,则要求学生要结合语境,技巧来理解,教师在这方面做适当的引导将有助于理解。

  三、专题讨论研究。

  【设计说明】课文所提供的观点“对消极平均主义的否定”对于初三的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是超越他们的经验认知层面的。而一种思想真正扎根于心灵并因此而盛开自己的花,那一定必伴以能产生经验的实例。课堂的生活能提供一种思想,但更应该提供一种模拟思想产生的生活情境,尽管它是虚拟的。在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上,思想因为实践而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思想因为被辩论与交流而产生了更强大的爆发力。

  专题的选择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根据自己生活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其中一个,当然,更提倡自已设立围绕观点的.专题。

  〔专题一〕怎样建设一个好班级

  任何一个班级里都有先进与落后的,有相对的优势与弱势的,那么,怎样实现在一个共同美好目标下的共同进步呢?

  〔专题二〕如何才能真正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关注社会。我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差距也在拉大。怎样实现在共同致富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各地区的共同进步呢?是授以鱼,还是授以渔?

  〔建议〕实施步骤:

  1.确定专题,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选定主要发言人。

  3.师生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

  〔学情预测〕从教学心理来看,学生对于活动类的课型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根据实际以及准备情况,可以考虑将此专题讨论作为课堂一小节活动,也可扩展成一次专题辩论赛。

  四、作业布置。

  1.完成《伴你学语文》中与本课相关的练习。

  2.预习《陋室铭》,反复诵读以至背诵。

  《椰子树与平等》教学设计二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作者借写云南椰子树从有到无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人人需要平等,但并没有真正的平等,即使看上去平等,也是消极的平等,指出了消极的平均主义的危害。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的论点及论题,理清其论证思路。

  2.结合语境,解析文中语句含义,正确辨析句子内蕴的语气。

  3.选择一个专题,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文中的观点,结合实际,展开交流与研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

  结合所学,针对专题提供的情境,展开思考与交流。

  【教学建议】

  1. 导入角度:模仿作者的思维,设计训练式导语,要求互动。

  (随意板书几个词,比如:石块,电视,奸诈。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与思想,将这三个词语合理地组合起来,表达一段思想或故事。当学生做完了这些后,教师总结。)

  2.作者简介。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及图片。

  3.课文探究与分析。

  (1)浏览全文,标注生字词,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或投影展示)

  1)标题是《椰子树与平等》,请问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2)关于诸葛亮砍椰子树的原因分析有三种,请你分析予以查找与概括。

  3)作者认为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作者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师生讨论明确。

  [学情预测]根据初三学生的情况与能力要求来判断,这三道题的难度各不相同。第一道题最易,因为文中在较明显的语意转折处就公开说明清楚,这道题设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论点及全文论述重点;第二道题设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理清文章思路,并且训练学生的查找及概括归纳的能力。难度会稍大,教师最好在学生寻找过程中适当地予以指导及引导;第三道题的设题目的在于把握作者文风特点,同时明确作者的立场。从初三学生总体要求及水平看,属于中难的,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气及情感。

  (2)结合课文语境,解释加点词义。(多媒体或投影展示)

  ①砍树用的刀斧也可以用来砍人,砍树这件事说明他手下的人手够用,刀斧也够用。当地人明白了这个意思,就怕了诸葛先生。

  ②对于此事,野史上是这么解释的:蛮夷之人,有些稀奇之物,就如此轻狂,胆敢藐视天朝大邦;没了这些珍稀之物,他们就老实了。

  ③这种椰子树长在人脑里,不光能给人带来物质福利,还有精神上的幸福,这后一方面的差异我把它称为幸福能力的差异。

  师生讨论明确:

  第①题:诸葛亮军队人多,会用武力来杀人。

  第②题:诸葛亮把云南椰子树砍光的事。

  第③题:精神上的幸福。

  (3)结合课文语境,品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多媒体或投影展示)

  ①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

  ②就以诸葛亮先生为例,那身道袍料子虽好,穿在身上除了捂汗和捂痱子,捂不出别的来;至于那顶道冠,既不遮阳,也不挡雨,只能招马蜂进去做窝。

  ③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

  师生讨论,明确。

  [学情预测]第4题主要是针对课文中作者语言中的情感色调的理解与把握而设。从学生的理解与水平来说,大部分学生应当能辨识出其中讽刺的意味。至于各句中讽刺效果的由来,则要求学生要结合语境、技巧来理解,教师在这方面做适当的引导将有助于理解。

  4.专题讨论研究。

  【设计说明】课文所提供的观点“对消极平均主义的否定”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是超越他们的经验认知层面的。而一种思想真正扎根于心灵并因此而盛开自己的花,那一定必伴以能产生经验的实例。课堂的生活能提供一种思想,但更应该提供一种模拟思想产生的生活情境,尽管它是虚拟的。在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上,思想因为实践而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思想因为被辩论与交流而产生了更强大的爆发力。

  专题的选择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根据自己生活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其中一个,当然,更提倡自己设立围绕观点的专题。

  [专题一]怎样建设一个好班级

  任何一个班级里都有先进与落后的,有相对的优势与弱势的,那么,怎样实现在一个共同美好目标下的共同进步呢?

  [专题二]如何才能真正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关注社会。我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差距也在拉大。怎样实现在共同致富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各地区的共同进步呢?是授以鱼,还是授以渔?

  [建议]实施步骤:

  1.确定专题,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选定主要发言人。

  3.师生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

  [学情预测]从教学心理来看,学生对于活动类的课型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根据实际以及准备情况,可以考虑将此专题讨论作为课堂一小节活动,也可扩展成一次专题辩论赛。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相关图片如椰子树、诸葛亮、王小波图像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课文内容。

  2.课堂需要合作讨论的问题。

  课件使用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文章的特色,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审美特质。

  3.专题讨论研究板块的多媒体展示。

  课件使用目的:培养学生更好理清主题训练思路。

  (三)教学资料要求:

  1.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北京人。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电影文学剧本《东宫·西宫》、杂文集《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

  作为一个关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王小波在他的杂文中积极弘扬科学、理性、独立、自由、宽容的理念,坚决反对愚昧、专制、教条、虚伪、奴气等反文明的恶习,充分表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王小波的杂文充满了幽默的谐趣。散文评论家林贤治认为:“幽默,玩笑,在中国作家中并不显得匮乏;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因此酿成一种可恶的风气。幽默而可恶,就因为没有道义感,甚至反道义。能够把道义感和幽默感结合起来,锻炼出一种风格,不仅五十年,就算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近百年间,也没有几个人。鲁迅是唯一的。王小波虽然尚未达到鲁迅的博大与深刻,但他在一个独断的意识形态下创造出来的‘假正经’文风中自成格局,也可以说是唯一的,难以替代的。”

  2.相关的专题知识介绍。

【九年级下册语文《椰子树与平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九年级下册语文《椰子树与平等》ppt06-15

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12-28

语文下册《人之初》教学设计12-29

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12-29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02-09

高二语文下册《信条》教学设计08-19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05-06

小学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3篇01-07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教学设计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