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31 18:39:50 九年级 我要投稿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汇编」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设计: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汇编」

  1、 积累部分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用法。

  2、 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本文层层递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艺术。

  4、 体会语言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5、 认识父母为子女做长远打算的道理,明白溺爱的危害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们云游八方、纵横捭阖的事件和言论,正如刘向所称“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立策谋”。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数共33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动。

  幻灯补充资料,学生阅读并摘记关键内容:

  (资料1:郑振铎“在《战国策》里面,我们看不到一些迂腐的言论,与一切遵守传统的习惯与道德的行为;这个时代是一个新的时代,旧的一切,已完全推到,完全摧毁。所有的言论都是独创的、直捷的、包含可爱的机警与雄辩的,所有的行动都是勇敢的,不守旧习惯的。都是审辨直接的、利害极为明瞭的。”)

  (资料2:刘向:“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口。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资料3:曾巩:“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教师阐释:

  历史上人们大都从维护儒家正统思想出发,认为它是一部坏人心术的邪恶之书。其实,《战国策》通过许多引人入胜的奇策异智故事,说明智能的威力和策士的社会作用。渲染策士对战过局势的控制,显示智力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有意识的渲染夸大策士在战国乱世中的作用,歌颂策士的智慧,旨在引起人们对智力的足够重视。“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战国策》的作者以卓越的眼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强调了知识阶层在政治斗争与社会发展中的强大作用,歌颂那些穷闾僻巷中冲杀出来的大批寒士的才智,公然提出“士贵耳,王者不贵”的呼声。这种与不讲智愚贤不肖的世袭贵族专制背道而驰的思想倾向,尤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崇尚智能标志着人的初步觉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战争不再是赤裸裸的蛮力搏斗,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智力的较量。因此,人的价值,特别是智能的价值不能不被重视。作者排除鬼神思想的干扰,高扬人的因素,重视人的主体意义,为后人的觉醒起了启蒙作用。

  二、中国历史散文分类:(幻灯)

  以“时”为中心——编年体——《春秋》、《左传》

  以“地”为中心——国别体——《国语》、《战国策》

  以“人”为中心——纪传体——《史记》、《汉书》

  以“事”为中心——纪事本末体——《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三、指导诵读:

  1、学生集体诵读。

  2、教师指导,人物对话诵读要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情相吻合。

  四、课文学习:

  1、触龙説赵太后之前,面临怎样的局面?

  学生归纳:三对矛盾(赵——秦,赵——齐,太后——群臣)(板书)

  教师追问:从哪些词语看出形势的紧张严峻?

  提示明确:“新”、“急”、两个“必”

  教师总结讲授:

  是啊,强秦压境,齐国又开出了很高的条件和筹码,国内大臣们与赵太后又陷入僵局,真可谓内外交困,矛盾重重。这时候,作为谋臣策士的触龙表示“愿见太后”,这里显示出战国时期知识阶层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是一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精神。面对赵太后的威势,触龙没有选择沉默,这是因为他深悟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种参悟是渗透到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的,正是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才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才有苏武牧羊的动人故事,才有班超的投笔从戎,岳飞的精忠报国,才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因此,触龙的劝谏成功,和这种为国家排忧解难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当然,“有济世之心,尚须有济世之术”,触龙讽谏成功,更和他的语言艺术分不开,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他的语言艺术。

  2、触龙用什么方法叩开和赵太后的对话之门?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中勾画出描写赵太后表情的词句。

  明确:说健康以缓冲(板书)

  扫清语言障碍,学生对照注释阅读,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揖——胥,谢,曾,“和于身也”,色,少,耆(不读qi)

  (幻灯)表揣度语气的固定结构:

  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3、教师引导:

  赵太后愤怒的表情稍微缓解了一些,但这时候说根本的问题尚欠火候,触龙又用了什么办法?给舒祺谋位子的目的何在?

  学生回答,教师同时解决相应内容的字词句。

  说舒祺以引诱(板书)

  明确:其用意一是解除太后的戒备心理,二是因势利导,巧妙引出太后的爱子之情,找到感情上的共鸣。

  文言基础知识:贱息,不肖,爱怜,没死以闻,念悲其远,祝

  (幻灯)表比较的介词“于”

  甚于妇人

  贤于长安君

  皆以美于徐公

  4、此时触龙还是不谈人质,而是拿长安君与燕后对比,认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我们可以概括为——比燕后以旁敲(板书),那么,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明确:“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教师引申讲解:这里其实牵涉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直到今天仍具有警示意义,即,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

  学生谈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拨:

  不做长远打算,而只让子女贪图眼前的安逸,这就是溺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失职,我们应该明白,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爱都是温情脉脉的。

  5、触龙哪些话最终打动了太后,使其欣欣然答应派长安君去做人质的?

  ①学生齐读此段,然后就不懂的词句提问。(双向互动)

  ②体会这段文字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文风。(排比)

  ③触龙总结历史经验,思索出隐藏在沧桑岁月深处的耐人寻味的哲理——“位卑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教师讲解:

  这种无功不受禄的思想,要求人们为国立功,是对世袭制度的大胆挑战。是啊,“有功于国”,才能“自托于世”,我想起了我们学校校园内的一副对联——“以正气还天地,有大功于国家”,就让我们大家以此共勉吧。

  6、总结:

  纵观全文,赵国执政者赵太后由于爱子过甚而不清醒,于是她同谋臣触龙之间发生了一场权力和智慧的角逐。结果触龙凭借自己的智慧占了上风。在这里,彰显出了《战国策》的作者的轴心意识,那就是崇尚智慧,一部《战国策》,生动阐释了智慧就是力量的含义,作者以卓异的眼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强调了“士”阶层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课文字词串讲,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掌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文言句式等现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了解本文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纵横捭阖的论说技巧。学习本文通俗生动的人物语言和细致入微的人物行动和对话描写

  3、认识“凡事应从长远打算,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的道理,以及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文中难解词句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2、细节描写和游说技巧。

  教法

  教授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我一起背一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爱。的确,每一位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体现父母爱子女主题的古文《触龙说赵太后》。

  解题:①触龙:赵国的大臣,担任左师。“说”:劝说。

  ②赵太后:即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战国策•齐策》中《赵威后问齐使》一文中,描写赵威后接见齐使时先问齐国的收成情况,再问百姓,最后问君王。齐使听后不悦,认为她是先卑后尊。而太后答曰:“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那这样一个开明的君子有因何事让大臣进谏劝说呢?

  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课文。

  二、强调字音

  大家读得很整齐,不过有几个字的字音需要强调一下,请大家标记在课文上。

  强(qiǎng)谏 必唾(tuò)其面 揖(yī)之

  恃(shì)辇(niǎn) 耆(shì)食 不肖(xiào)

  没(mò)死 沟壑(hè) 媪(ǎo)

  持其踵(zhǒng) 挟(xié)重器 膏腴(yú)

  百乘(shèng)

  三、课文整体梳理感知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的“强”读为qiǎng,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

  提问:我们读了第一自然段,发现赵国此时对内对外是矛盾重重。那么本段中究竟提到了几对矛盾呢?请一位同学来帮赵国归纳一下。

  明确:有三对矛盾。“赵太后新用事,秦急而攻之”一句点明了赵国与秦国之间的矛盾;“赵氏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说明了赵国语气国之间的矛盾;“太后不肯,大臣强谏”,说明了太后与大臣之间的矛盾。

  作者还强调了这几个字,“新”表明赵国国内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局势不稳,“急”字突出了秦乘虚而入的急切,“必”字表明齐国要求长安君为人质的坚决,“乃”字强调了出兵的必要条件。

  指导同学翻译

  板书:三个矛盾——赵国与秦国、赵国与齐国、太后与大臣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提问:堂堂一国太后,都要“老妇必唾其面”了,可见太后态度之坚决。赵国此时危如累卵。同学们,小说和电影中,在这种千钧一发之际,必然会有一位孤胆英雄潇洒出场,力挽狂澜,那么现在轮到了谁呢?

  (同学回答)

  明确:不错,“左师触龙愿见太后”。

  追问:太后是什么反应呢?

  明确:“盛气而揖之”。

  太后已是料到触龙的来意,气冲冲的等着他了。触龙又当如何呢?请大家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女生读赵太后,男生读触龙,老师读旁白。

  诵读指导:

  1.此段中,赵太后言语不多,开始“太后盛气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态的变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将太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

  2.触龙是在太后与大臣僵持不下时出场的。他的有意识的苍老,他的机智,他的从容不迫都寓于其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言语之中,读时要注意。

  3.“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一要读出关切之情,二“日”与“食饮”后要略作停顿。

  提问:这一段话中,触龙问了太后什么问题?

  明确:日常饮食。

  提问:触龙先自言年老,而后问候太后,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呢?

  明确:“太后色稍解”。

  难点词义讲解:徐趋、窃自恕

  指导同学翻译。

  板书:聊家常→色少解

  (三)分析第三自然段

  触龙闲话家常,关心太后的饮食起居,聪明的转移了赵太后的注意力。让太后的态度从“老妇必唾其面”转变为“色少解”。那么接下来,触龙又要问什么了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

  诵读指导: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句“令”后略作停顿。“没死以闻”要读得坚定可信。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得关切之情。

  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提问:本段中触龙对太后说到了谁?

  明确:舒褀,也就是触龙的小儿子。

  提问:他提到舒褀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明确:“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以卫王宫。没死以闻”不肖,即不成材的意思。黑衣,指王宫侍卫。触龙知道这个小儿子不成材,但是私下里偏心他,就求太后准许他当王宫侍卫。甚至说“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希望称自己尚未入土,将这个小儿子托付给赵太后。可见他为这个小儿子设想之周到。

  提问:大家认为赵太后为什么会准许触龙的请求呢?

  明确:赵太后同样非常爱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也就很理解触龙的请求。所以很爽快地答应了。触龙这一手可是很厉害的,他借此表明了自己在爱子方面与太后无异,就获得了太后的认同感。当他和太后讨论丈夫和妇人谁更爱小儿子的时候,已经是“笑曰”,完全解除戒备之心了。

  提问:触龙为自己的爱子求职,已经和太后谈笑风生了,这时他又提到了谁呢?

  明确:燕后,即太后的爱女。触龙故意说“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讨论太后如何不舍燕后却为之计深远。由此使得太后同意了“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打算)深远”的理论。

  难点词义讲解:贱息、不肖、没死、丈夫

  指导同学翻译

  板书:聊爱子→“然”

  (四)分析第四自然段

  我们先来一起翻译前七句话。

  左师触龙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龙说道:“这大概就叫做: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

  提问:触龙先问了两个问题,问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问赵太后,当初那些建立了诸侯国的君王们,他们的亲生子孙中,现在有没有哪一位继承了他们的君位。答案居然是没有。这不是很奇怪吗。世代传席的君位居然没有传给自己的子孙。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他们“位尊而无功 ,奉厚而无劳 ,而挟重器多也。”而赵太后宠爱的长安君此时岂不也一样是“位尊而无功 ,奉厚而无劳 ,而挟重器多也”。所以触龙就可以顺理成章的问赵太后“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其实此时并非只是触龙在问这个问题,赵太后心中又何尝不在自问呢?

  提问:之后太后如何回答?一起读出来。

  明确:“诺。恣君之所使之。”

  难点词义讲解:崩、恣

  指导同学翻译

  板书:聊王位承袭→“诺”

  (五)分析第五自然段

  终于,赵国等到了可喜的结果“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齐兵乃出”。

  难点词义讲解:约、乘

  指导同学翻译

  板书:聊的结果→质于齐

  四、结课

  这节课我们梳理了全文,了解到触龙是在赵国面临三对矛盾的时候挺身而出,以一问饮食起居、二求舒淇之职、三论王位承袭,解决了矛盾。这位来自《战国策》英雄救赵国语危难之际,凭的是其高超的语言艺术,以柔克刚、以情动人,我们之前还认识了一位同样来自《战国策》的英雄人物,是谁呢?(同学回答)《战国策》里的这些纵横家们都是能以一人之言地百万雄兵的,他们将语言艺术、说话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不像好莱坞那些只会动刀动枪的007邦德之流,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请大家课下在此朗读全文,并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下课。

  《触龙说赵太后》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触龙完美的语言艺术,高超的说话技巧。能说出如此精妙的言语,是要能掌握每个字词的准确用法,以字与字,词与词之间微妙的差别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掌握本文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二、检查作业

  (学生读课文)

  三、课本剧表演

  四、归纳重点字词

  这篇课文是触龙作为一个臣子向太后进言。朝廷之上,称呼以及一些委婉语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起归纳本文以及这一单元古文中的一些文言常识。

  (一)古文中的中的敬词、谦词、委婉说法等。

  尊称主要有:媪(特指老妇人)、子、君、足下、执事、子大夫、令尊、令母、令堂……

  谦称主要有:寡人、老臣、仆、愚、贱息、贱妾、贱内、犬子……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这些词大多时候翻译为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即你、我、他、她即可。但是大家一定要从中注意到对话人之间的关系和身份差异,这些都是宝贵的信息。尤其像一些特别的称呼,如“寡人”,只有国君才会自称寡人,胆识这绝对是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这样称呼自己的。大家不要先来不是自称“寡人”啊,早上来上课,一见到同学和你打招呼就说:“寡人今日玉体有恙,尔等免礼。”

  提问:尊称别人的父母是令尊、令母、令堂,自己的父母如何称呼?

  明确:是家母、家父。中国人称呼妻儿可以说贱内、犬子、小女,但是很尊敬自己父母的。

  委婉说法:填沟壑、山陵崩

  中国人对死亡的说法尤其委婉,还有像“驾鹤西游”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填沟壑、山陵崩 ”这两个词也有区别。

  提问:为什么触龙说自己是“填沟壑”,赵太后就是“山陵崩”呢?

  明确:一个是沟,一个是山,地位高度大不相同。这也是触龙语言非常精准的一种表现。古文的精妙在于任何一个字,都是经过几番锤炼的,古文虽短,蕴藏的信息量极大。

  (二)文言实词

  这几个实词在我们所学的文言文中出现了多次,那就意味着他们非常重要,请大家一定要清楚的分辨他们的每一个意思。

  1、质

  (1)质地、底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2)人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质”通“贽”为古代初次拜见长辈得礼物

  今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

  (4)腰斩时用得砧垫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询问、质疑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

  2、及

  (1)到……时候

  及返,市罢 《韩非子•郑人买履》

  (2)趁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比得上

  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史记•孙子列传》

  (4)表并列,和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史记•孙子列传》

  3、甚

  (1)大

  夜半雪愈甚 《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

  (2)厉害

  不若长安君之甚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严重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太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5)非常

  以为且筮己也,甚恐 《黔之驴》

  4、少

  (1)表短时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之战》

  (2)稍微

  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史记•西门豹治邺》

  (3)同“多”相对

  自经丧乱少睡眠 《列子•愚公移山》

  (4)年少的

  是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 《山海经•精卫填海》

  5、异

  (1)奇异

  此一异也 《马钧传》

  (2)惊异

  渔人甚异也 《桃花源记》

  (3)特别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

  (4)特别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5)不同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孟子•梁惠王》

  6、为

  (1)做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史记•孙子列传》

  (2)变为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人谋 《三国志•隆中对》

  (3)叫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庄子•逍遥游》

  (4)表判断,是

  必为有窃疾矣 《墨子•公输》

  (5)因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6)前一个“为”当“替”讲,后一个“为”当“制造”讲

  公输盘为我为(wéi)云梯 《墨子•公输》

  (7)对……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8)被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附:1~5句“为”读wéi,6~8句“为”读wèi。

  五、教师对精彩的细节描写的点拔

  1、入而徐趋。

  “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生动的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足痛,为下文闲谈,乃至提出为子谋职做了铺垫。

  2、持其踵为之泣。

  (1)人举足则两踵接迹而前。持其踵,就是说母亲拉着女儿,女儿不能举步。这是古人的形象语言。”

  (2)春秋战国时期,女儿出嫁时,其母须从女婿家选来的两双鞋中,去一双为女儿穿上,至夫家。

  六、试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

  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古文,其中有三篇课文中的主人公,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取胜。烛之武,是郑国之“老”百姓,他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显其才,成功分化了秦晋联盟,令秦、赵撤兵。邹忌,是齐国之美男子也,他以自己与徐公比美之事,说服齐王广纳群谏“战胜于朝廷”。触龙,一届老臣,在太后盛气只时,动之以情,晓之以大义,使得长安君“质于齐”,赵国免予危难。

  国籍不同,时机不同,事件不同,游说对象不同,游说方法不同,然而游说结果相同。何故?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七、结课

  平时我们都会运用语言来交流沟通,但是,我们是否真的会运用它呢?有一句俗语叫做“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学会巧妙地运用语言,并不只是为了在国之危亡时力挽狂澜,也是为了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和身边的人融洽共处,让我们的能力得以更好的发挥。对我们的学习也都大有帮助的。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触龙说赵太后》欣赏04-05

中学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04-06

《触龙说赵太后》阅读题04-20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赏析04-14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要点11-10

《触龙说赵太后》文言文翻译02-12

《触龙说赵太后》优秀教案两篇04-02

高一语文《触龙说赵太后》教案04-21

触龙说赵太后文言文阅读及翻译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