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时间:2023-02-04 10:54:20 九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精选6篇)

  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二、文学常识简介。

  1、《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2、写作背景。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读懂句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学生齐读第①句,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学生齐读第②③句,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3、学生齐读第④句,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二、探究性学习。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世外桃源应该是根据“大同”社会体制构想出来的。)

  2、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①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②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③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3、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同学们能举几个历史例子来说明吗?

  ①孔子:大同

  ②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③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④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⑤康有为:小康

  ⑥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

  ⑦林觉民《与妻诀别书》“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三、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学生齐背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

  2.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2. 领会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背《桃花源记》……文中的桃花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

  2.作品与背景简介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2.听录音,注意难读字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4.围绕以下问题小声读课文: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

  5.自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解释

  6.学生翻译全文

  7.齐读课文,思考: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怎样?

  8.分析文章的结构

  9.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拓展练习

  1、发挥你的想像,把大同社会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描绘。

  2、“大同 ”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3、你如何看待我们政府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这个大同社会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尽管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五)课堂练习(字词句释为主,具体内容略)

  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音、义)。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奖品的方式)。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多读,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过关游戏法)。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热情活泼,求知欲最强等)。来博取和学生的共鸣,以利教学。

  二、利用课件,讲授新课

  (一)先用孙中山的有资料引出→《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礼记》→《礼记礼运》→课文朗诵→引出学生的竞争意识,先让一人朗读,然后大家齐读。

  (二)先强调本文好,但是文言难懂为由,用“为了搞好本文的学习,大家先玩一个游戏”,然后导入过关斩“奖”的游戏。

  第一关:字音关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让一个同学上黑板注音,同学可以协助,然后发奖:男生默读,女生齐读全文)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天下为()公不必为()己

  第二关:词义关

  给下列划线的`词释义(选出同桌两人,协作过关,然后发奖:女生默读,男生齐读全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三关:句子关

  翻译下列句子(同学举手抢答,明确奖品:前半部分同学大声朗诵,后半部分同学默看全文)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男有分,女有归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第四关:文意关

  翻译全文(让大家推荐一名语文最好的同学回答,鼓掌发奖:后半部分同学大声朗诵,前半部分同学默看全文)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第五关:共渡难关(结构关)

  师生共同分析,然后共同读一遍课文,然后看结构,脱离课本还原原文(老师引导)(见教案后面附录)

  第六关,比较关

  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提示:时间先后)(共同分析一起背诵)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三)拓展延伸

  如何理解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总之,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四)自我检查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音、义)。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熟读并背诵全文。(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答案:第一关:j mù guān fèn w ù wéi wèi

  第二关:见课本

  第三关:

  1、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丧父的孩子、无子的老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4、男子有职业,女子及时婚配。

  5、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6、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附录

  总提①根本特征政治(社会财富)、管理者、社会成员之间

  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爱亲之心、扩充社会

  年龄不同,合理安排

  残缺人群,生活保障

  大道之行也基本特征②③④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职业分配

  家庭保障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劳动成果,珍爱无私;

  共同劳动,全力无私

  全文总括⑤黑暗无存,和平安定,大同呈现

  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与”“亲”“鳏、寡、孤、独、废疾”“分”“恶”“乱”“作”等重要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孔子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培养和提高学生诵读能力及探究意识。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讨论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社会有用之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积累“与”“亲”“鳏、寡、孤、独、废疾”“分”“恶”“乱”“作”等重要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与文中“大同”社会的相似之处。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孔子所讲的大同社会”?

  教具: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同学们,回忆一下《桃花源记》一文是如何描写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学生说)是啊,这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古代圣贤中不仅陶渊明有这样梦想,孔子也有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构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共同走进孔子的“大同”社会。(板书文题)

  一、用路不拾遗的故事导入,学生答成语

  还有一个成语:夜不闭户。两成语打一电影《天下无贼》,引出孔子“大同社会”。

  二、师范读,学生划重音停顿。

  投影:注意音义:

  1、先贤与能

  2、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幼有所长

  5、矜、寡、孤、独

  6、男有分

  7、货恶其弃于地也

  生读,师指导停顿重音。再齐读。

  三、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生读一句,全班翻译一句。师校正,生再读。

  四、大道、大同的意思理解

  哪些话概括“大道”?哪些话概括“大同”?请一女生大声朗读。

  生找句子。第一句话后三个小分句。最后一句前是“大同”,解释两词。学生试背。一总纲二总结。

  看中间部分具体内容。两句话。男女轮读。第一句人人受到关爱。学生试背此句。

  轮读男有分女有归。我们这社会超过这阶段,女孩子不仅只有归,也当有职业。

  再看最后一句。财货是大家的。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再读中间部分。

  五、延读再读全文,向往的语气。

  请谈一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讲诚信

  3、没有战争,科技高度发展

  4、和谐社会

  5、保护环境

  6、人人平等

  7、尽职尽责

  8、没有穷富之分

  六、背诵全文先提示背,再齐背。

  教学反思

  首先,这堂课的目标已达成。针对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两点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再次,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点评力量绵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言。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而我也没有及时提醒他们。

  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当堂成诵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本文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有无相似处?

  2、这个社会理想能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即多读。

  2、自学与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复习《桃花源记》,它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生答: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

  很好。今天我们的新课《大道之行也》与此相似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1、大家把课下注音标在文中后,教师请一学生试读课文,强调纠正字音

  2、学生大声自读课文两到三遍,直到读熟

  3、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与ju通“举”,选拔矜gua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男有分fen职业、职守货恶wu厌恶、憎恨

  亲以……为亲;抚养闭杜绝

  三、理清文章思路,背诵课文

  1、文章可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概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故……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思考层意。然后试着背诵。

  3、多媒体播放原文,不带标点,让学生读出句逗

  四、探究思考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相似的地方在哪里?

  2、这个大同社会能实现吗?今天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五、小结

  远古的人们描绘的美好社会到今天都没能实现,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宏伟的蓝图终会成为现实。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吧。

  古人都有理想,我想: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天进步一点点?考一个好成绩?好大学?在这里,我祝大家美梦成真

  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正确疏通和理解文意。

  2、理解大同社会是怎么样的社会。

  3、比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园,更深掌握大同社会的性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里的人民生活怎么样?(幸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实在陶渊明之前已经有人对社会提出了构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道之行也》,理解一下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内容

  1、默读,疏通字词

  (1)通假字:与、矜、

  (2)古今异意:孤独(古:两个词。孤是幼而无父的人,独是老而无子的人。今:一个词。独自一个人,孤单。)

  乱:古——造反。今——杂乱,无秩序。

  归:古——女子出嫁。今——归来,归属。

  (3)一词多义:闭、为

  (二)理解课文

  1、文章将理想社会称为什么?(大同)

  2、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如果有一个孤儿生活在大同社会,他的幼年、壮年、老年生活会怎么样?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A、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作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C、节俭、勤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3、怎样实现大同社会?(如果回答“大道之行”——什么人、怎么做)(提问并让学生翻译)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老师小结:只有权利属于人民,由德才兼备的人来代替人民使用权利,社会风气良好,才是大同社会。

  4、大同社会实现后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5、全文可分为几层?(然后背诵)

  (1)“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是故谋闭而不行……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三)拓展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这句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因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怎样实现和谐社会?(关爱他人、节俭奉献、守信和睦)

  (四)课堂小结

  向往美好的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幸福的生活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而加倍努力吧!

  (五)作业设计:背诵、完成北大绿卡。

  板书设计:

  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安居乐业大同

  节俭、勤劳

【中学语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05-22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09-07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赏析07-25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07-28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及翻译07-28

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11篇)04-21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道之行也》02-22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06-13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10篇)08-14

大道之行文言文翻译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