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不朽的失眠》九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朽的失眠》九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朽的失眠》九年级语文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枫桥夜泊》及张继的情况。
2、了解张晓风及其创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2、学习本文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揣摩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课文的理解,教育学生正视人生的挫折,勇于战胜困难培养健全人格。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富含人生哲理——祸福相依,有失必有得。认真体会蕴含文中的深刻的哲理美。
二、学法引导
反复诵读课文,并与《枫桥夜泊》一诗比较,体味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圈点勾画出文中生动描写的文句,体会课文语言生动的特点及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理解本文丰富的想像和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是学习的重点。作者虚构、敷衍此文的用意及文题中“不朽”一词的含义是学习时的难点。“重点”适宜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难点”宜由教师设置思考题,启发点拨,与学生讨论,结合解决。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的张断并未落榜,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此文?这是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点,这一点可由老师联系本文写作目的的点拨完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先由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自由质疑。
2、教师就学生的所提问题,进行梳理,拣其中与理解本文中心、写作特点紧密相关的问题,讨论释疑,以达成学习目标。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理解本文作者为了写作目的的需要有意发挥丰富的想像敷衍虚构故事情节的特点,以及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小说,素材来自于一千二百多年前科场故事——一场失意的失眠,成就了一篇脍炙人口的诗章:《枫桥夜泊》。小说以第三人称叙事,故事定位在张继落榜之后,以时间为序,按“落榜、离京、夜泊姑苏、失眠、创作诗篇”的过程展开故事情节。作者通过虚构唐朝诗人张继落第后在孤灯,渔火,失眠之夜,写出流传千古的诗篇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使读者在耳目一新的同时,受到深刻地启发和教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放《枫桥夜泊》朗诵录音,老师适时补充,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早有“诗言志”说,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我们刚才听赏的这首诗,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的忧愁,孤寂之情。张继愁什么?愁科举落第,苦读十年,饱学之士,却无用武之地。我们今天要学的《不朽的失眠》,是不是仅限于真实再现当年张继落魄的情景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勾画出对张继进行心理描写的语言,分析体会用词的形象性、生动性,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张继受挫后的心理过程,简要分析外界景物激发了张继什么样的内心感情。
简析:
(1)心理描写的语句及用词的生动,形象特点的欣赏、分析。
(2)张继受挫后的心理历程:羞愧沮丧、忧伤、心痛。
(3)环境的凄清,烘托了人物落榜后失意惆怅、孤寂、凄切的心情。
3、细读课文,思考投影出来的问题
(1)《枫桥夜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意境?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歌的大意是,月亮落去乌鸦啼叫寒霜茫茫遍布田野,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使人愁闷难眠;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半夜的钟声飘人到运来的航船上。
描绘的'意境,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子夜,泊船时不能成眠,羁旅乡愁油然而生,全诗从远景描写着笔,首句写了三种景象;落月、乌啼、满天白霜。接着写在秋月渐落的背景下,描写近景中的枫叶和渔火,同时,抒发愁情。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中景物的具体地域在姑苏城外的客船上。一个“到”字准确地勾勒出钟声由远而近的听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对愁眠”的心境。
(2)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会激起张继强烈的心灵震憾?
讨论后明确:钟声只是报时,但人此时的心境是落榜后失意惆怅无眠,孤寂之中,夜半低沉的钟声于他而言自然具有了某种特别的意义,更易引发其共鸣。
(3)第16节“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种心情,就没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中,“我们的某种心情”指什么?
明确:挫折后失落愁闷的心情。
(4)这篇小说,以张继的《枫桥夜泊》四句诗为背景,据史料记载,张断应无落榜之事,请结合课文第17节,分析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写作此文用意①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②表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人生体验。③写给考试失意的学生,希望他们扬起风帆,让生命重新振作起来。
(5)结合全文理解文题:“不朽的失眠”中“不朽”一词的含义?
明确:“不朽”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文中张继因落榜失眠而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篇,故作者用“不朽”来修饰“失眠”。用意是借肯定“失眠”来肯定张继的《枫桥夜泊》千古不朽,并以此与他的考场失意相对照,有力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6)畅谈你如何对待中考成绩的好坏?
(四)总结、扩展
本文借一虚构的故事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告诉人们得与失,祸与福同生同在的深刻哲理。想像丰富,也很自然。
想像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多种渠道进行。请试作完成下题:
请你展开联想想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色),树影笛(琴)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50字以内)
(五)布置作业
设定情境:“张继金榜题名后”,展开合理想像,编写一则故事。
《不朽的失眠》九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在心理刻画和景物描写紧密结合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能力。
3、体会作者的创作用意。
4、培养抓住第一印象深入阅读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2、培养自读、钻研能力。
学习方法:
朗读、讨论
课时安排:
一教时
课堂学习程序:
一、学生默读课文、体会
二、朗读感受:
1、学生一人一段朗读全文
每个学生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处理意见,然后朗读一段,从第二个同学起,还要对前面同学朗读进行评价。
2、其他同学评价
明确:全文朗读速度宜缓。声音应低,以突出张继的忧伤与失意情绪。结尾要读得坚定、深沉。
三、交流第一印象:
提问:张继的忧伤与失意情绪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交流、明确:张继的忧伤与失意情绪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体现的--人物触景生情,因情入景,这是本文最突出的特色。
四、深入分析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了张继的忧伤与失意呢?
学生朗读、分析,相互补充、质疑。
明确:文章通过对比手法、抓住一些本该美丽的景物在张继眼中的形象和张继对各种常见活动的特殊感受,使他的沮丧、感伤、寂寞越发的突出,以至读者也深受感染,感慨不已。
五、体会主题:
提问:作者用如此之多的笔墨细致刻画张继的愁苦、失眠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交流看法,争论。
明确:作者意在写失眠的价值、千古佳句的来历,让我们悟出:生命中的失意、坎坷未尝不是一笔财富。能被时间和历史铭记的才是永恒的价值。
六、学生再朗读品味。
【《不朽的失眠》九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不朽的失眠阅读练习题09-18
读《不朽的失眠》有感12-22
《诗经》——不朽的经典08-05
春意不朽06-20
不朽的等待08-21
不朽的友谊06-26
春意不朽06-20
不朽的牧歌09-22
不朽的走开07-07
不朽的传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