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文《项脊轩志》优秀教案

时间:2021-08-10 18:19:02 高一 我要投稿

古文《项脊轩志》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古文《项脊轩志》优秀教案

  〈一〉知识教学

  1. 了解明代散文概况,唐宋派及归有光。

  2.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二〉能力训练

  1. 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2. 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三〉德育渗透

  感受亲情美,培养积极健康的情商。

  [重点难点]

  1. 重点是掌握文言字、词、句。

  2. 难点是本文取材和结构的方法。

  [学法引导]

  1. 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意。

  2. 分析细节描写,感受事细而情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1. 介绍作者及唐宋派。

  2.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疏通文意。

  〈二〉

  1. 导入新课

  打一谜语,谜面是“衣锦还乡”,请问谜底是什么?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 唐宋派

  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3. 教师范读

  4. 读准字音

  渗漉(shèn lù) 修葺(qì) 栏楯(shǔn) 偃仰(yǎn)

  啄食(zhuó) 异爨(cuàn) 老妪(yù) 迨(dài)

  呱呱而泣(gū) 象笏(hù) 长号(háo) 妣(bǐ)

  扃牖(jiōng yǒu) 垣墙(yuán) 栖息(qī) 阖门(hé)

  5.串讲翻译

  这个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规范答案。

  雨泽下注 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垣墙周庭 垣墙:院子四周砌上围墙,名词活用作动词。

  迨诸父异爨 迨:及、等到。爨:灶。

  东犬西吠 西:对着西边,名词作状语。

  凡再变矣 再:两次。

  先大母婢也 先:已经死去的。

  而母立于兹 而:你。

  大母过余曰 过:探望。

  久不见若影 若:你。

  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阖:关门。

  轩凡四遭火 凡:共。

  吾妻来归 归:旧指女子出嫁。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亲自,名词作状语。

  6. 练习

  完成课后作业题二。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 分析结构。

  2. 分析细节描写。

  〈二〉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 一个书斋--项脊轩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名作,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项

  脊轩”。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线索。

  文中通过“百年老屋”的几经变迁,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连缀成篇,反映家中三世的沧桑。往事如烟,可写可记之事很多,而作者将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都限制在项脊轩及其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项脊轩紧密联系起来,无论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无不围绕着“项脊轩”这一中心,条理井然,形散神聚。

  2. 两种情感--悲和喜。

  文中第2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点明前文“多可喜”,“亦多可悲”引起下文。请大家在文中找出“喜”的内容和“悲”的内容。

  喜:小轩之变,小轩之趣。

  悲:诸父异爨、忆先妣、忆大母、四遭火、悼亡妻。

  (1)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

  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

  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从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

  (2)第三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

  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无不浸透着作者无限的“悲”情;

  通过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余泣”);

  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让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场。

  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3)第四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

  (4)第五、六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3.三世变迁--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归家三代变迁的情况的?

  本文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

  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

  交织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桩桩琐事,尽现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人与作者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归家中三世变迁的沧桑。这里,重点从归家家庭衰落的一些表象描写中加以分析。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归家家庭的败落。归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自从“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四分五裂之状)。先用篱笆相隔,后来更用一堵堵墙壁阻断往来(“始为篱,已为墙”)。尤其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厅’非‘庭’也)”,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写祖母到项脊轩来,鼓励作者读书求仕,光宗耀祖这件事,同样可透析出归家家道衰落的状况。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官员(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钟鸣鼎食之家四分五裂,乌烟瘴气,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

  4.《项脊轩志》中的四个女人:

  文中共写了四位女子的形象:哺育过项家两代人的老妪

  慈爱的母亲

  对“我”寄以厚望的祖母

  与“我”恩爱情深的妻子

  (画线部分由学生完成)

  (写老妪,是为了写母亲,因此,可以说,作者主要叙述的是三个人。)

  (1)写母亲--突出“慈爱关怀”

  作者8岁丧母,对慈母的音容笑貌,已不甚了了。但作者却巧妙地通过曾在项家居住的两代乳母之口,感人至深地道出了母亲那对儿女的慈爱之心。作者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问饥问寒的情景。尤其是后面这一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绘形绘声地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眼泪也禁不住潸然而下。

  要注意抓住“扣门扉”的典型动作细节,“儿寒乎?欲食乎?”的典型语言细节来分析。

  (2)写祖母--突出“殷切期望”

  这件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写法与前或以景抒情、或以人物旁白为叙事主线大不相同。作者主要抓住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描写的:

  之一:祖母过来探望“我”,看到孙儿静静读书轩中,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有疼爱之情,又有赞赏之意。

  之二:祖母离开时,轻手阖门,自言自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出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喃喃自语中,尤其一个“久”,一个“待”,寄托了祖母对归家多年功名无望,而今终于从孙儿的埋头苦学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之三:顷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话语中寄托了祖母殷殷的希望。作者写到这里,回顾自己多年来科举路上的坎坷(35岁才中举人,8次参加殿试,60岁才中进士。)怎能不禁不住大哭一场呢?

  (3)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

  正面写情:“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时”,时常,经常,有“问”就有“答”,有“学”就有“教”。字里行间,仿佛能听见项脊轩中不断传出来了欢声笑语,能感受到他们夫唱妇随,心心相印,志趣相投,情深似海的感人场面。

  侧面写情:“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此语表述非常巧妙,值得玩味: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原因。由此还可以推出,“吾妻”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仅是“阁子”,更有“阁子”中的人,“阁子”中他们亲密无间的生活。

  “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代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看似平淡,却也字字含情:前一句,“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与开头形成鲜明对比:项脊轩原是既小又暗且破,作者“稍加修葺”再做美化,独居陋室,悠然自得,其乐无穷。如今,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直写妻死后的伤感,但我们从文章前后的对比中,自然能体会到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二、三句写两年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已全然没了当年的热情,平实的语言中,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借物抒情:文章到此,看似结束。可作者笔锋一转,又起波澜:巧妙地以描写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来收束全篇。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却使文章余音缭绕,意蕴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自然想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有如自己对妻子的浓浓的怀念之情与树俱增,缠绵不尽。作者明写树,实则托物抒情,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五.学以致用--口头作文:从学校、家庭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某种感情。

  1.有人说我们的生活太平淡,缺少让人感动的东西。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颗善于发现感动的敏锐的心。请看最近一位同学的一封“非典时期非常家信”的一个片段:

  非典时期非常家信(片段)

  ……想家思亲之情悄悄地爬上心头。往日在家的情景一幕幕掠过脑海。

  早晨,是妈妈您早早起来,煮好牛奶和鸡蛋,摆好在餐桌上,再细心慈爱地关望着我;是妈妈您成天问我想吃什么,设着法子把每一餐变成我最好的享受;是爸爸不论工作再忙再累,只要我在家,总要找时间陪陪我,关注我的学习、生活;是你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我:“别玩得太久,当心着凉感冒”……而这一切,在家时,我为什么没能细心体会到这些琐碎生活小事背后那浓浓的亲清,有时,甚至不以为然,如今,在这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日里,在对你们的深深思念中,我深切感悟到了,原来这些,都是爱;这些,都是幸福。记得一篇文章中曾写道:“当爱像空气般围绕你身边,也许你并未细心觉察到它的存在,可是,就在你蓦然回首去追寻它的那一刹那,你才发现,原来那感动的泪水已经在心中流下。”

  2.师生共同竞赛--说说身边的“感动”。

【古文《项脊轩志》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项脊轩志》译文03-12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12-01

读《项脊轩志》有感04-20

读《项脊轩志》有感04-05

《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04-08

《项脊轩志》译文及注释03-25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的教案04-21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01-14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01-14