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质教案

时间:2023-01-16 06:41:31 九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质教案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3.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4.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2.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从而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法、讲析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二、知(了解背景)

  1.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特点:①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③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④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4、题解

  “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题译: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

  三、诵(整体感知)

  1.录音或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2.引导学生正字正音,齐读,把握字音和节奏。

  重点字词读音及句读:

  曾晳(xī) 哂(shěn) 舞雩(yú) 铿(kēng)尔

  小相(xiàng) 比(bǐ)及 冠(guàn)者 喟(kuì)然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异乎/三子者之撰。

  3.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结合注解整体把握文意。

  (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点拨: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章先写孔子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再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他们志向所作的评论。孔子问志,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

  四、译(掌握字词句)

  小组合作讨论,明确重点字词句,写成纸条,教师有选择地采用实物投影的方式,由写纸条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对重点字、词、句加以讲解,教师点拨、纠错。教师可适当提示下列重点字、词、句(在课文注释“基础”上补充,投影)。

  1.重点字、词。

  居则曰(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摄乎大国之间(同介词“于”,在)

  求也为之(主谓之间,语气词,不译)

  端章甫(“端”“章甫”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为之小(双宾语结构,“之”“小”都是“为”的宾语)

  2.重点语句。(学生口译)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如或知尔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e.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f.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g.则何以哉

  h.加之以师旅

  五、构(把握思路)

  整体把握文意结构和思路。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问志。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述志。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评志。

  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

  六、析(研讨性学习)

  设计一:(启发式)

  咏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

  (一)问志与述志

  1.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2.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3.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4.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而出之以春风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

  小结

  子 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冉 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曾 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二)评志

  咏读课文,体会孔子对弟子的评论。

  对子 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

  对冉 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对曾 皙:赞同他的志向,即希望社会上人人懂礼爱乐,天下太平,社会大同。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观点?

  因为他的理想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与孔子期望的“风清浴美,老安少怀,人民安乐”的太平景象相符。说出了孔子追求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所以要赞。因为孔子怀才不遇,所以要叹,

  这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也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要叹,而这生活毕竟是美的令人憧憬的,所以要赞。

  孔子自己怀才不遇,他的弟子这么大年纪了那么有才能还在读书,也是不得志,所以叹,而他的学生所拥有的才学这么高、追求的境界那么高,所以赞。

  (三)体会孔子形象

  1.孔子为什么不直接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而是先从自己谈起?

  学生看第一段,请个别学生朗读。

  明确: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下面的提问作出铺垫。 体现了孔子态度谦和、亲切,循循善诱的教风。

  2.还有其他地方表现出孔子这一教风吗?

  明确:“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鼓励曾点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

  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因材施教,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屋建瓴。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超的教学艺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平易近人。一开口说话,就显得温文尔雅,打消学生发言的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充满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

  ②因势利导。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针对性强。

  ③启发得法。在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述其志后,曾晳感觉自己的志向与其他三位差别大,不想发表意见。孔子便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促使曾晳敢于畅谈自己的理想。

  ④评价得体。对子路的发言,“夫子哂之”;对曾晳的发言,“吾与点也”。当四个学生述志后,孔子进行总结,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肯定了主流,指出了不足,很有指导意义。

  设计二:讨论式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各自完成表格的填写。

  A组:(表格一)

  1.四弟子各自怎样述志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

  2.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3.你从四个“青年学生”身上受到哪些启发?

  ——明确:详见表格内容。

  B组:(表格二)

  1.孔子是怎样评志的?

  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政治思想?

  3.孔子的教育艺术怎样?概括本文中的孔子形象。

  ——明确:详见表格内容。

  表格一:

人物
述 志
性 格
描写方法
启 示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治理“千乘之国” ——从政
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
神态、语言描写
让学生畅所欲言。如,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冉 有
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敦厚、谦虚
语言描写
公西华
愿为小相 “宗庙之事,如会同”——从政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忍让、虚心
语言描写
曾 晳
莫春者……咏而归。 异乎三子者之撰
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豁达、洒脱、自得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表格二:

人物对象
孔子态度
孔 子 评 志
子路
哂之
“其言不让”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
冉有
叹之
“求则非邦也与?”
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公西华
惜之
“赤则非邦也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曾晳
与之
“吾与点也!”
与孔子的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

  孔子形象:

  A.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

  是一个既有抱负又充满苦闷的活生生政治家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晳却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的恬然乐趣。孔子“喟然”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

  七、引(拓展延伸)

  体会“言志”

  问题设计:

  1.你更喜欢孔子学生中的哪一位?为什么?

  2.你的志向是什么?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3.读了此文,结合你的学习,体会到什么借鉴意义?受到哪些启发?

  八、总结

  一篇短文,如此生动而丰富。其言微,其旨大。

  本文如同《论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论述孔子的思想和学问的。但是思想和学问的传播,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借助于特有的形象。本文通过孔子和四个弟子一次十分融洽的谈话,表现了孔子的政治抱负和追求。作者在记述孔子的抱负和理想时,不仅记录了孔子和四弟子各人的言行,更重要的是刻画了一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子路的直率、自负,冉有的敦厚、谦虚,还是公西华的忍让、虚心,曾晳的豁达、洒脱、自得,孔子的循循善诱,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今天读来,人物依然如在目前。

  n 主旨中心

  本文是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n 写作特点

  1.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2.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

  现力较强。

  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

  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九、布置作业:

  随笔“难忘的教诲”写作训练,要求: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质教案】相关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2-02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04-0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读后感08-1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读后感01-20

侍坐语文文言文知识点07-11

关于侍坐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11-09

曾巩《书魏郑公传》原文及翻译09-06

《四子侍坐》论语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5-09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原文及翻译05-25

游西华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